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质特征及其富营养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罗万次 苏搏 +2 位作者 刘熊 钟秋平 杨斌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3期90-96,共7页
2013年8月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整个保护区近岸水域溶解无机氮(DIN)显示过剩,但溶解无机磷(DIP)表现低磷特征,高的N/P比值使得P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性因子。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DIN和石油类是主要... 2013年8月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整个保护区近岸水域溶解无机氮(DIN)显示过剩,但溶解无机磷(DIP)表现低磷特征,高的N/P比值使得P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性因子。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DIN和石油类是主要的超标污染因子,COD次之。有机污染指数显示,近期整个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岸水质污染程度达到1级,水质较好,但局部海区开始受到轻度污染。富营养化指数结果表明,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岸水域总体达到轻度富营养程度,不同区域富营养程度不同。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率范围为42.8%—76.7%,平均值为(64.3±9.6)%,COD是影响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岸水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陆源污染物排放、水产养殖排污和船舶排污是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特征 富营养化 COD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秋冬季水鸟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马艳菊 苏搏 蒙珍金 《广西科学》 CAS 2011年第1期73-78,共6页
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在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水鸟调查,共记录得到水鸟46种,隶属于5目9科。其中,国家Ⅱ级保护水鸟1种,世界濒危水鸟3种,39种被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19种被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区新增鸟类记录7种。... 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在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水鸟调查,共记录得到水鸟46种,隶属于5目9科。其中,国家Ⅱ级保护水鸟1种,世界濒危水鸟3种,39种被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19种被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区新增鸟类记录7种。水鸟数量和种类在1月达到最高。调查发现了5个水鸟聚集点,其中2个为高潮位的聚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种类 数量 迁徙 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表层海水溶解态重金属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3
作者 罗万次 苏搏 +2 位作者 刘熊 钟秋平 杨斌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8-675,共8页
根据2013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的现场调查监测数据,研究了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u、Zn、Pb、Cd、Cr、As、Hg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海水各溶解态重金... 根据2013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的现场调查监测数据,研究了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u、Zn、Pb、Cd、Cr、As、Hg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海水各溶解态重金属的浓度、空间波动程度在春、夏季均存在一定的差异;Hg的污染明显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且夏季污染水平高于春季。Cu-Zn、Cu-Cd、Zn-Pb、Zn-Cd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春、夏季As以及夏季Cr分别与盐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他重金属与盐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各重金属的时空分布主要受到陆源输入、沿岸江河冲淡水和海水盐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重金属 时空分布 污染评价 影响因素 北仑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植物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被引量:37
4
作者 胡刚 黎洁 +3 位作者 覃盈盈 胡宝清 刘熊 张忠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22-3034,共13页
以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度级和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 以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度级和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时间序列分析和7种聚集强度指数等方法对4种红树植物的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旨在阐明红树植物种群与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潜在的驱动机制,为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木榄和秋茄种群更新良好,桐花树更新受到一定阻力,种群相对稳定,白骨壤种群更新不良,呈现明显的衰退趋势;4种红树植物种群不同龄级的存活量差别较大,存活量和生命期望一般随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白骨壤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Ⅰ型,其种群个体均能达到其平均生理寿命,木榄和秋茄种群属DeeveyⅡ型,各龄级个体具有相对一致的死亡率,而桐花树种群介于DeeveyⅠ型和DeeveyⅡ型之间,其幼龄期死亡率偏高,中龄期后死亡率逐渐接近;时间序列分析同样表明,白骨壤未来种群数量将明显降低,种群逐步衰退,桐花树未来种群数量将表现为稳中有降,而木榄和秋茄未来种群数量将趋于增加。4种红树植物不同龄级种群多呈现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往往随种群龄级的增加而趋于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北仑河口4种红树植物的种群动态与群落所处演替阶段息息相关,先锋植物白骨壤种群处于较快衰退阶段,演替前中期的桐花树种群稳中有降,而演替中后期的秋茄和木榄种群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反映出本次调查的红树林群落正处于演替的中期阶段,白骨壤和白骨壤+桐花树群丛将逐步演替为以木榄为优势种的群丛。此外,红树植物的种群动态受到自身繁殖特性、生境条件、种内和种间竞争、虫害等多种因素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时间序列分析 北仑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山心沙岛的春季水鸟群落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鹏 唐尚波 +1 位作者 陆舟 余丽江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7-963,共7页
广西防城港市的山心沙岛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的迁徙通道上,每年为数万只水鸟提供繁殖、停歇和越冬场所。2018和2019年春季,在山心沙岛共记录到3目7科46种水鸟。其中,包括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被世界自然... 广西防城港市的山心沙岛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的迁徙通道上,每年为数万只水鸟提供繁殖、停歇和越冬场所。2018和2019年春季,在山心沙岛共记录到3目7科46种水鸟。其中,包括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定为受威胁鸟类4种,包括极危(CR)鸟类1种:勺嘴鹬(Calidris pygmeus);濒危(EN)鸟类2种: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和小青脚鹬;易危(VU)鸟类1种: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旗标号为81的勺嘴鹬记录数据证实,山心沙岛为勺嘴鹬的越冬地。作为广西重要的候鸟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山心沙岛正面临着栖息地丧失、非法捕猎及食物资源竞争等风险,建议尽快成立自然保护小区进行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勺嘴鹬 水鸟 迁徙 山心沙岛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城河口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赖廷和 何斌源 +6 位作者 黄中坚 汤乔 覃漉雁 朱婷 莫珍妮 刘俐 钟云旭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7-77,共11页
文章根据2016年5月、8月、11月和2017年2月的调查数据,研究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广西防城河口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采集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10门252种,以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为主。调查... 文章根据2016年5月、8月、11月和2017年2月的调查数据,研究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广西防城河口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采集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10门252种,以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为主。调查区域的优势种包括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长腕和尚蟹Mictyris longicarpus、纵带滩栖螺Batillaria zonalis、青蛤Cyclina sinensis、南海鸭嘴蛤Laternula nanhaiens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红树蚬Gelolna coaxans等8种,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03个?m?2和276.58g?m?2,其中软体动物占69.58%和83.73%。盐度和底质类型因素是影响群落密度、生物量和群落指数的主要环境因子,季节和潮带因素影响较小。其中盐度对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大于底质类型,但底质类型对种类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度等群落指数的影响大于盐度。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可以将群落划分为3个类型,基本对应于盐度和底质类型影响。从多样性水平判断防城河口湾潮间带总体上处于中度扰动之中,盐度、底质类型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综合影响了该湾潮间带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城河口湾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对极端温度的抗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岩岩 玉舒中 +5 位作者 杨振德 徐丽 李明 张启尧 杨士芮 李兵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51-54,共4页
为了解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成虫对极端温度的抗性,采用极端温度暴露和低温驯化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季节来源的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对极端温度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具有一定的对极端温度的基础耐受性,夏... 为了解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成虫对极端温度的抗性,采用极端温度暴露和低温驯化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季节来源的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对极端温度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具有一定的对极端温度的基础耐受性,夏季种群比秋季种群具有更强的耐热性和较弱的耐寒性。冷驯化试验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低温胁迫具有诱导耐受性,但长时间的非致死低温处理可对成虫产生冷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极端温度 暴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海岸带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熊 《绿色科技》 2017年第6期134-136,共3页
根据野外调查,对北部湾海岸带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危害现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岸带现有外来入侵植物36种,隶属于14科31属,其中菊科植物13种,禾本科5种,含羞草科和旋花科各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36.1%、1... 根据野外调查,对北部湾海岸带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危害现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岸带现有外来入侵植物36种,隶属于14科31属,其中菊科植物13种,禾本科5种,含羞草科和旋花科各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36.1%、13.9%和8.3%。就危害程度而言,已造成严重危害的种数达9种,中等危害和轻度危害分别16种和11种。从原产地分析来看,源自美洲的入侵植物多(33种),占总种数的91.7%,其次为源自亚洲(印度)、地中海和欧洲的植物(各1种)。这些外来入侵植物中,草本植物种类最为丰富(27种,占种总数的75%),其次为灌木(5种,占种总数的13.9%)和藤本(3种,占种总数的8.3%),乔木最少(1种,占种总数的2.8%)。并提出了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原产地 防控措施 北部湾 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