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常用杂交水稻组合及恢复系温光反应研究
1
作者 石瑜敏 毛昌祥 +3 位作者 宋智萍 周行 韦善富 谢丽萍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71,共3页
以现阶段广西常用的16个杂交水稻组合及其恢复系亲本为参试材料,在四个不同发育时期进行连续15d人工短日处理12h和自然光照(对照)条件下生长(共5个处理),探讨了不同发育时期光温条件对杂交水稻组合及恢复系亲本的发育动态、植株性状等... 以现阶段广西常用的16个杂交水稻组合及其恢复系亲本为参试材料,在四个不同发育时期进行连续15d人工短日处理12h和自然光照(对照)条件下生长(共5个处理),探讨了不同发育时期光温条件对杂交水稻组合及恢复系亲本的发育动态、植株性状等因素的影响。初步认为,杂交水稻组合及恢复系亲本在不同发育时期进行12h连续15d短日处理,对植株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都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亲本 短日处理 抽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化感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赵艳红 梁耀懋 +2 位作者 彭懿紫 黎坤爱 何海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452-455,共4页
以莴苣为受体,于3叶期、6叶期、8叶期和成熟期对15个水稻化感品种的化感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叶期水稻化感品种对莴苣根长和苗高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化感作用表现最强;在6叶期,对具强化感作用水稻品种HG1和HG2不同部位取样测定,表明不... 以莴苣为受体,于3叶期、6叶期、8叶期和成熟期对15个水稻化感品种的化感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叶期水稻化感品种对莴苣根长和苗高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化感作用表现最强;在6叶期,对具强化感作用水稻品种HG1和HG2不同部位取样测定,表明不同部位对莴苣根长和苗高的抑制效果不同,依次是:叶>茎>根。6叶期,对不同化感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受体稗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表现为:水稻化感品种PAL活性与其抑制杂草效果密切相关;水稻化感物质可降低受体稗草体内SOD活性,水稻化感抑制作用越强,其受体稗草体内SOD活性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感作用 抑制作用 生育期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育成水稻品种抗病性现状及改良途径 被引量:5
3
作者 石瑜敏 谢丽萍 +4 位作者 韦善富 王威豪 宋智萍 周行 毛昌祥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2-84,共3页
2003~2007年通过广西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新品种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论述近5年来广西水稻育种的主要成就,概述了广西水稻抗病育种的现状,分析制约广西水稻育成品种高产与抗病之间的主要原因;在总结前人对水稻抗病... 2003~2007年通过广西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新品种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论述近5年来广西水稻育种的主要成就,概述了广西水稻抗病育种的现状,分析制约广西水稻育成品种高产与抗病之间的主要原因;在总结前人对水稻抗病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品种改良的主要目标,探讨了水稻品种改良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水稻 品种 产量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宇锋 李容柏 +4 位作者 杨朗 杨新庆 黄凤宽 韦素美 吕维莉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11-15,共5页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虫害之一。利用寄主抗性培育抗褐飞虱品种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鉴定褐飞虱水稻材料以来,我国在栽培品种中陆续发现并鉴定了大量抗褐飞虱材料,为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奠定...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虫害之一。利用寄主抗性培育抗褐飞虱品种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鉴定褐飞虱水稻材料以来,我国在栽培品种中陆续发现并鉴定了大量抗褐飞虱材料,为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共鉴定了19个褐飞虱主效抗性基因,其中大部分已经定位。针对目前水稻抗褐飞虱育种存在的问题,应结合稻褐飞虱生物型、水稻品种的遗传背景及生态适应性等考虑,不断提高已鉴定抗源及基因的利用率,注意防止或延缓新的褐飞虱生物型的产生,以提高选择效率,缩短育种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抗性材料 抗性基因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水稻种质对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石瑜敏 韦善富 +5 位作者 黎兆安 王威豪 谢丽萍 周行 毛昌祥 宋智萍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65-568,共4页
分别对2个水稻抗病亲本25-289、IR71676-34-1-1与2个感病亲本桂649、测253进行杂交组配,并利用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菌液对亲本及其杂交F1、F2进行接种鉴定,探讨两个双抗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表现。结果表... 分别对2个水稻抗病亲本25-289、IR71676-34-1-1与2个感病亲本桂649、测253进行杂交组配,并利用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菌液对亲本及其杂交F1、F2进行接种鉴定,探讨两个双抗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25-289对广西稻区白叶枯病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IR71676-34-1-1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支配;两个抗病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两个抗性亲本的白叶枯病基因及稻瘟病基因均是独立遗传的,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选育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稻瘟病 抗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水稻所杂交稻新组合及亲本在广西南宁的试种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石瑜敏 宋智萍 +3 位作者 毛昌祥 周行 谢丽萍 韦善富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31-33,共3页
引进国际水稻研究所近年育成的杂交水稻组合及它们的恢复系和保持系在广西南宁试种 ,观察鉴定其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 ,大部分引进材料在南宁作晚造种植 ,生育期适中 ,株叶型好 ,分蘖力强 ,单株有效穗数多 ,谷粒细长 ,稻米... 引进国际水稻研究所近年育成的杂交水稻组合及它们的恢复系和保持系在广西南宁试种 ,观察鉴定其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 ,大部分引进材料在南宁作晚造种植 ,生育期适中 ,株叶型好 ,分蘖力强 ,单株有效穗数多 ,谷粒细长 ,稻米外观品质优 ,但与对照相比丰产性欠佳 ;部分 IR恢复系对我国的不育系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 ,可以直接作为恢复系使用或用作亲本培育新恢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水稻所 杂交稻 新组合 亲本 广西 南宁市 试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低磷胁迫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戴高兴 邓国富 周萌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671-675,共5页
缺磷是农业生产中限制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通过对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低磷胁迫对水稻根系、光合作用、磷亲和力的影响,以及水稻耐低磷基因型的筛选和耐低磷基因分子定位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水稻低磷胁迫的研究趋势作出预测,... 缺磷是农业生产中限制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通过对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低磷胁迫对水稻根系、光合作用、磷亲和力的影响,以及水稻耐低磷基因型的筛选和耐低磷基因分子定位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水稻低磷胁迫的研究趋势作出预测,以期为水稻耐低磷研究及磷高效水稻品种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磷胁迫 根系 耐低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649高产穗粒结构特点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维科 韦善富 黄英美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120-122,共3页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肥料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研究了杂交稻新组合特优649单产9t/hm^2以上穗粒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施肥、不同密度来源(即不同位次分蘖形成)的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大小有明显差异,贡献率表现为:低位一次分...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肥料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研究了杂交稻新组合特优649单产9t/hm^2以上穗粒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施肥、不同密度来源(即不同位次分蘖形成)的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大小有明显差异,贡献率表现为:低位一次分蘖穗〉二次分蘖穗〉主穗。其中低位一次分蘖穗的贡献最为突出,在62%~73%之间,二次分蘖穗占20%,主穗占15%左右。此外,随施肥和密度的增加,主穗对产量的贡献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特优649 穗粒结构特点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常用杂交水稻及其恢复系对短日照处理的反应(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毛昌祥 石瑜敏 +4 位作者 周行 宋智萍 韦善富 谢丽萍 韦仕邦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358-361,共4页
在2004年初步试验的基础上,选用了广西常用的感温和感光型杂交水稻组合和恢复系及两个常规稻共16份材料在2005年继续进行短日照处理,以观察短日照处理对一些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短日照处理明显缩短了感光型材料的生育期,减少... 在2004年初步试验的基础上,选用了广西常用的感温和感光型杂交水稻组合和恢复系及两个常规稻共16份材料在2005年继续进行短日照处理,以观察短日照处理对一些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短日照处理明显缩短了感光型材料的生育期,减少了主茎叶片数和平均每穗总粒数。短日照处理降低了感光型材料的单株产量,但遮光提高了感温型材料的单株产量。在本试验中,无论是感温型还是感光型材料,短日处理对它们的株高、穗长、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小区产量都没有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恢复系 感温 感光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有色稻米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同平 《中国稻米》 201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概述了广西有色稻的类型、特种营养成分,并针对广西有色稻的育种情况、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有色稻 育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耕新方法粉垄整地土壤速效养分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9 位作者 陈保善 韦广泼 申章佑 宁秀呈 陆柳英 何彰杰 胡泊 李艳英 莫润秀 吴延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2-45,共4页
取旱地粉垄0~30、0~40、0~50、0~60 cm和水田0~40 cm土壤剖面样品,以其相对应的原土为对照,测定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和有效硼、铜、锌、锰含量。结果显示,粉垄整地后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均比原土增加,旱地有机质、速效氮... 取旱地粉垄0~30、0~40、0~50、0~60 cm和水田0~40 cm土壤剖面样品,以其相对应的原土为对照,测定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和有效硼、铜、锌、锰含量。结果显示,粉垄整地后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均比原土增加,旱地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加量分别为3.02%~35.16%、6.80%~39.54%、2.81%~44.46%、7.72%~53.71%,微量元素硼、铜、锌、锰的有效含量增加;水田粉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的增加量分别为19.64%、24.02%、24.27%、57.78%,硼、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增加。提出了作物栽培的新理论——"根"本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整地 活化利用 速效养分 含量增加 “根”本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韩三国薏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梁云涛 陈成斌 +3 位作者 梁世春 赖群珍 黄娟 徐志健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41-344,共4页
将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77份薏苡材料在广西南宁集中种植,依照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IPGR I)提供的农艺性状鉴定方法来进行田间观察鉴定和数据采集,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国薏苡种质在株高、叶面积、有效分... 将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77份薏苡材料在广西南宁集中种植,依照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IPGR I)提供的农艺性状鉴定方法来进行田间观察鉴定和数据采集,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国薏苡种质在株高、叶面积、有效分蘖数、主茎直径等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上有着明显差异;日本和韩国的薏苡生长情况较差,明显不适应在我国南方生长,在生产上直接应用意义不大。研究结果可为薏苡的起源进化、遗传育种以及野生薏苡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特征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干旱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陈彩虹 张志珠 +1 位作者 卢宏琮 韦昌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38-43,共6页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干旱对晚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不同程度干旱都会影响水稻产量,减产最大的时期是孕穗期(53.3~67.4%)和灌浆期(35.2~54.8%),为水稻的需水临界期,但孕穗期短期干旱(断水10天)在所有处理中减产最少;...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干旱对晚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不同程度干旱都会影响水稻产量,减产最大的时期是孕穗期(53.3~67.4%)和灌浆期(35.2~54.8%),为水稻的需水临界期,但孕穗期短期干旱(断水10天)在所有处理中减产最少;生殖生长期干旱明显降低颖花分化,增加颖花退化和小穗不实,分化期干旱还显著延迟生育进程,分化期断水20天,延迟抽穗13~15天,灌浆期干旱导致植株早衰、灌浆不完全,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分蘖期干旱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小,但明显抑制分蘖发生,降低有效穗10~30%。文中还讨论了孕穗期需水特点和干旱延迟抽穗对晚稻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旱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广西杂交稻区域试验分析及思考 被引量:11
14
作者 韦善富 宋智萍 +3 位作者 韦仕邦 石瑜敏 王威豪 周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835-838,共4页
对2005年广西杂交水稻组合区试和筛选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组合类型、数量、来源及区试入选率不断提高和多样化,产量水平、稻米品质都有所提高,初次出现米质符合国标一等食用籼稻品种品质的早稻早熟组合且通过省级审定;在抗病性方... 对2005年广西杂交水稻组合区试和筛选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组合类型、数量、来源及区试入选率不断提高和多样化,产量水平、稻米品质都有所提高,初次出现米质符合国标一等食用籼稻品种品质的早稻早熟组合且通过省级审定;在抗病性方面,大部分组合对白叶枯病抗性较强,而对稻瘟病抗性相对较弱,最后从育种角度提出广西杂交稻选育创新的思考,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区试 筛选试验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野生稻对褐飞虱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利用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秦学毅 朱汝财 +4 位作者 唐健淮 李维科 李道远 韦素美 黄凤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1-45,共5页
从198份广西药用野生稻中筛选出3份对褐飞虱高抗(0级)的材料,用高抗材料与感虫材料杂交,结果表明其抗性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与14个已知抗褐飞虱基因品种杂交、回交和自交,对BC2F2后代材料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等位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源... 从198份广西药用野生稻中筛选出3份对褐飞虱高抗(0级)的材料,用高抗材料与感虫材料杂交,结果表明其抗性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与14个已知抗褐飞虱基因品种杂交、回交和自交,对BC2F2后代材料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等位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源材料与已知的14个抗性基因不等位,结果发现广西药用野生稻与国外药用野生稻的抗性基因(隐性基因)不同。初步认为它是一个新的抗性基因。在利用方面,通过幼胚离体培养获得绿苗,经多代回交和自交,成功地将CC染色体组中的抗性基因转育到栽培稻中,获得了BC4F5高世代、异源附加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褐飞虱 遗传分析 等位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直立穗型的遗传及其对籼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维永 白德朗 +7 位作者 杨新庆 李小勇 刘宇锋 陈英之 韦鹏霄 岑秀芬 冯斗 李容柏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90-493,共4页
以直立穗型品系G 83和弯曲穗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为材料进行杂交、测交,获得F1、TC1和F2群体,研究穗型的遗传规律及穗型与茎叶形态性状、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直立穗型遗传受一对核主效基因控制,直立穗型相对弯曲穗型为... 以直立穗型品系G 83和弯曲穗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为材料进行杂交、测交,获得F1、TC1和F2群体,研究穗型的遗传规律及穗型与茎叶形态性状、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直立穗型遗传受一对核主效基因控制,直立穗型相对弯曲穗型为显性;直立穗型植株较矮,剑叶短而宽,穗、穗颈节间较短,而弯曲穗型则相反;不同穗型植株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直立穗型植株的每穗粒数极显著高于弯曲穗型植株,而千粒重、结实率、单株产量则极显著低于弯曲穗型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立穗型 遗传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早季迟熟组区域试验报告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钢 莫海玲 +1 位作者 于松宝 梁海福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特优63为对照,将21个水稻品种分为A、B两组参加2004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早季迟熟组区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组Ⅱ优416、D优202、F3001、冈香优527、擐两优86和天优1025以及B组T优855、华优122、培杂279、汕优416和特优98611个水稻品... 以特优63为对照,将21个水稻品种分为A、B两组参加2004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早季迟熟组区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组Ⅱ优416、D优202、F3001、冈香优527、擐两优86和天优1025以及B组T优855、华优122、培杂279、汕优416和特优98611个水稻品种的产量、米质、抗性等优于对照特优63,一般平均产量为8668.5~9264.0kg/hm^2;推荐省级评审。于2005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区域试验 早季迟熟组 桂南稻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d磷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Cd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区惠平 周柳强 +6 位作者 刘昔辉 黄金生 曾艳 黄美福 谢如林 谭宏伟 粟学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6,共6页
采用2年大田试验,研究低镉(Cd)磷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地上部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低Cd磷肥显著增加水稻稻谷和稻秆产量,但不同施磷量间稻谷产量差异不显著。随施磷量的增加,稻谷Cd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均在国家粮食卫... 采用2年大田试验,研究低镉(Cd)磷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地上部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低Cd磷肥显著增加水稻稻谷和稻秆产量,但不同施磷量间稻谷产量差异不显著。随施磷量的增加,稻谷Cd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均在国家粮食卫生控制标准0.2 mg·kg-1规定内。当施磷(P2O5)量为63 kg·hm-2时,稻谷Cd含量及稻谷、茎叶和地上部Cd累积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但施磷量增至252 kg·hm-2时,稻谷Cd含量与对照相当,而茎叶Cd含量显著下降。水稻对磷肥中Cd的吸收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当施磷量低于81 kg·hm-2时,水稻地上部对磷肥中Cd的吸收率超过100%。指数回归方程表明,随磷肥进入土壤的Cd含量基本被水稻地上部完全吸收时的磷肥施用量早、晚稻分别为116.6、174.6 kg·hm-2。因此,生产上按当前适宜施磷量施用,既能兼顾水稻产量,又能保障稻谷和土壤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累积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低温白化转绿突变系ds93的形态生理特性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加兴 覃保祥 +5 位作者 邱永福 刘芳 张月雄 马增凤 刘驰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43-849,共7页
白化转绿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叶绿体的结构功能与发育以及克隆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重要材料。在以广西普通野生稻品系DP30为供体亲本,9311为受体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中发现一个低温白化转绿突变系ds93,... 白化转绿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叶绿体的结构功能与发育以及克隆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重要材料。在以广西普通野生稻品系DP30为供体亲本,9311为受体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中发现一个低温白化转绿突变系ds93,研究其表型特征、温敏特性,对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以白化转绿突变系与9311的正反交F2群体对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系ds93转绿白化性状与温度有关,在16、18和20℃时幼苗白化,温度高于23℃时幼苗为正常绿色,推断其转绿临界温度为20℃左右。该突变体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ds93初步定位在水稻第9染色体上的RM5777与RM7390标记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2.2和3.5 cM。白化转绿突变体F2代与9311比较,突变基因对植株成熟期株高、穗长、单株穗数、粒宽、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均无显著影响,而对穗实粒数和粒长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温白化转绿 基因定位 超微结构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水稻的栽培概况 被引量:17
20
作者 吕荣华 周行 +1 位作者 梁朝旭 卢焜光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102-103,共2页
越南属农业国家 ,近年大米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九龙江平原和红河平原 ,南部地区一年三熟。杂交稻只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2 0 %。
关键词 越南 水稻生产 栽培技术 种植面积 产量 种植季节 出口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