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资源筛选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黄大辉 岑贞陆 +19 位作者 黄大辉 刘驰 贺文爱 贺文爱 陈英之 陈英之 马增凤 马增凤 杨朗 杨朗 韦绍丽 韦绍丽 刘亚利 刘亚利 黄思良 黄思良 杨新庆 李容柏 李容柏 李容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对1655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和31份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进行了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简称细条病)抗性鉴定,结果发现在普通野生稻中有57份抗病材料,其中3级抗性有31份,占总... 对1655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和31份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进行了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简称细条病)抗性鉴定,结果发现在普通野生稻中有57份抗病材料,其中3级抗性有31份,占总数的1.87%;5级中抗有26份,占总数1.57%。在药用野生稻资源中,有15份抗病材料,占总数的48.4%。选取了8份普通野生稻抗性资源(分别命名为DP1、DP3、DP5、DP9、DP15、DP16、DP17和DP20)与9311杂交,再自交或与9311回交后,分别获得BC1、F1和F2后代。在接种鉴定中发现这些抗性资源的BC1或F1所有植株均对细条病表现感病,说明这8份材料的抗性属于隐性遗传。在DP3与9311杂交的F2群体中,抗感植株的分离比符合1∶15的比例,说明DP3的抗性由2对隐性重叠作用基因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野生稻中可以获得一批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细条病抗性资源,其中药用野生稻资源中抗性材料所占的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药用野生稻 细菌性条斑病 抗性资源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花生品种(系)苗期生长耐旱性及相关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唐秀梅 陈元 +5 位作者 钟瑞春 蒋菁 熊发前 贺梁琼 韩柱强 唐荣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9-13,共5页
花生苗期生长受干旱影响最大,且干旱是广西花生生产上重要的限制因素。选择广西主推及新育成的花生品种(系)共11个,在人工防雨棚下进行土培盆栽试验,以正常淋水(2 d供水1次)为对照,以人工控水(10 d供水1次)作为干旱胁迫处理,反复干旱胁... 花生苗期生长受干旱影响最大,且干旱是广西花生生产上重要的限制因素。选择广西主推及新育成的花生品种(系)共11个,在人工防雨棚下进行土培盆栽试验,以正常淋水(2 d供水1次)为对照,以人工控水(10 d供水1次)作为干旱胁迫处理,反复干旱胁迫30 d时,测定花生苗期的主茎高、侧枝长、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含量,计算花生苗期生长生理受抑制程度及生长耐旱隶属函数值。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参试花生品种的主茎高、侧枝长和生物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桂花819的生长受抑制程度最轻。从各参试品种苗期耐旱隶属函数值排名可知,桂花819的苗期生长耐旱性最强,其次是桂花红166、桂花21和桂花26;大多数品种的叶绿素、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在干旱胁迫下增加,少数花生品种表现出降低趋势,且苗期耐旱品种桂花819的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比对照的增加量最大,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量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耐旱性 耐旱隶属函数 脯氨酸 丙二醛 叶绿素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记辅助改良热带粳稻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容柏 M. P. Pandey +10 位作者 杨新庆 廖惠红 邓智年 张向军 韦燕萍 李小勇 岑贞陆 吕维莉 魏源文 黄思良 李杨瑞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培育亚种间杂交水稻品种是开发水稻产量潜力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通过复合杂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培育出新型的籼稻基因渗入热带粳稻品系。这些基因渗入系表现出良好的农艺性状 ,经 RAPD标记检测 ,遗传上更相似于热带粳... 培育亚种间杂交水稻品种是开发水稻产量潜力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通过复合杂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培育出新型的籼稻基因渗入热带粳稻品系。这些基因渗入系表现出良好的农艺性状 ,经 RAPD标记检测 ,遗传上更相似于热带粳稻 ,大部分品系具有广亲和特性。进一步用 SSR和 SSR- RAPD分子标记分析这些籼稻渗入系热带粳稻与 3个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性 ,利用具有较大的分子标记多态性的组合亲本配制杂交稻种子 ,鉴定获得了多个具有强杂种优势的组合。结果表明 ,MAS是亚种间杂交水稻育种中辅助选择杂交亲本、鉴定广亲和位点、育种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分析和杂交稻组合选配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系 热带 标记辅助 亚种间杂种优势 籼稻 育种 基因渗入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杂交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变异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晓琼 刘亚珍 +5 位作者 梁水清 温远光 周晓果 朱宏光 熊涛 郭文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157-6166,共10页
植物种间杂交是一种普遍自然现象,杂交往往造成植物表型及生理变异,从而改变杂种抗虫性。与亲本种相比,杂种抗虫性可能增强或减弱,也有可能处于与亲本相似水平。初生、次生代谢物的质变与量变是引起杂种抗虫性变异的重要原因。近年来,... 植物种间杂交是一种普遍自然现象,杂交往往造成植物表型及生理变异,从而改变杂种抗虫性。与亲本种相比,杂种抗虫性可能增强或减弱,也有可能处于与亲本相似水平。初生、次生代谢物的质变与量变是引起杂种抗虫性变异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桉树杂交育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桉树杂交种间抗虫性表现参差不齐,因此,桉树是研究杂交种抗虫性变异机制的理想材料。以2个桉树杂交种巨细桉DH201-2、巨尾桉G9及桉树重要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为研究对象,比较了2个杂交种与其纯亲本种[(巨桉×细叶桉),(巨桉×尾叶桉)]间的抗虫性差异;同时,综合比较了品系间叶片性状(叶片厚度、含水率、比叶面积)、初生化合物(C、N、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次生化合物(总酚、单宁)差异,以研究桉树杂交种抗虫性变异的理化机制。结果表明:DH201-2感染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虫瘿数目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而G9上虫瘿数目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DH201-2与G9的叶片厚度与巨桉相近,而显著薄于另一亲本种。DH201-2叶片含水率显著高于细叶桉、与巨桉相近;G9叶片含水率则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相似的是,DH201-2和G9的比叶面积均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初生化合物方面,DH201-2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亲本种,N含量则仅高于细叶桉;而G9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虽高于其双亲本种,可溶性糖含量则无显著差异,N含量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次生化合物方面,DH201-2叶片总酚和单宁含量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而G9则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因此,与其亲本种相比,DH201-2感虫性增加,而G9抗虫性增加;与桉树枝瘿姬小蜂发育相关的营养指标(如含水率、可溶性糖、N含量)及次生防御物质(如总酚、缩合单宁)在桉树杂交种组织内的含量差异影响了桉树杂交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在全球推行桉树杂交育种且桉树害虫数量逐年增加的大背景下,应加强对桉树杂交种抗虫性机制研究,为选育高抗品系及桉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 桉树 桉树枝瘿姬小蜂 抗虫性 初生化合物 次生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间的分子标记差异性和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廖惠红 李容柏 +7 位作者 张向军 杨新庆 韦燕萍 李小勇 邓智年 吕维利 魏源文 李杨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5-10,共6页
利用3个籼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与9个热带粳稻基因渗入恢复系组配27个杂交稻组合,对杂种优势和产量构成主要因素与亲本间的SSR和SSR RAPD分子遗传距离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筛选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的... 利用3个籼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与9个热带粳稻基因渗入恢复系组配27个杂交稻组合,对杂种优势和产量构成主要因素与亲本间的SSR和SSR RAPD分子遗传距离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筛选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的杂种后代中,多数组合的每穗实粒数、总粒数和穗长呈现正竞争优势;杂种比对照的产量竞争优势主要是依靠每穗结实粒数的增加。在产量构成要素中,每穗实粒数与亲本间的SSR和SSR RAPD分子遗传距离显著相关,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与之不显著相关,表明在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间的杂交稻组合中可以通过增加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增加杂种的每穗粒数,提高杂种的产量优势。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的"桂118S×T511"和"T1S×R138"两个杂交水稻组合示范产量分别比对照特优63增16 3%和6 7%,其亲本间的SSR遗传距离分别为0 83和0 71,亲本间分子多态性分别达到51 4%和42 8%,表明适当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助于选育强优势杂交水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粳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恢复系 温敏核雄性不育系 基因渗入 SSR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甘蔗品种的含糖特性及成熟期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罗海玲 潘有强 李杨瑞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45-248,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甘蔗不同品种成熟过程中糖分积累变化过程和工艺成熟过程的特点,以6个不同甘蔗品种为材料,在工艺成熟期对蔗茎蔗糖分、蔗汁还原糖分、蔗汁重力纯度和节间的蔗糖、还原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OC 20属特早熟特高糖品种,RO... 为进一步了解甘蔗不同品种成熟过程中糖分积累变化过程和工艺成熟过程的特点,以6个不同甘蔗品种为材料,在工艺成熟期对蔗茎蔗糖分、蔗汁还原糖分、蔗汁重力纯度和节间的蔗糖、还原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OC 20属特早熟特高糖品种,ROC 16、ROC 22为早熟高糖品种,GT 18属早中熟高糖品种,GT 17为中熟高糖品种,RB 72-454属含糖一般的早中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品质分析 工艺成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叶片元素含量与成花关系研究初报 被引量:5
7
作者 罗瑞鸿 黄业球 +2 位作者 蔡炳华 陈少珍 苏国秀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3年第2期10-11,共2页
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越冬龙眼及化学诱导两个月内龙眼叶片 N、P、K、Ca、Mg、Cl元素含量的测定发现 :Cl元素含量的升高与龙眼果树成花有一定的联系 ,越冬龙眼树叶片 Cl含量增幅达 3 .7%以上 ,诱导龙眼树叶片 Cl含量增幅达 10 8.7%以上... 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越冬龙眼及化学诱导两个月内龙眼叶片 N、P、K、Ca、Mg、Cl元素含量的测定发现 :Cl元素含量的升高与龙眼果树成花有一定的联系 ,越冬龙眼树叶片 Cl含量增幅达 3 .7%以上 ,诱导龙眼树叶片 Cl含量增幅达 10 8.7%以上的果树不同程度形成了花芽 ;诱导处理后的“大乌圆”和“石硖”龙眼叶片的 P、K、Ca、Mg含量起伏较大 ,规律性小 ,而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叶片 矿质元素 氯含量 化学诱导 成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的反应体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蒋慧萍 李杨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489-8491,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木豆RAPD-PCR反应中的主要因素,优化反应条件。[方法]以木豆品种ICPL87091为试材,以木豆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对PCR反应体系中各种参数的优化设置,分析比较各种因素对RAPD扩增结果的影响,建立适宜的反应体系。[结果]试验... [目的]分析影响木豆RAPD-PCR反应中的主要因素,优化反应条件。[方法]以木豆品种ICPL87091为试材,以木豆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对PCR反应体系中各种参数的优化设置,分析比较各种因素对RAPD扩增结果的影响,建立适宜的反应体系。[结果]试验得到了较为理想的适宜木豆的反应体系。优化的木豆RAPD反应条件为:模板DNA浓度30 ng,随机引物1.6μmol/L,dNTPs(dATP,dCTP,dGTP,dTTP)各0.2 mmol/L,Mg2+浓度2.0 mmol/L,Taq酶1.0 U,反应体积为25μl。循环体系为:先94℃1 min,35℃2 min,72℃2 min,5个循环;然后94℃30 s,37℃1 min,72℃1 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结论]利用这一反应体系可有效地进行木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分子标记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条斑病侵染后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贺文爱 黄大辉 +2 位作者 张月雄 武波 李容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7期1157-1161,共5页
以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的普通野生稻DY3和感病轮回亲本9311组合构建了BC2F2群体,分蘖期用针刺法人工接种广西细菌性条斑病菌优势致病型菌株JZ28,选取其中的1、3、5、7、9级植株为材料,在孕穗期接种第2次,研究接种细条病后水... 以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的普通野生稻DY3和感病轮回亲本9311组合构建了BC2F2群体,分蘖期用针刺法人工接种广西细菌性条斑病菌优势致病型菌株JZ28,选取其中的1、3、5、7、9级植株为材料,在孕穗期接种第2次,研究接种细条病后水稻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动态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抗病1级与高感病9级材料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亲本时间动态变化趋势相似,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不一致;不同抗病等级之间,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极端抗感材料之间差异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细菌性条斑病 保护酶活性 丙二醛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草直胸跳甲和根结线虫共同危害对空心莲子草及莲子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覃海蓉 郭文锋 +1 位作者 阳莎 李晓琼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5期890-895,共6页
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及其本地同属种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为研究对象,比较地上专食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单独或共同危害对2种植... 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及其本地同属种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为研究对象,比较地上专食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单独或共同危害对2种植物生长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植食性生物危害相比,跳甲单独危害使空心莲子草的总生物量降低了约39.3%;线虫单独危害使空心莲子草的粗根数、细根数和莲子草的细根数分别增加了约2.5%、3.3%、1.5%;而在跳甲和线虫共同危害下,空心莲子草的地下生物量、分枝数和莲子草的分枝数均增加;但空心莲子草的茎长却降低了约49.3%,且比跳甲或线虫的单独危害作用更强。由此说明,根结线虫能增强莲草直胸跳甲对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治效果。在地上-地下植食性生物的互作下,空心莲子草在根系和生物量分配方面比莲子草具有更强的表型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莲子草 地上-地下天敌互作 生物入侵 生物防治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