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RPA-LFD技术检测对虾肝胰腺DNA样品的快速制备试剂研究
1
作者 姚梦丽 白昌明 +1 位作者 王崇明 辛鲁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4,共9页
为摆脱常规核酸样品提取步骤繁琐、耗时等问题,实现真正的现场快速检测,本研究致力于研制和优化一种对虾肝胰腺中DNA样品的核酸快速制备试剂,即核酸释放剂,适用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polymeraseamplication,RPA)与侧向流... 为摆脱常规核酸样品提取步骤繁琐、耗时等问题,实现真正的现场快速检测,本研究致力于研制和优化一种对虾肝胰腺中DNA样品的核酸快速制备试剂,即核酸释放剂,适用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polymeraseamplication,RPA)与侧向流层析试纸条技术(lateralflow dipstick, LFD)结合的RPA-LFD技术检测。实验优选20~100 mmol/L Tris-HCl、50~250 mmol/L KCl、0.01%~0.10%十二烷基硫酸锂(LDS)、0.5%~2.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1~5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GTA2Na)、0.5~5.0 mmol/L牛血清白蛋白(BSA)、1~5 mg/mL明胶、0.01%~0.10%海藻糖、1%~5%甜菜碱等配制成核酸释放剂。以对虾肝肠孢虫(Enterocytozoonhepatopenaei,EHP)阳性样本和阴性样本对核酸释放剂各组分间配比进行优化,采集绿豆大小的对虾肝胰腺组织加入100μL核酸释放剂,100℃加热3 min,取上清液进行RPA-LFD反应,测试各组分不同浓度配比;并以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阳性样品及阴性样品作为检测模板对优化后核酸释放剂再次验证。结果显示,核酸释放剂的各组分最佳配比为100 mmol/L Tris-HCl、100 mmol/L KCl、0.02%LDS、0.5%Triton X-100、1 mmol/L EGTA2Na、0.05%海藻糖、1 mg/mL明胶、0.5 mmol/L BSA、2%甜菜碱。RPA-LFD方法检测可显著区分阳性和阴性样品。本研究优化的核酸释放剂,适用于RPA-LFD检测对虾肝胰腺病原DNA样品的制备,有效避免了常规DNA样品繁琐、耗时的制备步骤,极大地提高了核酸水平病原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释放剂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侧流层析试纸条(LFD) 虾肝胰腺 病原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聚合L-赖氨酸修饰玻碳电极的吡虫啉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蓉 罗幼刚 +3 位作者 曾冬梅 甘源 章表明 陈志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0-1257,共8页
本文采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直接一步沉积制备L-赖氨酸聚合物(L^(-1)ysinePolymer,PLLS)薄膜,制备了对吡虫啉(Imidacloprid,IDP)具有响应的传感电极,并对PLLS聚合条件、溶液pH、富集时间、测定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 本文采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直接一步沉积制备L-赖氨酸聚合物(L^(-1)ysinePolymer,PLLS)薄膜,制备了对吡虫啉(Imidacloprid,IDP)具有响应的传感电极,并对PLLS聚合条件、溶液pH、富集时间、测定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所构建的传感器对IDP的线性响应范围为3~100μmol·L^(-1),检出限为0.9μmol·L^(-1),且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选择性,在葡萄样品中的回收率为72.20~107.3%,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赖氨酸 吡虫啉 电化学传感器 农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客体掺杂的电化学共聚合发光薄膜的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3
作者 罗幼刚 罗志辉 +3 位作者 王书龙 王瑞娟 王蓉 覃其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2,共5页
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虽已成功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但其发光性能仍与旋涂薄膜和蒸镀薄膜相距甚远。因此,提高电聚合发光薄膜的发光性能仍然是一个艰难的挑战。电化学共聚合是提高薄膜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以DBTSo和TCSoC作为主体分... 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虽已成功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但其发光性能仍与旋涂薄膜和蒸镀薄膜相距甚远。因此,提高电聚合发光薄膜的发光性能仍然是一个艰难的挑战。电化学共聚合是提高薄膜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以DBTSo和TCSoC作为主体分别与TCBzC客体共聚合,共聚合后薄膜的平整性和致密性都得到了改善。DBTSo结构与TCBzC相差较大,形成的共聚合薄膜发光性能较差。TCSoC的结构与TCBzC相似,共聚合发光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为2300cd/m^(2),最大发光效率为2.06cd/A。与TCBzC器件相比,最大亮度提高了88%,最大效率提高了1.67倍,为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性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掺杂 电化学共聚合 发光薄膜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状聚苯胺/不锈钢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景钇淇 杨禄伟 +2 位作者 王瑞娟 徐卓辉 裴苑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169,共6页
聚苯胺具有低廉的价格、简单的制备方法、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特殊的掺杂/去掺杂特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电化学传感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在含苯胺的硫酸电解液中合成了不同段数的纤维状聚苯胺(PANI)/不锈钢复合电极,... 聚苯胺具有低廉的价格、简单的制备方法、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特殊的掺杂/去掺杂特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电化学传感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在含苯胺的硫酸电解液中合成了不同段数的纤维状聚苯胺(PANI)/不锈钢复合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合成条件对材料形貌和结构的影响;通过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对制备的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传感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50段合成的PANI/不锈钢复合电极与60段合成的复合电极比电容相差不大;合成段数为50段和60段的PANI/不锈钢复合电极所构建的无酶传感器检测葡萄糖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3.3mmol/L和3.9~10.5mmol/L,线性相关系数R 2分别为0.99287和0.99203,灵敏度分别为590.3μA/[(mmol·L^(-1))·cm^(2)]和157.6μA/[(mmol·L^(-1))·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性能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簇状PANI/CuO的合成及其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检测性能
5
作者 王瑞娟 梁业强 +2 位作者 黄慧丹 唐淑萍 苏聪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49-2856,共8页
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监测抗坏血酸(AA)浓度的方法。导电高分子聚苯胺(PANI)因其具有良好的电传感性能,特殊的掺杂/去掺杂作用,合成简单等优点,可作为检测AA的电极材料,但是其自身严重的团聚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其检测性能。本文拟采... 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监测抗坏血酸(AA)浓度的方法。导电高分子聚苯胺(PANI)因其具有良好的电传感性能,特殊的掺杂/去掺杂作用,合成简单等优点,可作为检测AA的电极材料,但是其自身严重的团聚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其检测性能。本文拟采用CuO与PANI复合来改善其电化学检测性能,即采用循环伏安法(CV)在碳纸上合成团簇状PANI/CuO,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材料的形貌和元素进行表征;并利用CV和计时电流法探究了所合成的电极对AA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NI/CuO电极不仅对AA具有宽的检测范围和高的灵敏度,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重现性,优异的抗干扰能力和实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CUO 抗坏血酸 电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3+)掺杂全无机Cs_(2)InCl_(5)·H_(2)O钙钛矿的制备及白光LED应用
6
作者 韦星明 王荣芳 +3 位作者 韦庆敏 黄小英 陶萍芳 章浩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39,共5页
以氧化铟、氧化锑和氯化铯为基本原料,浓盐酸作为溶剂,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Sb^(3+)掺杂全无机Cs_(2)InCl_(5)·H_(2)O(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研究了Sb^(3+)的掺杂量(0、2%、4%、6%、8%、10%、20%)对Cs_(2)InC... 以氧化铟、氧化锑和氯化铯为基本原料,浓盐酸作为溶剂,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Sb^(3+)掺杂全无机Cs_(2)InCl_(5)·H_(2)O(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研究了Sb^(3+)的掺杂量(0、2%、4%、6%、8%、10%、20%)对Cs_(2)InCl_(5)·H_(2)O钙钛矿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该样品的吸收光谱、发光性能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少量Sb^(3+)掺杂Cs_(2)InCl_(5)·H_(2)O钙钛矿不会改变其结构。当Sb^(3+)的掺杂量为10%时,达到最强荧光发射,发射峰波长约为620nm,荧光寿命为8.13μs。采用荧光转换法,将实验合成的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纳米晶与商用蓝色发光的BaMgAl_(10)O_(17)∶Eu和绿色发光的(Sr,Ba)_(2)SiO_(4)∶Eu荧光粉混合涂于365nm的紫外芯片上,封装得到显色指数(CRI)为91.8,CIE色坐标为(0.326,0.316),色温为5843K的白光LED。说明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纳米晶在白光LED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InCl_(5)·H_(2)O∶Sb^(3+) 钙钛矿 发光二极管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AgBr/Ag_(3)PO_(4)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7
作者 陈珊 钟玉君 +5 位作者 黎露 华东悦 覃锋 覃利琴 黄国保 陶萍芳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57,62,共5页
以AgNO_(3)、KBr和Na_(2)HPO_(4)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AgBr/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并利用XRD、UV-vis和PL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溶液为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物质的量的AgBr与Ag_(3)PO_(4)复合所得AgBr/Ag_(3)PO_(4)复合光... 以AgNO_(3)、KBr和Na_(2)HPO_(4)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AgBr/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并利用XRD、UV-vis和PL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溶液为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物质的量的AgBr与Ag_(3)PO_(4)复合所得AgBr/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对模拟废液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使用0.08 g催化剂对200 mL 1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光催化降解14 min后,纯Ag_(3)PO_(4)和AgBr的降解率分别为52.20%和38.25%,而1%、3%和5%AgBr/Ag_(3)PO_(4)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9.60%、99.36%和98.09%,较纯Ag_(3)PO_(4)提高了约2倍。此外,1%AgBr/Ag_(3)PO_(4)经过3次循环使用后,降解率仍保持在78.77%,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动力学分析表明,该光催化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Br/Ag_(3)PO_(4)复合催化剂 水热法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干法制备高效减水剂羧甲基-β-环糊精工艺及减水性能
8
作者 杨家添 苗雨 +5 位作者 韦梦婷 王宁 黎以起 陈渊 覃峰 胡华宇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9-510,共12页
为了优化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制备工艺、利于工业化生产,以β-环糊精(β-CD)和氯乙酸钠(C_(2)H_(2)ClNaO_(2))为原料,采用机械活化干法制备CM-β-CD。优化了CM-β-CD的工艺条件、表征了CM-β-CD的结构和测定了CM-β-CD的减水性能... 为了优化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制备工艺、利于工业化生产,以β-环糊精(β-CD)和氯乙酸钠(C_(2)H_(2)ClNaO_(2))为原料,采用机械活化干法制备CM-β-CD。优化了CM-β-CD的工艺条件、表征了CM-β-CD的结构和测定了CM-β-CD的减水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n(C_(2)H_(2)ClNaO_(2))∶n(β-CD)为4∶1、NaOH质量分数20%、球磨温度40℃和球磨时间3 h时,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CM-β-CD的取代度(DS)为0.72,水泥净浆流动度达到237 mm(添加质量分数0.8%的CM-β-CD)。与普通干法制备的CM-β-CD相比,机械活化干法制备CM-β-CD的减水性能更优越。添加CM-β-CD质量分数为0.8%时,水泥砂浆减水率为20.40%,水泥养护时间28 d时的抗压抗折强度达到60.50和7.98 MPa。CM-β-CD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性能混凝土减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β-环糊精 机械活化干法 取代度 水泥净浆流动度 高效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用免疫佐剂研究进展
9
作者 卓严玲 李芬 吕其壮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6-90,共5页
动物传染病的高发生率使免疫佐剂成为兽用疫苗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免疫佐剂可以通过增强和调节疫苗的免疫原性,提升动物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论文综述了当前免疫佐剂在兽用疫苗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概况,分析了... 动物传染病的高发生率使免疫佐剂成为兽用疫苗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免疫佐剂可以通过增强和调节疫苗的免疫原性,提升动物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论文综述了当前免疫佐剂在兽用疫苗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概况,分析了不同佐剂的特点和作用机制,以期为兽用免疫佐剂的研发和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佐剂 兽用疫苗 作用机理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引种紫锥菊中3种酚酸类成分
10
作者 黄华希 刘芳林 +4 位作者 卢恩科 刘秦 徐世娟 陈荣 臧青民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6-200,共5页
试验旨在建立紫锥菊中绿原酸、菊苣酸、咖啡酸同时测定的HPLC分析方法。试验对紫锥菊中3种酚酸类成分的测定方法进行参数优化,色谱条件为Agilent (TC-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 试验旨在建立紫锥菊中绿原酸、菊苣酸、咖啡酸同时测定的HPLC分析方法。试验对紫锥菊中3种酚酸类成分的测定方法进行参数优化,色谱条件为Agilent (TC-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比较蒙自市引种栽培紫锥菊根、茎、叶、头状花序和花序梗中3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3种酚酸类成分在色谱条件下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良好。经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该法定性定量准确、可靠,可用于紫锥菊药材及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表明,蒙自市引种栽培生产的紫锥菊药材中3种酚酸类成分含量较高,可作为优质饲料添加剂和中兽药原料药材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 绿原酸 咖啡酸 菊苣酸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3年我国猪圆环病毒3型的遗传变异分析
11
作者 王妍 黄焮榆 +2 位作者 吴桂莹 吴婉萍 吕其壮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57-2867,共11页
旨在了解近年来我国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选取GenBank数据库中168个国内(收录于2017—2023年)和9个国外PCV3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 旨在了解近年来我国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选取GenBank数据库中168个国内(收录于2017—2023年)和9个国外PCV3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核苷酸同源性比对、氨基酸序列比对、抗原表位预测以及基因重组等分析,以期阐明PCV3在我国的传播及遗传进化规律。结果显示,我国PCV3的基因型可被划分为两个亚型,即PCV3a和PCV3b,且PCV3a和PCV3b均可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基因簇:PCV3a-1~PCV3a-3和PCV3b-1~PCV3b-5,其中PCV3a-1和PCV3b-2数量最多,占比最高;177个PCV3的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在98.3%~100%之间,其ORF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3个主要的点突变区,无碱基缺失和插入等情况。此外,基因重组分析表明,这些PCV3全基因组序列之间仅存在1个可能的重组事件,说明目前我国PCV3流行的基因型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综上,本研究通过严格标准界定寻找到一种未来很可能被广泛认可的基因分型方法,且基于这种基因分型方法再对2017—2023年我国PCV3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时所得到的结果较为可靠,这一结果不仅为未来PCV3的遗传变异分析研究提供了统一框架,更为进一步揭示PCV3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遗传多样性和疫苗设计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 遗传变异分析 系统发育树 重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扩展蛋白基因家族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刘秦 蔡雨静 +2 位作者 李锦兰 耿晓姗 卢恩科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8-476,共9页
木薯(Manihot esculenta)是全球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扩展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具有改良作物性状的潜力。本研究利用CodonW、R语言等软件对木薯基因组中的42个扩展蛋白基因进行密码子使用偏好(CUB)的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木... 木薯(Manihot esculenta)是全球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扩展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具有改良作物性状的潜力。本研究利用CodonW、R语言等软件对木薯基因组中的42个扩展蛋白基因进行密码子使用偏好(CUB)的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木薯扩展蛋白基因的平均有效密码子数(ENC)为53.74,表明其密码子使用存在一定偏好性,但偏好程度较轻。ENC值与密码子第一、第三位置的G+C含量极显著相关,与氨基酸长度显著相关。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RSCU)分析结果表明,木薯扩展蛋白基因倾向于选择以A/U结尾的密码子。中性绘图和ENC-plot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选择是影响木薯扩展蛋白基因CUB形成的主导力量,突变压力作用较小。PR2绘图进一步验证了自然选择在密码子使用偏好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比较高偏好基因和低偏好基因的RSCU差异,筛选出23个最优密码子。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木薯扩展蛋白基因CUB形成的分子机制,为利用密码子优化策略提高木薯产量和抗逆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扩展蛋白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L-赖氨酸聚合物用于噻虫嗪的检测
13
作者 罗幼刚 莫淇斐 +3 位作者 陆梦莹 张家慧 王蓉 王书龙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7-1505,共9页
发展简单、快速的农药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功能材料的修饰是提高分析检测性能的有效手段。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一步合成并沉积L-赖氨酸聚合物薄膜(PLL),构建对噻虫嗪具有良好响应的传感电极,对聚合圈数、聚合电位、pH等影... 发展简单、快速的农药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功能材料的修饰是提高分析检测性能的有效手段。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一步合成并沉积L-赖氨酸聚合物薄膜(PLL),构建对噻虫嗪具有良好响应的传感电极,对聚合圈数、聚合电位、pH等影响因素以及PLL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PLL可以提高电极导电性、表面积及电子转移速率,噻虫嗪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700μmol·L^(-1),检出限为1.0μmol·L^(-1)。传感器还展现出良好的重复性和选择性,在西瓜样品中回收率为99.67~10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赖氨酸 电化学聚合 噻虫嗪 电化学传感器 烟碱类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构建自支撑纳米多孔CuS/Cu电极及其无酶葡萄糖传感
14
作者 裴苑娇 覃利琴 +3 位作者 陈渊 王瑞娟 陈樱纬 杨家添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2,共7页
一步法构建自支撑电极,可以减少多步修饰过程中造成的误差,提高传感器的重复性和可控性。本文采用阴极沉积法在光滑铜电极表面一步制备纳米多孔CuS/Cu自支撑电极并用于葡萄糖的无酶传感,时间仅需100 s;详细考查了沉积时间和电解液浓度... 一步法构建自支撑电极,可以减少多步修饰过程中造成的误差,提高传感器的重复性和可控性。本文采用阴极沉积法在光滑铜电极表面一步制备纳米多孔CuS/Cu自支撑电极并用于葡萄糖的无酶传感,时间仅需100 s;详细考查了沉积时间和电解液浓度对葡萄糖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自支撑纳米多孔CuS/Cu电极对葡萄糖有良好的催化氧化性能,具有宽的线性范围(0.002~10.11 mmol/L),高的灵敏度(灵敏度为2439.7μA·mmol·L^(-1)·cm-^(2)),低的检测限0.06μmol/L(S/N=3),且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长期的贮存稳定性(18周),对葡萄糖注射液含量的检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沉积 纳米多孔 自支撑电极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花状CuO自支撑电极的制备及其葡萄糖无酶检测
15
作者 裴苑娇 陈渊 +3 位作者 覃利琴 韦庆敏 景钇淇 王瑞娟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321,共7页
采用阴极沉积法,不使用任何软模板及粘合剂,直接在光滑的铜电极表面上构筑纳米花状CuO自撑电极实现对葡萄糖无酶检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对制备的电极进行形貌表征和元素分析。采用循环伏安法(CV)探讨了不同... 采用阴极沉积法,不使用任何软模板及粘合剂,直接在光滑的铜电极表面上构筑纳米花状CuO自撑电极实现对葡萄糖无酶检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对制备的电极进行形貌表征和元素分析。采用循环伏安法(CV)探讨了不同扫速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利用安培电流-时间法(i-t)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0.002~1.11 mmol/L和1.11~4.11 mmol/L浓度范围内,所制备的纳米花状CuO自撑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检测性能,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出限为0.02μmol/L,灵敏度分别为6339.7μA·mmol·L^(-1)·cm^(-2)和3727.5μA·mmol·L^(-1)·cm^(-2),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沉积 纳米花状 自支撑电极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溶剂提取八角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研究
16
作者 潘洁明 莫莎 +3 位作者 黄家妮 何美美 黄丽 黎建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15-1723,共9页
为探究八角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本试验利用不同溶剂获得八角不同部位的提取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研究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6种细菌的抑菌效果;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萃取物中的代谢物。结果表明... 为探究八角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本试验利用不同溶剂获得八角不同部位的提取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研究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6种细菌的抑菌效果;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萃取物中的代谢物。结果表明:茎、果皮的石油醚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达到89%以上;茎和果皮的石油醚提取物、茎和叶以及果皮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茎的正丁醇提取物对稻瘟病菌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均达到99%以上,MIC值均≤0.625 mg/m L。种子的正丁醇提取物对哈锐炭疽菌和香蕉炭疽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1.52%和89.29%。八角不同部位的正丁醇提取物对MRSA、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较好。TLC和HPLC检测发现八角不同部位的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含有大量的反式茴香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提取物 抑菌效果 薄层色谱(TLC)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BiOCl/ZnO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17
作者 景钇淇 周海燕 王瑞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201,共5页
采用水热法和水解法相结合制备BiOCl/ZnO,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以甲基橙(MO)为降解目标,探究了BiOCl与ZnO的质量比、催化剂的质量、MO的浓度和溶液的pH等因素对BiOCl/ZnO降解MO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BiOCl/ZnO降解MO的光催化机... 采用水热法和水解法相结合制备BiOCl/ZnO,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以甲基橙(MO)为降解目标,探究了BiOCl与ZnO的质量比、催化剂的质量、MO的浓度和溶液的pH等因素对BiOCl/ZnO降解MO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BiOCl/ZnO降解MO的光催化机理以及其催化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当BiOCl与ZnO的质量比为53时,合成了片状BiOCl/ZnO;在紫外光照射1.5h时,0.1g所制备的BiOCl/ZnO对100mL pH为10.8的25mg/L的MO的降解率达到96.61%;BiOCl/ZnO光催化降解MO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且在此过程中·O^(2-)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BiOCl/ZnO 光催化行为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木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18
作者 黄华希 李晓亮 +3 位作者 刘芳林 王雪雪 刘秦 陈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6期82-85,91,共5页
以广西不同产地苦木种子为试材,检测其净度、含水量、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势共5项指标,运用系统聚类、K-均值聚类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苦木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以发芽率和发芽势为主要指标,以净度、千粒重、含水量为参考指标,划... 以广西不同产地苦木种子为试材,检测其净度、含水量、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势共5项指标,运用系统聚类、K-均值聚类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苦木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以发芽率和发芽势为主要指标,以净度、千粒重、含水量为参考指标,划分苦木种子质量等级。其中:Ⅰ级苦木种子发芽率≥84.0%,发芽势≥42.0%,净度≥99%,千粒重≥74 g,含水量8%~13%;Ⅱ级苦木种子发芽率65.5%~<84.0%,发芽势30.3%~<42.0%,净度95%~<99%,千粒重67~<74 g;Ⅲ级苦木种子发芽率<65.5%,发芽势<30.3%,净度<95%,千粒重<67 g,含水量<8%或>13%。该研究制定的苦木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可为苦木种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木 种子质量 分级标准 发芽率 发芽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木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唐春风 梁洁 +3 位作者 李金花 张慧晔 黄华希 陈荣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4,共4页
试验旨在比较苦木不同部位的苦木碱丁、苦木碱己和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苦木14个不同部位中的苦木碱己、苦木碱丁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显示,苦木茎心材、主根心材中总生物碱和2种生... 试验旨在比较苦木不同部位的苦木碱丁、苦木碱己和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苦木14个不同部位中的苦木碱己、苦木碱丁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显示,苦木茎心材、主根心材中总生物碱和2种生物碱单体含量均较高,叶中总生物碱含量高,但2种生物碱单体含量均较低;茎皮部、茎边材、主根皮部和主根边材中苦木碱丁含量较高,而苦木碱己含量低,枝皮部、枝木材中苦木碱己含量较高,而苦木碱丁含量较低。研究表明,苦木不同部位的苦木碱丁、苦木碱己和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结果可为苦木不同部位资源在禽畜健康养殖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木 高效液相色谱 总生物碱 苦木碱丁 苦木碱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体外表达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柱青 吕其壮 +1 位作者 卓严玲 邓启霞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共6页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是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的主要病原。一般情况下,PCV2感染会导致被感染猪免疫力下降,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引起多种病毒或细菌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给疾病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困难。...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是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的主要病原。一般情况下,PCV2感染会导致被感染猪免疫力下降,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引起多种病毒或细菌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给疾病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困难。目前,兽医临床上防控PCVAD的最有效手段仍然是疫苗免疫接种,尤其以衣壳蛋白(Capsid,Cap)为靶抗原研制的PCV2基因工程疫苗备受青睐。然而,能够获得大量、可溶性、富有活性的PCV2 Cap蛋白是成功研制该疫苗的关键。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大肠埃希菌、酵母、病毒活载体和细菌活载体等体外表达系统表达PCV2 Cap蛋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PCV2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和PCV2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CAP蛋白 体外表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