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益母草防控母畜产后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1
作者 廖玲玲 宣泽义 +5 位作者 陈少梅 曹艳红 奚玉莲 谢恒生 黄焕昌 胡湘云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3,共6页
试验旨在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益母草防控母畜产后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数据库(TCMSP)获取益母草的有效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的靶点。通过STRING... 试验旨在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益母草防控母畜产后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数据库(TCMSP)获取益母草的有效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的靶点。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网络(PPI),利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开展动物试验以检测益母草对母猪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益母草含有10个活性成分,涉及223个靶点,与母畜产后炎症性疾病的交集靶点为1023个。GO富集分析显示,325个生物过程条目涉及对浆细胞分化和B细胞凋亡的正向调节等;26个细胞组成条目涉及胞外区、染色质、膜筏等;75个分子功能条目涉及细胞因子活性、蛋白质二聚化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175条信号通路,涉及癌症、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相关的通路。动物试验结果显示,添加益母草粉可以显著降低母猪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显著提高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研究表明,益母草可以通过槲皮素、山柰酚、花生四烯酸、异鼠李素、益母草碱、水苏碱等活性成分,通过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作用于肿瘤蛋白P53(TP53)、TNF、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等靶点,从而防控母畜产后炎症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 母畜产后炎症性疾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母草对母猪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阴道炎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熊海涛 胡湘云 +1 位作者 罗鹏 陆丹 《广西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20-21,共2页
为了研究益母草对母猪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阴道炎的防治效果,选择胎次相近的待产母猪3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益母草低剂量组、益母草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于产后统计母猪子宫内膜炎、... 为了研究益母草对母猪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阴道炎的防治效果,选择胎次相近的待产母猪3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益母草低剂量组、益母草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于产后统计母猪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阴道炎的患病头数,并检测产后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显示:益母草组子宫内膜炎、乳房炎、阴道炎的患病头数均低于对照组;益母草组炎症因子IL-6、TNF-α的分泌水平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但益母草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母猪日粮中添加益母草可以减少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阴道炎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适宜的添加剂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 母猪 子宫内膜炎 乳房炎 阴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生态养殖技术应用推广实践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大祝 余昌花 刘明君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4期124-127,共4页
该文探讨了猪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推广策略和建议。首先,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是推广猪生态养殖技术的重要手段,需要制定支持政策和法规标准。其次,产业链合作与协同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益。科技创新和研发支持是推广的基础,... 该文探讨了猪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推广策略和建议。首先,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是推广猪生态养殖技术的重要手段,需要制定支持政策和法规标准。其次,产业链合作与协同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益。科技创新和研发支持是推广的基础,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转化。最后,教育培训和宣传推广是推广猪生态养殖技术的有效方式,可以提高养殖者的技术水平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 技术推广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植物多糖对母猪体况恢复、产仔性能、免疫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张蕾 余清卫 +6 位作者 吕玲燕 孙如玉 刘征 汪燕玲 张冰 段俊英 张家庆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158,共8页
为探究复合植物多糖(黄芪多糖、枸杞多糖、海藻多糖)对母猪及仔猪性能的影响,将56头2~3胎次妊娠后期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3个试验组(基础饲粮+0.05%、0.15%、0.25%复合植物多糖),试验期为产前7 d至产后21 d。结果表明,在母猪... 为探究复合植物多糖(黄芪多糖、枸杞多糖、海藻多糖)对母猪及仔猪性能的影响,将56头2~3胎次妊娠后期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3个试验组(基础饲粮+0.05%、0.15%、0.25%复合植物多糖),试验期为产前7 d至产后21 d。结果表明,在母猪体况恢复情况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3组断奶背膘厚度分别显著增加7.48%、8.09%,而试验1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背膘厚度损失分别显著降低25.18%、51.08%、48.92%,其中,试验2、3组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试验1组;断奶后7d内发情率分别显著提高20.15%、35.07%、37.08%,其中,试验2、3组的增加幅度显著大于试验1组。在母猪产仔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3组产活仔数分别显著增加9.57%、14.41%、11.70%;产健仔数分别增加12.62%、16.41%、14.46%,但试验1组差异不显著;仔猪初生窝质量分别显著增加10.50%、13.74%、8.52%;产弱仔数分别显著降低24.53%、27.36%、23.58%;死胎数分别显著降低16.20%、46.48%、42.96%。在母猪血清免疫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3组中Ig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1.59%、19.32%、18.18%;试验2、3组IgM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1.10%、23.85%,而试验1组差异不显著;TNF-α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4.96%、19.44%、18.07%;IL-2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2.43%、45.91%、48.68%;IL-4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3.07%、14.86%、14.08%;IL-6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8.52%、16.13%、12.82%。在仔猪生长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3组仔猪断奶平均体质量分别显著增加17.23%、19.43%、19.59%;仔猪断奶窝质量分别显著增加29.99%、38.68%、34.29%,且试验2、3组的断奶窝质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显著增加20.97%、23.18%、24.06%;腹泻率分别显著降低19.26%、26.91%、28.89%,且试验2、3组的腹泻率显著低于试验1组。综上,在母猪饲粮中添加0.05%、0.15%、0.25%复合植物多糖能显著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免疫机能及仔猪生长性能,且0.15%和0.25%质量分数组的提升效果显著优于低质量分数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 复合植物多糖 体况恢复 产仔性能 免疫性能 仔猪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白酒糟发酵全混合饲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
作者 胡湘云 宣泽义 +5 位作者 罗蒙和 潘锐 曹艳红 卜泽明 吴军华 陈少梅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3-1122,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添加剂对白酒糟发酵全混合饲粮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选取添加了15%白酒糟的全混合饲粮进行发酵处理,试验设置5个处理组,分别添加0.5‰复合益生菌(LB组)、0.5‰复合益生菌+0.4‰复合酶(LB-CE... 【目的】探究不同添加剂对白酒糟发酵全混合饲粮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选取添加了15%白酒糟的全混合饲粮进行发酵处理,试验设置5个处理组,分别添加0.5‰复合益生菌(LB组)、0.5‰复合益生菌+0.4‰复合酶(LB-CE组)、0.5‰复合益生菌+0.3%丙酸钙(LB-CAP组)、0.5‰复合益生菌+0.1%山梨酸钾(LB-PS组)、0.5‰复合益生菌+0.5%双乙酸钠(LB-SDA组),密封90 d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白酒糟发酵全混合饲粮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显示,LB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LB-CE组粗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其他组(P>0.05);LB-CE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LB、LB-CAP和LB-PS组(P<0.05);LB-CE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LB-CAP组(P<0.05);LB-CAP和LB-SDA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白酒糟发酵全混合饲粮发酵品质测定结果显示,LB-CE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B-CAP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B-PS组pH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丙酸和氨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且各组均未检测到丁酸。在微生物多样性方面,LB-CE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es)、双歧杆菌属(Aeriscardovi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丰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优势菌门厚壁菌门及其主要菌属乳杆菌属的丰度与粗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氨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P<0.01;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联合添加0.5‰复合益生菌和0.4‰复合酶对白酒糟发酵全混合饲粮的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糟 发酵全混合饲粮 发酵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酸盐对白酒糟发酵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胡湘云 陈少梅 +5 位作者 宣泽义 潘锐 曹艳红 吴军华 卜泽明 罗蒙和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8-114,共7页
试验旨在评价不同有机酸盐对白酒糟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常规营养水平、发酵品质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以酱香型白酒糟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对照(CK)及添加丙酸钙(CAP)、双乙酸钠(SDA)、山梨酸钾(PS)4个组,发酵80 d后测定白酒糟全混合日... 试验旨在评价不同有机酸盐对白酒糟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常规营养水平、发酵品质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以酱香型白酒糟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对照(CK)及添加丙酸钙(CAP)、双乙酸钠(SDA)、山梨酸钾(PS)4个组,发酵80 d后测定白酒糟全混合日粮营养水平、发酵品质和菌群多样性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在营养成分方面,PS组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SDA和PS组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发酵品质方面,SDA组的pH最低且乳酸含量最高,SDA和PS组的丙酸含量最低,各试验组氨态氮含量与CK组相比显著降低且均未检测到丁酸;在微生物多样性方面,SDA和PS组的厚壁菌门、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变形菌门丰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优势菌门厚壁菌门及优势菌属乳杆菌属的丰度与粗蛋白、可溶性糖和乳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DF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中性洗涤纤维和氨态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可知,结合营养水平、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可知,以添加双乙酸钠和山梨酸钾对白酒糟FTMR发酵品质改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糟 有机酸盐 营养水平 发酵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饲料对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雷树桥 徐文文 +6 位作者 周松峰 江龙海 潘鹏丞 陈宝剑 覃兆鲜 柒叶荷 谢炳坤 《广西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155-157,160,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青饲料对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身体健康、胎次相同、配种日期相近的160头丹系妊娠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为三组(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5、... 试验旨在研究青饲料对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身体健康、胎次相同、配种日期相近的160头丹系妊娠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为三组(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5、1.0、1.5千克青饲料。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青饲料剂量的增加,母猪产程缩短12~43分钟,难产比列逐渐下降,均产仔数增加0.02~0.12头,断奶仔数增加0.02~0.26头;母猪便秘率和淘汰率分别下降1.20~10.22和0.08~2.80个百分点;毎头仔猪成本最多下降5.71元。处理Ⅲ效果好于处理Ⅱ、处理Ⅰ。本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青饲料对丹系母猪的繁殖性能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饲料 丹系母猪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控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仕江 黄光云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7期93-96,共4页
牛支原体病是目前国内常见的一种感染肉牛的传染病,可引起肺炎、乳房炎、关节炎、结膜炎等,对肉牛健康及养殖业发展产生很大危害。目前针对牛支原体病的治疗以使用抗生素为主,但随着耐药性不断增强,临床中需要寻找治疗的新方法。文章简... 牛支原体病是目前国内常见的一种感染肉牛的传染病,可引起肺炎、乳房炎、关节炎、结膜炎等,对肉牛健康及养殖业发展产生很大危害。目前针对牛支原体病的治疗以使用抗生素为主,但随着耐药性不断增强,临床中需要寻找治疗的新方法。文章简单总结了牛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主要论述近年来牛支原体诊断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大多数地方开展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病 牛支原体 肺炎 乳房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长途运输应激防控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仕江 黄光云 王启芝 《今日畜牧兽医》 2023年第9期32-34,共3页
动物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变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以及拥挤、驱赶等因素的综合刺激,引起下丘脑和神经中枢的兴奋,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功能,引起生理形态、内分泌代谢和神经代谢等方面的变化。本文着重介绍... 动物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变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以及拥挤、驱赶等因素的综合刺激,引起下丘脑和神经中枢的兴奋,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功能,引起生理形态、内分泌代谢和神经代谢等方面的变化。本文着重介绍了肉牛在运输应激下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介绍了有关微生物检测、诊断及预防的有关知识,为减少长途运输应激对肉牛的损害,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长途运输 应激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崟崟 杨兴泽 +5 位作者 宣泽义 阮莉珺 曹艳红 汪艳玲 陈少梅 林波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161,共6页
为探究利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制作全混合日粮颗粒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27.73±0.22)kg、生长发育良好的育肥湖羊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0只,试验前对湖羊进行检疫驱虫。对照组育... 为探究利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制作全混合日粮颗粒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27.73±0.22)kg、生长发育良好的育肥湖羊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0只,试验前对湖羊进行检疫驱虫。对照组育肥湖羊饲喂常规原料加花生藤,试验组湖羊饲喂全混合非常规颗粒饲料补饲花生藤。预饲期7 d,正试期30 d,期间每天7:30、14:30进行投料,试验羊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末重提高了6.33%(P<0.001),平均日增重(ADG)提高了40%(P<0.001);从采食量数据来看,试验组的总干物质采食量(TDMI)比对照组提高了14.04%(P<0.001),其中粗料采食量无明显差异,试验组的颗粒料采食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4.85%(P<0.001),而料重比(F/G)降低了18.55%(P<0.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饲料成本降低了22.31%(P<0.001),试验组日收入提高了39.66%(P<0.001),试验组毛盈利提高了2.5元/(头·d)(P<0.001);(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提高了4.76%,差异极显著(P<0.05),试验组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组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葡糖糖(GLU)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总胆固醇(TC)较对照组降低了27.67%,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的甘油三酯(TG)和尿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分别提高了12.73%(P<0.01)、6.82%(P<0.01)、3.9%(P<0.05)。综上,利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制作全混合日粮颗粒,能够有效改善育肥湖羊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适合在规模化羊场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副产物 全混合日粮颗粒 湖羊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血液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川猪MyoD1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泽仁 潘鹏丞 +5 位作者 徐文文 陈宝剑 刘明君 关志惠 谢炳坤 覃兆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为探究陆川猪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MyoD1基因所起作用,对陆川猪成肌细胞决定基因1(MyoD1)进行克隆,展开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其在陆川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以NCBI上已公布的野猪MyoD1基因序列为模板,进行特异性引物设计,克隆陆川猪M... 为探究陆川猪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MyoD1基因所起作用,对陆川猪成肌细胞决定基因1(MyoD1)进行克隆,展开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其在陆川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以NCBI上已公布的野猪MyoD1基因序列为模板,进行特异性引物设计,克隆陆川猪MyoD1基因CDS区,并与NCBI已公布的野猪、牛、绵羊、人、小鼠、大鼠基因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由此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在线软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而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陆川猪不同组织中MyoD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陆川猪MyoD1基因CDS区全长960 bp,共编码319个氨基酸,碱基突变共存在5处,与野猪、牛、绵羊、人类、小鼠、大鼠的MyoD1基因CDS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2%,93.0%,92.3%,90.0%,84.3%,84.0%,其中与野猪相似性最高,表明二者亲缘关系最为接近;陆川猪MyoD1基因原子总数为4680,蛋白的分子质量为33.99 ku,分子式为C_(1457)H_(2296)N_(442)O_(471)S_(14);不稳定系数为63.87,表明其缺乏稳定性;等电点为5.63,属于酸性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存在35处磷酸化位点及1处糖基化位点;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占比60.69%。陆川猪MyoD1基因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表达量最低的组织为肾脏。陆川猪各组织中均有MyoD1基因表达,且主要在背最长肌中表达,由此推测,MyoD1基因在陆川猪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川猪 MyoD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金银花渣和茉莉花渣对隆林黑山羊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覃朝彬 李玉洁 +4 位作者 罗潜 李鲜淑 刘庆友 吴亮 韦明松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6,共5页
试验旨在探索金银花渣和茉莉花渣对隆林黑山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0只3月龄(断奶)、体重接近且健康的隆林黑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的金... 试验旨在探索金银花渣和茉莉花渣对隆林黑山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0只3月龄(断奶)、体重接近且健康的隆林黑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的金银花渣和茉莉花渣。试验期1年。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黑山羊的胴体重、净肉重、骨重以及春、夏、冬季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体高、体长、胸围、末重、屠宰率及净肉率有增加的趋势(P>0.05),肌肉pH值、熟肉率、多不饱和脂肪酸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升高(P<0.05),肌肉导电系数、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肌肉粗蛋白含量、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及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金银花渣和茉莉花渣能够促进隆林黑山羊的生长发育,改善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渣 茉莉花渣 隆林黑山羊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车前草防治畜禽腹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韦国旺 黄甫克 +3 位作者 胡湘云 盛双 韦良炬 韦宣亦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5,共7页
为了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车前草的药理活性及其防治畜禽腹泻的作用机制,本试验利用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车前草的有效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车前草-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 为了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车前草的药理活性及其防治畜禽腹泻的作用机制,本试验利用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车前草的有效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车前草-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查询腹泻疾病靶点,提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绘制PPI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有效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对接验证。结果显示,车前草活性成分有木犀草素、黄芩素、豆甾醇、高车前素、6-羟基木犀草素、谷甾醇和黄芩苷,可作用于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蛋白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白细胞介素6(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与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154条,与细胞组分相关的条目55条,与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105条;KEGG通路条目82条,主要参与调控癌症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车前草的有效活性成分木犀草素和黄芩素与关键靶点AKT1可稳定结合。结果表明,车前草可以通过木犀草素、黄芩素、豆甾醇和高车前素等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AKT1、TP53、TNF、CASP3和IL-6等关键靶点上,通过参与多种癌症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防治畜禽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草 腹泻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巴马香猪和杜洛克猪骨骼肌差异lncRNA分析
14
作者 胡梦灵 范新浩 +5 位作者 姚一龙 闫超 谢炳坤 兰干球 梁晶 唐中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0-659,共10页
【目的】通过对巴马香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鉴定差异表达lncRNA,筛选与骨骼肌发育形成相关的候选基因,为明确lncRNA对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12月龄的巴马香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组织进... 【目的】通过对巴马香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鉴定差异表达lncRNA,筛选与骨骼肌发育形成相关的候选基因,为明确lncRNA对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12月龄的巴马香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以错误发现率(FDR)<0.05且|log2Fold Change|>1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差异表达lncRNA,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预测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选取表达差异最大的lncRNA构建其与靶基因互作网络。【结果】在巴马香猪和杜洛克猪背肌间共鉴定出6316个DEGs和675个差异表达lncRNA;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主要涉及代谢过程、肌肉组织发育及骨骼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在Hippo和Wnt信号通路显著富集(P<0.05),说明差异表达lncRNA与骨骼肌细胞的增殖、自噬和分化相关;对表达差异最大的lncRNA-MSTRG.16703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其在巴马香猪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1),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lncRNA-MSTRG.16703与靶基因互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上调靶基因包括QKI、MBNL1和YBX2,QKI和MBNL1在均与可变剪接相关。【结论】在巴马香猪和杜洛克猪间发现的差异表达lncRNA是调控骨骼肌发育的候选基因,其靶基因主要富集在Hippo和Wnt等骨骼肌发育相关信号通路。lncRNA-MSTRG.16703的表达差异最大且在巴马香猪中上调,其靶基因在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和肌纤维形成中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香猪 杜洛克猪 背最长肌 转录组测序 lnc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稀释用水对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文婧 许春荣 +7 位作者 刘娟 张争光 赵欢欢 秦程 彭夏云 粱金逢 文信旺 胡传活 《猪业科学》 2024年第6期96-99,共4页
猪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作为提高生猪生产效率最佳的繁殖技术,在猪的繁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7℃保存精子的技术因其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繁殖效率高而被广泛使用。在猪精液的常温保存中,除了要考虑猪精液本身质量、基础... 猪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作为提高生猪生产效率最佳的繁殖技术,在猪的繁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7℃保存精子的技术因其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繁殖效率高而被广泛使用。在猪精液的常温保存中,除了要考虑猪精液本身质量、基础营养液和抗生素等因素外,溶解稀释剂所用水也是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人工授精 猪精液 常温保存 繁殖效率 营养液 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石山区肉牛不同杂交组合杂交改良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甫克 韦良炬 +3 位作者 蓝锐 胡湘云 韦国旺 韦干流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08,共7页
试验旨在探索大石山区肉牛与国外不同优良肉牛品种杂交改良的效果,以改善大石山区肉牛的生产性能和牛肉品质。试验选用利木赞、夏洛莱、安格斯冻精对大石山区本地母牛进行杂交改良,测定母牛的繁殖性能及犊牛的育肥性能、牛肉品质。结果... 试验旨在探索大石山区肉牛与国外不同优良肉牛品种杂交改良的效果,以改善大石山区肉牛的生产性能和牛肉品质。试验选用利木赞、夏洛莱、安格斯冻精对大石山区本地母牛进行杂交改良,测定母牛的繁殖性能及犊牛的育肥性能、牛肉品质。结果显示,利木赞组的受胎率、产犊率、产犊数和犊牛成活数均显著高于安格斯组和夏洛莱组(P<0.05),流产率显著低于其他杂交组(P<0.05)。3个杂交组F1代初生重、各阶段末体重、阶段增重、6月龄~出栏平均日增重、全阶段平均日增重、总采食量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大石山组(P<0.01);利木赞组24月龄出栏体重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P<0.05)。3个杂交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极显著高于大石山组(P<0.01),其中以利木赞组最高;利木赞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安格斯组和大石山组(P<0.05),胴体产肉率略高于其他杂交组(P>0.05)。安格斯组牛肉中粗脂肪含量及大理石花纹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牛肉均检出16种氨基酸和15种脂肪酸,在非必需氨基酸(NEAA)中,大石山组牛肉天冬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牛肉中必需氨基酸(EAA)和各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利木赞组在繁殖性能、生长育肥性能、屠宰性能方面表现优于其他两个杂交组合,安格斯组在牛肉品质上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木赞牛 夏洛莱牛 安格斯牛 杂交改良 大石山区肉牛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剂对白酒糟全混合饲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17
作者 胡湘云 吴军华 +5 位作者 罗蒙和 潘锐 曹艳红 卜泽明 宣泽义 陈少梅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23-128,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菌剂对白酒糟全混合饲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试验设置5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布氏乳杆菌组(LB组)、植物乳杆菌组(LP组)、乳酸片球菌组(PA组)、产朊假丝酵母组(YCA组),每组7个重复,白酒糟全混合饲粮密封发酵9...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菌剂对白酒糟全混合饲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试验设置5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布氏乳杆菌组(LB组)、植物乳杆菌组(LP组)、乳酸片球菌组(PA组)、产朊假丝酵母组(YCA组),每组7个重复,白酒糟全混合饲粮密封发酵90 d。结果显示,发酵后,LB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A组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A组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LP组和PA组的pH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均未检出丁酸。与C组相比,LP组、PA组和YCA组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等有益菌相对丰度明显提高,变形菌门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研究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对白酒糟全混合饲粮的营养价值、发酵品质改善效果较好,能够降低发酵过程中细菌组成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糟 菌剂 发酵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糖对猪睾丸组织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
18
作者 刘念 胡传活 +4 位作者 谢炳坤 刘娟 曹郭瑞 陈宝剑 许常龙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4年第3期3-8,共6页
为探讨添加不同浓度海藻糖对猪睾丸组织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将猪睾丸组织分为7个处理组,分别为未冷冻的新鲜对照组、未添加海藻糖的冷冻Control组以及分别添加50、100、200、400和800 mmol/L不同浓度海藻糖的试验组,对冷冻-解冻后的睾... 为探讨添加不同浓度海藻糖对猪睾丸组织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将猪睾丸组织分为7个处理组,分别为未冷冻的新鲜对照组、未添加海藻糖的冷冻Control组以及分别添加50、100、200、400和800 mmol/L不同浓度海藻糖的试验组,对冷冻-解冻后的睾丸组织的细胞活率、组织结构形态、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新鲜组比较,冷冻过程会造成睾丸细胞活率显著下降(P<0.05),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显著上升(P<0.05),组织形态结构被严重破坏(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未添加海藻糖的冷冻Control组相比,200 mmol/L海藻糖对冷冻-解冻后睾丸组织细胞活率、细胞凋亡及活性氧含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100 mmol/L海藻糖组冷冻-解冻后睾丸组织的形态结构、细胞凋亡及活性氧含量与200 mmol/L海藻糖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800 mmol/L海藻糖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细胞活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不同浓度海藻糖对猪睾丸组织冻存效果有显著影响,其中200 mmol/L为最适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猪睾丸组织 冷冻保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柑次果、落果发酵饲料对富凤麻鸡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征 何仁春 +5 位作者 黄光云 黄香 黄丽霞 李绍波 王启芝 肖正中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0-34,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沃柑次果、落果发酵饲料替代部分日粮对富凤麻鸡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40羽80日龄的健康富凤麻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鸡。对照组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 试验旨在研究沃柑次果、落果发酵饲料替代部分日粮对富凤麻鸡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40羽80日龄的健康富凤麻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鸡。对照组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使用10%、20%、30%沃柑次果、落果发酵饲料替代基础日粮。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4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富凤麻鸡对干物质、蛋白质、粗脂肪、钙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富凤麻鸡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富凤麻鸡胸肌红度提高了14.99%(P<0.05);各试验组富凤麻鸡胸肌黄度分别提高了4.69%、6.40%、3.84%(P<0.05)。研究表明,沃柑次果、落果发酵饲料替代部分日粮对富凤麻鸡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且最适替代量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发酵饲料 富凤麻鸡 养分表观消化率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及原料间隙对罗汉果渣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俊华 周晓情 +5 位作者 肖正中 滕少花 吴柱月 方治山 梁金逢 王启芝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51,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剂及青贮原料间隙对罗汉果渣青贮品质的影响,为罗汉果渣的开发利用及其青贮技术的优化提供技术参考。原料间隙分三个处理:罗汉果渣碎粒(G1,青贮密度910.0 kg/m^(3))、罗汉果渣+4%麦麸(G2,青贮密度728.0 kg/m^(3))、罗...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剂及青贮原料间隙对罗汉果渣青贮品质的影响,为罗汉果渣的开发利用及其青贮技术的优化提供技术参考。原料间隙分三个处理:罗汉果渣碎粒(G1,青贮密度910.0 kg/m^(3))、罗汉果渣+4%麦麸(G2,青贮密度728.0 kg/m^(3))、罗汉果渣原样(G3,青贮密度700.0 kg/m^(3)),并分别进行不添加添加剂(CK)、添加0.7%苯甲酸(benzoic acid,BA)、0.4%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0.7%苯甲酸和0.4%茶多酚(BA+TP)、0.1%混合菌剂(complex flora,CM)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采用呼吸袋法室温青贮45 d。结果表明:罗汉果渣经45 d青贮后,除罗汉果渣碎粒(G1)+TP处理为良好外,其他各处理均为优等等级。罗汉果渣+4%麦麸处理(G2)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间隙处理(P<0.05)。罗汉果渣碎粒处理(G1)丁酸含量除BA+TP组外,均显著高于罗汉果渣原样组(G3)(P<0.05)。罗汉果渣+4%麦麸(G2)+BA及罗汉果渣+4%麦麸(G2)+BA+TP的互作对减少罗汉果渣青贮丁酸含量的效果最为明显。结果提示,罗汉果渣+4%麦麸处理有利于改善罗汉果渣青贮的发酵品质,且罗汉果渣+4%麦麸+0.7%苯甲酸+0.4%茶多酚的互作对提高罗汉渣青贮品质效果最佳,罗汉果渣+4%麦麸+0.7%苯甲酸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渣 青贮 添加剂 间隙 青贮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