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韦金菊 宋修鹏 +5 位作者 黄伟华 覃振强 张荣华 刘璐 邓展云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调查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为推广甘蔗健康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广西9个糖料蔗主产区进行RSD发生情况调查和田... 【目的】调查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为推广甘蔗健康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广西9个糖料蔗主产区进行RSD发生情况调查和田间取样,采用PCR对采集的蔗茎样品进行RSD检测,并按不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类型的发病率分析广西蔗区RSD发生状况。【结果】在278个样品中有198个样品检测出RSD,检出率为71.2%;调查的9个主产区均检测出RSD,阳性检出率在58.3%~100.0%;采集的27个甘蔗品种(系)均检测出RSD,其中主栽品种ROC22发病严重,RSD检出率达80.8%;新植蔗的RSD检出率为36.0%,宿根蔗的RSD检出率为75.7%,宿根年限越长,RSD检出率越高;旱地蔗的RSD发病率比水田高18.1%(绝对值)。【结论】RSD在广西普遍发生且发生严重,生产中急需推广甘蔗温水脱毒种苗和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宿根矮化病 PCR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家系农艺性状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荣仲 周会 +8 位作者 王伦旺 梁强 唐仕云 贤武 桂意云 经艳 雷敬超 邓宇驰 段维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7-342,共6页
【目的】了解甘蔗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为甘蔗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配制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对2008~2014年17组甘蔗家系试验的参试亲本及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采用3种不同方差分解方法对其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 【目的】了解甘蔗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为甘蔗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配制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对2008~2014年17组甘蔗家系试验的参试亲本及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采用3种不同方差分解方法对其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甘蔗不同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在不同试验间表现不同。茎径和锤度是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较高的性状;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是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较低的性状;有效茎数的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属中等;株高是遗传力中等、加性遗传方差比率最低的性状。对于不同分析方法,在分别计算时采用固定模型计算的参数值最高,随机模型最低,随机+家系比随机模型略高;在联合计算时,采用随机+家系计算的参数值最高,固定模型最低,而随机模型的参数值高于固定模型。【结论】数据进行联合分析时宜选用随机+家系分析方法,通过增加家系信息,可明显提高分析精度;甘蔗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均受性状及试验的影响;在亲本及后代按不同原则和标准对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茎径和锤度、株高、有效茎数等性状进行选择,可提高选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农艺性状 遗传力 性状选择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家系的遗传测定与选择 被引量:5
3
作者 唐仕云 杨荣仲 +8 位作者 王伦旺 张保青 邓宇驰 杨翠芳 周珊 贤武 谭芳 谭宏伟 杨丽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2-479,共8页
以2013—2014年配制的108个甘蔗常用组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1新1宿家系试验。通过测定家系新植和宿根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锤度及新植丛重、新植锤重性状,分析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估计性状的遗传参数,并进行了家系的综合指数选择。... 以2013—2014年配制的108个甘蔗常用组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1新1宿家系试验。通过测定家系新植和宿根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锤度及新植丛重、新植锤重性状,分析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估计性状的遗传参数,并进行了家系的综合指数选择。结果表明:除宿根丛有效茎数之外,其他所有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植蔗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的广义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均高于宿根蔗的。新植蔗和宿根蔗的锤度的广义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新植家系的性状相关分析中,只有锤重与丛重之间,表型和遗传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通过综合指数选择,选出了湛蔗74–141×CP72–1210、桂糖05–3084×粤糖91–976、云蔗02–588×ROC22、福农39号×桂糖03–1229、桂糖02–901×桂糖03–2357、桂糖05–2743×桂糖03–1229、桂糖92–66×ROC22、德蔗93–88×ROC22、桂糖05–3445×桂糖03–2309、粤糖00–319×CP72–1210、桂糖03–3089×ROC22、粤糖91–976×CP84–1198、粤辐90–95×CP72–1210、云蔗99–601×桂糖00–122、粤糖00–236×ROC22共15个优良家系,入选家系的丛重和锤重的遗传增益较大;综合指数选择与以锤重单性状选择的结果不完全相同,秩次相关系数为0.748,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家系 遗传参数 指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压实对蔗田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活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晓燕 韦幂 +5 位作者 王维赞 梁强 董文斌 李长宁 李毅杰 谢金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69-1675,共7页
【目的】探明机械车轮碾压引起的土壤压实对蔗田理化性状、微生物活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为保护蔗田土壤环境和甘蔗机械化收获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用甘蔗田间运输车对蔗田进行碾压处理,以未碾压的小区作为对... 【目的】探明机械车轮碾压引起的土壤压实对蔗田理化性状、微生物活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为保护蔗田土壤环境和甘蔗机械化收获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用甘蔗田间运输车对蔗田进行碾压处理,以未碾压的小区作为对照。在宿根蔗的不同生长期调查土壤容重、含水量、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量,以及甘蔗根系、农艺性状和产量等参数。【结果】机械压实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以及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有所提升,速效养分含量降低;土壤蔗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总体上比CK高;甘蔗植株的根系干重显著下降,发株数显著减少,蔗茎减产7.4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脲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蔗糖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磷酸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放线菌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机械压实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基础肥力和土壤微生物活性,而土壤有效养分的供给能力有所下降;同时,压实可抑制甘蔗根系生长,进而影响甘蔗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机械压实 土壤 理化性状 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绿豆间作压青还田和施氮水平对甘蔗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苏利荣 何铁光 +3 位作者 苏天明 李琴 秦芳 李杨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8,共9页
【目的】探讨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绿豆Vigna radiata间作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甘蔗生长、产量及氮素营养的影响,为甘蔗合理间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设计3种种植方式(绿豆单作、甘蔗单作、甘蔗–绿豆间作压青还田)和3个施氮水... 【目的】探讨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绿豆Vigna radiata间作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甘蔗生长、产量及氮素营养的影响,为甘蔗合理间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设计3种种植方式(绿豆单作、甘蔗单作、甘蔗–绿豆间作压青还田)和3个施氮水平(不施氮、减量施氮、常规施氮),测定甘蔗不同时期的生长性状。【结果】种植方式和施氮水平都显著影响甘蔗的分蘖数、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甘蔗的出苗数;施氮水平×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甘蔗的有效茎数、成茎率、收获期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量。与甘蔗单作处理相比,间作处理使甘蔗出苗数和分蘖数分别降低了9.61%~10.52%和10.30%~11.05%,使有效茎数、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和蔗茎产量分别提高了0.15%~14.28%、14.28%~34.76%、24.00%~29.58%和15.88%~20.16%。对于间作处理,甘蔗生长80 d的土地当量比为1.47~1.53,甘蔗收获期的土地当量比为1.76~1.94,甘蔗的竞争能力大于绿豆。与常规施氮的单作甘蔗相比,减量施氮的间作处理不会降低甘蔗的蔗茎产量和土壤氮素营养。【结论】甘蔗–绿豆间作处理能提高土地当量比和土壤氮含量,促进甘蔗生长,提高甘蔗产量和氮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绿豆 间作 施氮水平 生长 产量 氮素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收获对甘蔗宿根发株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杨荣仲 梁强 +5 位作者 桂意云 周会 陈家慧 王伦旺 贤武 邓宇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95-2202,共8页
为了解机械化收获对甘蔗宿根发株的影响,筛选适应机械化收获的甘蔗杂交组合,通过2年5组家系试验发现,在甘蔗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收割机和收集车碾压对宿根蔗发株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影响,不仅宿根蔗发株减少,而且生长势变差,当碾压程度超过4... 为了解机械化收获对甘蔗宿根发株的影响,筛选适应机械化收获的甘蔗杂交组合,通过2年5组家系试验发现,在甘蔗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收割机和收集车碾压对宿根蔗发株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影响,不仅宿根蔗发株减少,而且生长势变差,当碾压程度超过4级时,其不良表现尤为突出。通过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组合、时间、碾压是影响机械化收获宿根蔗发株的重要因素,评价机械化收获对宿根蔗发株的影响不仅需要调查宿根蔗发株数,还需要调查新植蔗有效茎数、宿根蔗成活情况、碾压程度和长势等性状,更重要的是选用适宜的数据分析方法才能作出有效的评价。通过计算甘蔗杂交组合耐碾压值,并选取碾压等级、宿根发株和耐碾压值进行聚类分类,从363个试验组合中筛选出11个耐碾压值高、宿根发株多的适应甘蔗机械化收获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机械化收获 碾压 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压实对宿根甘蔗出苗及根系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毅杰 梁强 +6 位作者 董文斌 陈泉 刘晓燕 谢金兰 李长宁 王维赞 李杨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41-2047,共7页
【目的】探明机械操作引起的土壤压实对宿根甘蔗出苗及根系形成的影响,为优化甘蔗机械化栽培方法和评价适宜机械化栽培的甘蔗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其中一个因子为碾压(机械碾压处理;对照),另外一个因... 【目的】探明机械操作引起的土壤压实对宿根甘蔗出苗及根系形成的影响,为优化甘蔗机械化栽培方法和评价适宜机械化栽培的甘蔗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其中一个因子为碾压(机械碾压处理;对照),另外一个因子为甘蔗品种(ROC22、GT42、GT43、GT30、GT03-2287和GT98-296)。收获后调查农艺性状及根系的功能属性参数。【结果】机械碾压后,10~20 cm土层容重增幅最大,土壤紧实度随土层加深而增加,在40 cm时处理和对照的土层压强趋于一致;GT42、GT43和GT98-296等品种的出苗数和株高均高于其它品种;根系干重、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均不同程度下降,根系干重变化幅度与其数值大小呈负相关;所有参试品种一级根系比例增加,二级、三级和四级根系的比例均不同程度下降。【结论】机械碾压增加蔗地土壤紧实度,限制了宿根甘蔗的根系生长,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不同品种适应紧实胁迫的能力存在差异,在使用大型收获机械进行甘蔗生产时应选用宿根出苗能力强且根系发达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碾压 土壤紧实胁迫 宿根甘蔗 出苗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糖29号甘蔗与大豆品种间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旭升 王秀明 +5 位作者 方锋学 龙明华 宋焕忠 张革民 周艳霞 王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1-415,共5页
【目的】研究桂糖29号甘蔗间种大豆对不同大豆品种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与桂糖29号间种的大豆品种,为桂糖29号的推广和合理间种大豆提供参考。【方法】桂早1号、桂早2号、桂春豆103、桂春1号、桂春豆1号、桂春8... 【目的】研究桂糖29号甘蔗间种大豆对不同大豆品种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与桂糖29号间种的大豆品种,为桂糖29号的推广和合理间种大豆提供参考。【方法】桂早1号、桂早2号、桂春豆103、桂春1号、桂春豆1号、桂春8号等6个大豆品种分别与桂糖29号进行单行间种试验,在大豆生长期定期测定大豆的株高、叶面积、不同部位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大豆采收期的单株荚数、单荚重量、百粒鲜重、小区产量等项目。【结果】桂春8号植株较高,叶面积较大,干物质积累量较多,单株荚数多;桂早2号成熟期较早,生长时间较短,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快,单株荚数多;桂春豆1号单荚重量和百粒鲜重较大,商品性状最好。【结论】桂春8号、桂早2号、桂春豆1号大豆适宜与桂糖29号间种,其中桂春8号适宜采收鲜食大豆;桂早2号可采收成熟大豆;桂春豆1号商品性状最好,但只能达到中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糖29号 大豆品种 间种 生长性状 干物质分配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优良新品系桂糖03-2287的产量和蔗糖分表现
9
作者 徐林 刘海斌 +6 位作者 李杨瑞 王泽平 邓展云 何红 黄海荣 唐红琴 罗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7期10951-10953,共3页
[目的]了解甘蔗新品种桂糖03-2287的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表现,为其在甘蔗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2和2012~2013年度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点桂糖03-2287和对照新台糖22号(ROC22)2年新植和1年宿根试验以及生产试... [目的]了解甘蔗新品种桂糖03-2287的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表现,为其在甘蔗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2和2012~2013年度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点桂糖03-2287和对照新台糖22号(ROC22)2年新植和1年宿根试验以及生产试验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桂糖03-2287第1、2年新植平均甘蔗产量分别为100.00和106.67t/hm^2,兮别较对照增加10.58、12.47t/hm^2;从11月到次年2月份,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3.46%和13.77%,较对照低0.43和0.47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分别为13.31、14.70t/hm^2,分别比对照增加7.5%和10.3%。宿根平均甘蔗产量为113.37t/hm^2,较对照高23.8%;平均蔗糖分为13.99%;平均含糖量为15.81t/hm^2,比对照增加19.6%。在生产试验各试点中,桂糖03—2287的甘蔗产量均比对照ROC22高,平均较对照增加9.6%。[结论]桂糖03-2287在新植和宿根中,较当前的主栽甘蔗品种ROC22更为高产、稳产,单位面积产糖量更高,新植蔗的蔗糖分比ROC22略低而宿根蔗无明显差异。应属一个中晚熟优良甘蔗品种,可在广西甘蔗生产上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糖03-2287 品种 产量 蔗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甘蔗新品种在柳城县的试验表现
10
作者 蒋春云 韦建敏 +5 位作者 汤飞红 韦文平 刘裕 莫建文 邓宇驰 李毅杰 《广西糖业》 2020年第5期16-19,共4页
为筛选适宜柳城县蔗区自然栽培条件种植的优良甘蔗新品种,2019年对中蔗福农44号、福农41号、桂糖44号、桂糖55号、云蔗06189这5个引进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桂柳05136(对照)进行1年新植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44号分蘖力强且成茎率高... 为筛选适宜柳城县蔗区自然栽培条件种植的优良甘蔗新品种,2019年对中蔗福农44号、福农41号、桂糖44号、桂糖55号、云蔗06189这5个引进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桂柳05136(对照)进行1年新植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44号分蘖力强且成茎率高,分蘖率达到198.44%,有效茎数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最高,达到5297条/667m^2,平均比对照多1575条/667m^2;桂糖44号单产最高,为6.76t/667m^2,比对照增产44.42%;平均蔗糖分为16.41%,比对照高0.5%。福农41号出苗数与分蘖数均优于对照,有效茎数为4148条/667m^2,比对照多555条/667m^2,单产为5.52t/667m^2,比对照增产17.97%,平均蔗糖分为16.03%,比对照高0.12%。试验表现较好的品种为桂糖44号和福农41号,这2个品种适宜在柳城县蔗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蔗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氮链霉菌Streptomyces chartreusi WZS021接合转移系统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震 庞妃 +4 位作者 顾彩彩 王露蓉 邢永秀 杨丽涛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1-586,共6页
【目的】建立和优化固氮链霉菌Streptomyces chartreusi WZS021(简称菌株WZS021,下同)的接合转移体系,以丰富固氮链霉菌基因片段转移技术。【方法】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T12567(pUZ8002)为供体菌,携带整合型质粒pSET152的菌株WZ... 【目的】建立和优化固氮链霉菌Streptomyces chartreusi WZS021(简称菌株WZS021,下同)的接合转移体系,以丰富固氮链霉菌基因片段转移技术。【方法】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T12567(pUZ8002)为供体菌,携带整合型质粒pSET152的菌株WZS021为受体菌,进行菌株WZS021接合转移。【结果】选择高氏一号培养基为菌株WZS021接合转移培养基,50℃热激10 min,供受比为1∶10,涂布20.0 mg/L安普霉素、接合转移12 h后覆盖抗生素,添加MgCl_2终浓度为5.0 mmol/L时接合转移效率最高,达3.24×10^(-6)。【结论】通过确定适用于菌株WZS021接合转移条件建立的菌株WZS021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今后插入标记基因确定该菌的固氮定殖位点及导入外源基因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链霉菌WZS021 接合转移 优化 pSET1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糖品种新植蔗机械收获质量调查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毅杰 刘晓燕 +5 位作者 王维赞 庞天 罗亚伟 梁阗 梁强 李杨瑞 《广西糖业》 2020年第4期15-18,共4页
为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甘蔗新品种,2018年在隆安县丁当镇科研基地进行了新植蔗机械收获试验,参试品种为桂糖42号(对照)、桂糖44号、桂糖46号、桂糖47号和桂糖49号。通过调查破碎蔗茎损失率、蔗汁损失率、机收含杂率和机收总损失率... 为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甘蔗新品种,2018年在隆安县丁当镇科研基地进行了新植蔗机械收获试验,参试品种为桂糖42号(对照)、桂糖44号、桂糖46号、桂糖47号和桂糖49号。通过调查破碎蔗茎损失率、蔗汁损失率、机收含杂率和机收总损失率,综合评价参试品种新植蔗机械收获质量。试验结果表明:破碎蔗茎损失率为1.76%~3.78%,对照的破碎蔗茎损失率显著高于其他参试品种;蔗汁损失率为0.85%~1.86%,桂糖44号和桂糖47号的蔗汁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机收含杂率为7.89%~15.96%,桂糖44号机收含杂率最低,且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机收总损失率为1.53%~4.66%,除桂糖49号外,其他3个参试品种的机收总损失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综合考虑,桂糖44号新植蔗的机械收获质量最佳,桂糖47号次之,这两个桂糖品种比较适宜机械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糖品种 新植蔗 机械收获 收获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蔗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的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业赓 陈荣发 +7 位作者 李燕娇 闫海锋 周慧文 周忠凤 邓宇驰 罗霆 丘立杭 吴建明 《广西糖业》 2022年第4期8-11,共4页
该研究选用当前广西主栽果蔗品种桂果蔗1号,以无人机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为处理(T),以清水喷施为对照(CK),于2019年在防城港市上思县开展无人机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后甘蔗株高、单茎重、产量和田... 该研究选用当前广西主栽果蔗品种桂果蔗1号,以无人机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为处理(T),以清水喷施为对照(CK),于2019年在防城港市上思县开展无人机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后甘蔗株高、单茎重、产量和田间锤度较对照分别提高16.2%、12.1%、11%和4.2%,而茎径和有效茎数差异不明显;果蔗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后果蔗蔗糖分、蔗汁重力纯度和果蔗纤维分比对照分别高了4.92%、1.84%和1.14%。这表明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能显著提高果蔗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果蔗的商品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蔗 增产增糖剂 产量性状 果蔗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糖11号Rubisco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纯化
14
作者 吴朝兴 蒋媛 +5 位作者 王露蓉 顾彩彩 牛俊奇 孙波 李杨瑞 杨丽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4-529,共6页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及纯化获得甘蔗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的大、小亚基融合蛋白,为获得符合抗体制备条件的高纯度融合蛋白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甘蔗品种桂糖11号(GT11)+1叶为材料,根据NCBI公布的甘蔗Rubisco大...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及纯化获得甘蔗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的大、小亚基融合蛋白,为获得符合抗体制备条件的高纯度融合蛋白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甘蔗品种桂糖11号(GT11)+1叶为材料,根据NCBI公布的甘蔗Rubisco大、小亚基基因(rbc L和rbc S)的编码域序列(CDS)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rbc L和rbc S基因的CDS,然后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构建重组质粒后转入原核细胞(大肠杆菌Rosetta)中诱导表达,用镍亲和层析柱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并比较分析桂糖11号与其他甘蔗品种在rbc L和rbc S基因的CDS及编码蛋白序列方面的差异。【结果】rbc L和rbc S基因的CDS长度分别为1431和510 bp,其中桂糖11号rbc L基因的CDS与Saccharum hybrid cultivar SP80-3280(Gen Bank登录号AE009947)、Saccharum hybrid cultivar Q155(Gen Bank登录号KU214867)的一致,桂糖11号rbc S基因的CDS与Saccharum hybrid cultivar GT28(Gen Bank登录号JN591757)的存在7个碱基差异,但仅有2个氨基酸发生错义突变。Rbc L和Rbc S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原核细胞中,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及超滤浓缩后其浓度均在1.0 mg/m L以上。【结论】从桂糖11号成功克隆Rubisco大亚基和小亚基基因的CDS,大亚基基因的CDS比小亚基的保守性更高,且均可在原核细胞中高度表达,经纯化浓缩获得的高纯度融合蛋白可用于制备Rubisco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 克隆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