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候变化特征的广西春玉米播期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开健 黄爱花 +7 位作者 莫润秀 廖金秀 韦新兴 翟瑞宁 邹成林 郑德波 谭华 韦秀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04-1310,共7页
【目的】基于广西气候变化特征,研究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确定最佳播期并选择合适的品种基因型,为提高广西春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以玉米早熟品种青青700及晚熟品种华优168为试验材料,... 【目的】基于广西气候变化特征,研究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确定最佳播期并选择合适的品种基因型,为提高广西春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以玉米早熟品种青青700及晚熟品种华优168为试验材料,设8个不同播期(2月7日、2月14日、2月21日、2月28日、3月7日、3月14日、3月21日和3月28日)处理,观测收集玉米生育期内的气象数据,记载玉米各生育时期,并测量玉米株高、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2月低温少雨,玉米出苗较慢,平均需17.3 d;3月适温多雨,玉米出苗较快,平均需13.5 d。随播期延迟,玉米生育期缩短,播期每延迟7.0 d,生育期平均缩短3.9 d,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在出苗至抽雄阶段。早熟品种青青700的籽粒产量随播期延迟先升后降,最高值出现在2月28日播期处理;晚熟品种华优168在3月21日前的不同播期籽粒产量变化不明显,但晚于3月21日播种其籽粒产量显著下降(P<0.05)。播期对玉米株高、出籽率、百粒重、穗粒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气温、光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春玉米出苗与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随播期延迟,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升高,光照时数减少,导致玉米生育期缩短,且早熟品种产量受播期影响程度大于晚熟品种。广西春玉米最适宜播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上旬,晚熟品种适宜播期可延长至3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播期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主栽玉米品种苗期干旱胁迫及复水补偿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田树云 文仁来 +5 位作者 何静丹 苏月贵 何雪银 苏义成 黄开健 张述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9-485,共7页
了解广西生产上主要种植的玉米品种桂单0810、正大619、迪卡008、琛玉969、桂单901的苗期耐旱性及其复水补偿效应,为选择耐旱品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桶栽法,对这5个品种在苗期分别给予为期4、8、12、16和20 d的干旱胁迫,然后分别复... 了解广西生产上主要种植的玉米品种桂单0810、正大619、迪卡008、琛玉969、桂单901的苗期耐旱性及其复水补偿效应,为选择耐旱品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桶栽法,对这5个品种在苗期分别给予为期4、8、12、16和20 d的干旱胁迫,然后分别复水,以充分供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苗期干旱胁迫影响植株的形态建成,植株的最长根长度减少,总根数减少;冠长减少;最长叶片长度减少,总叶片数减少,死亡叶片数增加;穗长变短,穗粗变细,秃尖变长;穗重变轻。轻度干旱(4 d)后复水后可迅速得到补偿,以后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大,补偿能力越来越弱。5个品种中桂单0810的根系较发达,在各干旱胁迫强度下,根系最长,根冠比最大;穗长最长,秃尖最短,单穗粒重最重。干旱胁迫12 d内(轻、中度干旱胁迫)后复水,桂单0810果穗单穗粒重占同期对照的比例最大;干旱胁迫16-20 d(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迪卡008果穗单穗粒重占同期对照的比例最大。5个参试品种中,桂单0810和迪卡008苗期干旱胁迫及复水补偿效应最强,其次为正大619,最差为琛玉969、桂单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复水补偿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9份不同遗传背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邹成林 黄开健 +4 位作者 黄爱花 莫润秀 翟瑞宁 杨萌 韦新兴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目的】解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广西玉米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69份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以7份广西骨干自交系和3份我国其他地方的骨干自交系为对照,用10K SNP玉米芯片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扫描... 【目的】解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广西玉米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69份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以7份广西骨干自交系和3份我国其他地方的骨干自交系为对照,用10K SNP玉米芯片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遗传相似度、系统进化、主成分和血缘同源确认(IBD)等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结果】筛选获得7565个高质量可用SNP分子标记,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756个,标记检出率均在97.12%以上,平均检出率达99.57%。174个玉米自交系的杂合率为0.21%~7.28%,平均为0.86%,有144个玉米自交系杂合率不高于1.00%,但有5个玉米自交系的杂合率偏高(31.29%~36.36%)。174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486~0.999,平均为0.609,其中2个广西选育的西南骨干自交系B24(ZNC442)和CK_D2(桂A10341)与其他材料间的遗传相似度平均值分别为0.642和0.629。由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包含10个参考自交系在内的179个玉米自交系划分为Reid群和热带亚热带群两大类,其中Reid群含13个自交系,占比为7.26%,热带亚热带群含166个自交系,占比为92.74%。热带亚热带群又可细分为7个亚群,其中以Suwan群和CM群为主,分别含56和51个自交系,占比分别为31.28%和28.49%。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CA1v3中玉米自交系聚类情况与系统发育进化树聚类结果基本一致,能明显区分Reid群和热带亚热带群,且热带亚热带群中大多自交系分布在CM群和Suwan群参考自交系附近。IBD分群结果显示,Reid群、Suwan群、CM群和A群的自交系数量分别有21、47、64和47个。系统进化分析、主成分分析和IBD分群韦恩图显示,三者共属Reid群、Suwan群、CM群和A群的自交系数量分别为12、35、18和11个。【结论】广西玉米自交系来源复杂,遗传背景相似,不同分析方法的划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需结合育种实践进行类群划分。广西选育的西南骨干玉米自交系ZNC442和桂A10341均属于A群,最理想组配模式为A群×Reid群,其次是A群×Suwan群和A群×CM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SNP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鲜食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邹成林 吴永升 黄开健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3期1-3,32,共4页
筛选适宜在广西地区推广种植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为鲜食玉米新品种选择提供参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4个鲜食甜、糯玉米为参试品种,在崇左、桂林、河池和玉林4个试验点进行对比试验。参试鲜食甜、糯玉米品种中较对照表现好的品种并不突... 筛选适宜在广西地区推广种植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为鲜食玉米新品种选择提供参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4个鲜食甜、糯玉米为参试品种,在崇左、桂林、河池和玉林4个试验点进行对比试验。参试鲜食甜、糯玉米品种中较对照表现好的品种并不突出,综合评价来看糯玉米中金糯卡001、兆香糯2号和对照品种京科糯2000以及甜玉米中海珍和对照品种华珍均适宜在广西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鲜食玉米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玉米研究现状及广西富硒玉米产业前景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曾艳华 程伟东 +4 位作者 覃兰秋 谢和霞 江禹奉 周锦国 谭贤杰 《南方农业》 2015年第31期41-45,共5页
富硒功能玉米具有富硒、优质、保健、防病、安全等特点。从硒与人体健康、硒与玉米生长发育的关系和玉米的富硒效应三方面概述了富硒玉米的研究意义,综述了在富硒玉米品种选育、生产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富硒玉米的... 富硒功能玉米具有富硒、优质、保健、防病、安全等特点。从硒与人体健康、硒与玉米生长发育的关系和玉米的富硒效应三方面概述了富硒玉米的研究意义,综述了在富硒玉米品种选育、生产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富硒玉米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及在广西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玉米 生产 生理生化 广西 富硒资源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分子标记的95个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王兵伟 何静丹 +5 位作者 郑加兴 韦绍丽 周步进 覃嘉明 黄安霞 时成俏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5-1553,I0003,共10页
【目的】对95个热带亚热带血缘玉米自交系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热带亚热带血缘种质的创新和精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0K玉米SNP育种芯片对95个玉米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分型扫描,所得数据进行质控后利用PowerMarker V... 【目的】对95个热带亚热带血缘玉米自交系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热带亚热带血缘种质的创新和精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0K玉米SNP育种芯片对95个玉米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分型扫描,所得数据进行质控后利用PowerMarker V3.25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标,利用MEGA X计算遗传距离并采用邻接法进行聚类分析,使用R包计算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并进行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结果】从95个玉米自交系中检测到7812个高质量SNP分子标记位点,分布于玉米10条染色体上。95个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01~0.482,平均值为0.356。根据遗传距离信息将95个玉米自交系划分为A、B、C 3个类群,A群有5个自交系,B群有17个自交系,C群有73个自交系;C群又可分为5个亚群,每个亚群均有各自代表性的自交系材料,聚类分析结果与育种实践基本吻合。基于SNP分子标记位点进行统计,95个玉米自交系的平均杂合率为1.4%,基因多样性均值为0.3718,杂合度难测值均值为0.0139,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均值为0.2886,多态信息含量均值为0.3004。A群的Fst(0.1491)最高,B群和C群的Fst(0.1422和0.1400)接近。NMDS分析也将95个自交系分成3个群,与聚类分析结果相对应。【结论】95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被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C群可划分为5个亚群,进一步明确了各自交系间的遗传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带亚热带 自交系 SNP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萌芽期抗旱性分析
7
作者 邹成林 黄开健 +3 位作者 黄爱花 莫润秀 翟瑞宁 杨萌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6-1578,共13页
【目的】研究干旱对热带亚热带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萌芽期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西南地区抗旱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利用和抗旱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桂单686(GML9616×ZNC442)、桂单689(GML1003×CML2020)... 【目的】研究干旱对热带亚热带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萌芽期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西南地区抗旱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利用和抗旱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桂单686(GML9616×ZNC442)、桂单689(GML1003×CML2020)和桂单662(桂A10341×GML906)及其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20%聚乙二醇600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以等量灭菌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分析干旱胁迫对玉米萌芽期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抗旱系数、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抗旱性差异,并通过杂种优势分析探明玉米杂交种与其亲本自交系抗旱性的关系。【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在处理间和材料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除胚芽长和胚芽干重外,其余指标间在处理与材料互作中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干旱胁迫整体上会导致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萌芽期的发芽势、发芽率、萌芽指数、胚根长、胚芽长、胚根干重、胚芽干重、贮藏物质转运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玉米萌芽期农艺性状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6.08%~34.05%和30.73%~64.65%,隶属函数评价权重系数之和分别为38.16%和61.84%。隶属函数评价结果显示,桂单689和桂A10341、GML9616、ZNC442、GML2020和GML1003的综合隶属函数D值在0.5~0.7,属于抗旱品种或自交系;桂单686和桂单662的D值在0.4~0.5,属于中等抗旱品种;GML906的D值小于0.4,属于弱抗旱自交系;未见D值大于0.7的强抗旱性品种或自交系。杂种优势分析结果显示,桂单686、桂单689和桂单662抗旱系数表现高亲优势的指标均较少,分别仅有1个、5个和5个。【结论】萌芽期干旱胁迫打破了玉米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使膜脂过氧化加剧,阻碍物质生成,抑制生长活力,最终导致发芽能力下降,发芽势和发芽率降低。在西南玉米播期常遇干旱的地区,可选择种植抗旱性品种桂单689,以提高种子干旱适应能力;在抗旱玉米品种选育中,应重视西南热带亚热带种质如桂A10341、GML9616和ZNC442等的利用与改良,进一步创制抗旱性突出的新种质。同时,在育种实践中,玉米杂交种抗旱性杂种优势不能简单通过亲本抗旱性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亲本自交系 农艺性状 生理生化 萌芽期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分子标记的128份糯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和类群结构分析
8
作者 钟昌松 方辉 +7 位作者 卢生乔 覃宏宇 陈坤 周锦国 弓雪 张述宽 刘亚利 黄安霞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9-1389,共11页
【目的】分析不同基因型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类群结构,为广西糯玉米种质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0K芯片对128份糯玉米种质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类群结构,并调查植株、花期和果穗的13个性状,分析不同类... 【目的】分析不同基因型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类群结构,为广西糯玉米种质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0K芯片对128份糯玉米种质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类群结构,并调查植株、花期和果穗的13个性状,分析不同类群种质的性状差异。【结果】7561个SNP分子标记基本均匀覆盖整个玉米基因组,主要等位基因频率(MAF)为0.500~0.969,平均为0.702;基因多样性(GD)为0.061~0.500,平均为0.388;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59~0.375,平均为0.307。聚类分析和PCoA分析均可将128份糯玉米种质划分为3个类群,分别为地方种类群、京科—中糯类群、本地糯类群;地方种类群和本地糯类类群的GD分别为0.354和0.343,PIC分别为0.282和0.280,低于京科—中糯类群的GD(0.377)和PIC(0.298),表明地方种类群和本地糯类类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且类群划分结果具有一定的地理和生态区域特征;甜糯玉米与糯玉米划分在同一类群,其原因是甜糯玉米是从糯玉米中选育的一种新型鲜食玉米。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不同类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0.8%,自交系间的遗传变异为73.1%,自交系内的遗传变异为16.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花期对京科-中糯类种质具有较突出的负向调控作用,而株高、穗位高等植株性状对本地糯类种质的正向调控作用较大。对于京科-中糯类温带种质,花期延迟对雄花性状及穗行数和穗粗等果穗性状有负调控作用,这可能是亚热带生态气候环境对温带血缘种质影响的结果。而对于本地糯类热带种质,株高、穗位高对果穗穗行数和行粒数正向调控作用更大,但过高的穗位高也易导致产量性状穗粗下降。【结论】不同类型的糯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具有一定的地理和生态区域特点,在植株、花期和果穗等性状的相关性和互作机制也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遗传多样性 SNP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糯玉米新品种桂花甜糯540的选育
9
作者 廖金秀 韦绍丽 +5 位作者 王兵伟 时成俏 何静丹 覃嘉明 周步进 黄安霞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256-258,共3页
桂花甜糯540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NBH1221为母本、JTN609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甜糯玉米新品种,具有抗病性好、果穗均匀、外观好、品尝风味佳等优点。202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23029号)。介绍了桂花甜糯540... 桂花甜糯540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NBH1221为母本、JTN609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甜糯玉米新品种,具有抗病性好、果穗均匀、外观好、品尝风味佳等优点。202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23029号)。介绍了桂花甜糯540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该品种在广西及相似气候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糯玉米 桂花甜糯540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鲜食玉米品种在柳州市柳江区的种植表现
10
作者 唐丕良 秦桂群 +2 位作者 莫爱素 林森 谭贤杰 《南方园艺》 2025年第4期39-43,共5页
为筛选适宜柳江区种植的抗逆性强、适应性好、口感佳、价值高的高产、稳产鲜食玉米品种,2024年春秋两季在柳江区成团镇六偶屯进行12个鲜食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调查了各品种的生育期、田间性状、病害表现、产量表现及品质评价等数据。结... 为筛选适宜柳江区种植的抗逆性强、适应性好、口感佳、价值高的高产、稳产鲜食玉米品种,2024年春秋两季在柳江区成团镇六偶屯进行12个鲜食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调查了各品种的生育期、田间性状、病害表现、产量表现及品质评价等数据。结果表明:迪彩甜糯676、脆彩甜糯696、先彩甜糯558品质评分分别为86.4分、86.2分、86.1分,鲜果产量分别为14377.8 kg/hm^(2)、15011.1 kg/hm^(2)、14583.3 kg/hm^(2),综合表现较好,可在柳江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新品种 柳江区 生育期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玉米品种苗期生理生化指标与其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9
11
作者 邹成林 谭华 +5 位作者 黄开建 吴永升 郑德波 黄爱花 莫润秀 韦新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8-414,共7页
【目的】利用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价广西主要种植的玉米品种苗期抗旱性,为广西抗旱性玉米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主要种植的1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测定苗期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 【目的】利用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价广西主要种植的玉米品种苗期抗旱性,为广西抗旱性玉米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主要种植的1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测定苗期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通过五级评分法,综合评价玉米苗期抗旱性。【结果】苗期干旱胁迫下,各玉米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对照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较对照增加,其中相对含水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幅最小的为桂单0810,对应抗旱系数分别为0.9210和0.8366;叶绿素含量降幅最小的为桂单688,抗旱系数为0.9486;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丙二醛含量增幅最小的均为桂单0810,对应抗旱系数分别为0.3010和0.8234。各生理指标均与品种抗旱性存在极显著相关,通过五级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数为2.3939-5.8943,其中桂单0810抗旱性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其次为桂单688、玉美头102、正大619和玉美头105。【结论】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可作为玉米苗期的抗旱性鉴定指标。广西主要种植的12个玉米品种中以桂单0810苗期抗旱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苗期 生理生化 抗旱性 五级评分法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广西春玉米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钟昌松 张玉 +4 位作者 吕巨智 闫飞燕 程伟东 石达金 范继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1-515,共5页
探讨不同播期对广西地区主推春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为生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3个播期为主处理,5个品种为副处理,共15个处理,调查各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全生... 探讨不同播期对广西地区主推春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为生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3个播期为主处理,5个品种为副处理,共15个处理,调查各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全生育期具有缩短的趋势,其主要由营养生长期的缩短引起,而生殖生长期(包含灌浆期)并未随着播期的变化而发生太大的变化,同时播种出苗期也具有缩短的趋势。平均气温均随播期的推迟而上升,日照时数则下降。灌浆的活跃期缩短,同时晚播处理的平均灌浆速率、0-20 d灌浆速率以及最终籽粒干重均较前两个处理低,而20-40 d灌浆速率较前早播期略高。收获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出籽率随着播期的推迟均具有降低的趋势。因此,适宜播期可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广西春玉米适应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播种,以避免因光温升高造成营养生长期缩短、灌浆前期速率低而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播期 生长 灌浆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15
13
作者 汤复跃 陈渊 +4 位作者 韦清源 曾维英 陈文杰 钟开珍 梁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筛选在广西不同地区适宜与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提高夏大豆与春玉米套种的单产和良种普及率。【方法】2010年选用4个广西审定和2个国家审定的大豆品种在广西4个有代表性的春玉米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 【目的】筛选在广西不同地区适宜与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提高夏大豆与春玉米套种的单产和良种普及率。【方法】2010年选用4个广西审定和2个国家审定的大豆品种在广西4个有代表性的春玉米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除华夏1号在隆安县较对照减产26.64%外,其他品种在各示范县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23.72%~99.89%,增产极显著。【结论】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马山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隆安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适合在都安县与春玉米套种,重点推广桂夏3号;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河池市金城江区与春玉米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套种 品种筛选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区域试验探讨广西糯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思路 被引量:18
14
作者 时成俏 覃永嫒 +5 位作者 王兵伟 黄安霞 覃德斌 秦洪波 覃嘉明 郑加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1-506,共6页
对2006-2012年参加广西糯玉米区域试验并通过审定的糯玉米品种数量、来源、品质、鲜穗产量和抗病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审定的糯玉米品种的品质均未达到1级评分标准,品质中糯性和果皮薄厚指标没有较大突破,多数审定的品种鲜穗产... 对2006-2012年参加广西糯玉米区域试验并通过审定的糯玉米品种数量、来源、品质、鲜穗产量和抗病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审定的糯玉米品种的品质均未达到1级评分标准,品质中糯性和果皮薄厚指标没有较大突破,多数审定的品种鲜穗产量幅度为10 505~12 000 kg/hm2,鲜穗产量大于12 000 kg/hm2仅在2012年出现.针对广西糯玉米的消费市场和育种水平,糯玉米的育种工作应着重糯性和果皮薄厚及抗病性,兼顾提高鲜穗产量及糯玉米粒色为目标,因此,广西糯玉米品种选育要注重收集和改良种质资源,改进育种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区域试验 育种现状 育种目标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春大豆品种抗旱性评价及抗旱鉴定指标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汤复跃 梁江 +2 位作者 陈渊 曾维英 韦清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评定13个广西春大豆品种的抗旱性,为广西春旱地区推广大豆新品种提供依据,并为利用简单高效的形态指标进行大豆抗旱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盆栽干旱胁迫法,利用叶片萎蔫度、抗旱系数、隶属函数值指标对13个大豆品种... 【目的】评定13个广西春大豆品种的抗旱性,为广西春旱地区推广大豆新品种提供依据,并为利用简单高效的形态指标进行大豆抗旱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盆栽干旱胁迫法,利用叶片萎蔫度、抗旱系数、隶属函数值指标对13个大豆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桂春8号、桂春10号、桂春11号叶片萎蔫度综合评定为Ⅰ级;桂春8号、桂春11号、桂春10号、桂春1号抗旱系数均大于0.70,其隶属函数均值也高于0.65。【结论】桂春8号、桂春11号、桂春10号和桂春1号均为高抗旱型品种,可在广西春旱地区推广种植,并可作为抗旱性品种资源应用于抗旱育种;选择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主要特征性状如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荚果数、分枝数、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等,利用抗旱系数或隶属函数进行高抗旱型大豆品种选育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抗旱胁迫 抗旱性 鉴定 指标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AP分子标记分析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兵伟 覃永嫒 +3 位作者 覃嘉明 黄安霞 秦洪波 时成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研究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初步划分类群,为其改良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49个糯玉米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49份糯玉米地方品种被划分为5个类群,广... 【目的】研究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初步划分类群,为其改良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49个糯玉米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49份糯玉米地方品种被划分为5个类群,广西特别是广西西部和北部糯玉米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百色和河池地区大部分地方品种被划分在同一类群,这些糯玉米地方品种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即同一地区大部分糯玉米地方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且相邻的百色和河池地区的大部分糯玉米地方品种亲缘关系也较近。【结论】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类群与地理来源和地理环境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AP分子标记 糯玉米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玉米品种萌芽期生理生化特性及其抗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邹成林 吕巨智 +7 位作者 翟瑞宁 钦洁 谭华 黄开健 黄爱花 杨萌 莫润秀 韦新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5-794,共10页
【目的】依据生理生化指标评价广西玉米品种萌芽期抗旱性,为广西抗旱玉米品种筛选和培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14个广西玉米品种进行萌芽期抗旱性试验,测定对照(蒸馏水)和干旱胁迫下各玉米品种胚芽的叶... 【目的】依据生理生化指标评价广西玉米品种萌芽期抗旱性,为广西抗旱玉米品种筛选和培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14个广西玉米品种进行萌芽期抗旱性试验,测定对照(蒸馏水)和干旱胁迫下各玉米品种胚芽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探究干旱胁迫对玉米萌芽特性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参试玉米品种萌芽期的抗旱性。【结果】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各参试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均受到明显抑制,表现出种子萌发困难,胚芽生长缓慢,但不同品种受到的影响存在差别。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生理生化指标在品种间和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各玉米品种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SOD、P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隶属函数法评价中指标权重系数最大为MDA含量,达46.96%,其次为SOD活性,为21.77%。各品种隶属函数法D值在0.176~0.795,其中兆玉215和桂单162的D值大于0.7,属于强抗旱品种;桂单6205、桂单666和兆玉200的D值在0.5~0.7,属于抗旱品种;桂单660、桂单658、桂单673、桂单6209、桂单203和桂单6203的D值在0.4~0.5,属于中抗旱品种;桂单669、桂单671和桂单668的D值小于0.4,属于弱抗旱品种。【结论】叶绿素、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均可作为玉米萌芽期抗旱性评价指标,其中以MDA含量和SOD活性为主要评价指标。14个玉米品种中,兆玉215、桂单162、桂单6205、桂单666和兆玉200的抗旱性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萌芽期 生理生化 抗旱性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在越南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郑加兴 覃嘉明 +3 位作者 覃永嫒 王兵伟 黄安霞 时成俏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2,97,共5页
研究中国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在越南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为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在越南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2017年3月,将7个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与当地主推糯玉米品种HN 88种植于越南北江省,田间排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考查不同品种的农艺... 研究中国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在越南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为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在越南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2017年3月,将7个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与当地主推糯玉米品种HN 88种植于越南北江省,田间排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考查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田间发病情况、鲜穗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7个糯玉米试验品种在生育进程、植株性状、果穗性状、抗病虫害等方面与对照品种HN 88差异不大,其中桂糯529的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和出籽率较高,桂甜糯525的穗粗和穗行数较高,桂糯529和桂花糯522的发病率较低;在产量表现方面,桂糯529、桂甜糯525和桂糯518的鲜穗产量比对照增产达显著水平;在品质评分方面,桂糯529、桂甜糯525、桂糯518和桂糯519的品质总评分高于对照。综合各项调查鉴定结果,桂糯529和桂甜糯525在产量、品质、抗性、植株性状、果穗性状等方面表现突出,对越南当地的气候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越南 广西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优质高产加甜糯玉米品种桂甜糯525选育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黄安霞 时成俏 +3 位作者 王兵伟 覃永嫒 覃嘉明 郑加兴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15,共4页
针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满足玉米消费市场的需求,在新的育种目标指导下,通过杂交组配,选育出甜玉米和糯玉米风味兼具的超甜型糯玉米新品种桂甜糯525,为优化广西及我国东南玉米栽培区的品种结构提供优选品种。利用自选自交系YL 611作母本,... 针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满足玉米消费市场的需求,在新的育种目标指导下,通过杂交组配,选育出甜玉米和糯玉米风味兼具的超甜型糯玉米新品种桂甜糯525,为优化广西及我国东南玉米栽培区的品种结构提供优选品种。利用自选自交系YL 611作母本,超甜糯双隐自交系WT 1791作父本进行杂交,使目标性状得到有效组合。亲本材料的选育采用系谱法和多代单株选择法,并进行配合力测试、品系比较和品种比较,稳定组合在不同环境进行鉴选,使杂种基因型的各种性状得到充分表达和有效筛选。育成的玉米新品种桂甜糯525具有质优、高产、广适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甜糯玉米 桂甜糯525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区域试验论广西玉米新品种育种 被引量:7
20
作者 时成俏 覃永嫒 +5 位作者 王兵伟 黄安霞 覃德斌 覃嘉明 郑加兴 秦洪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63-1568,共6页
对2005-2010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对照种桂单22号(CK1)、正大619(CK2)及49个推荐审定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性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推荐审定玉米新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有较大的突破,多数品种表现中晚熟,高产高抗等性... 对2005-2010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对照种桂单22号(CK1)、正大619(CK2)及49个推荐审定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性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推荐审定玉米新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有较大的突破,多数品种表现中晚熟,高产高抗等性状选育仍有较大潜力,在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茎腐病方面选育有所突破,而对早熟、耐密、耐旱、耐瘠、抗纹枯病及玉米螟的品种选育要引起足够地重视,也不应忽视对玉米容重性状的选择。提出广西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应把品种的丰产性和广适性放在首位,兼顾品种的生育期、容重、出籽率和脱水速率等性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区域试验 推荐审定品种 育种建议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