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常规水稻育种成就、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9
1
作者 陈传华 刘广林 +3 位作者 李虎 罗群昌 罗华杰 陶志革 《中国稻米》 2018年第6期56-59,共4页
通过对1983-2017年广西育成并通过审定的常规水稻的米质、产量、抗性等进行分析,总结和分析了近30多年来广西优质常规水稻育种取得的成就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广西水稻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加强高产优质兼抗病虫的常规水稻品种选育... 通过对1983-2017年广西育成并通过审定的常规水稻的米质、产量、抗性等进行分析,总结和分析了近30多年来广西优质常规水稻育种取得的成就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广西水稻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加强高产优质兼抗病虫的常规水稻品种选育,重点开展香型抗稻瘟病优质常规水稻新品种选育,同时要开展富铁、富硒、富锌品种及氮高效等功能稻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常规水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夏秀忠 张宗琼 +5 位作者 农保选 杨行海 曾宇 荘洁 刘开强 李丹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02-1609,共8页
以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的糙米为材料,分别于2014和2015年测定了Ca、Fe、Zn和Se 4种矿质元素含量,同时利用34个SSR标记对两年矿质元素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种矿质元素在两年间的鉴定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呈显著... 以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的糙米为材料,分别于2014和2015年测定了Ca、Fe、Zn和Se 4种矿质元素含量,同时利用34个SSR标记对两年矿质元素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种矿质元素在两年间的鉴定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呈显著正相关。籼稻的Ca、Se平均含量高于粳稻,Ca(2014)、Se(2014)在籼粳稻间呈显著性差异;粳稻的Fe、Zn平均含量高于籼稻,Fe(2015)、Zn(2014,2015)在籼粳间呈显著性差异。矿质元素含量与稻作区经纬度、海拔等因素相关,Fe平均含量在桂南稻作区最高,Zn平均含量在桂中稻作区最高;Ca、Fe、Zn平均含量在黑米中含量最高,Se在红米中含量最高;Ca和Zn平均含量在黑米与红米、黑米与白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e无显著差异。4种矿质元素含量在2年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159~0.55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014年4种元素含量间无显著性相关;2015年Se和Fe、Z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Zn和Fe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Zn和Ca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01)。SSR标记共检测到167个等位基因,平均4.91个,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74,遗传信息量为0.522。经Pearson相关分析,4种矿质元素共关联到18个相关位点,其中8个位点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水稻 地方品种 核心种质 矿质元素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富 唐梅 +2 位作者 卢宏琮 何聪 廖张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0-1078,共9页
【目的】开展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为育成持久、广谱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遗传资源和技术参考。【方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育种技术,将持久、广谱的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Pigm导入恢... 【目的】开展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为育成持久、广谱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遗传资源和技术参考。【方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育种技术,将持久、广谱的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Pigm导入恢复系桂R1703,获得了单基因、双基因和三基因导入系,并对其进行稻瘟病鉴定和农艺性状调查,分析不同抗稻瘟病基因间的抗性效应及抗性基因导入对受体亲本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杂交后代和回交群体的Pi1、Pi2和Pigm基因相关分子标记检测,发现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Pigm已成功导入到桂R1703中,筛选获得7个携带有抗稻瘟病基因且抗性和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良的导入株系,表现出较强的稻瘟病抗性。单基因导入系中,抗稻瘟病基因的抗性效应排序为为Pigm>Pi2>Pi1;双基因和三基因导入系的稻瘟病抗性均强于单基因导入系,尤其以三基因导入系抗性最强,不同基因聚合的抗性效应排序为Pi1+Pi2+Pigm>Pi2+Pigm>Pi1+Pigm>Pi1+Pi2。7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株系与桂R1703在穗长和千粒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有2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株高显著高于桂R1703(P<0.05,下同);有1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株有效穗显著高于桂R1703;有3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穗总粒数显著高于桂R1703;有5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结实率显著低于桂R1703;有2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株产量显著低于桂R1703;有4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株产量显著高于桂R1703。【结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可有效聚合多基因(Pi1、Pi2和Pigm基因),使恢复系桂R1703的稻瘟病抗性得到明显提升,获得一系列抗稻瘟病且与亲本其他性状相近的遗传材料,可作为亲本材料用于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系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S技术培育水稻多抗、优质强恢复系桂恢663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驰 韦敏益 +7 位作者 秦钢 张月雄 罗同平 马增凤 岑贞陆 陈远孟 李振经 黄大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培育新的兼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且米质较优的水稻强恢复系,为选育抗病、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的亲本材料。【方法】以抗稻瘟病品种合丰占为母本,与抗白叶枯病品系粤泰占杂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目的】培育新的兼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且米质较优的水稻强恢复系,为选育抗病、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的亲本材料。【方法】以抗稻瘟病品种合丰占为母本,与抗白叶枯病品系粤泰占杂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获得多个抗病基因聚合的优良单株,再经过多代自交选育,并进行田间抗性及米质鉴定、农艺性状考察及恢复力测试。【结果】培育出聚合了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54和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基因xa5的多抗、优质强恢复系桂恢663。桂恢663对白叶枯Ⅳ型菌和强毒Ⅴ型菌表现为抗,对广西细条病优势菌株JZ-8表现为抗,对14个稻瘟病菌株,有12个达到1级抗性。桂恢663除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外,其余6个主要米质指标均达到国标2级标准,其与丰田1A所配抗病、高产、优质组合丰田优663通过广西品种审定。桂恢663和丰田优663谷粒具有香味。【结论】桂恢663兼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细条病,且恢复力强、米质较优具有香味,是组配抗病、高产、优质杂交组合的优良亲本,同时为水稻提供重要遗传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病性 米质 恢复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常规水稻新品种桂育11号的选育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传华 刘广林 +3 位作者 李虎 罗群昌 陈远孟 朱其南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桂育11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手段相结合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品种,产量高,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449.0kg/667m^2,比柳沙油占202(ck)增产6.83%,米质特优,符合部标优质一等食用长粒形籼稻品... 桂育11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手段相结合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品种,产量高,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449.0kg/667m^2,比柳沙油占202(ck)增产6.83%,米质特优,符合部标优质一等食用长粒形籼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5.8~6.3,2018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育期适中,建议适宜种植区域为:桂南、桂中早、晚造种植,桂北一季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育11号 高档 优质常规稻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及其在镉超标稻田的表现评价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虎 吴子帅 +7 位作者 陈传华 罗群昌 梁云涛 何金富 周新明 朱其南 李秋雯 刘广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筛选镉低积累型水稻品种并开展镉超标稻田表现评价研究,为广西中低度镉污染稻田生产安全稻米提供品种和数据参考。【方法】以114份(V1~V114)水稻低镉品种育种材料为试验对象,从中筛选综合性状优良且籽粒表现为镉低积累的目标材... 【目的】筛选镉低积累型水稻品种并开展镉超标稻田表现评价研究,为广西中低度镉污染稻田生产安全稻米提供品种和数据参考。【方法】以114份(V1~V114)水稻低镉品种育种材料为试验对象,从中筛选综合性状优良且籽粒表现为镉低积累的目标材料;对目标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验证,测定其在广西不同试验点的农艺性状和精米镉含量。【结果】初步筛选试验的114份参试材料中,除V102的精米镉含量低于最低检测值外,其余113份水稻育种材料的精米镉含量范围在0.01~0.35 mg/kg,平均值为0.10 mg/kg,筛选得到综合性状优良且精米镉含量较低的材料V111(审定后名称为桂育12)。桂育12在中低度镉污染区大田验证种植时,精米镉含量(0.01~0.10 mg/kg)未超出国家标准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的限值(0.20 mg/kg)。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5.0,土壤镉含量3.0 mg/kg条件下,桂育12精米镉含量(0.34 mg/kg)有超标风险;各试验中土壤镉含量对桂育12部分农艺性状指标影响显著(P<0.05),但属于品种种植的正常波动范围,对米质和产量的综合影响有限。【结论】从114份水稻材料中筛选出的镉低积累品种桂育12,经多年多点试验验证,在中低度镉污染稻田产出的稻米镉含量不超标,籽粒镉低积累性状较稳定,综合性状表现受土壤镉含量影响较小,可在广西中低度镉污染稻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低积累 优质稻 品种筛选 精米镉含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草地贪夜蛾在广西的发生世代数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芊 凌炎 +7 位作者 蒋婷 符诚强 钟勇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黄凤宽 龙丽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2-1286,共5页
【目的】研究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草地贪夜蛾发生期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人工气候箱中,分别测定草地贪夜蛾在16、19、22、25和28℃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运用Logisi... 【目的】研究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草地贪夜蛾发生期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人工气候箱中,分别测定草地贪夜蛾在16、19、22、25和28℃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运用Logisitic曲线模型建立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采用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草地贪夜蛾在广西的年发生世代。【结果】草地贪夜蛾在16~28℃下均能完成生活史,19~28℃适宜草地贪夜蛾生长和繁殖,且发育历期除预蛹期外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预蛹、雄蛹、雌蛹、产卵前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95、12.29、3.86、11.16、11.82、12.86和10.64℃,有效积温分别为50.71、155.68、51.88、130.86、107.98、39.42和446.38 d·℃。【结论】草地贪夜蛾在广西的年理论发生世代为7~11代,发生世代多且全年均可发生,对广西作物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应加强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温度 生长发育 发育速率 Logisitic曲线模型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广西草地贪夜蛾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10
8
作者 凌炎 黄芊 +9 位作者 蒋婷 庞国群 蒋显斌 符诚强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黄凤宽 钟勇 龙丽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4-960,共7页
为了解入侵广西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为筛选该虫的有效防治药剂,以及为该虫的抗药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田阳种群对13种杀虫剂和南宁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比较了两个... 为了解入侵广西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为筛选该虫的有效防治药剂,以及为该虫的抗药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田阳种群对13种杀虫剂和南宁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比较了两个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田阳种群对1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溴氰菊酯>阿维菌素>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茚虫威>呋虫胺>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其中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较高,LC50值分别为0.0015、0.0062、0.0075mga.i/L,毒力指数分别为480.47、116.24、96.09,其次是虫螨腈、溴氰菊酯、阿维菌素,LC50值分别为0.0296、0.0590、0.0619mga.i/L,毒力指数分别为:24.35、12.22、11.64,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较低,LC50值在0.2544~0.7207mga.i/L,毒力指数在1~2.83,除对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甲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呋虫胺和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外,对其它药剂差异显著。南宁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LC50值分别为0.0142、0.0413、0.0792、0.2081和0.5947mga.i/L,毒力指数分别为:41.88、14.40、7.51、2.86和1.00,对各药剂的敏感性均差异显著。南宁和田阳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差异均较大,相对毒力指数分别在1.00~41.88和1.00~79.25。两个种群对同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也有所差异,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外,对其余药剂的敏感性均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锌肥对优质稻桂育9号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虎 陈传华 +4 位作者 刘广林 吴子帅 罗群昌 朱其南 李秋雯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8-457,共10页
【目的】明确铜离子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及叶面喷施铜肥和锌肥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稻桂育9号为试验品种,分别于2019年2月和2019年3—7月进行了4处理铜离子浓度浸种发芽率试验和双因素7处理铜锌肥喷施... 【目的】明确铜离子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及叶面喷施铜肥和锌肥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稻桂育9号为试验品种,分别于2019年2月和2019年3—7月进行了4处理铜离子浓度浸种发芽率试验和双因素7处理铜锌肥喷施试验。【结果】铜离子溶液浸种时,M2处理(9.2 mg/L)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铜离子浓度过高效果下降。大田喷施铜锌肥时,随着锌离子喷施量的增加,有效穗、成穗率、千粒质量、穗长、结实率、蛋白质、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升高,锌离子喷施量增加至24.75 g/hm^2后,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开始下降,喷施铜离子处理比未喷施处理的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有明显提升,千粒质量、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降低。铜锌肥互作条件下,各处理的穗长、穗粒数均比对照有所提升,同一锌离子水平下,喷施铜离子的各处理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均优于未喷施处理,除A1B0处理外其他各处理糙米率、整精米率和粒长比对照有不同程度提升。叶面积指数仅在抽穗初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含量在各生育期处理间均未出现显著差异。单独喷施锌离子可以降低精米铜含量,但可能导致锌含量下降;配合喷施铜离子会促进精米铜、锌元素吸收。【结论】9.2 mg/L铜离子溶液(M2处理)浸种,可有效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分蘖期喷施6.9 g/hm^2铜离子(每hm^2对水450 L)和抽穗开花前喷施16.5 g/hm^2锌离子(每hm^2对水450 L)可使水稻桂育9号获得良好的产量和米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肥 水稻 桂育9号 产量 米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感光籼型三系杂交水稻龙丰优169的选育 被引量:2
10
作者 伍豪 邓国富 +4 位作者 戴高兴 周维永 梁海福 周萌 陈韦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1-3,共3页
为满足市场对弱感光杂交水稻组合的需求,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软米型不育系龙丰A与自选育强优势恢复系桂169配组,育成了高产优质弱感光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龙丰优169,该组合于2018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 为满足市场对弱感光杂交水稻组合的需求,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软米型不育系龙丰A与自选育强优势恢复系桂169配组,育成了高产优质弱感光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龙丰优169,该组合于2018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8022)。龙丰优169在2016年、2017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感光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8.08t/hm2和7.12t/hm^2,比对照品种丰田优553分别增产0.37%(不显著)和减产0.51%(不显著),2年试验平均产量7.60t/hm^2,比对照品种丰田优553减产0.07%,增产点比例70%;在2017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感光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7.74t/hm^2,比对照品种丰田优553增产0.35%,增产点比例100%。龙丰优169产量高,熟期适中,抗性和稻米品质较好,米质达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优质3等标准,可在桂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弱感光 龙丰优169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对三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及其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黄芊 凌炎 +9 位作者 蒋婷 庞国群 蒋显斌 符诚强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黄凤宽 钟勇 龙丽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1146,共6页
为了解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甘蔗和水稻的取食选择性及适应性,分别采用叶碟法和叶面积法在有选择和非选择条件下测定草地贪夜蛾各龄幼虫对3种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并通过测定幼虫体重增长速率和蛹重,初步明确草地贪夜蛾对3种寄主植物的适... 为了解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甘蔗和水稻的取食选择性及适应性,分别采用叶碟法和叶面积法在有选择和非选择条件下测定草地贪夜蛾各龄幼虫对3种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并通过测定幼虫体重增长速率和蛹重,初步明确草地贪夜蛾对3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有选择条件下和非选择条件下均表现出对玉米的偏好。但随着龄期的增长对玉米的取食偏好会逐渐减弱,在有选择条件下6龄幼虫在玉米和水稻上的选择取食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32%和23%,在非选择条件下6龄幼虫取食3种寄主植物的叶面积无显著差异。取食3种寄主植物后幼虫体重增长均能与Logisitic生长模型较好拟合,取食玉米的幼虫体重增长速率最快,蛹重也最重。表明了当前新入侵广西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对玉米的取食偏好要高于对甘蔗和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植物 幼虫 取食偏好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多抗恢复系桂恢581的选育与应用及优良等位基因鉴定
12
作者 李孝琼 齐金岗 +6 位作者 陈颖 王小姣 刘开强 李林娟 陈炜坚 韦宇 郭嗣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4-1283,共10页
【目的】选育优质多抗恢复系桂恢581,并对优良等位基因进行鉴定,为利用异源四倍体小粒野生稻优良基因培育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IR24为母本,小粒野生稻为父本进行回交、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田间稻瘟病和稻飞... 【目的】选育优质多抗恢复系桂恢581,并对优良等位基因进行鉴定,为利用异源四倍体小粒野生稻优良基因培育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IR24为母本,小粒野生稻为父本进行回交、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田间稻瘟病和稻飞虱抗性鉴定,从小粒野生稻渗入系中选育优良恢复系,再与华浙2A、丰田A、天丰A和龙丰A等不育系测交配组测定桂恢581的恢复能力。利用五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ARMS)技术检测桂恢581、华浙2A和华浙优581携带的主要病虫害抗性基因和稻米品质基因。【结果】获得371份小粒野生稻渗入系,从中筛选出农艺性状基本整齐一致的材料R981,经加代提纯选育出强优恢复系桂恢581,2018年获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171712.4)。桂恢581的稻飞虱的抗性水平为3.7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5.0,该恢复系所配组合表现株叶型好、结实率高、杂种优势强,其中华浙2A/桂恢581杂交组合因表现适应性强、生育期适中、长势繁茂、后期熟色好、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而入选参试品种。2019-2020年华浙优581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22149号)。PARMS检测发现,桂恢581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5、Pi54、Pib和Pia,稻米品质优良等位基因GS2、GS3、GS5、GL7、GW5和Chalk5;华浙2A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54、Pib和Pi46,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7,稻飞虱抗性基因Bph15,稻米品质基因GS2、GS3、GS5、GL7、GW5、fgr、ALK和Chalk5。【结论】利用小粒野生稻资源成功培育出桂恢581,其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携带稻飞虱抗性新基因,可作为优质多抗的恢复系应用于杂交水稻育种中。华浙优581的成功选育不仅丰富了水稻品种的类型,也对我国野生稻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野生稻 恢复系 优质 多抗 优良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粒型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桂育9号的选育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传华 刘广林 +2 位作者 李虎 罗群昌 陈远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选育高产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新品种,为促进广西高档优质米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长粒型品种黄华占为母本、高产优质品种力源占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高产长粒型高档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并于2011~2016年分别参... 【目的】选育高产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新品种,为促进广西高档优质米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长粒型品种黄华占为母本、高产优质品种力源占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高产长粒型高档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并于2011~2016年分别参加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选育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桂北和高寒山区稻作区扩区试验,观察其综合表现。【结果】桂育9号的生育期早造123 d,晚造108 d,粒长7.1~7.3 mm,整精米率61.8%,千粒重23.5 g,每穗总粒数160.9粒,结实率76.6%,综合米质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在品比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达8628.0和6978.0 kg/ha,比对照种柳沙油占202(对照,CK)分别增产11.50%和13.50%。在区域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为6426.0和7290.0 kg/ha,比CK增产5.75%和11.47%。在生产试验中,晚造平均产量6514.5 kg/ha,比CK增产10.08%。桂北及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时平均产量分别为9235.5和8433.0 kg/ha。在百色市和河池市百亩高产示范中,平均产量分别为9836.1和10944.0 kg/ha。桂育9号于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2014039号,2017年9月获新品种权授权,授权号CNA20140926.1。【结论】桂育9号具有粒型长、产量高、整精米率高、米质优、耐肥、抗倒力强等优点,适宜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桂北稻作区作为早、中稻种植,也可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优质稻 桂育9号 超高产 长粒型 选育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广林 吴子帅 +4 位作者 罗群昌 李虎 朱其南 李秋雯 陈传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16-1721,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广西6个主栽或新育成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及产量表现,为优质稻生产上选用氮高效利用品种及合理减施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质常规稻品种桂香18、桂育12、桂育9号、桂育11号、桂育18和桂育8号... 【目的】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广西6个主栽或新育成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及产量表现,为优质稻生产上选用氮高效利用品种及合理减施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质常规稻品种桂香18、桂育12、桂育9号、桂育11号、桂育18和桂育8号为试验材料,以柳沙油占202为对照(CK)品种,设0(不施氮)、112.5(中低氮)、150.0(常氮)和187.5(高氮)kg/hm^2 4个施氮水平(依次为N0、N7.5、N10.0和N12.5处理),测定分析各优质常规稻品种在不同处理下的氮肥生理利用率(PE)、农学利用率(AE)、吸收利用率(RE)和偏生产力(PFP),并比较其产量差异,评价其氮肥利用效率。【结果】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生理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在N7.5处理下最高,且均显著高于N12.5处理(P<0.05,下同);桂育12、桂育11号和桂育18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在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桂香18、桂育9号和桂育8号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在N10.0、N7.5和N12.5处理下最高;供试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N7.5、N10.0和N12.5处理下,桂香18、桂育12、桂育9号和桂育11号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在N7.5处理下桂育18和桂育8号的产量与其在N10.0处理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在N12.5处理下的产量;在N7.5处理下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CK的产量,明显高于CK在N10.0和N12.5处理下的产量,表明这6个品种在氮肥减施25%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在产量构成因子方面,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在N7.5、N10.0和N12.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桂香18、桂育12、桂育11号和桂育8号的有效穗数在在N7.5、N10.0和N12.5处理下差异均不显著,桂育9号的有效穗数在N7.5处理和N10.0处理下均无显著差异,桂育18的有效穗数在N7.5处理和N12.5处理下差异不显著,CK的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在N7.5处理下仍能保持较高的有效穗数,是氮肥减施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产量的主要原因。【结论】6个广西优质常规稻品种在施用中低氮(112.5 kg/hm^2)条件下,其产量能达到或超过施常氮(150.0 kg/hm^2)和高氮(187.5 kg/hm^2)时的产量,且显著高于广西区试同熟组对照品种柳沙油占202在施用常氮下的产量,属于氮高效利用型品种,符合生产上推广的氮高效品种产量要求,生产上退稿种植时可适当减施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常规稻 施氮水平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整精米率特优质长粒型高产常规稻新品种桂育8号的选育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广林 陈传华 +4 位作者 李虎 吴子帅 罗群昌 蒋显斌 陈远孟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4-136,共3页
桂育8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技术新育成的感温型早、中、晚兼用优质常规稻品种,201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好,植株粗壮,穗型长大;高产稳产,区试中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18.14%,... 桂育8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技术新育成的感温型早、中、晚兼用优质常规稻品种,201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好,植株粗壮,穗型长大;高产稳产,区试中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18.14%,居同期品种之首;米质特优,在不同年份不同造别综合米质均达部标长粒形二等品质标准,整精米率、垩白度和胶稠度更是远优于部标一等品质标准,米饭洁白、油亮,柔软爽口,冷后不回生,食味优良;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适宜在桂中及桂南稻作区作早、晚稻以及在桂北和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常规稻 桂育8号 高整精米率 高产 长粒型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桂育8号产量及稻米外观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虎 黄秋要 +5 位作者 陈传华 刘广林 吴子帅 罗群昌 朱其南 李秋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8-724,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优质稻桂育8号产量、稻米外观和加工品质等经济性状的影响,为科学制定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4种种植密度(2.4×10^5、2.7×10^5、3.0×10^5和3.3×10^5蔸/... 【目的】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优质稻桂育8号产量、稻米外观和加工品质等经济性状的影响,为科学制定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4种种植密度(2.4×10^5、2.7×10^5、3.0×10^5和3.3×10^5蔸/hm^2,A1~A4处理)和4种施氮量(120.0、165.0、210.0和255.0 kg/hm^2,B1~B4处理),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氮量处理桂育8号的产量等经济性状及稻米的外观和加工品质,筛选桂育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结果】种植密度对桂育8号的最高苗数、成穗率和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糙米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桂育8号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穗长无明显变化,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粒长、粒宽、长宽比和透明度无明显规律性变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最高苗数、千粒重和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有效穗数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米质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显;施用氮肥或增加种植密度均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但当施肥过量或密度较高时,产量降低,米质指标中的粒长、长宽比和透明度变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能影响叶面积指数峰值,叶面积指数峰值与产量关系密切,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产量下降。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结果表明,A3B2互作的稻谷产量最高,达8.33×103 kg/hm^2,其次为A3B3互作(8.13×103 kg/hm^2),但A3B2互作米粒的粒长、长宽比和透明度在各处理中最低,整精米率排名第三,综合性状较差;A3B3互作的稻谷产量虽然排名第二,但糙米率最高,整精米率排名第二,米粒粒宽最小,长宽比最高,透明度等级最高,综合性状最优。【结论】桂育8号在最佳种植密度3.0×10^5蔸/hm^2(每蔸2苗)和施氮量210.0 kg/hm^2(A3B3组合)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稻谷产量及理想的大米外观和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育8号水稻 种植密度 施氮量 经济性状 产量 米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糯稻新品种桂红糯1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梅 陈惠哲 +3 位作者 孙富 向镜 何聪 卢宏琮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9-130,共2页
桂红糯1号系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红色常规糯稻新品种,2018年5月通过广西审定。本文介绍了桂红糯1号品种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并总结了该品种在广西种植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红色糯稻 桂红糯1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稻桂红糯1号品种特性及机械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惠哲 向镜 +3 位作者 张玉屏 张义凯 唐梅 孙富 《中国稻米》 2019年第4期97-98,共2页
发展糯稻特色产业对提高稻农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桂红糯1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常规红米糯稻品种,不同播种量、机插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影响试验表明,桂红糯1号机械化栽培需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提高机插密度... 发展糯稻特色产业对提高稻农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桂红糯1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常规红米糯稻品种,不同播种量、机插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影响试验表明,桂红糯1号机械化栽培需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提高机插密度,合理控制氮肥用量。本文介绍了桂红糯1号的特征特性及机械化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红糯1号 品种特性 机械化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