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M可视化技术的公路桥梁预制智慧梁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韦畅明 孙福平 韦奔 《西部交通科技》 2024年第9期195-197,共3页
文章以青龙梁场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BIM可视化技术创建智慧梁场模型。该梁场模型综合了可视化施工管理、可视化质量管理、可视化进度管理以及可视化动态监控系统,实施动态可视化的科学管理策略,使公路施工现场能够实时掌握各工序施工进... 文章以青龙梁场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BIM可视化技术创建智慧梁场模型。该梁场模型综合了可视化施工管理、可视化质量管理、可视化进度管理以及可视化动态监控系统,实施动态可视化的科学管理策略,使公路施工现场能够实时掌握各工序施工进度以及各个构件的实际使用状态,提升了公路桥梁预制梁场的现场管理效能,同时也实现了“智慧梁场”管理的标准化、细致化和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可视化技术 公路桥梁 预制智慧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改性硫沥青的高温性能与环境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皓 周楚淮 钟浩生 《西部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80-82,共3页
为研究再生聚乙烯(PE)对硫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文章通过制备不同掺量下的PE改性硫沥青(PSA).将其与同掺量下的PE改性沥青进行性能比较分析,并通过常规试验和不同老化条件下的流变试验,探讨了PSA的基本特性和高温流变特性,同时开展了毒... 为研究再生聚乙烯(PE)对硫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文章通过制备不同掺量下的PE改性硫沥青(PSA).将其与同掺量下的PE改性沥青进行性能比较分析,并通过常规试验和不同老化条件下的流变试验,探讨了PSA的基本特性和高温流变特性,同时开展了毒性浸出试验对PSA进行环境评价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PE改性沥青相比,PSA的针入度、黏度和软化点差值更低,而软化点和车辙因子更高,这说明在高温下PSA的物理性能、流变性能和储存稳定性均优于普通PE改性沥青,这是因为硫磺的结晶效益有助于PE在沥青基体中的性能表征;环境评价分析表明PSA浸出液中的金属元素和硫元素满足规范要求,PSA有作为可持续性沥青路面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硫沥青 聚乙烯 流变性能 高温性能 环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构拱桥动力特性敏感性分析
3
作者 崔龙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刚构拱桥由于拱肋和拱肋上的吊杆以及上下平联横撑的存在,使得其受力性能与动力特性异于连续梁桥,因此针对刚构拱桥结构本身参数进行敏感性动力特性分析,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多重利兹向量分析法,研究拱肋之间横撑型式、桥墩高... 刚构拱桥由于拱肋和拱肋上的吊杆以及上下平联横撑的存在,使得其受力性能与动力特性异于连续梁桥,因此针对刚构拱桥结构本身参数进行敏感性动力特性分析,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多重利兹向量分析法,研究拱肋之间横撑型式、桥墩高度以及支座的连接单元特性对桥梁的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刚构拱桥拱肋横撑型式的改变,桥梁自振周期基本一致,说明拱肋横撑型式对刚构拱桥动力特性基本没有影响;随着墩高不断增加,桥梁的自振周期也不断延长。结构的刚度随墩高的增加而减小,桥梁的纵向移动和竖向弯曲效应随墩高越高越显著,且墩高对于高阶振型的影响效果较小;支座显著地延长了此桥的自振周期,但是随着阶数的增大,与原模型的周期越接近,说明了支座对于结构高阶振型的影响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构拱桥 连续梁桥 自振周期 动力特性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组合梁减隔震抗震优化设计分析
4
作者 陈祎憧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6期121-124,128,共5页
为确保钢混组合梁抗震设计性能最优,依托黄江跨航道主跨为138 m的大跨度槽型钢混组合连续梁桥,针对减隔震支座多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选择支座尺寸、铅芯直径以及硬化率作为分析参数,分别选取墩底纵向弯矩和横向弯矩两个指标作为目标函数,... 为确保钢混组合梁抗震设计性能最优,依托黄江跨航道主跨为138 m的大跨度槽型钢混组合连续梁桥,针对减隔震支座多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选择支座尺寸、铅芯直径以及硬化率作为分析参数,分别选取墩底纵向弯矩和横向弯矩两个指标作为目标函数,定义结构综合目标函数W。基于正交试验方法的参数分析,确定钢混组合梁桥抗震性能最优参数组合。采用极差分析法对W进行分析,获得结构设计参数对抗震性能的敏感性及显著性。结果表明,钢混组合梁桥抗震性能最优减隔震支座参数为:减隔震支座尺寸为1 300 mm×1 300 mm,铅芯直径为190 mm,硬化率为0.20,较原设计方案纵向墩底弯矩减小了41.9%,横向墩底弯矩减小了30.5%;参数敏感性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支座尺寸、硬化率、铅芯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桥 抗震分析 减隔震设计 正交试验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自振特性敏感性分析
5
作者 陆相林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6期59-62,共4页
为研究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自振特性的影响因素,针对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本身设计参数进行敏感性自振特性分析,结合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多重利兹向量分析法,研究拱肋钢管之间横撑、钢管壁厚、拱肋钢管直径对... 为研究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自振特性的影响因素,针对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本身设计参数进行敏感性自振特性分析,结合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多重利兹向量分析法,研究拱肋钢管之间横撑、钢管壁厚、拱肋钢管直径对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自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拱肋之间横撑和拱肋钢管直径的增大会提高拱肋刚度,从而增强整体结构刚度,由此对结构自振特性影响较大。而拱肋钢管壁厚的增加基本不影响结构刚度,因此不会对结构自振特性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着重考虑比选拱肋横撑布置形式和优化拱肋钢管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钢管混凝土 下承式 自振特性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滑桩桩宽及桩间距对土拱效应的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黄俊 胡绍萍 +1 位作者 李朝阳 刘正兴 《西部交通科技》 2024年第3期96-98,共3页
为研究抗滑桩产生的土拱效应影响因素,文章以某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对该边坡进行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PFC,分析不同桩宽和桩间距对土拱效应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影响土拱效应的因素包括抗滑桩桩宽、桩间... 为研究抗滑桩产生的土拱效应影响因素,文章以某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对该边坡进行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PFC,分析不同桩宽和桩间距对土拱效应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影响土拱效应的因素包括抗滑桩桩宽、桩间距、土体粒径及力学性质等;(2)抗滑桩越宽,产生的土拱越明显,且抗滑桩极限承载能力越强,两者之间满足函数关系qmax=466.85b+99.04;(3)土拱极限承载力与桩间距呈负相关,两者之间满足幂函数qmax=2770.1S-0.58。研究结果对于抗滑桩桩宽及桩间距的合理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土拱效应 桩间距 桩宽 PFC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路堑工程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沛荣 李鹏 +6 位作者 黄俊 刘正兴 崔龙 欧阳旺 陈祎憧 崔梦园 刘涛影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31期114-116,121,共4页
该文依托于广西南宁市深路堑工程K4+125~K4+331,对深路堑工程周边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腐蚀性评价进行考察。针对工程位置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场地稳定性、岩土体及结构面工程地... 该文依托于广西南宁市深路堑工程K4+125~K4+331,对深路堑工程周边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腐蚀性评价进行考察。针对工程位置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场地稳定性、岩土体及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人工边坡稳定性和抗滑桩持力层做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边坡 稳定性 深路堑 物理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式双隧道围岩支护与沉降规律研究
8
作者 李朝阳 李鹏 +6 位作者 欧阳旺 刘钱丰 刘正兴 杨俭兴 王圣龙 崔梦园 刘涛影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27期66-69,共4页
针对分离式双隧道暗挖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依托于广西高良隧道工程对分离式双隧道开挖过程中双隧道拱顶沉降、底部变形、洞周收敛、初支结构应力和二衬结构应力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分离式隧道开挖过程中对隧道支护的影响,得到洞周变形... 针对分离式双隧道暗挖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依托于广西高良隧道工程对分离式双隧道开挖过程中双隧道拱顶沉降、底部变形、洞周收敛、初支结构应力和二衬结构应力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分离式隧道开挖过程中对隧道支护的影响,得到洞周变形和拱顶沉降等,从而对隧道周围岩石拉压应力分布及二衬结构拉压应力分布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隧道 围岩支护 沉降规律 数值模拟 动态变化 受力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老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熊奎元 侯剑楠 +1 位作者 韦畅明 朱皓 《西部交通科技》 2022年第1期20-22,30,共4页
为研究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老化行为,文章采用室内PAV试验与室外日照对沥青进行长期及短期老化,提出老化指数评价指标,并采用软化点试验、针入度试验及BBR试验对沥青老化前后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优于基... 为研究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老化行为,文章采用室内PAV试验与室外日照对沥青进行长期及短期老化,提出老化指数评价指标,并采用软化点试验、针入度试验及BBR试验对沥青老化前后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优于基质沥青;随老化加重,基质沥青的软化点增大,针入度降低,劲度模量增大,使用性能劣化;SBS改性沥青由于改性剂的持续降解,在长期老化过程中随老化温度升高,软化点先增大后减小,短期老化前期劲度模量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沥青 SBS改性沥青 老化行为 老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基高填方病害工程监测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畅明 王圣龙 +1 位作者 朱皓 韩琳琳 《西部交通科技》 2023年第5期38-41,共4页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填方路基为例,通过分析自动化GNSS位移监测和测斜仪监测数据可知:边坡滑动面深度位于19 m处;边坡从监测开始一直处于高速滑移状态,并于2022年3月出现垮塌,原设计方案不再适用;根据滑动面位置重新对坡体进行处治设计,二...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填方路基为例,通过分析自动化GNSS位移监测和测斜仪监测数据可知:边坡滑动面深度位于19 m处;边坡从监测开始一直处于高速滑移状态,并于2022年3月出现垮塌,原设计方案不再适用;根据滑动面位置重新对坡体进行处治设计,二次施工后,坡体处于蠕动变形状态,较稳定;通过全自动化的变形监测,精准判断出坡体的稳定状态和滑动面位置,为后期二次设计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高填方 自动化监测 地表位移 深层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掺量硅藻土改性沥青VOCs释放特征及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车俊杰 刘沛荣 《西部交通科技》 2023年第12期61-63,共3页
为研究高掺量硅藻土挥发性有机物(VOCs)释放特征和性能变化特征,文章采用不同掺量硅藻土制备硅藻土改性沥青,通过软化点试验、黏度试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试验与流变试验对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VOCs浓度随着硅藻土掺量的... 为研究高掺量硅藻土挥发性有机物(VOCs)释放特征和性能变化特征,文章采用不同掺量硅藻土制备硅藻土改性沥青,通过软化点试验、黏度试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试验与流变试验对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VOCs浓度随着硅藻土掺量的增加而减少;当硅藻土掺量为40%时,硅藻土改性沥青仍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硅藻土用于改性沥青能够有效提升沥青黏度,改善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但对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存在负面影响,因此建议用于南方湿热地区道路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 硅藻土 沥青烟气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对生物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圣龙 胡隆 贾忠耿 《西部交通科技》 2022年第12期72-74,共3页
为了研究纳米二氧化硅(NS)对生物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文章采用质量比为15%的生物油和不同掺量(0、1%、3%和5%)的NS进行复合改性,制备了不同掺量的NS改性生物沥青,通过黏度、复数模量、不可恢复蠕变柔量、羰基指数和亚砜基指数等指标来... 为了研究纳米二氧化硅(NS)对生物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文章采用质量比为15%的生物油和不同掺量(0、1%、3%和5%)的NS进行复合改性,制备了不同掺量的NS改性生物沥青,通过黏度、复数模量、不可恢复蠕变柔量、羰基指数和亚砜基指数等指标来评价分析不同老化程度下改性沥青的性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NS的添加使得不同老化程度下改性沥青的黏度、复数模量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与未老化沥青相比变化程度减少,说明NS能有效地改善生物沥青的老化性能。同时,NS使得老化前后的生物沥青羰基指数与亚砜基指数差异较小,进一步在微观层面证明NS改善了生物沥青的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纳米二氧化硅 生物沥青 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机油残留物再生沥青性能评价
13
作者 袁绍林 韦畅明 朱皓 《西部交通科技》 2022年第2期99-101,138,共4页
为评价废机油残留物(REOB)再生沥青性能,文章通过制备不同掺量水平REOB再生沥青,开展常规性能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BBR),并结合四组分分析,对REOB再生剂的再生机理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REOB再生剂能... 为评价废机油残留物(REOB)再生沥青性能,文章通过制备不同掺量水平REOB再生沥青,开展常规性能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BBR),并结合四组分分析,对REOB再生剂的再生机理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REOB再生剂能有效恢复老化沥青的高低温性能,但掺量不宜过高;随着掺量增加,REOB再生沥青软化点、针入度、车辙因子、蠕变劲度指标下降,延度和蠕变速率不断增加;8%掺量的REOB再生沥青低温性能有所下降,REOB再生沥青用于实际工程时需考虑低温性能问题;REOB主要通过降低老化沥青的沥青质含量、增加轻组分含量来恢复老化沥青的组分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机油残留物 再生沥青 三大指标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弯曲梁流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