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QRS波形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龙泉涌 吴海 《华夏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458-459,共2页
目的 :探讨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 a VR导联 QRS波形态的变化。方法 :分析 1 51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及 1 0 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 a VR导联 QRS波形态。结果 :无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 a VR导联 QRS波多呈 ... 目的 :探讨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 a VR导联 QRS波形态的变化。方法 :分析 1 51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及 1 0 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 a VR导联 QRS波形态。结果 :无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 a VR导联 QRS波多呈 Q(q) r型 (83.33% ) ,少部分呈 QS型 (1 5.69% ) ,极少数呈 r Sr型 (0 .98% )。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 VR导联 QRS波多呈 r S(s)型 (80 .1 3% ) ,少部分呈 QS型 (2 1 .85% ) ,极少数呈 Qr型 (1 .32 % )。结论 :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 a VR导联 QRS波多呈 r 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AVR导联 QRS波 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QRS波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龙泉涌 吴海 《华夏医学》 2002年第6期762-763,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 a VR导联 QRS波形态的变化。方法 :分析 4 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前、后心电图 a VR导联 QRS波形态及其变化。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前心电图 a VR导联 QRS波多呈 q(Q)r型 (90 .2 % ) ,少...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 a VR导联 QRS波形态的变化。方法 :分析 4 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前、后心电图 a VR导联 QRS波形态及其变化。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前心电图 a VR导联 QRS波多呈 q(Q)r型 (90 .2 % ) ,少部分呈 QS型 (9.8% ) ;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 a VR导联 QRS波多呈 rs(S)型 (92 .7% ) ,少部分呈QS型 (7.3%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 a VR导联 QRS波多呈 rs(S)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下壁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6例疗效分析
3
作者 龙泉涌 《华夏医学》 2005年第1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PGE1 硝酸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贝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观察
4
作者 龙泉涌 邱盛民 《华夏医学》 2003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5 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2 8例和伊贝沙坦组 30例 ;常规治疗组予控制原发病、去除心力衰竭诱因以及强心、利尿和血管扩张剂治疗 ,伊贝沙坦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5 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2 8例和伊贝沙坦组 30例 ;常规治疗组予控制原发病、去除心力衰竭诱因以及强心、利尿和血管扩张剂治疗 ,伊贝沙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伊贝沙坦 15 0 mg,1次 / d,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心率 (HR)、血压 (BP)、心胸比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心功能明显改善 (P<0 .0 5 ) ,心率和血压显著降低 (P<0 .0 5 ) ,心胸比率显著缩小 (P<0 .0 5 )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伊贝沙坦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