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老虎果毒理实验及其对血脂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0
1
作者 李志春 孙健 +4 位作者 封毅 卓少元 乐宁 尧金燕 龙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3-205,共3页
研究成熟黑老虎果的毒性及其对血脂的调节作用。对实验小鼠进行急性毒理实验,同时进行30d喂养实验,并观察小鼠血脂的变化。结果表明:雌雄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20mL/kg(以体质量计),属无毒级;30d喂养实验各项观察指标正常,黑老... 研究成熟黑老虎果的毒性及其对血脂的调节作用。对实验小鼠进行急性毒理实验,同时进行30d喂养实验,并观察小鼠血脂的变化。结果表明:雌雄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20mL/kg(以体质量计),属无毒级;30d喂养实验各项观察指标正常,黑老虎果对小鼠的体质量、血液、脏器等均无显著影响;该果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可以认为,成熟黑老虎果是值得开发的无毒且可调节血脂的珍稀野生水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老虎果 毒性 血脂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及应用潜势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永升 邹成林 +5 位作者 黄爱花 韦新兴 莫润秀 郑德波 谭华 黄开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55-959,共5页
遗传多样性分析在玉米育种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分子标记的发展为在DNA水平上分析种质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采用Illumina Goldengate基因分型方法对1536个SNP位点的芯片进行基因分型,在147份玉米自交系中共成功捕获1308个SNP... 遗传多样性分析在玉米育种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分子标记的发展为在DNA水平上分析种质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采用Illumina Goldengate基因分型方法对1536个SNP位点的芯片进行基因分型,在147份玉米自交系中共成功捕获1308个SNP标记,成功率达85.2%,数据缺失率小于20%。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47份玉米自交系有29份属于PB种质,108份玉米自交系属PA种质,其余10份为血缘混杂的玉米自交系。利用SNP分子标记分析商业杂交组合分离的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关系,可明确经过二环选系后这些美国种质的遗传关系,为更好地利用美国玉米种质资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玉米种质 自交系 遗传多样性 应用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南方锈病抗性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永升 邹成林 +6 位作者 黄爱花 郑德波 谭华 韦新兴 莫润秀 黄开健 莫芳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86-2289,共4页
以6个玉米南方锈病抗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试验设计方法Ⅱ组配15个杂交组合,对玉米自交系南方锈病抗性进行配合力分析,并估算群体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6个自交系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差异显著,自交系沈139 GC... 以6个玉米南方锈病抗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试验设计方法Ⅱ组配15个杂交组合,对玉米自交系南方锈病抗性进行配合力分析,并估算群体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6个自交系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差异显著,自交系沈139 GCA效应为最大负效应,其次是齐319、双M9和X178;黄C和黄早四表现正的GCA效应。结合杂交组合实际抗病性表现与特殊配合力(SCA)效应进行分析,双M9所组配的各组合抗性表现和SCA效应均较好。群体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该性状广义遗传力为82.54%,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的非加性效应,性状表现受环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南方锈病 配合力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及广东惠州沙糖桔黄龙病亚洲种检测初报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宏明 王茜 +2 位作者 方仁 韦宗便 廖惠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56,61,共3页
采用柑桔黄龙病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的16SrDNA特异引物fD1/fD2和OI1/OI2c,对采自广西沙糖桔主要产区及广东惠州的234份沙糖桔叶片样品DNA进行NestedPCR扩增,扩增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检测。结果表明,广西南... 采用柑桔黄龙病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的16SrDNA特异引物fD1/fD2和OI1/OI2c,对采自广西沙糖桔主要产区及广东惠州的234份沙糖桔叶片样品DNA进行NestedPCR扩增,扩增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检测。结果表明,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百色、崇左、梧州、来宾、防城港、东兴及广东惠州的沙糖桔部分或大部分感染了柑桔黄龙病亚洲种病原,检出率分别为35.7%、66.7%、70.0%、74.5%、54.5%、29.7%、88.9%、20.0%、33.3%、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糖桔 黄龙病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优质菠萝品种在广西龙州的种植表现 被引量:11
5
作者 韦巧云 徐健 +4 位作者 赵静 王小媚 卓福昌 黄丽君 周婧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对引进的台农16号、台农17号、金菠萝等菠萝品种与目前广泛栽培的巴厘品种进行生长结果习性、植物学特征、果实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台农16号、台农17号商品果率达到90%,可食率、果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风... 对引进的台农16号、台农17号、金菠萝等菠萝品种与目前广泛栽培的巴厘品种进行生长结果习性、植物学特征、果实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台农16号、台农17号商品果率达到90%,可食率、果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风味清甜,比较适合代替巴厘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引种 广西龙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 被引量:35
6
作者 辛明 张娥珍 +5 位作者 何全光 阳仁桂 罗慧馨 黄振勇 苏燕竹 黄茂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18-1824,共7页
【目的】简化芒果品质评价因素,为制定芒果品质评价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及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对广西栽培的18个芒果品种的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 【目的】简化芒果品质评价因素,为制定芒果品质评价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及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对广西栽培的18个芒果品种的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风味等19个主要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芒果果实品质简化评价因子。【结果】芒果的多个品质指标变量间存在相对独立性和密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后提取出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特征向量较大、水分含量特征向量绝对值较大等7个主成分,系统聚类分析后19个品质指标聚类简化成糖酸比、果肉色泽(L*)、维生素C(Vc)、果实硬度等9个代表性指标,经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合并规则综合评价,筛选出红芒6号、紫花芒、桂热82号、桂热120号和香芒5个品种为品质较优品种。【结论】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及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可用于简化芒果果实品质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品种 果实品质 评价因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工艺对铁皮石斛多糖及石斛碱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辛明 张娥珍 +4 位作者 李楠 黄振勇 苏燕竹 黄茂康 何全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47-135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对铁皮石斛主要有效成分多糖和石斛碱的影响,为铁皮石斛产后初加工及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铁皮石斛为原材料,采用自然晾干、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不同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进行干燥...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对铁皮石斛主要有效成分多糖和石斛碱的影响,为铁皮石斛产后初加工及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铁皮石斛为原材料,采用自然晾干、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不同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进行干燥,探讨4种方式对铁皮石斛多糖和石斛碱含量等的影响。【结果】真空冷冻干燥产品L值最大,颜色较为鲜亮,色泽保持得较好,明显优于自然晾干、热风干燥、真空干燥产品。铁皮石斛干燥后多糖含量大小排列为: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自然晾干。在热风干燥条件下,铁皮石斛多糖含量最高,达31.13%;自然晾干条件下,铁皮石斛多糖含量最低,为20.72%。不同干燥工艺对石斛碱含量几无影响。【结论】热风干燥方式下的铁皮石斛有效成分含量高、能耗低,且所需设备简单,在铁皮石斛加工企业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干燥方式 多糖 石斛碱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TPA质构测定优化及不同成熟度芒果质构特性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何全光 黄梅华 +4 位作者 张娥珍 辛明 黄茂康 覃仁源 黄振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22-126,132,共6页
应用质构仪对芒果果肉进行TPA测试,探索压缩率、测试方向、测试速率等测试条件对不同成熟度芒果果肉质构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测试条件对不同成熟度芒果果肉的质构测定影响不同,采用果皮面向探头,测试和测后速率均为1 mm/s,压... 应用质构仪对芒果果肉进行TPA测试,探索压缩率、测试方向、测试速率等测试条件对不同成熟度芒果果肉质构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测试条件对不同成熟度芒果果肉的质构测定影响不同,采用果皮面向探头,测试和测后速率均为1 mm/s,压缩率20%~30%的测试条件能较好的表征芒果果肉的TPA质构特性。在芒果成熟过程中,随样品成熟度的增加,硬度、凝聚性、咀嚼性迅速下降,粘着性以成熟度2级最高,弹性变化不大;低成熟度芒果果肉质构参数的相关性较好,硬度和咀嚼性呈显著正相关性,高成熟度的芒果各质构参数间相关性不显著。本研究为质构仪应用于芒果果肉质构测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TPA测试 成熟度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巨玫瑰葡萄夏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曹雄军 谢太理 +2 位作者 张瑛 林玲 白先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49-2052,共4页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美+包果优、S-诱抗素和乙烯利对巨玫瑰葡萄夏造果实着色和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上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巨玫瑰夏造果实着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雾化状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巨玫瑰夏造果着色初期...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美+包果优、S-诱抗素和乙烯利对巨玫瑰葡萄夏造果实着色和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上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巨玫瑰夏造果实着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雾化状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巨玫瑰夏造果着色初期(果实果面约10%着色)喷施果面,喷后每隔3 d调查葡萄着色指数至果实成熟,果实成熟时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及果皮花色素苷相对总量。【结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促进巨玫瑰夏造果果实着色,着色效果依次为果实美+包果优>S-诱抗素>乙烯利。果实美300倍+包果优1000倍、乙烯利300μL/L及S-诱抗素300 mg/kg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其总酸含量也呈降低趋势;果实美600倍+包果优1000倍、乙烯利200μL/L及S-诱抗素200 mg/kg处理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果实总酸含量却呈升高趋势。【结论】施用果实美+包果优、S-诱抗素、乙烯利均能有效促进巨玫瑰夏造果果实着色,生产上选择果实美300倍+包果优1000倍或S-诱抗素300 mg/kg对果实着色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巨玫瑰葡萄 着色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龙眼采后酶促褐变反应化学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健 李丽 +3 位作者 游向荣 李昌宝 李志春 何雪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61-1568,共8页
荔枝、龙眼采后果皮极易褐变,主要是果皮细胞中多酚氧化酶(PPO)与酚类底物的酶促反应所致。文章系统综述了荔枝与龙眼果实采后PPO酶促褐变机理、褐变底物种类确定与化学结构鉴定、外界条件对酚类底物性质的影响及贮藏期间底物含量变化... 荔枝、龙眼采后果皮极易褐变,主要是果皮细胞中多酚氧化酶(PPO)与酚类底物的酶促反应所致。文章系统综述了荔枝与龙眼果实采后PPO酶促褐变机理、褐变底物种类确定与化学结构鉴定、外界条件对酚类底物性质的影响及贮藏期间底物含量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除花色素苷类物质外,有关荔枝、龙眼果皮中其他酚类褐变底物理化性质的研究鲜见报道。今后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有关酶促褐变底物种类及其化学结构鉴定、外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PPO底物性质和酶活性变化、外界环境因素与不同品种褐变过程差异的关系、贮运期间PPO底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等,为控制荔枝、龙眼果实采后贮运过程中果皮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多酚氧化酶 酚类底物 酶促褐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穗修剪与多效唑处理对妃子笑荔枝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冬波 朱建华 +5 位作者 彭宏祥 黄凤珠 徐宁 陆贵锋 秦献泉 黎光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研究花穗修剪与多效唑处理对妃子笑荔枝花穗生长的影响,为解决荔枝花而不实、坐果率低的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15年生妃子笑荔枝为试材,设计花穗不经过处理(CK)、人工短截、机械短截、多效唑处理、多效唑处理+机械短截、多... 【目的】研究花穗修剪与多效唑处理对妃子笑荔枝花穗生长的影响,为解决荔枝花而不实、坐果率低的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15年生妃子笑荔枝为试材,设计花穗不经过处理(CK)、人工短截、机械短截、多效唑处理、多效唑处理+机械短截、多效唑处理+人工短截6个处理。盛花期、收获时分别调查各处理花穗生长情况、每穗果数及单株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在正常管理水平下,妃子笑荔枝花穗不经过处理和仅用多效唑处理的单穗坐果率及产量均较低;而经过短截修剪的荔枝单穗坐果率、产量及经济效益均较高。其中以多效唑处理+人工短截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但其人工支出大、工效低,仅适宜小面积应用;而采用机械短截花穗所需人工较少、效率高,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结论】通过花穗修剪和多效唑处理可以调节荔枝的坐果率,只要运用得当,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妃子笑荔枝 花穗修剪 多效唑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导率法和Logistic方程测定杨桃枝条抗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任惠 王小媚 +1 位作者 刘业强 苏伟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2-667,共6页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育出的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大果甜杨桃4号与土种酸杨桃品种枝条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以3、5、7年树龄杨桃枝条为试材,分别进行4、2、0、-2、-4、-6℃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育出的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大果甜杨桃4号与土种酸杨桃品种枝条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以3、5、7年树龄杨桃枝条为试材,分别进行4、2、0、-2、-4、-6℃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处理,测定相对电导率,并拟合应用Logistic方程计算4种杨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对照组不作低温处理),评价这4种杨桃的抗寒性。研究结果表明,4个杨桃品种的相对电导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同一杨桃品种不同树龄之间,随树龄的增加,当年生发育枝的抗寒性增加;同一杨桃品种不同枝龄之间,随枝龄的增大,抗寒性增强。不同杨桃品种抗寒性存在差异性,抗寒性顺序依次为土种酸杨桃﹥大果甜杨桃4号﹥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4个杨桃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50)范围在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桃 抗寒性 电导率法 LOGISTIC方程 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生理指标及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小媚 唐文忠 +4 位作者 任惠 方位宽 苏伟强 刘业强 陆贵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90-1296,共7页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抗寒生理指标及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为保障番木瓜幼苗安全越冬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台农2号番木瓜幼苗为材料,分别喷施100.0、200.0、300.0、400.0和500.0 mg/L SA,测定4℃低温胁迫后1...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抗寒生理指标及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为保障番木瓜幼苗安全越冬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台农2号番木瓜幼苗为材料,分别喷施100.0、200.0、300.0、400.0和500.0 mg/L SA,测定4℃低温胁迫后1~4 d木瓜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分析SA对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叶片组织结构及耐寒性的影响。【结果】在4℃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的4 d内,喷施5种质量浓度SA番木瓜幼苗叶片的SOD、POD活性均高于对照(CK),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低于CK,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00.0 mg/L SA处理后进行低温胁迫的第2 d,番木瓜叶片的SOD、POD活性分别为362.98U/g FW、330.00 U/g FW·mi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MDA含量为3.915μmol/g FW,低于其他处理;200.0 mg/L SA处理后进行低温胁迫的第3 d,叶片表皮细胞结构仍保持完整,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减小,排列更整齐紧密,细胞间隙变小,叶片组织细胞结构紧密度减小,但变幅小于CK。【结论】喷施SA能提高番木瓜幼苗的抗寒性,其中以200.0mg/L处理的抗寒效果最佳,可在番木瓜越冬育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低温胁迫 水杨酸 生理指标 叶片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蜜和米糠对香蕉茎叶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志春 游向荣 +5 位作者 张雅媛 李杰民 付桂明 孙健 王振兴 李明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58-2061,共4页
【目的】考察单独或联合添加糖蜜和米糠对香蕉茎叶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为寻找出便于推广应用的青贮发酵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对香蕉茎叶进行青贮发酵时,分别设添加4%乳酸菌(LAB组)、4%乳酸菌+4%糖蜜(糖蜜组)、4%乳酸菌+4%米糠(... 【目的】考察单独或联合添加糖蜜和米糠对香蕉茎叶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为寻找出便于推广应用的青贮发酵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对香蕉茎叶进行青贮发酵时,分别设添加4%乳酸菌(LAB组)、4%乳酸菌+4%糖蜜(糖蜜组)、4%乳酸菌+4%米糠(米糠组)、4%乳酸菌+4%糖蜜+4%米糠(混合组)4个处理组及不添加任何辅料的对照组,青贮30 d后对各青贮饲料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个处理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明显提高,其感官评分均高于51分,达到良好或优等青贮饲料的标准。其中,添加米糠(米糠组、混合组)可降低青贮饲料的水分含量,提高粗蛋白含量;添加糖蜜(糖蜜组、混合组)可明显改善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pH、氨态氮和单宁含量;联合添加糖蜜与米糠(混合组)不仅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还有效降低了氨态氮、粗纤维和单宁含量,呈协同作用。【结论】复合添加乳酸菌、糖蜜和米糠能改善香蕉茎叶青贮饲料品质,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茎叶 糖蜜 米糠 青贮 饲料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番木瓜组培苗生根培养基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唐文忠 王小媚 +2 位作者 黄伟雄 廖芬 黄茂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72-1675,共4页
【目的】研究培养基及其不同成分对番木瓜组培苗生根诱导的效果,为番木瓜组培快繁提供依据。【方法】以台农一号番木瓜侧芽组培第8代继代苗为材料,接种到含不同基本培养基配比、不同IBA、NAA、活性炭(AC)浓度的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目的】研究培养基及其不同成分对番木瓜组培苗生根诱导的效果,为番木瓜组培快繁提供依据。【方法】以台农一号番木瓜侧芽组培第8代继代苗为材料,接种到含不同基本培养基配比、不同IBA、NAA、活性炭(AC)浓度的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生根培养基。【结果】在MS、1/2MS和3/2MS培养基中诱导的番木瓜组培苗生根率存在显著差异,诱导效果表现为MS>1/2MS>3/2MS;不同IBA浓度对番木瓜生根率影响效果表现以2.0mg/LIBA>2.5mg/LIBA>IBA1.0mg/LIBA,以2.0~2.5mg/L为宜;不同NAA浓度对番木瓜生根的诱导作用表现为0.05mg/L>0.10mg/L>0mg/L,以0.05mg/L为宜;活性炭对番木瓜生根诱导作用表现为0.002%AC>0.005%AC>0.000%AC,浓度以0.002%为宜;MS培养基配比、IBA、NAA、AC对番木瓜生根率影响大小表现为IBA>AC>NAA>MS培养基配比。【结论】最佳诱导番木瓜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2.0mg/LIBA+0.05mg/LNAA+0.002%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组培苗 生根培养基 正交试验 激素配比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杨桃品种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小媚 任惠 +2 位作者 刘业强 苏伟强 方位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0-275,共6页
选取3年树龄的4个杨桃品种(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大果甜杨桃4号及土种酸杨桃)的当年生营养枝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进行4、2、0、-2、-4、-6℃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各品种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选取3年树龄的4个杨桃品种(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大果甜杨桃4号及土种酸杨桃)的当年生营养枝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进行4、2、0、-2、-4、-6℃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各品种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研究这些杨桃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4个杨桃品种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OD活性、POD活性表现出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而MDA含量呈现出"降-升-降"的变化,且这4个生理指标较不做低温处理的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杨桃的品种及低温胁迫处理温度对这4个抗寒指标的影响也呈现出显著差异。综合评判4个杨桃品种的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土种酸杨桃﹥大果甜杨桃4号﹥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桃 低温胁迫 抗寒性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纳米粉与超微粉的物理特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娥珍 黄梅华 +4 位作者 辛明 何全光 黄振勇 覃仁源 黄茂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84-2191,共8页
通过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亚硝酸根离子(NO2-)及DPPH自由基4种体外抗氧化模型,对铁皮石斛纳米粉和超微粉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对2种粉末的流动性、松密度、溶解性等物理特性,粒度及电镜扫描结构进行... 通过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亚硝酸根离子(NO2-)及DPPH自由基4种体外抗氧化模型,对铁皮石斛纳米粉和超微粉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对2种粉末的流动性、松密度、溶解性等物理特性,粒度及电镜扫描结构进行分析比较,并测定其悬浮液中多糖溶出速度及含量。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纳米粉的多糖溶出速度及含量要高于超微粉;铁皮石斛纳米粉和超微粉水提取液对·OH、O2·-、NO2-、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在一定范围内,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同一浓度时,纳米粉的清除率要明显高于超微粉,说明纳米粉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纳米粉的松密度、持水力、膨胀力、溶解性及水悬浮体系稳定性要高于超微粉,但流动性、润湿时间等参数不如超微粉;粒度及电镜分析表明纳米粉的细胞破碎程度更大,粒度更小,形状更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纳米粉碎 超微粉碎 抗氧化性 物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磷脂酶D基因表达与衰老的关系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丽 游向荣 +6 位作者 孙健 彭宏祥 李昌宝 何全光 张娥珍 廖芬 李志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6,共8页
磷脂酶D(PLD)是一种重要的磷脂水解酶,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磷脂酶D能激活许多重要的细胞生理功能,包括调控细胞膜的重建、跨膜信号传导及细胞内调控、细胞骨架组装、防御反应以及种子萌发和植物的衰老等。对磷脂酶D的基本特性、磷脂... 磷脂酶D(PLD)是一种重要的磷脂水解酶,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磷脂酶D能激活许多重要的细胞生理功能,包括调控细胞膜的重建、跨膜信号传导及细胞内调控、细胞骨架组装、防御反应以及种子萌发和植物的衰老等。对磷脂酶D的基本特性、磷脂酶D基因特异性表达模式及其活性抑制与植物衰老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探讨和展望了今后植物磷脂酶D基因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D 基因表达 脂质信号传导 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乙烯受体ETR1和ERS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丽 孙健 +9 位作者 易萍 饶川艳 李昌宝 何雪梅 零东宁 肖占仕 盛金凤 唐雅园 李杰民 郑凤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3-1060,共8页
【目的】克隆芒果乙烯受体ETR1和ERS1基因(Mi ETR1和Mi ERS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乙烯受体在芒果成熟和衰老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芒果为材料,应用RACE技术扩增Mi ETR1和Mi ERS1基因的c DNA序列,并应用生... 【目的】克隆芒果乙烯受体ETR1和ERS1基因(Mi ETR1和Mi ERS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乙烯受体在芒果成熟和衰老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芒果为材料,应用RACE技术扩增Mi ETR1和Mi ERS1基因的c DNA序列,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克隆获得的Mi ETR1基因c DNA序列全长2570 bp,开放阅读框(ORF)2220 bp,编码739个氨基酸;Mi ERS1基因的c DNA序列全长2171 bp,ORF1890 bp,编码629个氨基酸;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Y002681和KY002682。Mi ETR1和Mi ERS1蛋白均为含跨膜结构的非分泌型疏水蛋白,属于乙烯受体ETR1家族成员,以Ser为主、Thr为辅的磷酸化修饰调控乙烯信号转导,均含有3个典型的模块,即GAF结构域、His KA结构域和HATPase_c结构域,Mi ERS1蛋白较Mi ETR1缺少REC结构域。不同物种ETR1和ERS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Mi ETR1和Mi ERS1均与甜橙(Citrus sinensis)和克莱门柚(Citrus clementina)的ETR1和ERS1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但二者分别聚在两个不同的分支上,表明两个蛋白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结论】乙烯受体基因在芒果成熟和衰老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乙烯受体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类型龙眼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朱建华 潘丽梅 +3 位作者 秦献泉 彭宏祥 王忆 韩振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9,共5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生态类型的39份龙眼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2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9份龙眼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15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7个,多态性比例为76.97%...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生态类型的39份龙眼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2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9份龙眼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15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7个,多态性比例为76.97%。供试龙眼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7~0.92,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0.65相似水平可以将39份龙眼种质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均为来自中国的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类群Ⅱ包括石硖和大乌圆2个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品种,以及热带生态型龙眼四季蜜类型的品种和单株;类群Ⅲ包括来自越南和泰国的龙眼种质。不同生态类型对龙眼的亲缘关系影响不大,热带生态型和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相互聚在一起,说明两种不同生态类型龙眼具有较多相同的遗传背景。本试验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龙眼的分类、遗传与进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生态类型 亲缘关系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