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果树瘿蚊害虫种类比较及形态学和生物学检索表
1
作者 马宁波 王远宏 +5 位作者 韦德卫 于永浩 穆怡然 谷希树 卜文俊 焦克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6-253,311,共9页
我国广西各类果树资源丰富,且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当地的果树瘿蚊害虫常可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受到高度重视。本文为国内首次详细介绍广西已记载的5属共7种果树瘿蚊害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特点并进行比较,编... 我国广西各类果树资源丰富,且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当地的果树瘿蚊害虫常可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受到高度重视。本文为国内首次详细介绍广西已记载的5属共7种果树瘿蚊害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特点并进行比较,编写广西果树瘿蚊害虫成虫形态学和幼虫生物学分种检索表,以期使读者全面了解这些害虫种类的鉴定方法及其经济重要性,为进一步研究、检疫和防治这些果树瘿蚊害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波瘿蚊 柑橘花蕾蛆 梨实浆瘿蚊 梨叶瘿蚊 桔实雷瘿蚊 普瘿蚊 果树害虫 广西 检索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杜婵娟 杨迪 +3 位作者 付岗 叶云峰 潘连富 张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8-156,共9页
为明确引起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染病的香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生理生化测试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从染病蕉头和蕉果分离到的病原菌,其菌... 为明确引起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染病的香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生理生化测试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从染病蕉头和蕉果分离到的病原菌,其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试结果与Dickeya sp.基本一致,16S rDNA基因序列与Dickeya属细菌的同源性达99%;其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适pH为7.0。病原菌的dnaX、gryB和recA基因序列与D.zeae的同源性均在97%以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病原菌与所有的D.zeae细菌聚在同一个最小进化分支里,自展支持率为100%。根据以上结果,将引起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Dickeya zeae。同时,测定7种杀菌剂对GR-1菌株的室内毒力,46%氢氧化铜WG的EC 50最低,为186.69 mg/L;其500倍稀释液对GR-1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达76.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Dickeya zeae 病原鉴定 多基因系统发育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腰果病虫害种类调查及其防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中润 于永浩 +2 位作者 高燕 黄伟坚 黄海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45-2150,共6页
为了摸清越南腰果种植区发生的腰果病虫害种类,对越南巴地-头顿、平福、平顺、林同、同奈、隆安、前江、槟椥等腰果种植区的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与鉴定。结果表明,越南腰果种植区的腰果病害10种,害虫46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花枝... 为了摸清越南腰果种植区发生的腰果病虫害种类,对越南巴地-头顿、平福、平顺、林同、同奈、隆安、前江、槟椥等腰果种植区的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与鉴定。结果表明,越南腰果种植区的腰果病害10种,害虫46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花枝回枯病,主要害虫有腰果角盲蝽、腰果皱胸天牛和咖啡皱胸天牛。还对越南主要腰果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腰果 病虫害 调查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高效利用水稻品种桂育11号病虫害发生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碧球 黄所生 +8 位作者 覃丽莎 李成 陈传华 刘广林 凌炎 黄芊 罗群昌 黄凤宽 龙丽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50-2255,共6页
【目的】分析氮高效利用水稻品种桂育11号对病虫害发生的效应,为水稻生产上减施氮肥及氮高效利用水稻品种的病虫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高氮(纯N 225 kg/hm^2)、中氮(纯N 150 kg/hm^2)和低氮(纯N 75 kg/hm^2)施用量条件下,调查... 【目的】分析氮高效利用水稻品种桂育11号对病虫害发生的效应,为水稻生产上减施氮肥及氮高效利用水稻品种的病虫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高氮(纯N 225 kg/hm^2)、中氮(纯N 150 kg/hm^2)和低氮(纯N 75 kg/hm^2)施用量条件下,调查桂育11号、柳沙油占202和百香优9978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纹枯病发生为害情况及稻谷产量,对比分析桂育11号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纹枯病发生的抑制作用。【结果】不同施氮量对桂育11号、柳沙油占202和百香优9978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均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其中,桂育11号田间表现对稻飞虱种群数量具有显著控制作用(P<0.05,下同);在低氮条件下,其生长后期(孕穗抽穗期后)对稻纵卷叶螟的抑制作用与柳沙油占202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而显著大于百香优9978,但在中、高氮条件下对稻纵卷叶螟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柳沙油占202和百香优9978;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与百香优9978相似,但比柳沙油占202易感水稻纹枯病。高、中和低氮处理桂育11号的产量与百香优9978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柳沙油占202;中、低氮处理桂育11号的产量高于高氮处理。【结论】桂育11号对稻飞虱种群数量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对稻纵卷叶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杂交稻百香优9978相似均易感水稻纹枯病。生产上可通过推广氮高效利用水稻品种桂育11号以减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危害,但要注意加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控,在考虑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前提下,建议每公顷施氮量为75~15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高效利用品种 桂育11号 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 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RNA深度测序的广西牛大力花叶病病原分子鉴定及其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5
作者 李祐聪 莫翠萍 +6 位作者 谢慧婷 陈锦清 秦碧霞 崔丽贤 蔡健和 李界秋 李战彪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8-1170,共13页
【目的】明确引起广西南宁市和钦州市的牛大力呈现花叶斑驳的病原病毒种类,为牛大力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22—2024年从南宁市和钦州市采集的疑似被病毒感染的牛大力植株叶片样品为材料,通过小RNA深度测序、反转录聚... 【目的】明确引起广西南宁市和钦州市的牛大力呈现花叶斑驳的病原病毒种类,为牛大力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22—2024年从南宁市和钦州市采集的疑似被病毒感染的牛大力植株叶片样品为材料,通过小RNA深度测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分段克隆、序列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疑似感病样品进行病毒种类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小RNA深度测序获得49个contigs被注释为病毒基因组,其中25个contigs被注释为豇豆轻斑驳病毒(Cowpea mild mottle virus,CpMMV)、2个contigs被注释为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22个contigs被注释为莴苣褪绿病毒(Lettuce chlorosis virus,LCV),表明采集的牛大力样品可能受到CpMMV、CCYV和LCV 3种病毒侵染。RT-PCR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仅能扩增出CpMMV的目的条带,未能扩增出LCV和CCYV的目的条带,证实所采集的牛大力样品受到CpMMV的侵染。随机选择1份CpMMV检测阳性的南宁市牛大力样品,利用分段克隆的方法成功获得1条全长为8194 bp的CpMMV全基因组序列,命名为CpMMVGXNiuDaLi;将该序列在GenBank上进行BLASTn比对分析,发现该序列与已登录GenBank的CpMMV各分离物具有较高的核苷酸相似性,其中与CpMMVNJJS(GenBank登录号:OK625819.1)和CpMMVJSNJ(GenBank登录号:MW354944.1)的核苷酸相似性最高,均为97.46%;基于CpMMV全基因组序列和CP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用于分析的各分离物分为2个大的分支,其中国内的分离物处于一个大分支,国外各分离物除印度新德里的分离物New Delhi(GenBank登录号:OQ791180.1)外均处于另一大分支,说明这些分离物具有地域分布特点;而CpMMVGXNiuDaLi与国内各分离物处于一个大分支,又与CpMMVNJJS和CpMMVJSNJ同处于一个小的分支,表明3个分离物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广西南宁市和钦州市呈现花叶斑驳症状的牛大力样品受到CpMMV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花叶病 小RNA深度测序 豇豆轻斑驳病毒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枝孢瓶霉属合成菌群对生姜青枯病的生物防治
6
作者 曾凤花 谢玲 +5 位作者 黄皓 周玉娇 文俊丽 赵惠莉 龙艳艳 周生茂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3-654,共12页
【目的】评价4株枝孢瓶霉属(Cladophialophora spp.)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菌株的亲缘关系及其合成菌群对生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生姜青枯病生防菌剂的研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株枝孢瓶霉属菌株LC3、LJ1、MS2和HX2组成的... 【目的】评价4株枝孢瓶霉属(Cladophialophora spp.)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菌株的亲缘关系及其合成菌群对生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生姜青枯病生防菌剂的研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株枝孢瓶霉属菌株LC3、LJ1、MS2和HX2组成的合成菌群(T4)为材料,通过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明确4株供试菌株间的亲缘关系;通过盆栽试验检测T4对生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大田试验,对比化学药剂单独使用(CK)、生防菌与化学药剂配合使用(处理1)以及T4与化学药剂配合使用(处理2)3种处理对生姜抗病指标、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通过对应试剂盒的检测方法,测定T4对生姜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4株枝孢瓶霉属菌株在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形成3个相互独立的进化分枝,其中菌株LC3与已知种Cladophialophora immunda的模式菌株聚在一起;菌株HX2单独形成一个进化枝,为新发表的新种Cladophialophora guangxiense;菌株LJ1和MS2聚在一起形成另一个独立的进化枝,鉴定为疑似新种Cladophialophora sp.nov.1。盆栽试验结果显示,T4菌液处理的生姜苗平均株高较灭菌水浸根对照(CK)处理极显著提高58.5%(P<0.01);接种病原菌100 d时对生姜青枯病的防效为51.5%,青枯病发病率较CK降低22.2%。大田试验结果显示,处理2的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较CK降低25.0%和68.6%,分蘖数、株幅和根状块茎长度分别增加50.4%、12.8%和36.4%,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分别增加50.0%和55.6%。在病原胁迫下,与CK相比,T4处理的生姜地上茎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分别提高31.2%、25.1%、10.9%、7.1%、12.2%和32.1%。【结论】枝孢瓶霉合成菌群T4对生姜青枯病具有良好的防病和治疗修复作用。枝孢瓶霉合成菌群T4可与杀菌剂配合使用,在生姜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青枯雷尔氏菌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促生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菁花叶病毒广西大化菜心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7
作者 莫翠萍 陈锦清 +7 位作者 李祐聪 谢慧婷 秦碧霞 崔丽贤 李飞飞 汤亚飞 蔡健和 李战彪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7,共7页
为明确引起广西大化菜心表现花叶斑驳症状的病毒病原,从广西大化采集4个表现典型症状的菜心样品,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DNA分段克隆、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 为明确引起广西大化菜心表现花叶斑驳症状的病毒病原,从广西大化采集4个表现典型症状的菜心样品,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DNA分段克隆、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和遗传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检测鉴定、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利用马铃薯Y病毒属通用简并引物从4个菜心样品中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将所得PCR产物克隆并测序,所得序列与NCBI中报道的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分离物具有较高的核苷酸相似性,结果初步证实所采集的菜心样品感染了TuMV;利用7对特异引物和5′/3′RACE引物对TuMV广西菜心分离物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段克隆、测序,最终获得一条大小为9834 nt的全长基因组序列。BLAST分析发现,该序列与TuMV其他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一致性为77.84%~96.06%,其中与中国云南安宁分离物TuMV_CHN229(登录号:LC537500.1)的一致性最高(96.06%),依据上述结果将该分离物命名为TuMV_GXdh1(GenBank登录号:PP079014)。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TuMV_GXdh1与中国北京、山东、广东、中国台湾等分离物以及美国、日本等14个分离物聚集在一个大分支上,分属于world-B组,其中与中国云南安宁分离物和浙江杭州分离物(TuMV_CHZH33A,GenBank登录号:LC537526.1)聚集在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最近。综上,本研究首次获得TuMV广西分离物的全基因序列,并对其遗传进化等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菜心 芜菁花叶病毒 全基因组序列 world-B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生防菌GXMZU-5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生物防治及其机制研究
8
作者 覃天涵 杨金新 +5 位作者 王璐 段莹泽 韦婧 李佳惠 朱英芝 李战彪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2-1479,共8页
为探究具有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的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ria)GXMZU-5生物防治的能力及其机制,通过对香蕉果实及盆栽苗细菌性软腐病病菌Dickeya zeae GR-1的防治试验验证其生物防治效果,通过测定生物膜含量、胞外多糖清除能力、生物膜代谢... 为探究具有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的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ria)GXMZU-5生物防治的能力及其机制,通过对香蕉果实及盆栽苗细菌性软腐病病菌Dickeya zeae GR-1的防治试验验证其生物防治效果,通过测定生物膜含量、胞外多糖清除能力、生物膜代谢活性抑制能力及QQ酶同源基因PCR扩增验证其生物防治机制。结果表明:GXMZU-5可有效降解酰基高丝氨酸内酯信号分子(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具有AHLs淬灭能力;在香蕉果实上进行的生物防治试验中,GXMZU-5的混菌处理组果实表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健康,未出现明显黑斑和软腐迹象,香蕉果实横切和纵切结果表明,处理组的病斑扩散面积大幅度减少;盆栽防治试验中,混菌处理组的香蕉假茎注射处无明显腐烂迹象,自然株高相比病原菌组恢复了56%,表明GXMZU-5具有显著抑制病原菌发病的作用。对其生物防治机制探究表明,混菌体系下的生物膜总含量、胞外多糖含量小于2种菌单独培养;MTT法测定生物膜代谢表明,GXMZU-5可有效地降低GR-1的生物膜代谢活动,且在混菌体系内占主要优势位置。说明GXMZU-5可通过淬灭效应降低GR-1生物膜生物量及活力,从而获得生物防治能力;对QQ酶同源基因进行扩增表明,GXMZU-5具有aii A内脂酶基因,可淬灭AHLs信号分子。本研究验证了GXMZU-5的生物防治能力,并初步探究了其防治机制,为淬灭菌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淬灭 伯克霍尔德菌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旱地作物主要金龟子种类及其发生动态初步调查 被引量:12
9
作者 于永浩 龙秀珍 +3 位作者 曾宪儒 韦德卫 王助引 曾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153,163,共5页
2011-2013年,通过挖土调查和太阳能诱虫灯系统调查了广西各地旱地作物金龟子的种类及其种群动态。统计结果表明,全区共采集到金龟子4个科56种,发生盛期为4月底至7月上旬;各地发生种类和时期不同,主要优势种为深绿异丽金龟、红脚异丽金... 2011-2013年,通过挖土调查和太阳能诱虫灯系统调查了广西各地旱地作物金龟子的种类及其种群动态。统计结果表明,全区共采集到金龟子4个科56种,发生盛期为4月底至7月上旬;各地发生种类和时期不同,主要优势种为深绿异丽金龟、红脚异丽金龟、异丽金龟和桐黑异丽金龟,发生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6月中旬至8月上旬、5月中旬至6月中旬、5月中旬至6月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 优势种 发生动态 诱虫灯 发生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小林 颜群 +1 位作者 高利军 高汉亮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4,共7页
由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水稻重要细菌性病害之一。迄今,已有7个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被克隆。Xa21是第一个被克隆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因具有广谱抗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对Xa21的发... 由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水稻重要细菌性病害之一。迄今,已有7个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被克隆。Xa21是第一个被克隆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因具有广谱抗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对Xa21的发现、定位及克隆、表达特征、编码产物XA21的生化特性、作用与调控以及XA21介导的免疫反应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 XA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诱变对玫烟色棒束孢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兴民 罗莹 +2 位作者 龙秀珍 赵晶 任顺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对玫烟色棒束孢菌落生长、产孢量、毒力及胞壁疏水蛋白(FAE蛋白)含量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紫外线诱变时间,为深入研究玫烟色棒束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玫烟色棒束孢sp.1菌株原始菌落配制成1×10^6个/... [目的]探讨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对玫烟色棒束孢菌落生长、产孢量、毒力及胞壁疏水蛋白(FAE蛋白)含量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紫外线诱变时间,为深入研究玫烟色棒束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玫烟色棒束孢sp.1菌株原始菌落配制成1×10^6个/m L的孢子悬浮液恒温培养20 h后,分别取4 m L孢子悬浮液于紫外光灯下照射5、7、10、20、30min,吸取10μL不同照射时间的孢子悬浮液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培养后测定菌落直径、产孢量、毒力及FAE蛋白含量。[结果]经不同诱变时间处理的sp.1菌株再培养后,其菌落生长和产孢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诱变10 min处理的孢子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多,此诱变时间的菌株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最短,为1.97 d,明显优于其他诱变时间处理的菌株和原始菌株。诱变株FAE蛋白含量也因诱变时间不同有较大差别,其中以诱变10 min处理菌株的FAE蛋白含量最高,达3.46μg/mg,显著高于其他诱变时间处理和对照处理(P〈0.05)。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紫外诱变株与对照株之间FAE蛋白条带也存在明显差异,诱变10 min处理在20.0~30.0 k D和66.2 k D处有较高浓度的FAE蛋白。[结论]玫烟色棒束孢具有耐紫外照射的特性,紫外线诱变10 min能使玫烟色棒束孢产生正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烟色棒束孢 紫外线诱变 生物学特性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及越南农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 被引量:9
12
作者 于永浩 高旭渊 +5 位作者 曾宪儒 龙秀珍 韦德卫 覃建林 蔡健和 曾涛 《生物安全学报》 2016年第3期171-180,共10页
【背景】广西地理环境独特,与越南水陆相连,气候、作物等条件相似,边境贸易往来频繁,致使其成为我国遭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方法】通过本底调查,分析总结了广西农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结果】广西主要入侵动... 【背景】广西地理环境独特,与越南水陆相连,气候、作物等条件相似,边境贸易往来频繁,致使其成为我国遭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方法】通过本底调查,分析总结了广西农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结果】广西主要入侵动物26种,入侵微生物18种,入侵植物21种,高风险入侵物种包括辣椒实蝇、木薯绵粉蚧、扶桑绵粉蚧、稻水象甲、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等;来自越南的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共38种。【结论与意义】广西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加剧,并有进一步扩散蔓延的趋势。提出应对入侵生物的综合防控对策,为广西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有害生物 入侵现状 防控对策 越南 潜在有害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贞褐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寄主范围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迪 郑雪玲 +4 位作者 黎鹏 徐东亚 杜婵娟 黄思良 付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82-2488,共7页
【目的】明确环境因子对女贞褐斑病病原菌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生长的影响及该病菌对不同种类植物的致病性,为女贞褐斑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前期研究鉴定的女贞褐斑病病原菌小新壳梭孢NPGY-1为材料,采用菌... 【目的】明确环境因子对女贞褐斑病病原菌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生长的影响及该病菌对不同种类植物的致病性,为女贞褐斑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前期研究鉴定的女贞褐斑病病原菌小新壳梭孢NPGY-1为材料,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研究不同温度、pH及碳氮源条件对菌株NPGY-1生长的影响;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菌株NPGY-1对不同种类植物的致病性,测定其寄主范围。【结果】菌株NPGY-1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28℃和6.0,在PDA培养基上培养3 d的菌落扩展直径分别为50.7和62.9 mm。最适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甘氨酸和硫酸铵。对49科73种植物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有44科66种供试植物在试验观察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症状,5科(锦葵科、唇形科、海桐花科、堇菜科和葫芦科)7种植物未发病。【结论】引起女贞褐斑病的病原菌小新壳梭孢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且对多种植物有潜在致病性。在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应选取抗性程度不同的植物进行搭配,有利于减轻该病的发生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 褐斑病 小新壳梭孢 生物学特性 寄主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采后果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杀菌剂毒力测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婵娟 杨迪 +3 位作者 叶云峰 潘连富 张晋 付岗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99,共5页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引起的果腐病是近年百香果果实新病害。为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培养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光照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引起的果腐病是近年百香果果实新病害。为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培养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光照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最适生长pH值为4.5~5.5,最适生长温度为31~34℃;其可利用蔗糖等供试11种碳源,可利用硫酸铵等供试11种氮源,尿素为最难利用的氮源;不同光照条件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供试1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戊唑醇和丙环唑的毒力较高,其EC_(50)分别为0.0072和0.7067 mg/L,EC_(95)分别为90.5459和33.129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果腐病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稻瘿蚊生物型监测及广谱抗源发掘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碧球 黄所生 +4 位作者 李成 凌炎 黄芊 龙丽萍 黄凤宽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60-63,共4页
为了明确广西稻瘿蚊生物型的变异动态和发掘广谱抗源和品种,采用国际稻瘿蚊苗期群体鉴定法研究了368份稻种资源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并监测了广西大新、乐业、岑溪和马山稻瘿蚊的生物型。研究发现大新和马山稻瘿蚊的生物型属于中国Ⅳ... 为了明确广西稻瘿蚊生物型的变异动态和发掘广谱抗源和品种,采用国际稻瘿蚊苗期群体鉴定法研究了368份稻种资源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并监测了广西大新、乐业、岑溪和马山稻瘿蚊的生物型。研究发现大新和马山稻瘿蚊的生物型属于中国Ⅳ型,乐业稻瘿蚊的生物型属于中国Ⅱ型,岑溪稻瘿蚊的生物型属于中国Ⅲ型。发掘出对稻瘿蚊具有广谱抗性的高抗稻种资源13份、抗稻种资源4份和中抗稻种资源1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稻瘿蚊 生物型 广谱抗源 抗性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取食抗吡虫啉褐飞虱对黑肩绿盲蝽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凌炎 黄芊 +4 位作者 蒋显斌 龙丽萍 黄凤宽 黄所生 吴碧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8,共4页
为了解连续取食抗吡虫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对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分别用对吡虫啉(Imidacloprid)敏感的褐飞虱种群(SN种群)和极高抗吡虫啉的褐飞虱种群(RN种群)连续饲养黑肩绿盲... 为了解连续取食抗吡虫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对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分别用对吡虫啉(Imidacloprid)敏感的褐飞虱种群(SN种群)和极高抗吡虫啉的褐飞虱种群(RN种群)连续饲养黑肩绿盲蝽15代,观察黑肩绿盲蝽SNCF15和RNCF15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2种群的卵期、若虫期、成虫期以及整个世代的历期、各时段的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但SNCF15种群的产卵期比RNCF15种群长,产卵量比RNCF15种群大,且均差异显著;SNCF15种群的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也比RNCF15稍高,且卵历期稍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褐飞虱 黑肩绿盲蝽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红尾白禾螟主要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吉利 黄诚华 +1 位作者 商显坤 潘雪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5-200,共6页
红尾白禾螟Scirpophaga excerptalis(Walker)近年来在广西甘蔗产区为害严重,扩展迅速,造成枯心苗和死尾株,死尾率高达70%以上,为此本文通过室内饲养结合田间调查对甘蔗红尾白禾螟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尾白禾螟在南... 红尾白禾螟Scirpophaga excerptalis(Walker)近年来在广西甘蔗产区为害严重,扩展迅速,造成枯心苗和死尾株,死尾率高达70%以上,为此本文通过室内饲养结合田间调查对甘蔗红尾白禾螟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尾白禾螟在南宁1年发生4~5代,世代明显,绘制了年生活史图。各虫态发育历期:卵期(11.58±0.27)d,幼虫期(36.54±0.28)d,蛹期♀(23.54±0.86)d,♂(24.20±1.27)d,成虫寿命♀(6.10±0.22)d,♂(7.13±0.45)d,全世代(64.92±0.31)d。蛹的形态发育可分为5个级别,列出了分级表,可用于预测预报。此虫为单食性,仅取食甘蔗而不取食荸荠,可与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apraelata(Scopoli)明显区别,澄清了文献上的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红尾禾白螟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越冬稻螟种类及其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芊 龙丽萍 +6 位作者 吴锋 程学江 吴碧球 李成 黄所生 黄凤宽 凌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水稻螟虫在广西广泛分布,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明确广西稻螟的越冬情况及其空间分布型,了解水稻螟虫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为其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桂东北、桂西北、桂东南、桂西南和沿海地区,共27个市(县)进... 【目的】水稻螟虫在广西广泛分布,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明确广西稻螟的越冬情况及其空间分布型,了解水稻螟虫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为其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桂东北、桂西北、桂东南、桂西南和沿海地区,共27个市(县)进行越冬螟虫调查,并采用棋盘式取样法,将稻桩带回室内仔细剥查鉴定螟虫种类及数量,分析螟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结果】本次越冬调查结果表明,广西越冬螟虫种类有大螟(Sesamia inferens)、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和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其中大螟和二化螟为优势种。三化螟主要分布在纬度23°-25°,其他螟虫在广西越冬未呈现明显规律。空间分布参数表明,除13、20和22号田块大螟呈均匀分布外,其他田块螟虫均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大部分田块螟虫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结论】在广西,越冬螟虫呈聚集分布,大螟和二化螟为田间越冬优势种群,台湾稻螟次之,三化螟零星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螟虫 越冬 空间分布型 田间调查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芒果细菌性坏死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小林 孙秋玲 +5 位作者 黄穗萍 唐利华 郭堂勋 莫贱友 任惠 李其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84,共9页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我国著名的热带水果,近年来细菌性病害发生严重。2020年-2021年对广西百色地区的芒果病害进行调查发现,一种细菌性坏死病与细菌性黑斑病混合发生,一般发病率30%~60%,严重可达90%以上。本研究先后从该地区不同...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我国著名的热带水果,近年来细菌性病害发生严重。2020年-2021年对广西百色地区的芒果病害进行调查发现,一种细菌性坏死病与细菌性黑斑病混合发生,一般发病率30%~60%,严重可达90%以上。本研究先后从该地区不同芒果坏死病组织中分离得到泛菌属的21株细菌。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fusA、gyrB、leuS、pyrG、rlpB和rpoB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致病性测定等方法将21个菌株分别鉴定为Pantoea vagans、P.anthophila、P.dispersa和P.cypripedii。其中P.anthophila、P.dispersa和P.cypripedii引起芒果细菌性坏死病是中国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细菌性坏死病 泛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豇豆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立飞 苏治友 +2 位作者 王欢廷 曹雪梅 杨朗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为明确广西南宁豇豆蓟马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并筛选出豇豆蓟马防治药剂,调查豇豆蓟马数量以及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并开展了9种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蓝板诱集数量的高峰在5月下旬至6月初和6月下旬,对植株不同部位的调查表明,... 为明确广西南宁豇豆蓟马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并筛选出豇豆蓟马防治药剂,调查豇豆蓟马数量以及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并开展了9种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蓝板诱集数量的高峰在5月下旬至6月初和6月下旬,对植株不同部位的调查表明,蓟马对花具有偏好性,种群数量高峰期与盛花期重叠,花谢后部分蓟马转移到豆荚上,种群数量有所下降。田间药剂试验筛选出了60 g·L^(-1)乙基多杀菌素SC和6%联苯菊酯·啶虫脒ME等两种防效显著的杀虫剂,药后1d防效分别为82.0%和73.4%,持效期为7~10d,可以轮换使用,用于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蓟马 种群动态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