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_(2)S_(3)/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杰 杨观华 +4 位作者 王旭 张志国 李翼宏 覃现灵 郝虎威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85-92,100,共9页
钠离子电池因钠储量丰富和成本费用低,有望取代锂离子电池成为新型储能电池。但由于缺少高性能的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应用受到严重制约,导致其发展远远滞后于锂离子电池。硫化铋(Bi_(2)S_(3))因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对环境友好和成... 钠离子电池因钠储量丰富和成本费用低,有望取代锂离子电池成为新型储能电池。但由于缺少高性能的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应用受到严重制约,导致其发展远远滞后于锂离子电池。硫化铋(Bi_(2)S_(3))因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对环境友好和成本低等优势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将石墨烯与Bi_(2)S_(3)进行水热反应,获得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Bi_(2)S_(3)/NSGr负极材料。与Bi_(2)S_(3)相比,Bi_(2)S_(3)/NSGr的电化学性能提升比较理想,拥有更小的阻抗值(57Ω)、更大的钠离子扩散速率(1.74×10^(-13)cm2/s),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容量稳定在370 mA·h/g。结果表明,引入石墨烯对提升Bi_(2)S_(3)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导电性能具有可观的效果,并能够提升材料的整体性能,为开发高性能的Bi_(2)S_(3)基负极材料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铋(Bi_(2)S_(3)) 石墨烯 负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淀粉基硬碳负极材料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志国 杨观华 +2 位作者 张杰 王旭 李翼宏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ies,SIBs)作为未来极具竞争力的大型储能装置之一,由于没有合适的负极材料,其商业化应用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开发新型高性能SIBs负极材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硬碳材料由于来源丰富和成本低廉受到广... 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ies,SIBs)作为未来极具竞争力的大型储能装置之一,由于没有合适的负极材料,其商业化应用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开发新型高性能SIBs负极材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硬碳材料由于来源丰富和成本低廉受到广泛关注,使用马铃薯淀粉为前驱体,采用不同的氮源对马铃薯淀粉进行掺杂改性,从而制备出氮掺杂硬碳材料。测试结果表明氮掺杂硬碳材料相比于未掺杂改性材料,其电化学性能显著提高。以二氰二胺为氮源掺杂的硬碳材料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仍能保持220.47 mA·h/g的可逆比容量,以尿素为氮源的硬碳材料能保持233.36 mA·h/g可逆比容量。结果表明,氮元素的掺杂可以有效地提升硬碳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增加硬碳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从而整体提升硬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SIBs) 硬碳 淀粉 氮掺杂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_(2)S_(3)/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旭 杨观华 +2 位作者 李翼宏 张志国 张杰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ies,SIBs)具有成本低的潜在优势,有望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的储能设备。为提升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开发出适应钠离子脱嵌的负极材料尤为重要。硫化锑(Sb_(2)S_(3))因其理论比容量... 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ies,SIBs)具有成本低的潜在优势,有望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的储能设备。为提升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开发出适应钠离子脱嵌的负极材料尤为重要。硫化锑(Sb_(2)S_(3))因其理论比容量高被认为是较好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使用简单水热法将Sb_(2)S_(3)与石墨烯复合,制备Sb_(2)S_(3)/石墨烯复合材料(Sb_(2)S_(3)/Gr)。结果表明:Sb_(2)S_(3)/Gr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时,不仅表现出良好的电导率(3.5×10~(-3)S/cm)和钠离子扩散速率(4.853×10~(-13)cm~2/s),而且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首圈库伦效率为76.27%,经150次循环后的比容量稳定在488 m A·h/g,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Sb_(2)S_(3)/Gr复合材料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为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硫化锑(Sb_(2)S_(3)) 石墨烯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淬火对钠离子电池锰基层状正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谭仕荣 尹文骥 +6 位作者 曾翠鸿 黎小琼 訚硕 纪方力 胡思江 王红强 李庆余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99-2406,共8页
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基层状氧化物具有理论储钠容量高、成本低和热稳定性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因结构畸变、Na^(+)/空位有序以及过渡金属空位等带来的循环稳定性问题。研究表明,抑制过渡金属空位可有效提升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的电化... 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基层状氧化物具有理论储钠容量高、成本低和热稳定性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因结构畸变、Na^(+)/空位有序以及过渡金属空位等带来的循环稳定性问题。研究表明,抑制过渡金属空位可有效提升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的电化学性能。为此,本工作对比研究了溶胶凝胶制备过程中高温淬火对Na_(0.67)Fe1/3Co_(1/3)Mn_(1/3)O_(2)(NFCMO)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未经高温淬火处理的NFCMO,高温液氮淬火合成的NFCMO-LN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NFCMO和NFCMO-LN在0.1C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91.1 m Ah/g和129.8 m Ah/g;1C倍率下循环100周后的容量保留率分别为100%和90%。即使在10C的高倍率下,NFCMO-LN仍能提供56.2 m Ah/g的放电比容量。结构分析表明,高温液氮淬火能有效抑制过渡金属空位的产生,提升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研究结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和电化学性能优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层状氧化物 锰酸钠 掺杂 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P2-Na_(0.6)Li_(0.27)Mn_(0.73)O_(2)正极材料的W掺杂研究
5
作者 曾翠鸿 陈秀娟 +6 位作者 李曼 尹文骥 彭继明 胡思江 黄有国 王红强 李庆余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31-3741,共11页
钠离子电池P2型层状氧化物可以通过掺杂一些非活性金属元素(Li、Mg)激发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以提升容量。然而,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固有的不可逆性和动力学迟滞的缺点。此外,在高电压下还存在晶格氧的不可逆损失和电解液的过度分解,... 钠离子电池P2型层状氧化物可以通过掺杂一些非活性金属元素(Li、Mg)激发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以提升容量。然而,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固有的不可逆性和动力学迟滞的缺点。此外,在高电压下还存在晶格氧的不可逆损失和电解液的过度分解,导致电池容量的快速衰减和放电电位的持续降低。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不同质量比W掺杂的P2型层状氧化物Na_(0.6)Li_(0.27)Mn_(0.73-x)W_(x)O_(2)(NLMWO)。结合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不同掺杂量的W元素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掺杂能够有效减少Na^(+)/空位有序,抑制了P2-OP4-O2的相变,提高Na^(+)的扩散速率。在2.0~4.6 V的电压范围内,0.5 C的倍率下,质量比1.0%W掺杂的改性材料Na_(0.6)Li_(0.27)Mn_(0.72)W_(0.01)O_(2)(NLMWO-1)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80%;在5.0 C的倍率下,NLMWO-1的平均放电比容量为92.6 mAh/g,是Na_(0.6)Li_(0.27)Mn_(0.73)O_(2)(NLMO)的1.5倍。研究结果表明,非活性金属掺杂是抑制不可逆阴离子氧化还原的有效手段。该工作为高容量、高稳定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层状氧化物 阴离子氧化还原 元素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纳米氧化铝涂层包覆锰酸锂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红强 赖飞燕 +3 位作者 张晓辉 李庆余 黄有国 吴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3-126,130,共5页
以无机铝盐Al(NO3)3·9H2O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在Li Mn2O4表面包覆一层二维纳米状Al2O3。通过XRD、SEM、TEM和电化学测试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锰酸锂表面均匀... 以无机铝盐Al(NO3)3·9H2O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在Li Mn2O4表面包覆一层二维纳米状Al2O3。通过XRD、SEM、TEM和电化学测试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锰酸锂表面均匀包覆了一层二维纳米氧化铝,呈蓬松无序状,厚度约为50 nm。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2.7 m Ah/g(0.1C),1C倍率循环400周容量保持率为78.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锰酸锂 涂层 二维纳米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离子导体La_(0.8)Sr_(0.2)MnO_3包覆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辉 王红强 +2 位作者 赖飞燕 吴强 李庆余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4,41,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LiMn_2O_4)的循环稳定性,通过溶胶-凝胶法用快离子导体La_(0.8)Sr_(0.2)MnO_3作为包覆材料对LiMn_2O_4进行表面修饰,探讨了不同包覆量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 为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LiMn_2O_4)的循环稳定性,通过溶胶-凝胶法用快离子导体La_(0.8)Sr_(0.2)MnO_3作为包覆材料对LiMn_2O_4进行表面修饰,探讨了不同包覆量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微观结构以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_(0.8)Sr_(0.2)MnO_3的包覆并没有改变LiMn_2O_4晶体结构及空间构型;相比纯的LiMn_2O_4样品,La_(0.8)Sr_(0.2)MnO_3包覆后的样品颗粒表面较为粗糙;涂层为薄膜状结构,均匀且完全包覆在LiMn_2O_4颗粒的表面。利用电化学测试方法测试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La_(0.8)Sr_(0.2)MnO_3包覆量为5%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7.4 m A·h/g(0.1 C),25℃循环4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1.2%,55℃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1.1%;与未经表面修饰的样品相比,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9.1 m A·h/g(0.1 C),4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61.9%,100次容量保持率为77.9%,La_(0.8)Sr_(0.2)MnO_3包覆后的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循环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LiMn_2O_4 La_0.8Sr_0.2MnO_3表面包覆 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在低共熔溶剂中的电沉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莉 樊友军 +2 位作者 韦露 刘海霞 孙世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3-547,共5页
以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为介质通过恒电位沉积法成功制备了形状和尺寸均一的橄榄状镧粒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沉... 以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为介质通过恒电位沉积法成功制备了形状和尺寸均一的橄榄状镧粒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沉积电位、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样品尺寸、形貌的影响,确定恒电位法制备橄榄状镧粒子的工艺优化条件为沉积电位-1.7 V、温度80oC和沉积时间1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基碳微球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屈永浩 张志杰 +3 位作者 陈菲菲 李庆余 黄有国 王红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87,93,共5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乙酸镍处理后在不同温度下碳化,再用KOH对碳化材料进行活化,得到玉米淀粉基碳微球,该材料可做成超级电容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实验样品形貌进行表征,并且进行了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性能测试。SE...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乙酸镍处理后在不同温度下碳化,再用KOH对碳化材料进行活化,得到玉米淀粉基碳微球,该材料可做成超级电容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实验样品形貌进行表征,并且进行了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性能测试。SEM结果显示,原料玉米淀粉呈片状,而实验制得的玉米淀粉基碳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外貌,表面光滑平整。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经900℃碳化并活化后的玉米淀粉基碳微球表现的电容特性最佳。在6mol/L KOH电解液中,200mV/s的扫描速度下,其循环伏安曲线仍能保持高度类矩形形状;在电流密度为1A/g恒流充放电下,其比容量高达116F/g,且经过500次充放电循环后,依然保持初始值的98%的比电容。结果表明,乙酸镍能促进淀粉球很好地形成球状的碳微球,且活化后的玉米淀粉基碳微球表面粗糙,产生了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增大,电化学性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高温固相 玉米淀粉基碳微球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和Mg共掺杂LiFePO_4/C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资龙 张经济 +3 位作者 张志杰 王红强 李庆余 刘国壮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8-151,156,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FePO_4/C和Al、Mg共掺杂的LiFe_(0.95)Al_(0.03)Mg_(0.02)PO_4/C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仪(EDS)、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FePO_4/C和Al、Mg共掺杂的LiFe_(0.95)Al_(0.03)Mg_(0.02)PO_4/C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仪(EDS)、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Al、Mg共掺杂后的样品并没有破坏LiFePO_4的橄榄石结构,同时还增强了LiFePO_4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电子导电性和Li+扩散速度;通过SEM和EDS观测到LiFePO_4呈球形颗粒,并在复合样品中检测到有Al和Mg元素存在。分别以0.5C、1C、3C和5C倍率充放电,LiFe_(0.95)Al_(0.03)Mg_(0.02)PO_4/C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5.1、142.6、133.2和124.9 m Ah/g; 1C倍率下循环30次后仍保持99.2%的初始容量,显示出良好的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 LIFEPO4/C 共掺杂 高温固相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对磷酸铁锂基正极材料锂离子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庆余 张志杰 +3 位作者 胡丽娜 崔李三 王红强 史洪峰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145,共4页
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活性材料,采用直接混合法,研究了添加质量分数为0.5%、1%和1.5%的石墨烯对锂离子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别对材料形貌、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掺杂不同石墨烯的电极材料恒流充放... 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活性材料,采用直接混合法,研究了添加质量分数为0.5%、1%和1.5%的石墨烯对锂离子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别对材料形貌、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掺杂不同石墨烯的电极材料恒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是一种三维自支撑片状结构,粉末材料是独立形成的,并且不易团聚,纳米磷酸铁锂颗粒分散均匀,颗粒呈类球型状;掺杂不同量的石墨烯对磷酸铁锂本身结构几乎没有影响;掺杂1.5%石墨烯电极性能最好,高倍率5C时,放电比容量96 m Ah/g,容量保持率77%,当恢复到0.1C时,放电比容量是初始容量的95%,循环500圈后容量保持率达92%,阻抗最小,为0.366 1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正极材料 电极材料 磷酸铁锂 锂离子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2
作者 史洪峰 王益 +3 位作者 屈永浩 李庆余 黄有国 王红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6-239,共4页
铝作为负极材料其理论容量较高,但铝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体积膨胀,导致循环性能差。为克服铝体积膨胀严重的缺点,采用简单的球磨法成功制备出铝/石墨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 铝作为负极材料其理论容量较高,但铝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体积膨胀,导致循环性能差。为克服铝体积膨胀严重的缺点,采用简单的球磨法成功制备出铝/石墨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铝/石墨复合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004mAh/g,循环15次后容量保持在300mAh/g。铝/石墨复合材料拥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球磨法 铝/石墨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红强 韦晓璐 +4 位作者 解雪松 陈玉华 赖飞燕 李庆余 黄有国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4-107,111,共5页
以乙酸锂、乙酸镍、乙酸锰为原料,采用乙二醇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高电压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用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对LiNi_(0.5)Mn_(1.5)O_4样品进... 以乙酸锂、乙酸镍、乙酸锰为原料,采用乙二醇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高电压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用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对LiNi_(0.5)Mn_(1.5)O_4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iNi_(0.5)Mn_(1.5)O_4样品都具有Fd3m尖晶石结构,且无明显杂质相,样品在900℃分别烧结2 h、6 h和10 h后,在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3、137和124 m Ah/g,循环23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2%、98%和96%。其中900℃烧结6 h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佳,4C充电8C放电,循环500次后容量依然保持在125 m Ah/g,容量保持率为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5MN1.5O4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MoS_2/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庆余 孙燕娜 +2 位作者 季成 王红强 刘国壮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5-129,共5页
结合水热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了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b/Mo S2/C,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Sb/Mo S2/C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为纳米片状。通过恒流充放... 结合水热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了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b/Mo S2/C,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Sb/Mo S2/C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为纳米片状。通过恒流充放电对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杰出的电化学性能,在0.2 A/g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b/MoS2/C复合材料 MO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辅助合成新型的网状纳米结构用于加速甲酸电氧化
15
作者 张俊明 张小杰 +3 位作者 陈瑶 房英健 樊友军 贾建峰 《电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41,共10页
低共熔溶剂(DESs)是一种用于可控合成金属纳米结构的溶剂。在氯化胆碱-尿素DESs中,使用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可以制备由交错的纳米片和纳米球组成的花状Pd纳米颗粒,并且其自发地转化为三维网络纳米结构。此纳米网状结构的形成机制也有系... 低共熔溶剂(DESs)是一种用于可控合成金属纳米结构的溶剂。在氯化胆碱-尿素DESs中,使用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可以制备由交错的纳米片和纳米球组成的花状Pd纳米颗粒,并且其自发地转化为三维网络纳米结构。此纳米网状结构的形成机制也有系统的研究,其中,DESs作为溶剂和软模板用于形成3D花状钯网络纳米结构(Pd-FNNs),CTAB和NaOH的用量在Pd-FNNs的各向异性生长和生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d较低的电催化性能是阻碍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的主要挑战之一。然而,具有较低表面能和丰富晶界的3D Pd-FNNs对甲酸氧化反应表现出增强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质量活性和本征活性分别是商业Pd黑催化剂的2.7和1.4倍。因此,此策略为合成独特的Pd基纳米结构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网络纳米结构 甲酸 电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尖晶石包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16
作者 周德清 蔡艺嘉 +5 位作者 张子芩 周丽萍 胡思江 黄有国 王红强 李庆余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3期1087-1096,共10页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比容量较高,是发展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存在过渡金属离子迁移和晶格中氧的不可逆反应等问题,导致电极材料低的首次库仑效率、严重的电压衰减和较差的循环稳定...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比容量较高,是发展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存在过渡金属离子迁移和晶格中氧的不可逆反应等问题,导致电极材料低的首次库仑效率、严重的电压衰减和较差的循环稳定性,这些缺点制约了其产业化应用。针对这些问题,采用表面包覆的方法对材料进行改性,在Li_(1.2)Ni_(0.167)Co_(0.167)Mn_(0.666)O_(2)(LLO)材料表面包覆MoS_(2),同时引发了次表面结构的转变。结果表明,MoS_(2)(MS)包覆层能防止材料本体直接暴露在电解液中,有效抑制了界面副反应。三维结构的尖晶石相提高了Li+的扩散速率。在0.1C倍率下,改性材料的首次库仑效率均大于88%。与未改性材料相比,质量分数1%的MoS_(2)包覆量样品LLO@MS1在1.0C倍率下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在5.0C和10.0C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60.0 mAh/g和129.0 mAh/g,表明该改性策略提升了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 包覆改性 尖晶石相 次表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钼双掺杂调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17
作者 陈会明 蔡艺嘉 +5 位作者 尹文骥 陈美芬 黄有国 胡思江 王红强 李庆余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3期1123-1132,共10页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比商业化的正极材料拥有更高的比容量(>250 mAh/g),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严重电压衰减、表面相变以及晶格氧的析出等问题。本工作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r/Mo双掺杂Li_(1.2)Ni_(0.167)Co_(0.167)Mn_(0.666)O_(2)(LLO...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比商业化的正极材料拥有更高的比容量(>250 mAh/g),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严重电压衰减、表面相变以及晶格氧的析出等问题。本工作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r/Mo双掺杂Li_(1.2)Ni_(0.167)Co_(0.167)Mn_(0.666)O_(2)(LLO)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Mo^(6+)的离子半径较大,占据过渡金属位后能够有效增大晶面间距,提升Li^(+)扩散系数,Cr掺杂能有效稳定层状结构;另一方面,Cr—O和Mo—O的键能高于TM—O(TM=Ni,Co,Mn),能够有效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畸变,从而抑制过渡金属迁移和晶格氧析出。此外,材料表面丰富的氧空位能够减少晶格中氧的不可逆氧化。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r/Mo两者掺杂量皆为0.001的改性材料(LLO-CM1)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72.7 mAh/g,在1 C倍率下2~4.8 V电压范围内进行200次循环之后,仍有177.7 mAh/g的比容量,对应的容量保持率为84.0%,即使在10 C超大倍率下也能提供102.0 mAh/g的平均放电比容量。本工作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层状氧化物 富锂锰基 掺杂 氧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磺酸掺杂聚苯胺的制备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0
18
作者 林有铖 钟新仙 +3 位作者 黄寒星 王红强 冯崎鹏 李庆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4-480,共7页
以MnO_2为氧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用三种不同的磺酸型表面活性剂制备掺杂聚苯胺(PANI)。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用所得的掺杂聚苯胺制作电极,组装成对称扣... 以MnO_2为氧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用三种不同的磺酸型表面活性剂制备掺杂聚苯胺(PANI)。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用所得的掺杂聚苯胺制作电极,组装成对称扣式超级电容器,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EIS)和恒电流充放电技术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磺酸表面活性剂的引入有利于PANI纳米纤维的形成和分散,掺杂Nafion的PANI纤维直径在30-40 nm之间,纤维交织成多孔的疏松结构;当放电电流为0.1 A·g^(-1)时,以PANI-Nafion,PANT-SDS(十二烷基磺酸钠)、PANI-SD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比容量分别为385.3、359.7、401.6F·g^(-1),均高于未掺杂PANI的比容量(235.8 F·g^(-1));其中,PANINafion的循环稳定性最好,1000次循环后其比容量保持率高达7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有机磺酸 乳液聚合 纳米纤维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fion固定磷钼酸和石墨烯共修饰PEDOT膜电极的电化学过氧化氢传感器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浩贤 张俊明 +2 位作者 屈志宇 张潘宇 樊友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3,共7页
以玻碳电极(GCE)为基底电化学聚合制得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膜修饰电极,再通过Nafion共固定磷钼酸和石墨烯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无酶电化学H_2O_2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制得的修饰电极,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 以玻碳电极(GCE)为基底电化学聚合制得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膜修饰电极,再通过Nafion共固定磷钼酸和石墨烯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无酶电化学H_2O_2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制得的修饰电极,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传感器对H_2O_2的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对H_2O_2还原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检测H_2O_2的线性范围为2.91×10^(-6)~1.83×10^(-2)mol·L^(-1),检出限和灵敏度分别为9.90×10^(-7)mol·L^(-1)(S/N=3)和112.5μA·(mmol·L^(-1))^(-1).此外,该传感器还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H2O2传感器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 磷钼酸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Nafion和离子液体作为软模板合成聚苯胺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海云 何明基 +4 位作者 张磊 王红强 梁华彬 杨健华 钟新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7-232,共6页
室温下,以全氟磺酸溶液(Nafion)和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Emim]OTF)为软模板、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制备聚苯胺材料(NL-PANI)。SEM结果表明,NL-PANI为尺寸均一、孔隙分布均匀的三维纳米纤维状结构。以NL-PANI为活... 室温下,以全氟磺酸溶液(Nafion)和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Emim]OTF)为软模板、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制备聚苯胺材料(NL-PANI)。SEM结果表明,NL-PANI为尺寸均一、孔隙分布均匀的三维纳米纤维状结构。以NL-PANI为活性物质,1.0 mol·L^(-1) H_(2)SO_(4)为电解液,组装成对称性超级电容器,在0.1 A·g^(-1)电流密度下,NL-PANI的比容量为650.49 F·g^(-1),当电流密度从0.1 A·g^(-1)增大到1.0 A·g^(-1)时,比容量保持率为82.46%,说明NL-PANI具有优异的电容性能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聚苯胺(PANI) 软模板 表面活性剂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