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润土基功能材料在电化学储能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文志朋 韦毅 +6 位作者 侯向华 郭佳文 黎渠 朱满庆 张家浩 潘凯 吴炼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1-1315,共15页
膨润土是一种储量丰富、廉价易得的天然黏土矿物,其主要矿物成分为蒙脱石(MMT)。MMT因独特的二维层状纳米结构、丰富的孔隙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而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性能、吸附性能和离子传输性能,而且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优... 膨润土是一种储量丰富、廉价易得的天然黏土矿物,其主要矿物成分为蒙脱石(MMT)。MMT因独特的二维层状纳米结构、丰富的孔隙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而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性能、吸附性能和离子传输性能,而且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优异。近年来,MMT因上述特性,特别是其固有的金属离子(Li^(+)、Na^(+)、Zn^(2+)等)传输特性,引起了电化学储能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并被广泛用于电化学储能装置的关键部件(电极、聚合物电解质和隔膜),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概述了膨润土的结构及理化特性,然后详细综述了膨润土基功能材料在电化学储能装置(主要包括金属负极、锂硫电池正极、固态/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聚合物隔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膨润土基功能材料在电化学储能过程中促进离子传输的作用机理。最后总结了当前膨润土基功能材料在电化学储能装置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设计开发膨润土基电化学储能功能材料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 膨润土 电极 电解质 隔膜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文志朋 潘凯 +5 位作者 韦毅 郭佳文 覃善丽 蒋雯 吴炼 廖欢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0-787,共18页
正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之一,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倍率性能及安全性能。橄榄石型LiMnFePO4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环境友好、安全稳定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LiMnFe... 正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之一,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倍率性能及安全性能。橄榄石型LiMnFePO4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环境友好、安全稳定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LiMnFePO4具有橄榄石结构磷酸盐基化合物电子电导率低、Li+一维扩散速率慢等固有缺陷,严重阻碍了其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中的大规模应用。如何提升LiMnFePO4的导电子/离子性能,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全面综述了LiMnFePO4正极材料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及其导电性能提升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表面包覆、形貌控制和离子掺杂等方法对提升LiMnFePO4正极材料导电性能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虽然上述三类改性方法均可一定程度地优化材料颗粒间电子/离子传输路径,实现LiMnFePO4正极材料导电性能的提升。但是单独采用这些方法依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LiMnFePO4导电性差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LiMnFePO4正极材料的综合性能,本文在总结当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LiMnFePO4未来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通过杂原子掺杂优质碳材料包覆、短b轴形貌控制以及离子掺杂等方法联合改性的策略。该策略有望进一步提升LiMnFePO4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能,获得高容量、高倍率、高稳定性的LiMnFePO4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锰铁锂 导电性能 表面包覆 形貌控制 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标准物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何日梅 陈晓真 +3 位作者 封余贤 冯杰 蓝平 卢敏萍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茶叶标准物质在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遵守植物检疫贸易限制和保护消费者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查阅国际标准物质数据库,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欧洲国家、日本的标准物质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收录的茶叶标准物... 茶叶标准物质在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遵守植物检疫贸易限制和保护消费者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查阅国际标准物质数据库,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欧洲国家、日本的标准物质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收录的茶叶标准物质情况,总结国内外茶叶领域标准物质的现状。通过分析茶叶标准物质与茶叶标准的关系,结合检索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指出我国茶叶标准物质的特点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标准物质 标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晓真 韦怡含 +5 位作者 蓝平 封余贤 黎笑笑 关欣 冯杰 何日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5,共6页
茶多酚作为茶叶中一类重要的多羟基类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抑菌及延缓衰老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其生物利用度获得较为广泛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国内外茶多酚6种提取方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 茶多酚作为茶叶中一类重要的多羟基类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抑菌及延缓衰老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其生物利用度获得较为广泛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国内外茶多酚6种提取方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超高压提取法和酶解法)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归纳了茶多酚4种纯化技术(色谱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和沉淀法)的原理及研究进展,分析不同提取纯化技术在提取纯化效率、安全性及适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以期开发更加高效、安全、绿色及低成本提取纯化组合技术,为后续茶多酚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多酚 提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碳酸钙聚合改性及其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蓝擎 侯欣怡 +4 位作者 李一凡 潘凯 周佳菊 黄丹梦 黄灏彬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5,共5页
以重质碳酸钙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水磨、聚合改性得到可用于聚氯乙烯(PVC)管件的改性重质碳酸钙。通过粒度仪、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万能拉伸试验机、色差仪和光泽仪分别对重质碳酸钙及重质碳酸钙制备的PVC产品进... 以重质碳酸钙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水磨、聚合改性得到可用于聚氯乙烯(PVC)管件的改性重质碳酸钙。通过粒度仪、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万能拉伸试验机、色差仪和光泽仪分别对重质碳酸钙及重质碳酸钙制备的PVC产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需在碳酸钙浆液中进行原位聚合反应,聚醋酸乙烯酯才能对碳酸钙包覆改性;聚醋酸乙烯酯改性的碳酸钙相较于常规硬脂酸改性的碳酸钙,在PVC材料应用中表现出了更好的外观及力学性能,这归因于聚醋酸乙烯酯能更好地解决碳酸钙与PVC之间的相容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碳酸钙 聚氯乙烯 聚合改性 聚醋酸乙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精确自由基聚合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唐亮东 封余贤 +3 位作者 黄科林 韦东来 陈清琳 蓝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4,78,共6页
深入剖析了可控/精确自由基聚合技术(CPR)中的3种主要技术:可逆加成-破碎链转移聚合(RAFT)、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氮氧调控聚合(NMP)。概述了这些技术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各个技术方法的优缺点,列举了这些技术方法的应用领域。最后... 深入剖析了可控/精确自由基聚合技术(CPR)中的3种主要技术:可逆加成-破碎链转移聚合(RAFT)、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氮氧调控聚合(NMP)。概述了这些技术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各个技术方法的优缺点,列举了这些技术方法的应用领域。最后,对可控/精确聚合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反应 分子质量控制 聚合物 RAFT ATRP N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磷酸钙的合成及在耐酸雨防锈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蓝擎 李潇咏 +4 位作者 侯欣怡 廖欢 李一凡 周佳菊 黄灏彬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0,共5页
为研究聚合磷酸钙作为防锈颜料的可行性,通过对不同煅烧温度制备得到的聚合磷酸钙进行初步评估后,进一步探索了聚合磷酸钙与传统防锈颜料在丙烯酸涂料中的防锈作用及在模拟酸雨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条件下,聚合磷酸钙稳... 为研究聚合磷酸钙作为防锈颜料的可行性,通过对不同煅烧温度制备得到的聚合磷酸钙进行初步评估后,进一步探索了聚合磷酸钙与传统防锈颜料在丙烯酸涂料中的防锈作用及在模拟酸雨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条件下,聚合磷酸钙稳定性强于磷酸锌,且聚合磷酸钙的耐盐雾性与磷酸锌相当,好于偏硼酸钡、复合铁钛粉,聚合磷酸钙具备良好的耐酸性和耐腐蚀性,可作为防锈颜料应用于丙烯酸涂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磷酸钙 防锈颜料 耐酸雨 丙烯酸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模板法诱导Cu/Al_(2)O_(3)深孔道结构促进等离子催化CO_(2)加氢制二甲醚
8
作者 陈柳云 王文举 +7 位作者 陆泰榕 罗轩 谢新玲 黄科林 覃善丽 苏通明 秦祖赠 纪红兵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77,共14页
等离子体活化非均相催化反应是在温和条件下实现CO_(2)加氢反应的前沿策略。在本研究中,采用软模板法在Al_(2)O_(3-x)上构建了深孔通道结构。以Al_(2)O_(3-x)作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u/Al_(2)O_(3-x)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等离子体催化... 等离子体活化非均相催化反应是在温和条件下实现CO_(2)加氢反应的前沿策略。在本研究中,采用软模板法在Al_(2)O_(3-x)上构建了深孔通道结构。以Al_(2)O_(3-x)作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u/Al_(2)O_(3-x)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等离子体催化CO_(2)加氢制二甲醚(DME)反应。在等离子体催化CO_(2)加氢反应中,Cu/Al_(2)O_(3)-0.75/HZSM-5展现出高性能和高放电效率。其等离子体催化CO_(2)加氢的CO_(2)转化率和DME产率分别达21.98%和9.83%,其中CO、CH_(3)OH和DME的选择性分别为25.39%、29.89%和44.72%。Al_(2)O_(3-x)上的深孔道结构能够作为Cu的负载位点,同时介孔结构的限域效应增强了金属-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Cu的金属分散度。更丰富且更强的Brønsted碱性和Lewis酸性位点促进了CO_(2)的吸附、活化及加氢。值得注意地,锚定在深孔道结构中的Cu位点能够形成电场,从而引导等离子体活化CO_(2)中间体进入难以接近的孔隙中进行加氢反应。深孔通道中等离子体活化CO_(2)中间体的加氢对于提升等离子体催化CO_(2)加氢制DME反应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催化 CO_(2)加氢 二甲醚 Al_(2)O_(3) 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水凝胶药物缓释系统:制备、性能调控与应用
9
作者 唐亮东 林铭濠 +5 位作者 封余贤 黄科林 郭映桃 苏艳蕾 蓝平 张学选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4,共7页
淀粉水凝胶作为一种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缓释领域。本文综述了不同的淀粉水凝胶制备方法,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列举了淀粉水凝胶药物缓释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及水凝胶合成过程和药物释放过程... 淀粉水凝胶作为一种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缓释领域。本文综述了不同的淀粉水凝胶制备方法,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列举了淀粉水凝胶药物缓释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及水凝胶合成过程和药物释放过程中不同参数对这些性能的影响,对淀粉基水凝胶在多个应用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目前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水凝胶 药物缓释 制备方法 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系无卤阻燃剂国内专利技术发展趋势与竞争力预测分析
10
作者 李光玉 廖欢 +5 位作者 张坚 周佳菊 黄春雷 李潇咏 李恒钿 黎俊良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共6页
相较于卤系阻燃剂燃烧烟雾大、放出有毒及腐蚀性气体的缺陷,无卤磷系阻燃剂具有绿色、低毒及高阻燃效率的优点,近年来受到广大商家的青睐,各大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已申请了大量专利。本文主要基于国内近十年来有关磷系阻燃剂专利的角度... 相较于卤系阻燃剂燃烧烟雾大、放出有毒及腐蚀性气体的缺陷,无卤磷系阻燃剂具有绿色、低毒及高阻燃效率的优点,近年来受到广大商家的青睐,各大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已申请了大量专利。本文主要基于国内近十年来有关磷系阻燃剂专利的角度,分析了磷系阻燃剂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并针对以上分析对之后磷系阻燃剂的竞争力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红磷和磷酸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国内磷系无卤阻燃剂相关研究人员的研发能力及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还存在磷系无卤阻燃剂的应用范围窄以及技术创新存在校企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选用合适的微胶囊处理手段改性各具特色的阻燃剂以提高其阻燃效果与拓宽应用领域,加快产学研模式的落成与构建,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与产权法规,以打造企业、学校和科研院所共赢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系阻燃剂 无卤阻燃剂 专利分析 竞争力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液凝固过程中显微组织对溶质元素偏析的影响
11
作者 秦颐鸣 吴镇宇 +3 位作者 黄科林 冯恩浪 陆泰榕 李永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9-85,共7页
以溶质元素分配系数小于1的元素Fe、Si、Ga、Zn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工业试验条件下铝液凝固过程中杂质元素含量变化,以及对应的显微组织(包括晶粒形貌、尺寸和金属间化合物),并与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计算的Scheil-Gulliver冷却条件... 以溶质元素分配系数小于1的元素Fe、Si、Ga、Zn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工业试验条件下铝液凝固过程中杂质元素含量变化,以及对应的显微组织(包括晶粒形貌、尺寸和金属间化合物),并与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计算的Scheil-Gulliver冷却条件下杂质元素含量和析出相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铝液凝固初期固相中杂质元素含量最低,且均大于理论计算值,随着凝固的进行,杂质元素含量逐渐增高且与理论值偏差越来越大,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包括:1)铝液实际凝固过程中存在边界层效应,即从固相中排出的杂质元素没有完全扩散到液相中;2)铝液实际凝固过程中存在微观偏析现象,即沿着晶界处有Al-Fe-Si中间相析出。另外,发现本研究试验条件下铝液凝固组织有粗大柱状晶、细小柱状晶、等轴晶,粗大的柱状晶更有利于提高部分杂质元素的偏析提纯效率,通过控制提高强制冷却可以促进粗大柱状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析 高纯铝 显微组织 杂质元素 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