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载铁路路基面动应力峰值随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梅慧浩 冷伍明 +2 位作者 聂如松 刘文劼 伍晓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03-1613,共11页
掌握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应力响应特性可为路基沉降预测、状态评估提供依据。建立重载铁路车辆-轨道-路基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并在钢轨轨面引入中国三大干线不平顺轨道谱以实现轨道不平顺的模拟。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轨道高低不... 掌握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应力响应特性可为路基沉降预测、状态评估提供依据。建立重载铁路车辆-轨道-路基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并在钢轨轨面引入中国三大干线不平顺轨道谱以实现轨道不平顺的模拟。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轨道高低不平顺对路基面动应力分布的影响,统计了4种列车轴重下路基面3个位置(钢轨下方,线路中心)处的动应力峰值沿线路纵向的分布,对路基面动应力峰值的随机分布形式进行了正态性检验,对动应力峰值的最大值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轨道不平顺导致路基面动应力沿路基面中心不对称,路基面动应力峰值沿线路纵向服从正态分布。随着轴重的增大,动应力峰值离散程度增大,动应力峰值分布曲线变陡。动应力峰值的预测值和现场实测值相吻合,证明了有限元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对路基动变形及累积沉降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应力峰值 重载铁路 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 轨道不平顺 随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向旋喷桩加固重载铁路路基效果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谢小山 陈彦恒 +2 位作者 赵春彦 梅慧浩 伍晓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1-918,共8页
以斜向旋喷桩加固朔黄重载铁路路基为工程背景,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均布荷载作用下斜向旋喷桩加固路基前后路基内附加应力分布、路基面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斜向旋喷桩加固路基后,在桩-土交界区域存在... 以斜向旋喷桩加固朔黄重载铁路路基为工程背景,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均布荷载作用下斜向旋喷桩加固路基前后路基内附加应力分布、路基面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斜向旋喷桩加固路基后,在桩-土交界区域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尤其在桩底区域应力集中现象最明显。斜向旋喷桩加固后沿横截面方向不同位置处的附加应力值均较加固前降低,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斜向旋喷桩具有明显的支撑加筋作用。斜向旋喷桩加固后,路基面各位置沉降值明显降低,斜向旋喷桩对降低静荷载作用下路基面的沉降具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斜向旋喷桩加固效果和朔黄重载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加固效果 数值计算 斜向旋喷桩 路基 附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和InfoWorks的低影响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寇殿良 覃芹 刘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6,共6页
选取易受水灾影响的武汉市沙湖及周边区域,建立了Infoworks ICM的雨水径流模型。通过对隧道的一场真实渍水事件的模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此外,通过多个降雨重现期下目标地块雨水径流模型的模拟,对地块的积水情况、出水管的峰值... 选取易受水灾影响的武汉市沙湖及周边区域,建立了Infoworks ICM的雨水径流模型。通过对隧道的一场真实渍水事件的模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此外,通过多个降雨重现期下目标地块雨水径流模型的模拟,对地块的积水情况、出水管的峰值流量等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开发前该地块的水文特征进行了模拟,与开发后的情形进行了对比。其次,利用SWMM模型对绿色屋顶、渗透路面以及下凹式绿地这3种典型低影响开发措施在径流系数和径流峰值的削减以及延缓径流峰值的出现时间效果上分别进行了模拟,总结出了不同降雨强度下3种措施的径流系数,并对这3种低影响开发措施的水文效果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Works ICM SWMM 低影响开发 绿色屋顶 渗透路面 下凹式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das模型下考虑构造应力场深埋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骆俊晖 米德才 +4 位作者 叶琼瑶 温庆珍 邓胜强 曾富权 陈德强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81-86,共6页
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应力,由岩石形变而引起的介质内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地应力作为地下构筑物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构造应力强烈的地区开挖建设,由于洞壁成为自由表面容易变形,使洞体逐渐缩小或造成坍塌,特别在深埋隧道工程中要考... 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应力,由岩石形变而引起的介质内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地应力作为地下构筑物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构造应力强烈的地区开挖建设,由于洞壁成为自由表面容易变形,使洞体逐渐缩小或造成坍塌,特别在深埋隧道工程中要考虑其对开挖后围岩的影响,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深埋隧道围岩的长期稳定性。传统方法在面对其复杂的地下环境,均有局限性,适用范围狭窄,笔者通过水压致裂法测定岩层的地应力,结合Midas模型模拟深埋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对其受力、变形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其分布规律,相互影响,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 深埋隧道 围岩 稳定性 Sheorey模型 MIDAS 水压致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三维FDTD正演多分辨网格方法 被引量:24
5
作者 孙怀凤 程铭 +6 位作者 吴启龙 米德才 李术才 李貅 李敦仁 李凯 骆俊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96-5104,共9页
瞬变电磁三维时域有限差分(FDTD)正演的网格剖分受最小网格尺寸、时间步长、边界条件、目标尺寸、模型尺寸等的影响,结构化网格一直存在最小网格尺寸受限于异常目标尺寸的矛盾;尽管非均匀网格能够在保证模型尺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网... 瞬变电磁三维时域有限差分(FDTD)正演的网格剖分受最小网格尺寸、时间步长、边界条件、目标尺寸、模型尺寸等的影响,结构化网格一直存在最小网格尺寸受限于异常目标尺寸的矛盾;尽管非均匀网格能够在保证模型尺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网格数量,但由于Yee网格结构的限制,非均匀网格不能无限制的扩大单一方向的尺寸,这是为了避免边界网格区域出现长宽比过大的畸形网格,影响计算精度甚至导致结果发散.在非均匀网格剖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瞬变电磁三维FDTD正演的多尺度网格方法,即首先使用较大尺寸的粗网格进行第一次剖分,然后在希望加密的区域进行二次剖分,使计算域中包含粗、细两套网格.尽管细网格包含在粗网格内部,但其具有Yee网格的全部属性,因而可以在网格中设置不同的电性参数模拟不同形状的目标.基于Maxwell方程组推导了细网格内电场和磁场的迭代公式,基于泰勒展开给出了设置粗、细网格后产生的内部边界条件,使电磁场的传播在粗、细网格和时间步进上得到统一.采用均匀半空间中包含三维低阻异常的经典模型和三维接触带复杂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发现多分辨网格方法计算结果满足精度要求.使用"L"型异常模型计算采用多分辨网格方法和不采用多分辨网格的传统FDTD方法对比计算效率,发现多分辨网格算法能够显著提高计算效率,并能够保证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 时域有限差分 三维正演 多分辨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318林芝—波密段斜坡地震动力响应及失稳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武小菲 王鹰 +2 位作者 叶唐进 杨忠 江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1-577,共7页
斜坡地层结构及地震动力响应是斜坡失稳破坏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斜坡地震动力响应的差异性及地震动力响应规律,以G318林芝—波密段典型斜坡中的四类地层结构斜坡为原型,利用FLAC3D建立斜坡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在坡面及坡体设置监测点... 斜坡地层结构及地震动力响应是斜坡失稳破坏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斜坡地震动力响应的差异性及地震动力响应规律,以G318林芝—波密段典型斜坡中的四类地层结构斜坡为原型,利用FLAC3D建立斜坡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在坡面及坡体设置监测点,输入Kobe地震波,对监测点的应变、水平位移及加速度等动力响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层-岩层斜坡的坡面PGA(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放大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且在一定高度存在极值;坡体PGA放大系数与坡高呈线性增加,且千枚岩斜坡PGA放大系数更大,最大可达10.7;岩土接触带两侧,土层与岩层的水平位移差异明显,两者至少相差一个数量级,导致岩土接触带两侧介质变形不协调,这是土层-岩层斜坡在岩土接触带发生滑动的主要原因;不同土层斜坡的水平位移及PGA放大系数也有很大不同,且土层-岩层地层结构斜坡的失稳破坏程度主要受土层类型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地震动力响应 地层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水在沥青混凝土中饱和渗流的多松弛时间格子Boltzmann法模拟
7
作者 杨大田 杨礼明 周乾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6-151,共6页
为了细观地研究水对沥青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准确地描述雨水在沥青混凝土饱和渗流规律,用数字图像方法建立了7种不同孔隙率的沥青混凝土数字模型,利用多松弛时间格子Boltzmann法模拟了雨水在重力作用下在沥青混凝土渗流过程,发现孔隙率... 为了细观地研究水对沥青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准确地描述雨水在沥青混凝土饱和渗流规律,用数字图像方法建立了7种不同孔隙率的沥青混凝土数字模型,利用多松弛时间格子Boltzmann法模拟了雨水在重力作用下在沥青混凝土渗流过程,发现孔隙率约为14.9%时x方向渗透速度突然增大;y方向渗透速度与孔隙率相关性较差;随着孔隙率增大,模型的孔隙通道复杂性越小;孔隙率约为15.6%时x方向渗透系数和y方向渗透系数突增,x方向渗透系数比y方向渗透系数约大2倍。因此,多松弛时间格子Boltzmann法可细观地描述雨水在沥青混凝土孔隙中渗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 沥青混凝土数字模型 饱和渗流 多松弛时间格子Boltzmann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哑变量分析的龙驹坝地区崩塌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巧 唐朝晖 +2 位作者 李远耀 柴波 卢继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7-135,共9页
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对准确评价崩塌灾害的易发性至关重要。以磨刀溪流域龙驹坝地区崩塌灾害为对象,对设置哑变量和未设置哑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比选分析,准确建立区域崩塌灾害易发性区划。分析表明:根据Cox&Snell R^2和Nagel... 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对准确评价崩塌灾害的易发性至关重要。以磨刀溪流域龙驹坝地区崩塌灾害为对象,对设置哑变量和未设置哑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比选分析,准确建立区域崩塌灾害易发性区划。分析表明:根据Cox&Snell R^2和Nagelkerke R^2统计量、混淆矩阵、hosmer-Lemeshow检验的结果,设置了哑变量的回归模型对样本的拟合效果较好,对灾害发生的判对率高。设置哑变量的回归模型崩塌概率归一值集中于极易崩区和易崩区,比重和为93%;未设置哑变量的模型仅为65%,前者的区划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模型 易发性评价 崩塌 哑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向旋喷桩加固既有重载铁路路基状态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伍晓伟 聂如松 +2 位作者 莫秋金 梅慧浩 饶有权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18-2123,共6页
以斜向旋喷桩加固朔黄重载铁路路基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典型路基断面进行现场检测,评价加固前后的路基状态。对相应断面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加固前后的稳定安全系数。并借助于有限元软件进行平面建模,分析加固前后列车荷载作用... 以斜向旋喷桩加固朔黄重载铁路路基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典型路基断面进行现场检测,评价加固前后的路基状态。对相应断面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加固前后的稳定安全系数。并借助于有限元软件进行平面建模,分析加固前后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路基面的沉降。对斜向旋喷桩的加固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斜向旋喷桩对提高路基稳定性及降低路基面的沉降具有积极作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喷桩 铁路路基 稳定性分析 瑞典条分法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R Time-Sweep的沥青常应变疲劳演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洪洲 范世平 卢章天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4,共6页
为了研究沥青疲劳特性在常应变模式下的演化规律,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在应变控制模式下对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连续加载疲劳试验,获得基于复数剪切模量(G~*)、耗散能变化率(DR)和累计耗散能比(DER)三种物理指标对应的疲劳... 为了研究沥青疲劳特性在常应变模式下的演化规律,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在应变控制模式下对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连续加载疲劳试验,获得基于复数剪切模量(G~*)、耗散能变化率(DR)和累计耗散能比(DER)三种物理指标对应的疲劳曲线,并通过疲劳曲线分析沥青疲劳破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70#基质沥青的疲劳曲线变化有规律,能较好的表征沥青疲劳破坏过程,确定沥青疲劳寿命;耗散能变化率无法用于表征SBS改性沥青疲劳破坏规律;在相同分析方法中,SBS改性沥青疲劳寿命优于70#基质沥青;随着应变增加,两种沥青疲劳寿命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疲劳性能 动态剪切流变仪 沥青 常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Π形主梁桥面板纵向裂缝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建初 蒙方成 曾珺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78,共5页
某桥为2×122.5m独塔斜拉桥,主梁为Π形截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该桥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运营,50号混凝土桥面板普遍出现纵向裂缝。为研究裂缝成因,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各种荷载作用下Π形梁桥面板的横向应力,通过荷载试验... 某桥为2×122.5m独塔斜拉桥,主梁为Π形截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该桥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运营,50号混凝土桥面板普遍出现纵向裂缝。为研究裂缝成因,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各种荷载作用下Π形梁桥面板的横向应力,通过荷载试验实测Π形梁桥面板的横向应力和纵向裂缝开展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重荷载不是桥面板产生纵向开裂的因素;汽车荷载对桥面板纵向开裂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按85规范温度梯度计算,桥面板底面未出现横向拉应力,按2015规范正温度梯度计算,桥面板底面拉应力达4.46 MPa,超过现行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有关C50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85规范关于温度梯度荷载的规定偏不安全,是导致桥面板纵向开裂的主要原因;横隔梁预应力对桥面板纵向开裂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Π形主梁 纵向裂缝 横向应力 温度梯度 有限元法 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