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枣叶虫茶品质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1
作者 温立香 袁冬寅 +6 位作者 张栩浩 陈家献 张芬 彭靖茹 于敬亚 欧淑琼 黄寿辉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3-25,共13页
为深入了解酸枣叶虫茶品质特征及探讨其品质形成机理,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理化成分检测、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的方式对酸枣叶虫茶及其原料的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及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枣叶虫茶滋味醇厚甘甜,药香明显,汤... 为深入了解酸枣叶虫茶品质特征及探讨其品质形成机理,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理化成分检测、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的方式对酸枣叶虫茶及其原料的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及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枣叶虫茶滋味醇厚甘甜,药香明显,汤色深红褐色,与原料的感官品质差异巨大,二者茶汤的L^(*)、a^(*)和b^(*)值及水浸出物、多酚类、总黄酮、咖啡碱、粗蛋白、氨基酸及脂肪酸类含量7个主要理化成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与原料相比,酸枣叶虫茶的水浸出物、多酚类分别降低了35.61%和42.39%,咖啡碱降低至检出限以下,总黄酮、脂肪酸、粗蛋白、氨基酸分别增加了195.92%、316.21%、17.14%和5.07%。代谢组数据分析中两个样品共定性鉴定出59类463种代谢物,多元统计分析表明二者之间的代谢物有明显差异,共获得45类322个差异代谢物,占所有代谢物的69.55%,其中上调差异代谢物166个,下调156个,分析发现脂肪酸类(36种)、苯及其衍生物(34种)、羧酸及其衍生物(23种)、黄酮类(23种)、有机氧化合物(21种)是主要的差异代谢物种类;显著(P<0.05)上调差异代谢物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泼尼松龙、吡嗪、苯丙酮酸、伯氨喹及显著(P<0.05)下调的3-羟基苯甲酸、D(-)-对羟基苯甘氨酸、丁香酸、去甲基丁香色原酮、羟脯氨酸可作为虫茶与原料的标志性差异物质,可能对虫茶品质形成有重要作用;经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204种代谢通路,差异代谢物影响最显著的5条代谢通路为癌症的中心碳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类黄酮的降解、苯丙氨酸代谢、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通路富集到的差异代谢物数目最多(15种),其次为类黄酮生物合成和氨基苯甲酸酯降解途径(14种),氨基酸、脂肪酸、黄酮及类黄酮类的代谢途径在虫茶品质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特种虫茶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揭示酸枣叶虫茶品质形成的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叶虫茶 品质特征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酸梅酱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功德 苏艳兰 +2 位作者 任二芳 艾静汶 程三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202-204,208,共4页
以青梅为主要原料,辅以冰糖、陈皮粉,在不添加防腐剂、酸味剂及增稠剂的情况下,研究陈皮酸梅酱加工工艺和配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对其感官评价,研究不同成熟度青梅、不同盐水处理及处理时间对酸梅原浆的口感影响,... 以青梅为主要原料,辅以冰糖、陈皮粉,在不添加防腐剂、酸味剂及增稠剂的情况下,研究陈皮酸梅酱加工工艺和配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对其感官评价,研究不同成熟度青梅、不同盐水处理及处理时间对酸梅原浆的口感影响,以及冰糖、陈皮粉及三氯蔗糖添加量对陈皮酸梅酱的品质及风味影响。结果表明:采用8~9成熟青梅果,用5%盐水处理6 d后经打浆得到的青梅原浆无苦涩味;产品生产配方:冰糖10.00%、陈皮粉3.00%、三氯蔗糖0.05%,制得的陈皮酸梅酱酸甜适口,陈皮味及青梅果香味浓郁,无分层析水现象,稳定性好,产品保质期不低于1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 陈皮 酸梅酱 加工工艺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沙田柚柚子皮加工工艺 被引量:7
3
作者 苏艳兰 刘功德 +3 位作者 艾静汶 任二芳 韦茂新 程三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甘草沙田柚柚子皮加工工艺。[方法]通过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NaHCO_3溶液复水和盐水煮制的试验方案进行脱苦,以白砂糖、甘草、柠檬酸和食盐进行正交试验确定生产配方。[结果]以2%NaCl和0.3%NaHCO_3复合溶液浸泡复水沙田柚干皮... [目的]研究甘草沙田柚柚子皮加工工艺。[方法]通过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NaHCO_3溶液复水和盐水煮制的试验方案进行脱苦,以白砂糖、甘草、柠檬酸和食盐进行正交试验确定生产配方。[结果]以2%NaCl和0.3%NaHCO_3复合溶液浸泡复水沙田柚干皮1 d,漂洗脱水后用1.5%盐水煮制20 min,经冷却浸泡水1 d,漂洗脱水得到的沙田柚柚子皮脱苦效果最好;以300 g/kg白砂糖、40 g/kg甘草、10 g/kg柠檬酸和3 g/kg食盐的生产配方加工的产品,具有沙田柚柚子皮的清香,酸甜适口,风味佳。产品保质期在常温避光贮存条件下不低于12个月。[结论]该研究可为沙田柚的综合开发及加工增值提供参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田柚 柚子干皮 脱苦 休闲食品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三个产区虫茶主要茶特征成分、挥发性成分分析及氨基酸营养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温立香 袁冬寅 +5 位作者 欧淑琼 张芬 陈家献 黄寿辉 冯春梅 彭靖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29-336,共8页
对广西三个主产区虫茶的主要茶特征成分、挥发性成分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氨基酸特性及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西虫茶内含物丰富且具有低咖啡碱高氨基酸的特性,不同产区虫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 对广西三个主产区虫茶的主要茶特征成分、挥发性成分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氨基酸特性及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西虫茶内含物丰富且具有低咖啡碱高氨基酸的特性,不同产区虫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三个产区虫茶共检测出36种挥发性成分,不同产区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融安以醇、酮类为主,龙胜以醛、酯类为主,三江以酸、酯类为主。此外,不同产区虫茶氨基酸各组分差异较大,其中组氨酸(His)、甘氨酸(Gly)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氨酸(Arg)、天门冬氨酸(Asp)等其他14类氨基酸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与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达到了WHO/FA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模式;三个产区虫茶均含有9种药用氨基酸(MAA),MAA/TAA均值高达62.26%。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定可知三个产区虫茶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Met)+胱氨酸(Cys),赖氨酸(Lys)为龙胜、三江两个产区的第二限制氨基酸,其他必需氨基酸均接近或高于模式蛋白;同时,三个产区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在71.33~77.96之间,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大于1,由此可见广西虫茶是一种优质蛋白质资源的选择,有作为保健饮料进行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茶 成分 氨基酸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糖原味菠萝蜜果干加工技术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建强 冯春梅 +5 位作者 黎新荣 温立香 黄寿辉 王妍 罗小杰 梁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9-895,共7页
【目的】探索轻糖原味菠萝蜜果干加工关键技术,为生产轻糖原味无硫新型果干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干苞黄肉菠萝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成熟度菠萝蜜对原味果干加工特性的影响、果肉不同预处理方式... 【目的】探索轻糖原味菠萝蜜果干加工关键技术,为生产轻糖原味无硫新型果干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干苞黄肉菠萝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成熟度菠萝蜜对原味果干加工特性的影响、果肉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糖渍工艺和果干质量的影响、不同复合糖液配比对果干质量的影响,确定轻糖原味菠萝蜜果干加工关键工艺技术的最佳方案。【结果】轻糖原味菠萝蜜果干加工最佳工艺:采用1000 mg/L乙烯利、45℃下催熟72 h的80%~90%成熟度菠萝蜜为原料,在加入0.6%D-异抗坏血酸钠的80℃清水中热烫3 min,再采用直接加糖、间歇强制循环复合糖液(糖水初始糖度25°Bx、75%麦芽糖浆添加量15%和甘油添加量0.3%)的技术进行糖浸,直至糖液稳定在35°Bx后捞起沥干糖水,烘干后制成的轻糖原味菠萝蜜果干水分≤18%、总糖(以还原糖计)≤60%、二氧化硫残留≤0.02 g/kg,具有新鲜菠萝蜜特有的果香味,质地柔软,甜度适中,口感较好。【结论】综合运用熟果加工技术、热烫杀菌灭酶无硫护色联合处理技术和间歇强制循环轻浓度复合糖液浸渍技术生产的菠萝蜜果干,具有新鲜菠萝蜜特有的果香味,总糖含量和二氧化硫残留量低,可实现果干的原味化、轻糖化和无硫化,该技术可用于轻糖原味无硫新型果干的工厂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 轻糖原味果干 加工 技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新式茉莉花茶饮基底茶品质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芬 陈家献 +2 位作者 袁冬寅 张栩浩 温立香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6-191,210,共7页
目的:探究新式茉莉花茶饮基底茶的品质特点。方法:以福建、云南、四川3地茶坯窨制而成的3种新式茉莉花茶茶饮基底茶(福建香毫、云南毛尖、四川香茗)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从主... 目的:探究新式茉莉花茶饮基底茶的品质特点。方法:以福建、云南、四川3地茶坯窨制而成的3种新式茉莉花茶茶饮基底茶(福建香毫、云南毛尖、四川香茗)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从主要化学成分以及滋味、香气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3种基底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9.40%~51.40%,茶多酚含量为18.00%~23.20%,咖啡碱含量为3.20%~4.30%,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32%~3.50%。除游离氨基酸外,云南毛尖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酚氨比及16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云南毛尖茶汤的涩味、咸味及丰富度响应值最大,但甜度响应值最低,茶汤浓厚;福建香毫涩味、咸味响应值最小,但水浸出物含量高,茶汤浓醇。香气组分中酯类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醇类和烯烃类化合物;3种基底茶的香气品质由高到低为福建香毫、云南毛尖、四川香茗,均属于中等。结论:3种基底茶内含物质丰富,但香气质量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饮 基底茶 品质分析 滋味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温度对酸枣叶虫茶品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袁冬寅 温立香 +6 位作者 张芬 欧淑琼 陈家献 彭靖茹 赵媛 黄寿辉 檀业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53,共8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氨基酸分析仪等方法,研究不同干燥温度(60、75、90、105℃)对酸枣叶虫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90℃干燥的虫茶总黄酮与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茶多酚及总氨基酸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氨基酸分析仪等方法,研究不同干燥温度(60、75、90、105℃)对酸枣叶虫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90℃干燥的虫茶总黄酮与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茶多酚及总氨基酸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05℃干燥的虫茶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60、75℃组(P<0.05);60℃干燥的虫茶蛋白质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75℃干燥的虫茶水浸出物、总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处理虫茶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范围分别为36.37%~37.93%、65.45%~69.20%,且必需氨基酸指数均高于0.95。此外,90℃干燥的虫茶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38.77%)、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0.42)及血栓形成指数(0.94)最低。通过对酸枣叶虫茶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90℃干燥的虫茶综合得分最高。综上所述,干燥温度为60、75、90、105℃的酸枣叶虫茶均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资源,但90℃干燥能提高酸枣叶虫茶的甜度、鲜醇度及营养价值,更利于品质形成,是酸枣叶虫茶干燥的适宜温度,可为虫茶加工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叶虫茶 干燥温度 品质成分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在六堡茶陈化年份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温立香 黎新荣 +4 位作者 李建强 冯春梅 张芬 黄寿辉 谢朝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91-1296,共6页
【目的】探索电子鼻(EN)技术在六堡茶陈化年份识别上的应用,为建立六堡茶品质评价新技术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EN3型便携式电子鼻气味分析系统提取不同厂家、不同陈化年份六堡茶茶干、茶汤和茶底的响应特征值,用主成分分析法(... 【目的】探索电子鼻(EN)技术在六堡茶陈化年份识别上的应用,为建立六堡茶品质评价新技术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EN3型便携式电子鼻气味分析系统提取不同厂家、不同陈化年份六堡茶茶干、茶汤和茶底的响应特征值,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分析其陈化年份和预测模型,以马氏距离(MA)、欧氏距离(EU)和判别函数分析(DFA)法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不同陈化年份六堡茶对EN产生不同的响应信号,分别选取171~175、166~170和155~160 s的EN响应值作为建立干茶、茶汤和茶底识别模型的特征值;LDA较PCA能更好地区分不同陈化年份的六堡茶,不同陈化年份样品分布在不同区域,干茶、茶汤和茶底的判别式LD1和LD2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3.00%、88.31%和80.52%;EU、MA和DFA法对干茶识别模型的验证准确率分别达88.23%、88.23%和94.12%,对茶汤识别模型的验证准确率均为82.35%,对茶底识别模型的验证准确率分别为70.58%、82.35%和94.12%。【结论】EN可识别不同陈化年份六堡茶的芳香物质等特征气味并对其进行区分和归类,可在茶叶陈化年份识别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电子鼻 陈化年份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