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覃国乐 李晓东 +3 位作者 史沉鱼 王孟涛 彭廖华 许洁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7期125-129,共5页
为了解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为该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9月对该区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3 967只,隶属4门11纲22目51科,其中优势类群为棘(虫兆... 为了解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为该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9月对该区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3 967只,隶属4门11纲22目51科,其中优势类群为棘(虫兆)科、等节(虫兆)科和矛线科,共2 180只,占采集土壤动物总数的54.95%;常见类群为长须甲螨科、菌甲螨科、蚁科、厉螨科、圆(虫兆)科、罗甲螨科、莓螨科、步甲科、疣(虫兆)科和铗(虫八)科10类,共1 291只,占总数的32.54%;其余为稀有群落,共38类496只,占总数的12.5%。保护区土壤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群落均匀度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多样性 群落结构 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柳州鸟类物种组成与分布
2
作者 谭丽凤 程志营 +4 位作者 谭飞 刘志元 俸海刀 孙家杰 李斌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9,共9页
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对现有的柳州鸟类名录进行汇总和编目。结果显示:广西柳州共有鸟类399种,隶属于20目69科,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6.5%,占广西鸟类总数的53.6%;新增加柳州鸟类新记录26种,其中红颈苇鹀为广西鸟类新记录;... 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对现有的柳州鸟类名录进行汇总和编目。结果显示:广西柳州共有鸟类399种,隶属于20目69科,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6.5%,占广西鸟类总数的53.6%;新增加柳州鸟类新记录26种,其中红颈苇鹀为广西鸟类新记录;鸟类组成中,繁殖鸟类(包括留鸟和夏候鸟)共计249种,构成了柳州鸟类物种组成的主体,65.45%的繁殖鸟类属于东洋型的种类;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5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胁物种21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胁物种9种,列入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附录Ⅰ的有4种,附录Ⅱ的有45种,中国特有种12种。综上所述,柳州市具有丰富的鸟类多样性,是广西鸟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加强栖息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监测和鼓励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更好地服务于柳州市鸟类研究与保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新记录 自然保护区 柳州 生物编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万山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及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彭玉华 曾健 +4 位作者 申文辉 何峰 郑威 何琴飞 欧芷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25,共9页
【目的】为了探究九万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特点及空间结构分布特征。【方法】于2017年建立了2 hm2固定监测样地,逐一测量并记录样地中所有胸径(DBH)≥2 cm的林木的树高、胸径,并对其挂牌标记、鉴定和确定坐标位置等群落调查... 【目的】为了探究九万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特点及空间结构分布特征。【方法】于2017年建立了2 hm2固定监测样地,逐一测量并记录样地中所有胸径(DBH)≥2 cm的林木的树高、胸径,并对其挂牌标记、鉴定和确定坐标位置等群落调查,从林分物种组成、空间分布格局等分析该区域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1)样方内DBH≥2 cm的木本植物个体共8934株,隶属于53科99属192种,为典型的阔叶混交异龄林;群落优势树种不明显,由较多的优势种形成了群落的共建种;树高≤10 m的林木占比超过70%;径级≤8 cm的林木占比超过65%。2)2个样方林分的混交度分别达到0.851和0.842,树种混交状况良好,隔离程度较高。3)林分林木大小分化不明显,绝对劣势的林木个体比例稍大于优势木个体,林分整体处于中庸偏劣势过渡状态;林分内主要树种间的大小分化存在很大差异(大小比数范围0.099~0.727)。4)整体林分和主要种群中大多数林木个体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不均匀分布频率差异不大,团状分布远大于绝对均匀分布,林分整体呈轻度聚集分布。5)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分析得出,九万山群落林分结构与自然顶极群落还有一定的差距。【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经营措施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改善森林状况,使之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达到稳定的群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万山 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混交度 大小比数 角尺度 林分空间结构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中皇后”首现九万山
4
作者 黄香菊 赵志福(图) 《广西林业》 2023年第10期41-41,共1页
2023年8月26日,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巡护员赵志福、韦学军和符新远在日常巡护时,发现路边草丛有一只蝴蝶“不同寻常”,立刻多角度拍照。照片经广西师范大学昆虫专家鉴定,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一一金斑喙凤蝶雄性个体。
关键词 广西师范大学 雄性个体 专家鉴定 巡护 管理中心 多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森林沼泽类型与火干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林英华 卢萍 +7 位作者 赵鲁安 谭飞 徐演鹏 贾旭东 李慧仁 刘学爽 韦昌雷 王立中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研究森林沼泽演替与火干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多样性变化,为进一步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在森林沼泽保护与恢复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磷脂脂肪酸法与BIOLOG方法,研究大兴安岭南瓮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森林沼泽类型(兴... [目的]研究森林沼泽演替与火干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多样性变化,为进一步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在森林沼泽保护与恢复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磷脂脂肪酸法与BIOLOG方法,研究大兴安岭南瓮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森林沼泽类型(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藓类沼泽、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藓类沼泽、兴安落叶松+白桦-苔草沼泽)与2006年受不同火强度干扰沼泽(重度火烧的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藓类沼泽和中度火烧的兴安落叶松+白桦-苔草沼泽)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沼泽主要发育阶段与火干扰强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以16:00(16.29±5.62 nmol·g-1)、甲烷氧化菌(18:1ω8t)(9.89±8.61 nmol·g-1)与16:1ω7c(9.79±3.24 nmol·g-1)的微生物为优势种群。土壤微生物总PLFAs含量、革兰氏阳性菌(G+)中a15:0、i16:0、i17:0、革兰氏阴性菌(G-)中的cy19:0、真菌中的18:2ω6c、甲烷氧化菌(18:1ω8t)与森林沼泽发育阶段、火干扰明显相关(p<0.05)。一般饱和直链脂肪酸/单烯饱和脂肪酸比(Sat/Mon)偏低,其比值随沼泽发育呈现增加趋势,受到火干扰后明显增加(p<0.05);真菌/细菌比(F/B)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未随着沼泽发育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其比值受火干扰后明显发生改变(p<0.05)。土壤细菌与真菌对6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明显不同(p<0.001),其中土壤细菌对α-D-Lactose与L-Threonine利用存在差异性(Fα-D-Lactose=2.87 p=0.080,FL-Threonine=3.00 p=0.078),土壤真菌对D-Mannitol、D-glucosaminic Acid利用存在差异性(FTween 80=2.75,p=0.088,FD-Mannitol=3.53 p=0.047,FD-glucosaminic Acid=4.67 p=0.022),但沼泽类型与火干扰未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产生影响(p>0.05)。[结论]土壤微生物量与沼泽发育阶段相关;沼泽发育与火干扰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细菌与真菌对碳源利用方面具有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法(PLFAs) BIOLOG生态板 土壤微生物群落水平生理图谱 土壤性质 典型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与白锥种间嫁接育苗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钟瑜 张振谋 +1 位作者 谭英彬 梁国校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6-88,108,共4页
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对栲属2个种,即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与白锥(C.carlesii Hayata)种间进行不同时期嫁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适合栲属种间嫁接,没有发现嫁接不亲和的现象;不同时期嫁接均有较高的成活率... 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对栲属2个种,即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与白锥(C.carlesii Hayata)种间进行不同时期嫁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适合栲属种间嫁接,没有发现嫁接不亲和的现象;不同时期嫁接均有较高的成活率。综合比较成活率、保存率、接穗芽长等指标,表明嫁接效果最好的是3月,成活率达79%,接穗芽长11 cm;其次是11月、2月、10月、1月。说明春秋2季均适合栲属种间嫁接。气温对异砧嫁接成活率有直接影响,在低温时栲属种间嫁接愈伤组织生长比种内嫁接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解绑时间可延长至100 d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栲属 种间嫁接 成活率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越带唇兰,中国带唇兰属(兰科)一新记录种 被引量:5
7
作者 袁泉 谭飞 +1 位作者 覃营 刘演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5-247,共3页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一新记录种:中越带唇兰(Tainia acuminata Averyanov),并提供形态描述及彩色图片。该种与心叶带唇兰(T.cordifolia Hook.f.)相近,不同在于萼片与花瓣均为狭披针形,唇瓣无侧裂片,阔披针形,渐尖,唇瓣边缘...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一新记录种:中越带唇兰(Tainia acuminata Averyanov),并提供形态描述及彩色图片。该种与心叶带唇兰(T.cordifolia Hook.f.)相近,不同在于萼片与花瓣均为狭披针形,唇瓣无侧裂片,阔披针形,渐尖,唇瓣边缘在中上部波状卷曲,唇盘具3条不明显的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带唇兰 带唇兰属 兰科 新记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