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瑶山树鼩皮脂腺瘤诊断及瘤内菌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戴颖涵 张达培 +10 位作者 李竹欣 翟珊珊 张杰 陶俊宇 刘欢 梁亮 运晨霞 曹颖颖 徐子恒 冷静 唐海波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009-5020,共12页
【目的】诊断1例瑶山树鼩自发肿瘤的类型与性质,明确瘤内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细菌与肿瘤之间的关联性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平板划线法分离获得瘤内菌,进一步对分离菌... 【目的】诊断1例瑶山树鼩自发肿瘤的类型与性质,明确瘤内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细菌与肿瘤之间的关联性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平板划线法分离获得瘤内菌,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接种昆明小鼠测定分离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 50),利用药敏纸片法分析该分离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肿瘤位于皮下组织,与脂肪组织相邻,肿瘤组织可见腺泡小叶状结构,外周为基底样细胞,中间可见发育成熟胞浆透亮的皮脂腺细胞,细胞无明显异型性,仅少许核分裂见于基底样细胞。周围脂肪组织液化坏死并融合成大小不一的囊泡状结构,可见反应性多核巨细胞及炎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胞浆中CK14蛋白呈弥漫性强阳性;部分肿瘤细胞胞浆中CK-P蛋白阳性;肿瘤细胞核中P63阳性表达;肿瘤细胞个别细胞核中Ki-67阳性表达,阳性率约为20%。瘤内分离菌为革兰阴性菌,呈杆状。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硫化氢、苯丙氨酸、尿素、靛基质、枸橼酸盐均为阳性;侧金盏花醇、山梨醇、丙二酸盐、赖氨酸、鸟氨酸、V-P试验均为阴性,符合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生化特征。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为变形杆菌,与人源豪氏变形杆菌(NR_104767.1)相似性≥99%。该分离菌对昆明小鼠LD_(50)为3.54×10^(6) CFU/0.025 kg。药敏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14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阿奇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类、林可酰胺类等13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本研究诊断树鼩自发肿瘤为皮脂腺腺瘤,并于瘤内分离出普通变形杆菌。研究突破了传统认识,为肿瘤微环境中机会致病菌的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该菌株的多重耐药性和高致病性表明其可能通过慢性炎症和免疫逃逸参与肿瘤微环境重塑,但目前证据尚不足以确定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山树鼩 皮脂腺瘤 诊断 瘤内菌 普通变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探讨癌痛消颗粒防治肝癌的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欢 刘显 +2 位作者 金丽杰 刘莎莎 韦燕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1期1632-1641,共10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癌痛消颗粒(ATXF)防治肝癌的物质基础和作用靶点,并结合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进行初步的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癌痛消颗粒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N、Drugbank、TTD数据库...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癌痛消颗粒(ATXF)防治肝癌的物质基础和作用靶点,并结合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进行初步的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癌痛消颗粒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N、Drugbank、TTD数据库获取肝癌疾病靶点,取两者交集获得ATXF防治肝癌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 3.8软件构建ATXF各成分与肝癌作用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并对其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STRING平台分析ATXF防治肝癌靶点的互作网络,并运用CytoNCA分析各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利用中位数筛选获得ATXF防治肝癌的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分析平台,对获得的核心靶点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大鼠腹水癌Walker-256细胞株建立SD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经ATXF灌药干预15 d后取出瘤块。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移植瘤内AKT、pAKT、p53、p-p53、ERK1/2以及p-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从ATXF中筛选得到257种活性成分,作用于294个靶点,与7993个肝癌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潜在作用靶点231个。进一步筛选获得AKT1、IL6、TP53、MAPK3、TNF、JUN、CASP3、MAPK1、MYC、PTGS2、MMP9等11个核心靶点,GO及KEGG分析结果显示以上核心靶点富集于HBV、TNF和癌症相关信号通路。大鼠移植瘤实验结果表明,ATXF可显著下调移植瘤内AKT、pAKT、pERK1/2的表达水平,同时显著上调p-p53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发现癌痛消颗粒可作用于多条肿瘤信号通路,并运用大鼠移植瘤实验初步证实ATXF对于AKT、p53以及ERK1/2蛋白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以上信号通路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消颗粒 肝癌 大鼠移植瘤模型 网络药理学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探讨清解化攻方减轻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朱晓东 冯敏超 +7 位作者 刘锟荣 班莹 苏攀 禤传凤 黄小艺 李德文 唐曦平 陈国忠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8-984,共7页
目的探讨清解化攻方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小鼠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清解化攻方组,每组6只。采用雨蛙素制备AP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清解化攻方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小鼠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清解化攻方组,每组6只。采用雨蛙素制备AP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α-AMS、PNLP、IL-1β、IL-6、IL-8、IL-18、TNF-α水平;采用HE染色检测胰腺病理;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PI3K、AKT、NF-κB相关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胰腺明显病理损伤,血清α-AMS、PNLP、IL-1β、IL-6、IL-8、IL-18、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PI3K、AKT、NF-κB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对比,清解化攻方组和乌司他丁组均可改善AP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降低血清α-AMS、PNLP、IL-1β、IL-6、IL-8、IL-18、TNF-α含量,下调胰腺PI3K、AKT、NF-κB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清解化攻方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胰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解化攻方 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急性胰腺炎 炎症反应 胰腺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剂量DEN诱导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比较
4
作者 张日云 吴凤兰 +3 位作者 毛德文 王明刚 裴浩 李飞燕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9,共11页
目的 使用3种不同剂量的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模型,旨在构建一个高效、稳定、经济的PLC动物模型。方法 将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低剂量组(50 mg/kg... 目的 使用3种不同剂量的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模型,旨在构建一个高效、稳定、经济的PLC动物模型。方法 将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低剂量组(50 mg/kg)、中剂量组(70 mg/kg)、高剂量组(200 mg/kg)。正常组6只,其余组各13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低剂量组第1~4周,每周腹腔注射2次,第5~12周,每周注射1次;中剂量组每周腹腔注射1次,连续16周;高剂量组仅第1周给药1次。随后观察各组大鼠至16周。通过生存率、病理学检测、生化检测、肝脾指数计算、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等检测方法验证模型的建立及优化评价。结果 正常组大鼠存活率为100%,低剂量组为46.15%,中剂量组为69.23%,高剂量组为84.61%。肉眼观察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未见异常;低剂量组大鼠肝颜色变深,表面较粗糙,可见少量癌结节,质地稍硬;中剂量组大鼠肝表面粗糙,可见多个小的癌结节及散在块状占位性结节,质地坚硬;高剂量组大鼠肝颜色变浅,表面稍粗糙,未见明显癌结节。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低、中剂量组肝组织结构紊乱,细胞异型性大,肿瘤细胞形成,高剂量组肝小叶结构不清晰,肝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坏死,未见明显肿瘤细胞形成。与正常组对比,低、中、高剂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均有升高;低剂量组ALT、AST升高显著(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中剂量组ALT、AST、TBIL均显著升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高剂量组的ALT、AST、TBIL虽有升高,但升高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组相比,低剂量组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INR)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均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剂量组血清APTT、PT、INR、AFP水平显著增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高剂量组血清PT、AFP水平增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血浆APTT水平略有升高(P>0.05),差异无显著性;中剂量组肝、脾指数均升高(P<0.05),低剂量组脾指数升高(P<0.05),高剂量组肝指数升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AFP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低、中剂量组均可成功诱导PLC大鼠模型,但中剂量组的病理改变和生化检查结果更符合人体肝组织从肝损伤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为肝癌的发病机理,且给药次数更少,大鼠存活率更高,能建立更经济实惠的优效PLC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二乙基亚硝胺 造模方法 大鼠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3/STAT3/Th17轴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机制及清解化攻方的干预作用
5
作者 冯敏超 罗芳 +3 位作者 秦百君 唐曦平 李凯 陈国忠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2-797,802,共7页
目的:研究IL-23/STAT3/Th17轴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机制及清解化攻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逆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分别设置空白组、模型组、不同剂量清解化攻方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ELISA... 目的:研究IL-23/STAT3/Th17轴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机制及清解化攻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逆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分别设置空白组、模型组、不同剂量清解化攻方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ELISA检测血清脂肪酶、α-淀粉酶、炎症指标,结合RT-qPCR、IHC、Western blot和IF技术,阐明清解化攻方保护SAP大鼠胰腺组织的作用机制。结果:清解化攻方各剂量组SAP模型大鼠血清中α-淀粉酶、脂肪酶、IL-1β、IL-6、IL-17、IL-23、TNF-α、TGF-β的含量均显著降低,且中剂量组效果最优(P<0.05);IHC和RT-qPCR结果显示,清解化攻方中、高剂量组SAP大鼠模型胰腺组织中IL-23、STAT3、IL-17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另外,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清解化攻方中剂量组SAP大鼠IL-23、STAT3、p-STAT3、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F检测显示,清解化攻方各剂量均能抑制SAP大鼠Th17细胞的分化,其中中剂量抑制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清解化攻方通过调控IL-23/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Th17细胞分化,发挥保护胰腺组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解化攻方 IL-23/STAT3信号通路 TH17细胞分化 重症急性胰腺炎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对慢性肾衰竭大鼠Sortilin蛋白、Toll样受体及血管钙化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志敏 陆良喜 +3 位作者 江旖旎 刘晓羽 张知英 吴金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3-779,共7页
目的 以Sortilin为切入点,探究慢性肾衰竭(CRF)血管钙化的机制,并探讨三七干预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降低CRF心血管事件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低、中、高剂量组、骨化三醇组,每组6只。采用腺... 目的 以Sortilin为切入点,探究慢性肾衰竭(CRF)血管钙化的机制,并探讨三七干预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降低CRF心血管事件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低、中、高剂量组、骨化三醇组,每组6只。采用腺嘌呤联合高磷饲料喂养复制CRF血管钙化大鼠模型。检测主动脉钙盐沉积,大鼠血清Scr、BUN、TG、TC、P、Ca,主动脉TLRs、Sortilin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肾纤维化明显,肾间质许多腺嘌呤结晶;大量钙盐沉积。各治疗组肾纤维化、钙盐沉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BUN、Cr、P、TG、TC、IFN-γ、IL-6、IL-10、IL-17A含量明显升高(P <0.01),Ca含量明显降低(P <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七中、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大鼠血清BUN、Cr、P、TG、TC、IFN-γ、IL-6、IL-10、IL-17A含量明显降低(P <0.01),Ca含量明显升高(P <0.05或P <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组织BMP2、RUNX2、Sortilin、TLR7、TLR9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 <0.01),SM22α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 <0.01)。与模型组相比,三七低、中、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BMP2、RUNX2、Sortilin、TLR7、TLR9蛋白表达下降显著(P <0.01),SM22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 <0.05或P <0.01),三七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效果更显著。结论 三七可改善CRF血管钙化模型大鼠的肾纤维化、血管钙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ortilin、TLRs的生物学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慢性肾衰竭 血管钙化 SORTILIN TOLL样受体7 TOLL样受体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湿毒瘀”病机理论探讨细胞焦亡在肝衰竭免疫炎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凤兰 毛德文 +5 位作者 王明刚 蓝艳梅 裴浩 李飞燕 张日云 陈月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1,共4页
肝衰竭(Liver Failure,LF)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严重危胁我国人民的健康,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细胞焦亡是炎性小体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炎性小体激活半胱氨酸蛋白1(caspase-1)诱导肝细胞焦亡,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导致LF,其... 肝衰竭(Liver Failure,LF)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严重危胁我国人民的健康,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细胞焦亡是炎性小体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炎性小体激活半胱氨酸蛋白1(caspase-1)诱导肝细胞焦亡,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导致LF,其中炎症因子在LF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中医核心病机为“湿、毒、瘀”,细胞焦亡过程产生的炎性介质可视为中医“湿、毒、瘀”的微观体现。本文通过“湿毒瘀”病机理论探讨细胞焦亡在LF免疫炎症损伤中的作用,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LF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病机 细胞焦亡 肝衰竭 免疫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结清口服液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多发性骨髓瘤小鼠的肿瘤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石玉士 许家威 +4 位作者 王龄敏 雷宇 李雪萍 杨正腾 程纬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72-3776,共5页
目的探讨毒结清口服液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多发性骨髓瘤小鼠肿瘤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毒结清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6.35、12.7、25.4 g/mL),每组6只... 目的探讨毒结清口服液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多发性骨髓瘤小鼠肿瘤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毒结清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6.35、12.7、25.4 g/mL),每组6只。HE染色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Ki-67表达,RT-qPCR法检测肿瘤组织JAK2、STAT3、c-myc、cyclin D 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JAK2、STAT3、p-STAT3、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毒结清口服液各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Ki-67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5),JAK2、STAT3、c-myc、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毒结清口服液对多发性骨髓瘤小鼠肿瘤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及c-myc、cyclin D1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结清口服液 多发性骨髓瘤 Janus激酶2(JAK2)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蛋白3(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解化攻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冯敏超 罗芳 +4 位作者 唐曦平 李凯 朱晓东 张冰玉 陈国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5-983,共9页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探究清解化攻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相关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可能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方法检索TCMSP、BATMAN-TCM、ETC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探究清解化攻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相关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可能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方法检索TCMSP、BATMAN-TCM、ETC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清解化攻方中各药物入血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数据库中检索获得SAP-ALI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共同靶点,随后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3.7.1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借助DAVID数据库行GO、KEGG富集分析,最后动物实验对关键信号通路予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清解化攻方治疗SAP-ALI有效活性成分28种,作用于42个共同靶点。PPI网络分析显示,STAT3、IL-6、TGFB1可能是核心靶点;GO、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细胞增殖、PI3K/AKT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证实,清解化攻方能够改善SAP-ALI大鼠模型的胰腺、肺组织的病理情况,下调血清中α-淀粉酶、脂肪酶、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下调肺组织中PI3K/AKT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论清解化攻方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治疗SAP-ALI,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解化攻方 PI3K/AKT1信号通路 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急性肺损伤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探讨清解化攻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晓东 冯敏超 +3 位作者 刘锟荣 班莹 唐曦平 陈国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9-1494,共6页
目的探讨清解化攻方调控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坏死性凋亡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分别设置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同剂量清解... 目的探讨清解化攻方调控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坏死性凋亡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分别设置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同剂量清解化攻方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不同剂量清解化攻方组予低中高剂量中药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乌司他丁药物干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ELISA检测大鼠血清α-淀粉酶、IL-1β、IL-6和TNF-α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胰腺组织RIPK1、RIPK3、MLKL蛋白表达;qRT-PCR检测大鼠胰腺组织RIPK1、RIPK3、MLKL 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胰腺针叶细胞弥漫性坏死、小叶间隔水肿明显、炎性细胞浸润,α-淀粉酶、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RIPK1、RIPK3、MLK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清解化攻方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明显改善胰腺组织病理学,减少胰腺组织坏死凋亡,降低α-淀粉酶、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P<0.01),降低RIPK1、RIPK3、MLK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清解化攻方可能通过调控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改善胰腺组织坏死性凋亡,从而起到保护胰腺组织的作用,减缓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清解化攻方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坏死性凋亡 胰腺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与肝再生的关系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玉培 刘晓萍 +5 位作者 罗银冰 李飞燕 廖莹莹 莫世聪 毛德文 蓝艳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0-1056,共7页
Wnt信号通路在维持肝脏内稳态和肝脏再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成熟的健康肝脏中,Wnt信号通路大多是不活跃的,但在细胞更新或再生过程中,以及在某些病理条件、疾病、癌前状态和癌症中,Wnt信号通路被持续过度激活。持续的肝细胞损伤常常... Wnt信号通路在维持肝脏内稳态和肝脏再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成熟的健康肝脏中,Wnt信号通路大多是不活跃的,但在细胞更新或再生过程中,以及在某些病理条件、疾病、癌前状态和癌症中,Wnt信号通路被持续过度激活。持续的肝细胞损伤常常会导致慢性肝病,如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等。本文概述了Wnt信号通路的基本结构特点,详细分析了其在多种肝脏疾病病理进展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希望为临床防治肝脏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肝再生 WNT信号通路 Β连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探讨清解化攻方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屏障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晓东 陈国忠 +3 位作者 卢洁 冯敏超 唐曦平 刘锟荣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20-1229,共10页
目的:采用高通量RNA⁃Seq探讨清解化攻方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屏障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黄胆酸钠方法建立SAP模型,HE观察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大鼠胰腺和回肠组织病理改变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血淀... 目的:采用高通量RNA⁃Seq探讨清解化攻方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屏障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黄胆酸钠方法建立SAP模型,HE观察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大鼠胰腺和回肠组织病理改变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血淀粉酶、脂肪酶、DAO、内毒素水平;RNA⁃seq测序检测各组大鼠回肠组织差异性表达基因,筛选清解化攻方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屏障损伤的核心基因、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腺和回肠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改变,经清解化攻方干预得到显著改善;ELISA结果提示清解化攻方能够显著改善SAP大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DAO、内毒素含量(P<0.05)。RNA⁃Seq结果显示SAP组与BG组差异基因有2623个,经QJHGD处理后表达明显下调的基因有175个,主要有Tnip3、Lpo等,而上调的基因有320个,主要有aicda、Tnn等,参与调节氧化应激等生物过程,并干预TJ、细胞凋亡、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NF⁃κB等多条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结论:清解化攻方可能通过调节Tnip3、aicda等关键基因及调控TJ、细胞凋亡、Toll样受体等多条信号通路起到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q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屏障损伤 清解化攻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P60、HSP90表达探讨续断种子方对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精液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亚光 王权胜 +3 位作者 黄子彦 陈露 宋吉祥 林自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0期1540-1545,共6页
目的:探讨续断种子方对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睾丸生精细胞HSP60、HSP90表达及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30只,造模成功后按照随机计数表法将模型组分为模型对照组、左卡尼汀组和续断按种子... 目的:探讨续断种子方对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睾丸生精细胞HSP60、HSP90表达及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30只,造模成功后按照随机计数表法将模型组分为模型对照组、左卡尼汀组和续断按种子方组各10只。左卡尼汀组和续断种子方组大鼠根据人体等效计量给予对应药物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各组左侧附睾进行精子质量检测,取各组左侧睾丸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睾丸组织中HSP60和HSP90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可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曲细小管明显萎缩退化且排列不规则,生精上皮呈大量空泡状,支持细胞变性,间质细胞内炎性浸润明显,间质细胞增生,上皮细胞散在排列,大量脱落变性,精子少见。续断种子方干预后以上病变得到明显改善,生精小管结构相对规整,排列有序,较模型对照组致密,支持细胞与间质细胞明显增多,生精上皮较模型组增厚,层次丰富,管腔内可见大量精子。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模型大鼠经续断种子方干预后HSP60、HSP90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精子质量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精子浓度和活动率明显降低(P<0.01),经续断种子方干预后,模型大鼠精子浓度及活动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续断种子方可能通过提高HSP60、HSP90表达量,抑制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从而改善精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断种子方 少弱精子症 热休克蛋白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白花丹醌对人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成桃 韦燕飞 +2 位作者 刘欢 刘红 邓舒烨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白花丹醌(plumbagin,PL)对人肝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人肝癌Huh-7和LM3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L对Huh-7和LM3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白花丹醌(plumbagin,PL)对人肝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人肝癌Huh-7和LM3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L对Huh-7和LM3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PL对Huh-7和LM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PL对Huh-7和LM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uh-7和LM3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酪氨酸蛋白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L可抑制Huh-7和LM3细胞增殖,且呈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L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Huh-7和LM3细胞迁移和侵袭;PL可下调N-cadherin、MMP-2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且能够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PL可抑制人肝癌Huh-7和LM3细胞迁移和侵袭,该过程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醌 JAK2/STAT3信号通路 肝癌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小体miRNA-146a/TLR-4/NF-κB通路在EAP大鼠慢性炎症中的作用及大火草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良喜 史宏 +4 位作者 黄志敏 王文杰 邹涵 张知英 吴金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518-2524,共7页
背景目前对慢性前列腺炎(CP)的治疗未达到预期的疗效,亟需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Maxim.)Péi〕对CP有较好的疗效,但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前列腺小体源性微小RNA-146a(... 背景目前对慢性前列腺炎(CP)的治疗未达到预期的疗效,亟需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Maxim.)Péi〕对CP有较好的疗效,但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前列腺小体源性微小RNA-146a(miRNA-146a)调控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在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大鼠慢性炎症中的作用及大火草干预的可能机制。方法2021年12月—2022年6月,将42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正常组、模型组、大火草低剂量组、大火草中剂量组、大火草高剂量组、miRNA-146a激动剂(mimics)组、miRNA-146a抑制剂(inhibitor)组,每组6只。药物干预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前列腺小体miRNA-146a-5p mRNA,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LR-4、细胞内抑制性蛋白κB(IκB)、磷酸化细胞内抑制性蛋白κB(p-IκB)、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炎症因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组前列腺小体miRNA-146a-5p mRNA表达均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火草中、高剂量组,miRNA-146a mimics组前列腺小体miRNA-146a-5p mRNA表达均上调(P<0.01);miRNA-146a inhibitor组前列腺小体miRNA-146a-5p mRNA表达下调(P<0.01)。大火草和miRNA-146a mimics可以显著降低前列腺组织TLR-4、p-IκBα、TRAF6蛋白表达(P<0.01);促进前列腺组织IκBα蛋白表达上调(P<0.01);降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水平(P<0.05)。大火草和miRNA-146a mimics可以减轻前列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改善前列腺组织病理损伤。结论前列腺小体源性miRNA-146a可以调节TLR-4/NF-κB通路参与EAP大鼠前列腺局部病理变化。大火草抗EAP大鼠慢性炎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前列腺小体源性miRNA-146a/TLR-4/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小体 微小RNA-146a TOLL样受体4 核转录因子ΚB 大鼠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致疼痛抑郁共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单胺类神经递质改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羊璞 粟胜勇 +1 位作者 王甜 苏虹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8-1414,共7页
目的观察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对大鼠疼痛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旨在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抑郁共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6只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麻醉后通过左后足底注射... 目的观察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对大鼠疼痛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旨在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抑郁共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6只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麻醉后通过左后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100μL,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抑郁共病模型大鼠,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辐射刺激仪测量大鼠的疼痛阈值,采用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行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的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在3、7、14 d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在7、14 d明显减少(P<0.01),中央区停留时长在14 d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悬尾实验不动时间在14 d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在7、14 d明显增加(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中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发生改变,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排列松散、紊乱,细胞间隙增大,部分细胞核模糊,出现部分神经元固缩、凋亡。结论100μL完全弗氏佐剂足底注射可引起大鼠痛觉过敏、抑郁样行为改变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明显降低,造成海马病理形态变化,可有效模拟疼痛抑郁共病的表现,是一种可用于慢性炎性疼痛抑郁共病病理机制研究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抑郁 共病 完全弗氏佐剂 单胺类神经递质 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