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TLRs/MyD88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丹萌 黄玉莹 +2 位作者 罗统安 贺长源 陈日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525-2531,共7页
背景随着环境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AGA易反复发作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临床工作中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对AGA有确切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TLRs)/髓样分化因子8... 背景随着环境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AGA易反复发作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临床工作中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对AGA有确切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TLRs)/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探讨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AGA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3月,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刺血组、药线组、秋水仙碱组、刺血结合药线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将尿酸钠悬浮液注入大鼠右踝关节腔内制备AGA模型,于造模24 h后秋水仙碱组予秋水仙碱悬浮液灌胃治疗,刺血疗法组予阿是穴点刺放血治疗,药线组予壮医药线围灸病灶处,刺血结合药线组先予阿是穴点刺放血再行围灸法。观察造模后6、12、24、72 h右踝关节肿胀程度;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右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IL)-10、IL-8及环氧化酶2(COX-2)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右踝关节滑膜组织中MyD88和IKK-β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刺血组、药线组、秋水仙碱组造模后6、12、24、48、72 h右踝关节外踝横截面直径均高于空白组,刺血结合药线组造模后6、12、24、48 h右踝关节外踝横截面直径高于空白组,刺血组、药线组、秋水仙碱组、刺血结合药线组造模后48、72 h右踝关节外踝横截面直径低于模型组(P<0.05)。刺血组、药线组、秋水仙碱组及刺血结合药线组右踝关节其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较模型组有所改善。模型组、刺血组、药线组、秋水仙碱组以及刺血结合药线组大鼠IL-8、COX-2水平高于空白组,IL-10水平低于空白组,秋水仙碱组、刺血结合药线组、刺血组、药线组IL-8、COX-2水平低于模型组,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刺血组、药线组大鼠IL-8、COX-2水平高于秋水仙碱组,IL-10水平低于秋水仙碱组,刺血组、药线组大鼠IL-8、COX-2水平高于刺血结合药线组,IL-10水平低于刺血结合药线组(P<0.05)。模型组、药线组、刺血组、刺血结合药线组MyD88、IKK-β水平高于空白组,秋水仙碱组MyD8水平高于空白组,药线组、秋水仙碱组MyD88、IKK-β水平低于模型组,刺血组、刺血结合药线组MyD88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能通过调节TLRs/MyD88信号通路来改善AGA关节炎性症状,起到治疗作用,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可能是AGA的潜在替代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 壮族医药学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髓样分化因子88 TLRs/MyD88信号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对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的量效关系及对前列腺素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英 苗芙蕊 +1 位作者 陈日兰 姬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2038-2041,共4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寒凝型中度原发性痛经的量效关系及其对前列腺素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随机数字分为4组:观察A组、B组、C组和西药组各30例,并设正常空白对照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于月经来潮48... 目的:观察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寒凝型中度原发性痛经的量效关系及其对前列腺素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随机数字分为4组:观察A组、B组、C组和西药组各30例,并设正常空白对照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于月经来潮48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PGF2α、PGE2。结果:观察A组总有效率为96.7%,观察B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C组总有效率为90.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6.7%;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各组PGF2α及PGE2指标治疗前后进行比较、西药组PGE2指标治疗前后进行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西药组PGF2α指标治疗前后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A组与B组、观察B组与C组、观察C组与西药组治疗后PGF2α及PGE2指标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A组与C组、观察A组与西药组、观察B组与西药组治疗后PGF2α及PGE2指标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西药组治疗前血清PGF2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各组血清PGF2α含量均明显降低,观察A组降低更加显著,且恢复至正常组水平。观察组、西药组治疗前血清PGE2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各组血清PGE2含量均明显升高,观察A组升高更加显著,且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隔药灸治疗寒凝型痛经的疗效优于口服药物,且大灸量的疗效优于小灸量,且方便、安全、无副作用。隔药灸治疗寒凝型痛经的疗效机制与调节PGF2α及PGE2有关,即可降低经期外周血PGF2α含量,升高PGE2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针灸疗法 隔药灸 神阙 前列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血结合药线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朱英 朱青青 +6 位作者 詹广生 江海燕 彭元霞 罗国馨 何彦霖 钟朝培 陈日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90-196,I0006,共8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刺血结合药线治疗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结束后,收集3组大鼠血清样本,运用气相色谱仪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联用(gas chromato...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刺血结合药线治疗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结束后,收集3组大鼠血清样本,运用气相色谱仪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联用(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鼠血清代谢色谱,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治疗组大鼠步态较西药组大鼠好,其肿胀度也低;治疗组较模型组的代谢物能抗炎镇痛;治疗组较西药组的代谢物能促进代谢,降尿酸。结论: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较全面的反应了刺血结合药线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代谢状态,其对血清代谢物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代谢组学 代谢物 刺血 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