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改良TESSYS技术与MED治疗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
9
1
作者
陈科
潘汉升
+6 位作者
黄民锋
陈仲
周先明
段扬
周治来
刘万祥
温永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9-234,共6页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lumbar spinal lateral recess stenosis,LSLRS)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因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增生钙化、黄韧带肥厚或关节突内聚增生导致以侧隐窝狭窄为主的腰腿痛综合征,且常合并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差,保...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lumbar spinal lateral recess stenosis,LSLRS)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因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增生钙化、黄韧带肥厚或关节突内聚增生导致以侧隐窝狭窄为主的腰腿痛综合征,且常合并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差,保守治疗常常无效。如何通过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值得探讨的问题。随着经皮内镜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的适应证逐渐由腰椎间盘突出症扩展到腰椎管狭窄症,目前常用的微创方法有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和脊柱内镜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1,2]。近年来,TESSYS技术治疗LSLRS的相关报道逐年增加且临床治疗效果良好[3~6],但与MED治疗单节段LSLRS比较的研究,目前鲜有报道。我们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采用改良TESSYS技术与MED治疗单节段单节段LSLRS,比较其临床疗效,从而为其微创治疗选择提供依据,现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临床治疗效果
保守治疗
单节段
MED
ENDOSCOPIC
改良
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经皮置入的动态腰椎内固定器的设计与初步测试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远明
靳安民
+2 位作者
樊帆
黄保华
刘永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可经皮微创置入的新型动态腰椎内固定器,评价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该固定器活动度分为2°(Ⅰ型)和10°(Ⅱ型)两种。利用7具成年新鲜的猪腰椎骨标本进行三维运动和刚度试验。测试三维运动时,每个标本按完整状态(A组...
目的设计一种可经皮微创置入的新型动态腰椎内固定器,评价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该固定器活动度分为2°(Ⅰ型)和10°(Ⅱ型)两种。利用7具成年新鲜的猪腰椎骨标本进行三维运动和刚度试验。测试三维运动时,每个标本按完整状态(A组)、失稳状态(B组)、坚强固定状态(C组)、动态固定Ⅰ型状态(D组)、动态固定Ⅱ型状态(E组)顺序测试。结果 (1)三维运动测试结果:1失稳标本经新型动态内固定器固定后(D组、E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轴向旋转分别比A组和B组均明显减少(P<0.05),但与C组比较,活动度明显增大(P<0.05)。2D组、E组之间比较,E组比D组具有更大的前屈活动度(P<0.05),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则无明显差异(P>0.05)。(2)刚度测定结果:D组和E组的刚度均强于A组,但均弱于C组,E组比D组弱。结论该动态腰椎内固定器Ⅰ型和Ⅱ型均能保证脊柱稳定性,且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螺钉活动度为10°的更接近脊柱生理活动范围;螺钉的活动度对内固定器的强度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微创
后路动态固定器
腰椎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良TESSYS技术与MED治疗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
9
1
作者
陈科
潘汉升
黄民锋
陈仲
周先明
段扬
周治来
刘万祥
温永福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脊柱微创中心
南方医科
大学
珠江
医院
脊柱
外科
广东省第二人民
医院
脊柱
外科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9-234,共6页
文摘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lumbar spinal lateral recess stenosis,LSLRS)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因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增生钙化、黄韧带肥厚或关节突内聚增生导致以侧隐窝狭窄为主的腰腿痛综合征,且常合并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差,保守治疗常常无效。如何通过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值得探讨的问题。随着经皮内镜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的适应证逐渐由腰椎间盘突出症扩展到腰椎管狭窄症,目前常用的微创方法有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和脊柱内镜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1,2]。近年来,TESSYS技术治疗LSLRS的相关报道逐年增加且临床治疗效果良好[3~6],但与MED治疗单节段LSLRS比较的研究,目前鲜有报道。我们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采用改良TESSYS技术与MED治疗单节段单节段LSLRS,比较其临床疗效,从而为其微创治疗选择提供依据,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临床治疗效果
保守治疗
单节段
MED
ENDOSCOPIC
改良
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经皮置入的动态腰椎内固定器的设计与初步测试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远明
靳安民
樊帆
黄保华
刘永红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脊柱微创中心
南方医科
大学
珠江
医院
骨科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8-461,共4页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桂科攻1140003B-63)
文摘
目的设计一种可经皮微创置入的新型动态腰椎内固定器,评价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该固定器活动度分为2°(Ⅰ型)和10°(Ⅱ型)两种。利用7具成年新鲜的猪腰椎骨标本进行三维运动和刚度试验。测试三维运动时,每个标本按完整状态(A组)、失稳状态(B组)、坚强固定状态(C组)、动态固定Ⅰ型状态(D组)、动态固定Ⅱ型状态(E组)顺序测试。结果 (1)三维运动测试结果:1失稳标本经新型动态内固定器固定后(D组、E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轴向旋转分别比A组和B组均明显减少(P<0.05),但与C组比较,活动度明显增大(P<0.05)。2D组、E组之间比较,E组比D组具有更大的前屈活动度(P<0.05),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则无明显差异(P>0.05)。(2)刚度测定结果:D组和E组的刚度均强于A组,但均弱于C组,E组比D组弱。结论该动态腰椎内固定器Ⅰ型和Ⅱ型均能保证脊柱稳定性,且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螺钉活动度为10°的更接近脊柱生理活动范围;螺钉的活动度对内固定器的强度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经皮
微创
后路动态固定器
腰椎
生物力学
Keywords
Percutaneous
Minimal invasive
Posteriordynamic stabilization
Lumbar
Biomechanical
分类号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改良TESSYS技术与MED治疗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陈科
潘汉升
黄民锋
陈仲
周先明
段扬
周治来
刘万祥
温永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可经皮置入的动态腰椎内固定器的设计与初步测试
陈远明
靳安民
樊帆
黄保华
刘永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