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L5S1髓核摘除术的“外科化”术式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万祥 黄民锋 +5 位作者 李枝发 王丹 闫乾 张鸿升 黄中飞 陈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优点[1,2],脊柱内镜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脊柱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3]。L_(5)S_(1)腰椎间盘突出时,往往因为椎间孔小、高髂嵴、横突肥大等客观条件,造成从椎间孔入路... 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优点[1,2],脊柱内镜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脊柱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3]。L_(5)S_(1)腰椎间盘突出时,往往因为椎间孔小、高髂嵴、横突肥大等客观条件,造成从椎间孔入路完成手术的难度增大[4],反复的透视穿刺、关节突打磨成形会增加术中出血的机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摘除术 关节突 脊柱内镜 脊柱微创 髂嵴 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晓飞 陈锋 +5 位作者 陆佳辰 刘宁 闫乾 李枝发 吕和 黄知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807-1812,共6页
目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康复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围术期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200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知网(CN... 目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康复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围术期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200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关于快速康复理念(FTS)或术后促进康复(ERAS)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运用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对随机对照实验(RCT)文献质量进行评估。纳入的数据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提取分析。结果:纳入15篇文献,共计121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整体满意度[OR=5.90,95%CI(2.94,11.86),P<0.0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16,95%CI(0.06,0.48),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优良率[OR=3.0,95%CI(1.31,6.84),P=0.009]高于对照组,术前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出院时VAS评分实验组[MD=-0.99,95%CI(-1.65,-0.34),P=0.003]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MD=-2.95,95%CI(-3.66,-2.24),P<0.00001]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在腰椎间盘手术治疗中优势突出,能有效减轻围术期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术后促进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患者血清骨性碱性磷酸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龚德飞 刘茹 +5 位作者 张鸿升 刘锐 黄立 陈烨 魏纪湖 唐晓菊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患者血清骨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患者血清骨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128例脊柱结核患者纳入观察组,将该院同期128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BALP、bFGF水平,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量表评价脊柱结核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脊柱结核患者血清BALP、bFGF水平与MBI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BALP、bFGF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血清BALP、bFGF水平对脊柱结核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BALP、bF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脊柱结核患者血清BALP、bFGF水平与MBI量表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BALP、bFGF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MBI量表评分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BALP、bFGF水平预测脊柱结核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40、0.847,灵敏度分别为73.5%、77.9%,特异度分别为86.7%、83.3%;二者联合预测脊柱结核患者不良预后的AUC为0.902,灵敏度为92.6%,特异度为81.7%。结论脊柱结核患者血清BALP、bFGF水平均明显升高,二者联合可提高对脊柱结核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碱性磷酸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脊柱结核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间孔外入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万祥 黄民锋 +7 位作者 周先明 潘汉升 陈锋 王丹 陈科 闫乾 黄中飞 李枝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2-475,共4页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1,2],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而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特别是胸腰椎椎体骨折越来越多见[3,4]。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于1984年由法国Amiens大学医学放射科Galibert和Deramond首...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1,2],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而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特别是胸腰椎椎体骨折越来越多见[3,4]。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于1984年由法国Amiens大学医学放射科Galibert和Deramond首先开展,利用经皮注射骨水泥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成功地治疗了1例C2椎体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间孔外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入路 单侧 老年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经皮内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0
5
作者 黄保华 陈远明 +4 位作者 周先明 黄民锋 陈锋 温永福 万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0-823,832,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经皮内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6月我科对3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椎间孔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采用腰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经皮内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6月我科对3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椎间孔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采用腰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疗效标准评定评价早期疗效。结果 32例术后随访12~26个月,术前腰痛VAS(7.2±2.1)分,术后3个月(2.9±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4.325,P〈0.05),术后1年(2.3±1.0)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999,P〉0.05);改善率(75.8±12.4)%。术前腿痛VAS评分中位数9.1分(4.1~9.9分),术后3个月中位数2.4分(1.5~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37,P=0.000),术后1年中位数2.1分(1.2~3.0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09,P=0.108);改善率(72.1±10.2)%。ODI术前55.4±10.2,术后3个月22.6±6.2,术后1年8.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90,P=0.000);改善率(86.8±10.2)%。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2%(26/32)。结论经椎间孔经皮内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重度颈椎节段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6
6
作者 鲁世金 潘汉升 +4 位作者 刘汝专 陈远明 周先明 唐晓菊 鲍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2-358,共7页
目的:总结老年重度颈椎节段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11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重度节段型颈椎OPLL老年患者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60~86岁,平均71.33±8.46岁,病程4~16年,平均6.61±... 目的:总结老年重度颈椎节段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11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重度节段型颈椎OPLL老年患者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60~86岁,平均71.33±8.46岁,病程4~16年,平均6.61±1.26年;病变节段≤2个椎体;颈椎曲度3.88°±5.14°;椎管狭窄率(58.77±4.32)%;JOA评分8.42±1.23分。根据术前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手术耐受力较差):11例,男8例,女3例,采用单纯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B组(MRI示颈髓无高信号):18例,男13例,女5例,术前MRI T2像颈髓无明显高信号改变且无明显黄韧带肥厚者,采用单纯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钛钉板内固定术;C组(MRI示颈髓高信号):19例,男12例,女7例,术前MRI T2像显示颈髓内均有明显高信号,其中10例合并明显黄韧带肥厚对颈髓形成“夹持型“压迫,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加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钛钉板系统内固定。每组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JOA评分、测量颈椎曲度,并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2例术后出现轴性颈后疼痛,经非甾体抗炎药等对症处理逐渐缓解。B组2例发生脑脊液漏,其中1例自行愈合,1例经腰椎穿刺引流处理后愈合;3例术后当天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经激素和营养神经等治疗后,均于术后7~22d恢复到术前水平并继续好转。C组1例出现切口红肿,但无脓肿形成,经抗生素治疗后愈合。3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和颈椎曲度均有一定改善,术后和1年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JOA评分较术后进一步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A、B和C组术后1年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41.00±10.58)%、(55.20±10.66)%和(67.42±9.41)%;但3组术后1年颈椎曲度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重度节段型OPLL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 老年人 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