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通饮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晓锋 王婧婧 陆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99-1102,共4页
探讨壮通饮对体外培养大鼠大脑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作用的影响。利用无血清DMEM/F12(含20 ng/mL bFGF和EGF及2%B27)体外培养技术从新生Wistar大鼠大脑海马区中培养NSCS,在NSCS分化过程中添加不同剂量(20... 探讨壮通饮对体外培养大鼠大脑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作用的影响。利用无血清DMEM/F12(含20 ng/mL bFGF和EGF及2%B27)体外培养技术从新生Wistar大鼠大脑海马区中培养NSCS,在NSCS分化过程中添加不同剂量(20、40和80 mg/L)壮通饮进行干预,以免疫荧光及细胞化学方法对NSCS及其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从大脑海马区分离培养的NSCS能够表达巢蛋白(Nestin),并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在同一接种密度条件下,不同剂量壮通饮干预组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数分别为:20 mg/L组:21.5±2.9;40 mg/L组:18.6±2.4;80 mg/L组:16.7±2.2,与对照组(24.8±3.1)比较明显减少(P<0.05)。而壮通饮干预组表达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的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通过本实验证实壮通饮能诱导大脑海马区NSCS分化,具有一定的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通饮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体外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MitoQ对异氟醚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明少鹏 周凤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MitoQ对异氟醚诱导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SPF级健康SD大鼠15只,7日龄,体重15~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异氟醚组(I组)和异氟醚+MitoQ组(IM组),每组5只。C组吸入空-...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MitoQ对异氟醚诱导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SPF级健康SD大鼠15只,7日龄,体重15~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异氟醚组(I组)和异氟醚+MitoQ组(IM组),每组5只。C组吸入空-氧混合气体。Ⅰ组于出生后7、14和21d吸入1.5%异氟醚2h,IM组在每次吸入异氟醚前腹腔注射MitoQ0.4ml/kg。于出生后28d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培养并分组处理,采用MTT法和TUNEL原位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Rhodamine 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生成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中Bax、Bcl-2和caspase-3蛋白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Ⅰ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受损明显,细胞数目减少,Ⅰ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MDA浓度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ROS生成量明显增加,MMP水平明显降低,Bax和caspase-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Bcl-2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IM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损伤减少,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MDA浓度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ROS生成量明显减少,MMP水平明显升高,Bax和caspase-3蛋白含量明显降低,Bcl-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抗氧化剂MitoQ可明显抑制异氟醚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这与其拮抗细胞氧化应激和维持线粒体功能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Q 异氟醚 海马神经元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9-3p通过靶向下调TRPV1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凤坤 明少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研究miR-139-3p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组(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group,CCI)、2 mg/kg miR-139-3p模拟物(mimic)鞘内注射组、4 m... 目的:研究miR-139-3p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组(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group,CCI)、2 mg/kg miR-139-3p模拟物(mimic)鞘内注射组、4 mg/kg miR-139-3p mimic鞘内注射组。术后的第14 d,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miR-139-3p及TRPV1的表达。于注射前及注射后的第1、3、7、14 d,利用von Frey检测大鼠机械性痛阈及热辐射法检测大鼠热痛阈值。Western Blot法检测DRG中TRPV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脊髓L4-L5组织中TNF-α及IL-1β的含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miR-139-3p与TRPV1的靶向关系。结果:(1)与sham组相比较,miR-139-3p在CCI大鼠DRG中的表达显著下降,而TRPV1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2)与sham组相比较,CCI组中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及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显著下降(P<0.05);而与CCI组相比较,鞘内注射miR-139-3p mimic可显著促进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及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的上升,抑制TRPV1的表达(P<0.05)。(3)与sham组相比较,CCI组大鼠TNF-α及IL-1β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与CCI组相比较,鞘内注射miR-139-3p mimic可显著抑制TNF-α及IL-1β的产生(P<0.05)。(4)miR-139-3p mimic转染可显著降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强度。结论:miR-139-3p通过靶向下调TRPV1的表达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9—3p TRPV1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kkβ/AMPK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探讨敛肝熄风止颤方的神经保护机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春玲 罗宁 +4 位作者 蒋媛静 蒙冰 左曜玮 李昌海 文晓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765-768,774,共5页
目的:观察敛肝熄风止颤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50只,造模组大鼠接受PD模型制备,将成模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低剂量组(0.36 g/kg)10只、中... 目的:观察敛肝熄风止颤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50只,造模组大鼠接受PD模型制备,将成模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低剂量组(0.36 g/kg)10只、中剂量组(0.72 g/kg)及高剂量组(1.44 g/kg)10只,持续灌胃给药30 d,比较各组大鼠阿扑吗啡诱导旋转次数、圆筒实验,纹状体超微结构以及CaMkkβ、AMPK、p-AMPK水平的变化。结果:1)敛肝熄风止颤方可明显减少大鼠转圈以及肢体碰壁的次数,随着剂量增加次数减少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造模大鼠纹状体线粒体自噬现象减弱,敛肝熄风止颤方可明显促进脑组织线粒体自噬。3)中药干预后大鼠纹状体CaMkkβ、p-AMPK蛋白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上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敛肝熄风止颤方对帕金森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激活CaMkk/AMPK通路活性促进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敛肝熄风止颤方 机制 线粒体 自噬 神经保护 CaMkkβ/AMP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卡调控5-HT、DA对小鼠自闭症样行为及神经环路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罗舒心 刘仲钰 +2 位作者 梁明坤 钟振国 钟静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9-970,共12页
通过研究玛卡调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对小鼠自闭症样行为及相关神经环路的影响,初步探讨玛卡治疗自闭症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在整个实验中将ICR小鼠及C57/BL6小鼠分别随机设空白对照组及玛卡低、... 通过研究玛卡调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对小鼠自闭症样行为及相关神经环路的影响,初步探讨玛卡治疗自闭症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在整个实验中将ICR小鼠及C57/BL6小鼠分别随机设空白对照组及玛卡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灌胃给药的方式,并通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旷场实验及三腔社交实验,观察玛卡给药后两种不同种系小鼠行为学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浆5-HT及DA含量;通过c-fos蛋白检测相关脑区的神经元活性。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玛卡提高了ICR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开放臂的时间、次数及指数(P<0.05或P<0.01),减少了其在旷场实验中的总移动距离(P<0.05或P<0.01),提高了其在三腔社交实验中的社会性指数、社会新颖性指数与社会记忆指数(P<0.05),并提高了其血浆5-HT及DA含量(P<0.05或P<0.01或P<0.001);c-fos检测结果显示,VTA、VP、NAcc、mPOA及amygdala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或P<0.01或P<0.001)。本研究结果提示,玛卡对ICR小鼠自闭症样行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5-HT及DA的水平并影响相关的神经环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卡 自闭症 社会行为 5-羟色胺 多巴胺 社会脑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肺化瘀汤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一氧化氮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冯原 陈斯宁 +7 位作者 江颖 周颖 廖海菲 冯洁 黎展华 朱林 林伟楠 李健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223-2229,共7页
背景肺癌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而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率占肺癌的70%~80%,放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措施,但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补肺化瘀汤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方,对常见肺部疾病和肺癌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现有... 背景肺癌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而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率占肺癌的70%~80%,放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措施,但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补肺化瘀汤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方,对常见肺部疾病和肺癌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现有研究仅局限于补肺化瘀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观察补肺化瘀汤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7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一线化疗方案(长春瑞滨+顺铂)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肺化瘀汤,1剂/d,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NO、VEGF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KP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以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O、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KPS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发、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化瘀汤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下调血清NO、VEGF水平,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减轻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补肺化瘀汤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方兴 江颖 +2 位作者 欧俐羽 梁武健 曹桢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819-3821,共3页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脂的相关性及Hcy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18例,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分为脑梗组109例,非脑梗组109例,并以健康体检者60例作对照组,各组均行Hcy和血脂TC、TG、HDL-c、LDL-c检测...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脂的相关性及Hcy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18例,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分为脑梗组109例,非脑梗组109例,并以健康体检者60例作对照组,各组均行Hcy和血脂TC、TG、HDL-c、LDL-c检测。以Hcy作诊断试验指标,头颅CT和MRI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测量其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和似然比。结果两组TC和Hcy均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且Hcy与HDL-c呈负相关(r=-0.144,P<0.05),表明高Hcy血症与HDL的降低有关。Hcy试验敏感性为42.20%、特异性为54.1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92%和48.36%、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比值分别为0.97和1.07。结论 Hcy与血脂有一定的相关性,但Hcy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低,不能作为脑梗死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 相关性 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江颖 方兴 张永全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936-940,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逐渐成为继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3大疾病之一。《医参》云:脑髓纯者灵,杂者钝,而"杂"者以瘀血作祟为多。因此血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故"... 缺血性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逐渐成为继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3大疾病之一。《医参》云:脑髓纯者灵,杂者钝,而"杂"者以瘀血作祟为多。因此血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故"活血化瘀"应是贯穿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主线,但活血化瘀之品性多破泄,祛瘀之势过猛易耗气伤阴,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期论治是治疗的原则,使散中有收,消中有补,养破兼顾,可逐瘀而不伤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活血化瘀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肺化瘀汤对气虚血瘀证Lewis肺癌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冯原 江颖 +7 位作者 周颖 刘锐 谢有科 李健哲 朱林 林伟楠 宋盛娥 韦露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25-2631,共7页
目的研究补肺化瘀汤对气虚血瘀证Lewis肺癌小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因素刺激,通过疲劳、惊恐、高脂饮食等刺激方法建立气虚血瘀证,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气虚血瘀组及补肺化瘀汤低、中、高剂量组(0.7、1.4、2.8 g/kg),灌胃给药15 d,1次/d... 目的研究补肺化瘀汤对气虚血瘀证Lewis肺癌小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因素刺激,通过疲劳、惊恐、高脂饮食等刺激方法建立气虚血瘀证,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气虚血瘀组及补肺化瘀汤低、中、高剂量组(0.7、1.4、2.8 g/kg),灌胃给药15 d,1次/d,检测气虚血瘀证小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原位接种Lewis肺癌细胞于气虚血瘀证小鼠腋下建立气虚血瘀证小鼠Lewis肺癌模型,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1 mg/kg顺铂)及补肺化瘀汤低、中、高剂量组(0.7、1.4、2.8 g/kg),灌胃给药15 d,1次/d,记录Lewis肺癌气虚血瘀证小鼠体质量、肿瘤体积、肿瘤重量、脏器指数,TUNEL染色考察肿瘤组织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凋亡蛋白。结果补肺化瘀汤能显著改善气虚血瘀证小鼠血液流变指标(血液黏度、血浆粘度、凝血功能)(P<0.05,P<0.01)。补肺化瘀汤能显著减小气虚血瘀证Lewis肺癌小鼠肿瘤重量、体积(P<0.05,P<0.01),诱导肿瘤组织凋亡,显著抑制Bcl-2蛋白表达(P<0.01),促进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Bax蛋白表达(P<0.01)。结论补肺化瘀汤抑制Lewis肺癌气虚血瘀证小鼠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组织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肺化瘀汤 气虚血瘀证 LEWIS肺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颗粒对抑郁小鼠行为学及血清5-HT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明坤 韦宇婷 +2 位作者 梁杏秋 覃辉 钟静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4,共5页
观察玫瑰花颗粒抗抑郁行为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抑郁症可能的作用机制.选用健康、雄性成年ICR小鼠60只,采用21 d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方法造模;分别在给药7 d、14 d、28 d通过体重变化、悬尾实验(TST)、强迫游泳实验(FST)... 观察玫瑰花颗粒抗抑郁行为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抑郁症可能的作用机制.选用健康、雄性成年ICR小鼠60只,采用21 d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方法造模;分别在给药7 d、14 d、28 d通过体重变化、悬尾实验(TST)、强迫游泳实验(FST)和旷场实验(OFT)观察小鼠抑郁行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的变化.结果发现,用药前后各组小鼠体重均无明显变化;玫瑰花颗粒高、中剂量组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玫瑰花颗粒高剂量组能显著减少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玫瑰花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加小鼠旷场实验的总运动距离;给药7 d,玫瑰花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加小鼠进入中心方格的次数;且玫瑰花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升高小鼠血清5-HT含量.玫瑰花颗粒可以改善抑郁模型小鼠的行为,且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5-HT的含量,提示玫瑰花颗粒可能是通过影响5-HT水平改善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玫瑰花颗粒 抑郁行为 5-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微出血诊断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蒋媛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为脑内微小血管病变导致的一种亚临床性脑实质损害,是血液通过损害严重的血管管壁漏出或渗出所致.由于出血量少,临床上无典型症状及体征,经常造成误诊及漏诊.近年来,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特别是...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为脑内微小血管病变导致的一种亚临床性脑实质损害,是血液通过损害严重的血管管壁漏出或渗出所致.由于出血量少,临床上无典型症状及体征,经常造成误诊及漏诊.近年来,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特别是MRI的应用,可以更可靠和准确的检出CMB.目前CMB在神经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标志作用,对其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神经影像学领域的热点.现对其诊断、危险因素等方面作相关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发病率 脑淀粉样血管病 高血压 脑梗死 脑白质疏松症 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B_(12)依赖型甲基丙二酸血症一家系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及疗效评价
12
作者 利婧 孙毅明 +4 位作者 欧俐羽 朱瑜龄 王倞 李欢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526-533,共8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B_(12)依赖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临床特点、基因突变和维生素B_(12)治疗效果。方法采集一维生素B_(12)依赖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共4名成员临床资料,抽取外周静脉血行血浆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谱分析及基因检测,评价维生素B_(... 目的探讨维生素B_(12)依赖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临床特点、基因突变和维生素B_(12)治疗效果。方法采集一维生素B_(12)依赖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共4名成员临床资料,抽取外周静脉血行血浆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谱分析及基因检测,评价维生素B_(12)治疗效果。结果家系中先证者12岁发病,以学习成绩下降、性格改变为首发症状,病程中出现幻觉、双下肢无力;先证者之弟主要表现为易怒、学习成绩较差。经血浆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谱分析,先证者及其弟血浆丙酰肉碱、丙酰肉碱/乙酰肉碱比值升高,尿液甲基丙二酸水平升高。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及其弟均存在MMACH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482G>A(p.Arg161Gln)和c.609G>A(p.Trp203X),其父携带MMACHC基因错义突变c.482G>A(p.Arg161Gln),其母携带MMACHC基因无义突变c.609G>A(p.Trp203X)。经维生素B_(12)治疗后均症状好转。结论晚发型维生素B_(12)依赖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系MMACH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维生素B_(12)治疗反应良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 代谢缺陷 先天性 维生素B12 表型 基因 突变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钙素在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13
作者 方俪霖 朱其凤 +3 位作者 张明达 崔曼 鲁世金 闫雨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16期1883-1893,共11页
目的探讨骨钙素(Osteocalcin,OCN)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潜在机制,为寻找治疗AD新靶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40 nmol/L冈田酸(Okada acid,O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处理24 h以构建A... 目的探讨骨钙素(Osteocalcin,OCN)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潜在机制,为寻找治疗AD新靶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40 nmol/L冈田酸(Okada acid,O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处理24 h以构建AD细胞模型,把细胞分成正常组(未干预SH-SY5Y细胞)、模型组(40 nmol/L OA干预)和OCN干预组(不同浓度OCN干预,AD细胞模型),在AD模型细胞敲除/过表达AKT分为AKT-KO(3μg/μL)组、AKT-OE(3μg/μL)组和OCN干预后的AKT-KO+OCN组、AKT-OE+OCN组。采用CCK-8法检测AD模型细胞存活率变化;瑞氏染色观察AD模型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Tau、p-Tau、Bax、Bcl-2、Caspase-3及其裂解型,以及AD模型细胞敲除/过表达后各组Tau、p-Tau、mTOR、AKT、p-AKT的蛋白表达量变化;利用TUNEL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OCN干预AD细胞模型的早晚期凋亡细胞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形态和结构明显受损,p-Tau及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上调,早晚期凋亡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P<0.05)。②与AD模型细胞组相比,不同浓度的OCN处理24 h后,细胞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00 pg/mL OCN组的存活率明显提高(P<0.01),细胞数量、形态明显改善(P<0.01)。③与AD细胞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OCN组p-Tau/Tau比值减少,尤其在100 pg/mL OCN干预组中,p-Tau/Tau的比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④与模型组相比,在OCN浓度处于1~100 pg/mL时,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的比值出现浓度依赖性的显著降低的情况,100 pg/mL Bax/Bcl-2的比值显著降低(P<0.0001)。⑤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浓度OCN均能有效抑制AD模型细胞的凋亡程度,100 pg/mLOCN组的早晚期凋亡细胞和凋亡率明显减少。⑥与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AKT过表达后,AKT-OE组的P-AKT显著上升(P<0.05);而使用AKT通路敲除后AKT-KO组的AKT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细胞内的p-Tau表达随着AKT/mTOR通路的改变而变化,当AKT通路受抑制时,AKT-KO组细胞内p-Tau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高于模型组(P<0.05),当AKT过表达后,细胞内p-Tau表达水平明显被抑制(P<0.05)。结论OCN可能通过调节Caspase-3/Caspase-3、Bax/Bcl-2的比值来抑制细胞凋亡、减少p-Tau蛋白表达从而改善AD模型细胞形态,有效保护神经细胞,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KT/mTOR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钙素 阿尔茨海默病 Tau过度磷酸化 细胞凋亡 AKT/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D基因新发错义突变致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一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云轻 欧俐羽 +6 位作者 李亚勤 利婧 林金福 何若洁 李欢 朱瑜龄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3-348,共6页
目的总结DMD基因新发错义突变导致的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一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与结果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1例25岁男性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患者之母和妹DMD基因c.4449T>G(p.As... 目的总结DMD基因新发错义突变导致的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一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与结果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1例25岁男性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患者之母和妹DMD基因c.4449T>G(p.Asn1483Lys)位点,并结合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及其两位舅父具有相同的临床表型,双小腿肌肉呈假性肥大,双下肢近端肌萎缩和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患者基因检测DMD基因外显子34c.4449T>G(p.Asn1483Lys)为错义突变,经检索为新发突变,其母和妹为携带者,结合患者两位舅父临床表现,确诊为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该家系为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且存在该基因突变位点的共分离现象。结论DMD基因外显子34 c.4449T>G(p.Asn1483Lys)为新发错义突变,丰富了DMD基因突变谱,为该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基因 突变 误义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入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导引导管支撑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士运 周欣梅 +3 位作者 文晓东 蒋媛静 冯文勇 罗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82-487,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造成卒中的比例约占卒中病因发生率的25%,几项大型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安全、有效,并使之成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代替疗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造成卒中的比例约占卒中病因发生率的25%,几项大型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安全、有效,并使之成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代替疗法。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导引导管的支撑力对于维持输送系统的稳定以保证介入材料通过,以及颈动脉支架释放至关重要,但可检索到的关于导引导管支撑力的形成及其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拟对目前已有导引导管支撑力的相关研究进汇总,对经股动脉入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导引导管支撑力的影响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入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导引导管 支撑力 颈动脉支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导管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文勇 罗宁 +1 位作者 高春萍 曾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41-647,660,共8页
目的对比一种改良经桡动脉路径脑血管造影导管与SimmonsⅢ型造影导管(简称西蒙Ⅲ导管)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7年7月30日至2020年7月30日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的缺... 目的对比一种改良经桡动脉路径脑血管造影导管与SimmonsⅢ型造影导管(简称西蒙Ⅲ导管)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7年7月30日至2020年7月30日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所有对象按照所用导管的不同分为西蒙Ⅲ导管组和改良导管组,所有患者均行右侧桡动脉穿刺,分别使用西蒙Ⅲ导管、改良导管进行血管选择性插管,观察两组双侧椎动脉、颈总动脉插管成功率以及手术并发症(血管痉挛、穿刺点出血、脑出血、脑栓塞、皮下血肿及动静脉漏、神经损伤等)、曝光时间、对比剂使用量等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158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西蒙Ⅲ导管组78例、改良导管组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以Ⅱ型主动脉弓、左侧椎动脉超优势动脉为主,左侧椎动脉夹角以>90°为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侧椎动脉超选择性插管中,改良导管组成功率(81.2%,65/80)高于西蒙Ⅲ导管组(60.3%,47/78;χ2=8.434,P=0.004),两种导管成功率的差异与是否优势椎动脉、主动脉弓分型无关,与左侧椎动脉夹角有关,夹角为90°时改良导管组成功率(45.0%,9/20)明显高于西蒙Ⅲ导管(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9,P=0.028);西蒙Ⅲ导管组透视时间[(8.4±0.8)min]较改良导管组透视时间[(6.0±0.4)min]长,使用对比剂[(121±18)ml]较改良导管组[(84±7)ml]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89、7.332,P值分别为0.045、0.011)。改良导管组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西蒙Ⅲ导管组发生5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4%,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79,P=0.090)。结论改良导管能提高左侧椎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并且简化部分操作步骤,手术相关风险低,有较好的造影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穿刺 导管 椎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D型一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欧俐羽 孙毅明 +5 位作者 利婧 王倞 李欢 曾缨 梁颖茵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609-615,共7页
目的总结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D型(LGMD2D型)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报道一家系2例女性LGMD2D型患儿临床表现、肌电图、肌肉MRI、肌肉病理学和基因检测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及其妹均于3岁发病,以进行性四肢近... 目的总结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D型(LGMD2D型)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报道一家系2例女性LGMD2D型患儿临床表现、肌电图、肌肉MRI、肌肉病理学和基因检测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及其妹均于3岁发病,以进行性四肢近端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MRI显示部分肌肉萎缩、脂肪化或纤维水肿;其妹肌肉病理学显示局灶性骨骼肌坏死、再生,部分横纹肌消失,肌纤维大小不等。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及其妹存在相同基因突变,即SGCA基因第3外显子移码突变c.262del T(p.Phe88SerfsX123)和第5外显子错义突变c.409G>A(p.Glu137Lys),其母为SGCA基因c.409G>A(p.Glu137Lys)突变携带者,其中,c.409G>A(p.Glu137Lys)为已知突变,c.262del T(p.Phe88SerfxX123)为新发突变。结论对于临床类似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女性患者,排除DMD基因携带者后,还应行家系分析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相关基因检测,以明确具体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肢带型 表型 基因 突变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路径改变对选择性插管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罗宁 漆微微 +2 位作者 童汪霞 蒙冰 冯文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336-1338,共3页
自1951年Bierman等首次报道经股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以来,股动脉入路一直被认为是脑血管造影的常规入路。作为脑血管病介入的经典入路方式,股动脉入路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穿刺处血肿、动静脉漏、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等不。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 插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护理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笑笑 赵飞 +2 位作者 梁志金 王志威 梁梦颖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9-62,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药学等各个领域。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护理学研究,用于解决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等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护理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药学等各个领域。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护理学研究,用于解决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等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护理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视角。数据挖掘技术是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一种从大型数据集中挖掘信息的技术,主要用于发现有关数据中未知的关系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技术 护理学 决策树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粗糙集 主成分分析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