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盾叶冷水花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筛选
1
作者
韦志英
黄燕
+6 位作者
银胜高
梁洁
卢澄生
李芳婵
谢玉婷
李耀华
潘小姣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694,共8页
目的对盾叶冷水花不同极性部位进行体外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筛选,并考察活性成分与阿莫西林的联合抗菌效果。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极性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活性最强的极性部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有效成分分离...
目的对盾叶冷水花不同极性部位进行体外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筛选,并考察活性成分与阿莫西林的联合抗菌效果。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极性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活性最强的极性部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有效成分分离,并用波谱技术对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采用96孔板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活性成分与阿莫西林的联合抑菌指数(FIC);利用结晶紫法考察活性成分对肺炎链球菌生物膜的作用;通过扫描电镜考察活性成分对肺炎链球菌体外观形态的影响。结果石油醚部位、三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的MIC分别为1.000、1.000、0.500、1.000、2.000 mg·mL^(-1),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菌活性最强;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1、2、3,分别为5,7,3′,4′-四甲氧基黄酮(1)、8-O-(p-coumaroyl)-1(10)E,4(5)E-humuladien-8-ol(2)和1-O-p-coumaroyl-copaborneol(3),三者均为首次从盾叶冷水花中分离得到,对肺炎链球菌的MIC分别为200.000、50.000和25.000μg·mL^(-1),化合物3的抗菌活性最强;阿莫西林与化合物3联合配伍后的FIC值为0.50,对肺炎链球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阿莫西林与化合物3都对肺炎链球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但化合物3的生物膜抑制率明显低于阿莫西林[(59.10±1.04)%vs.(87.38±0.84)%](P<0.01);而且两者联合应用时的生物膜抑制率与阿莫西林单独应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化合物3组细菌菌体表明光滑,但是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阿莫西林组及阿莫西林联合化合物3组的细菌菌体表面均出现严重的膨胀、破裂。结论黄酮类化合物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均为盾叶冷水花的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抗菌活性更强,其抗菌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菌生物膜有一定的关系;化合物3和阿莫西林对肺炎链球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不是通过增强生物膜抑制产生;虽然化合物3无法破坏肺炎链球菌的细胞壁,但是依然对菌体的外观形态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冷水花
抗肺炎链球菌
活性成分筛选
协同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盾叶冷水花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筛选
1
作者
韦志英
黄燕
银胜高
梁洁
卢澄生
李芳婵
谢玉婷
李耀华
潘小姣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教学部
广西
中医药大学
教学
实验实训中心
广西
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出处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694,共8页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GXZYA20220105)。
文摘
目的对盾叶冷水花不同极性部位进行体外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筛选,并考察活性成分与阿莫西林的联合抗菌效果。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极性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活性最强的极性部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有效成分分离,并用波谱技术对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采用96孔板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活性成分与阿莫西林的联合抑菌指数(FIC);利用结晶紫法考察活性成分对肺炎链球菌生物膜的作用;通过扫描电镜考察活性成分对肺炎链球菌体外观形态的影响。结果石油醚部位、三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的MIC分别为1.000、1.000、0.500、1.000、2.000 mg·mL^(-1),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菌活性最强;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1、2、3,分别为5,7,3′,4′-四甲氧基黄酮(1)、8-O-(p-coumaroyl)-1(10)E,4(5)E-humuladien-8-ol(2)和1-O-p-coumaroyl-copaborneol(3),三者均为首次从盾叶冷水花中分离得到,对肺炎链球菌的MIC分别为200.000、50.000和25.000μg·mL^(-1),化合物3的抗菌活性最强;阿莫西林与化合物3联合配伍后的FIC值为0.50,对肺炎链球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阿莫西林与化合物3都对肺炎链球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但化合物3的生物膜抑制率明显低于阿莫西林[(59.10±1.04)%vs.(87.38±0.84)%](P<0.01);而且两者联合应用时的生物膜抑制率与阿莫西林单独应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化合物3组细菌菌体表明光滑,但是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阿莫西林组及阿莫西林联合化合物3组的细菌菌体表面均出现严重的膨胀、破裂。结论黄酮类化合物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均为盾叶冷水花的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抗菌活性更强,其抗菌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菌生物膜有一定的关系;化合物3和阿莫西林对肺炎链球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不是通过增强生物膜抑制产生;虽然化合物3无法破坏肺炎链球菌的细胞壁,但是依然对菌体的外观形态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
盾叶冷水花
抗肺炎链球菌
活性成分筛选
协同抗菌作用
Keywords
Pilea peltate
Anti-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creening of active ingredients
Synergistic antibacterial effect
分类号
R978 [医药卫生—药品]
R965.1 [医药卫生—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盾叶冷水花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筛选
韦志英
黄燕
银胜高
梁洁
卢澄生
李芳婵
谢玉婷
李耀华
潘小姣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