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保护和功能维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宏君 邱敏华 陈继冰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7-212,共6页
胰岛移植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有很广阔的前景,但移植后功能不良、排斥反应和供体不足等是胰岛移植领域的瓶颈。优化胰腺保存方法对获取有效胰岛的数量及功能的维护有积极意义;在培养期间对胰岛进行抗排斥反应和抗凋亡处理,包括... 胰岛移植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有很广阔的前景,但移植后功能不良、排斥反应和供体不足等是胰岛移植领域的瓶颈。优化胰腺保存方法对获取有效胰岛的数量及功能的维护有积极意义;在培养期间对胰岛进行抗排斥反应和抗凋亡处理,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SC)、MSC来源的外泌体、抗凋亡药物和基因修饰等可能成为临床胰岛移植胰岛保护与功能维护的重要方法;胰岛移植后抗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药物的使用对于胰岛功能的保护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从胰岛制备到胰岛移植的全过程,探讨胰岛保护和功能维护相关策略,旨在为提升供体质量以弥补供体绝对数量的不足,提升胰岛移植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胰岛保护 糖尿病 干细胞 外泌体 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 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包裹人胰岛减轻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玉伟 李万里 +6 位作者 陈继冰 丰丙政 徐之然 吴玲玲 武桢 顾新伟 高宏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2-569,共8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包裹胰岛对胰岛移植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的影响。方法将经示踪剂标记的MSC与人胰岛放入超低吸附培养皿,间隔0.5 h吹打混匀2次,之后置37℃、5%CO_(2)条件下孵育培养24 h,实现MSC包裹胰岛,并检测MS...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包裹胰岛对胰岛移植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的影响。方法将经示踪剂标记的MSC与人胰岛放入超低吸附培养皿,间隔0.5 h吹打混匀2次,之后置37℃、5%CO_(2)条件下孵育培养24 h,实现MSC包裹胰岛,并检测MSC包裹胰岛的效果及胰岛的体外功能。体外构建血液循环管型模型,空白对照组加入0.2 mL胰岛培养液,胰岛组加入800胰岛当量未包裹的胰岛,MSC包裹组加入800胰岛当量MSC包裹的胰岛,37℃条件下循环60 min。在0、30、60 min 3个时间点各取0.5 mL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循环60 min后将血液用70μm滤网过滤,收集血浆、血凝块及胰岛。血凝块及胰岛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及CD11b阳性细胞在胰岛周围聚集情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因子(TF)、C3a、C5b-9、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IL-8含量。结果MSC和胰岛共同孵育24 h后胰岛可以被MSC包裹,包裹程度约80%。胰岛组和MSC包裹组血凝块和胰岛周围均存在较多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MSC包裹组较胰岛组CD11b阳性细胞少。与全血共孵育0、30、60 min后,MSC包裹组和胰岛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均下降,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与空白组比较,MSC包裹组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少,TF含量较高;与胰岛组比较,MSC包裹组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TAT、TF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白组比较,MSC包裹组C3a、C5b-9、IL-6、TNF-α、IL-8表达水平较高;与胰岛组比较,MSC包裹组C3a、C5b-9、IL-1β、IL-6、TNF-α、IL-8、MCP-1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MSC包裹胰岛可通过减少胰岛TF在血液中的暴露,在凝血反应阶段减轻IBMIR,从而减少移植早期胰岛移植物的损伤和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 胰岛封装 补体 组织因子 趋化因子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