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在中医药干预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辰杰 施学丽 +1 位作者 樊明理 张玉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0-1185,共16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复发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复杂,常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信号通路转导异常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关...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复发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复杂,常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信号通路转导异常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发现,BDNF信号通路能有效调节海马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等,激活该通路可产生一定的抗抑郁效应。目前,抑郁症治疗主要采用西医传统抗抑郁药进行干预,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诸多弊端。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中医药在防治抑郁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及针灸治疗等可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有效调节BDNF信号通路及上下游相关分子表达,能对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神经炎症及氧化应激等神经生理学过程产生影响,发挥抗抑郁效应,弥补传统抗抑郁药的不足。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本文深入探讨了BDNF及其信号通路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并总结了中医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旨在为中医药防治抑郁症的理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新型抗抑郁中药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 中医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代谢:慢性肝病中医药防治新思路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新华 王佳慧 +4 位作者 段雪琳 彭岳 赵铁建 郑洋 赵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98-1504,共7页
慢性肝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研究发现金属离子代谢与慢性肝病密切相关,部分中草药可以通过调控金属离子代谢发挥防治慢性肝病的作用。目前用于治疗慢性肝病的合成药物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多种中草药被用于慢性... 慢性肝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研究发现金属离子代谢与慢性肝病密切相关,部分中草药可以通过调控金属离子代谢发挥防治慢性肝病的作用。目前用于治疗慢性肝病的合成药物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多种中草药被用于慢性肝病的补充和替代疗法。本文介绍了金属离子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和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对慢性肝病的调控作用,分析表明金属离子代谢有望为慢性肝病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慢性肝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于金属离子代谢防治慢性肝病,未来还需要更多前瞻性临床研究数据,为慢性肝病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金属离子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学哲学的“证实”/“证伪”认识中医药科学实验的对照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力军 雷帆 +5 位作者 谢伟东 邢东明 闫智勇 李俊 袁梽漪 高红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1146,共6页
科学哲学发展过程中的“证实”和“证伪”方法论,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认证理论假说的科学性。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在中医药科学实验中不仅仅需要证实,还需要证伪。而后者对于一个实验假说的确证更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结果表... 科学哲学发展过程中的“证实”和“证伪”方法论,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认证理论假说的科学性。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在中医药科学实验中不仅仅需要证实,还需要证伪。而后者对于一个实验假说的确证更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一个实验设计的受试部分属于“证实”的相关内容,其余则属于“证伪”的范畴,即所谓的“对照”(Control)。证伪设计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证实部分结果的确证性,也就是关系到实验假说的正确性。证伪对照设计的多少取决于该实验假设全称逻辑表述中内涵的多少。证伪属性的对照越充分,实验假设理论的检验也越确证。充分认识这些对于中医药科学实验设计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科学实验 对照 证伪 科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引入中医药膳学教学的设计思路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唐云丽 范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7期358-359,共2页
基于微课的概念与形式,突出其短小精悍的优势,认为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逐渐出现在现代教育者的视野中,成为现代高校教学改革的潮流。笔者将其引入到中医药膳学教学中,从而探讨微课的设计思路,并以"帮林黛玉选药... 基于微课的概念与形式,突出其短小精悍的优势,认为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逐渐出现在现代教育者的视野中,成为现代高校教学改革的潮流。笔者将其引入到中医药膳学教学中,从而探讨微课的设计思路,并以"帮林黛玉选药膳"为例探讨微课的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中医药膳学 设计思路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NF-κB信号通路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概况 被引量:4
5
作者 赖海艳 易蔚 +5 位作者 邓坤 龙娟 任梦瑶 乔赟 周蓓 李伟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1期1669-1673,共5页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中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NF-κB信号通路是气道炎症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在哮喘气道炎症与气道重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哮喘疗效突出。本文对近十年...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中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NF-κB信号通路是气道炎症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在哮喘气道炎症与气道重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哮喘疗效突出。本文对近十年来中药复方和单味药及其提取物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来治疗哮喘的文献进行回顾,发现中医药能够通过对该通路的调控,抑制气道炎症,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阻力,从而在哮喘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中医药治疗哮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NF-ΚB 中医药 研究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莫若飞 杨玉婷 +1 位作者 潘可 赵立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58-62,共5页
本文综述了生物医用材料——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中医药领域中诊疗、药剂等方向的应用概况,分析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对中医药科研和临床应用的巨大推动作用,并对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石墨烯 衍生物 中医药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罗业浩 许栋涵 +1 位作者 黄安 阎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5-151,共7页
胃癌目前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病死率位居肿瘤类疾病前三,对于胃癌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和放化疗为主,同时联合生物疗法、中医药等方式的综合性诊疗方式已变成胃癌临床医学干预的大势所趋。系统地整理中医药对于胃癌的临床诊疗用药、穴位规... 胃癌目前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病死率位居肿瘤类疾病前三,对于胃癌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和放化疗为主,同时联合生物疗法、中医药等方式的综合性诊疗方式已变成胃癌临床医学干预的大势所趋。系统地整理中医药对于胃癌的临床诊疗用药、穴位规律,阐述了近年来中医在胃癌领域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通过整理131篇临床相关文献发现,胃癌的发病主要内因为脾胃气虚,感受体外邪毒为致病外因;在诊断方面,临床诊断多用各类教材及诊疗规范为主,评估指标多采取有效率、实体瘤疗效评价、中医证候评分、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等多个结局指标组合评价。临床主要以中药、针灸配合化疗药联合治疗胃癌,在针灸治疗上,针灸选取穴位主要以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居多,所涉及经脉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为主,特定穴位则以五腧穴为主;在中药治疗上,主要以补气药、利水消肿药及理气药使用频次最高;安全性评价方面则主要以消化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情况等为评价要素;随访内容多以患者生存率及复发情况为主;在纳入的临床文献中,虽然提及随机方法文献超过半数,但具体方法披露仅占小部分。通过整理与概述,以期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客观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胃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积雪草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梁露 梁文静 +7 位作者 宋利沙 万凌云 谭桂玉 张占江 潘丽梅 张坤 涂冬萍 韦树根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90-101,共12页
为探究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L.)Urban]根、茎、叶中内生真菌的分布规律,分析广西区内的积雪草内生真菌类群组成。从广西柳州市、钦州市、北海市、桂林市、贺州市、百色市6个地区采集健康的积雪草,对根、茎、叶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 为探究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L.)Urban]根、茎、叶中内生真菌的分布规律,分析广西区内的积雪草内生真菌类群组成。从广西柳州市、钦州市、北海市、桂林市、贺州市、百色市6个地区采集健康的积雪草,对根、茎、叶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并开展多样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出114株内生真菌,分别隶属于1门3纲9目12科17属,其中1个属的分类地位未定。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间座壳属(Diaporthe)为积雪草内生真菌的优势属。不同地区的积雪草其内生真菌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桂林市、柳州市的积雪草内生真菌最为丰富,北海市与钦州市的积雪草内生真菌相似性最高,其次是桂林市与柳州市。经比较发现,根部的内生真菌丰富度最高,茎与叶的内生真菌相似性系数最高。表明广西积雪草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分布较均匀,且生长环境和组织部位对其内生真菌的组成分布和多样性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L.)Urban]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多样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AF-seq的广西八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李金梅 钟雨 +7 位作者 陈建桦 明如宏 姚绍嫦 李良波 谭勇 黄荣韶 姚春 黄鼎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0-740,共11页
八角作为广西重要的特色经济林木之一,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为揭示广西八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该研究运用SLAF-seq技术,对源自广西不同地理区域的53份八角居群样本及42份人工筛选的优良种质样本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了深入... 八角作为广西重要的特色经济林木之一,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为揭示广西八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该研究运用SLAF-seq技术,对源自广西不同地理区域的53份八角居群样本及42份人工筛选的优良种质样本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了深入挖掘;基于SNP多态性,对这些八角样本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从95份八角样本中,共获得1588 Mb测序数据和643690个SLAF标签,其中包含74434个多态性SLAF标签,经过滤后得到2690564个群体SNP。(2)95份八角样本可分为2个类群,其中桂北、桂西及部分桂中部地区居群样本聚为类群Ⅰ;42份人工筛选优良种质与桂南、桂东及部分桂中地区的居群样本聚为类群Ⅱ。(3)桂北地区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依次为桂东、桂中、桂西和桂南地区居群样本,而人工筛选的八角优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最低。综上认为,该研究基于SLAF-seq开发的SNP分子标记,能够有效地分析广西不同地区居群样本及人工筛选的优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广西八角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优良种质筛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SLAF-seq SNP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广西鹅掌柴质量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馨 徐念智 +3 位作者 符文凤 张文涛 殷汉智 李兵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3,共7页
目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评价广西鹅掌柴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对10个不同产地广西鹅掌柴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 目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评价广西鹅掌柴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对10个不同产地广西鹅掌柴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10个不同产地广西鹅掌柴指纹图谱,共标定22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22~0.999,并指认了4个色谱峰(红景天苷、4,5-二-O-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酸、柚皮素),CA与OPLS-DA分析可将不同产地广西鹅掌柴大致分为四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5.39%。结论通过指纹图谱结合CA、PCA、OPLS-DA分析可全面综合评价广西鹅掌柴质量,为广西鹅掌柴的质量控制进一步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鹅掌柴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法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筛选广西甜茶调节脂代谢活性质量标志物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兰兰 巫秋连 +3 位作者 黄万方 姜蔓菁 潘东进 凌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29,共13页
目的:基于谱效关系筛选广西甜茶调节脂代谢活性部位中的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广西甜茶,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不同萃取部位,将不同萃取部位溶液作用于诱导分化后的3T3-L1前脂肪细胞,以油红O染... 目的:基于谱效关系筛选广西甜茶调节脂代谢活性部位中的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广西甜茶,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不同萃取部位,将不同萃取部位溶液作用于诱导分化后的3T3-L1前脂肪细胞,以油红O染色法和细胞甘油三酯释放量为指标,筛选活性部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对活性部位进行成分分析和解析,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活性部位共有峰与其调节脂代谢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筛选质量标志物。结果: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部位为调节脂代谢的活性部位,鞣花酸、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甜茶素和对映-贝壳杉-16-烯-19-羧酸-13-O-β-D-葡萄糖苷4个成分与调节脂代谢活性作用高度相关,可作为甜茶调节脂代谢活性的质量标志物。结论:基于谱效关系的广西甜茶质量标志物的研究,对阐明药效物质基础、筛选与药效相关的核心质量标志物、保证药材质量的可控性和合理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甜茶 3T3-L1细胞 脂代谢 谱效关系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模型大鼠中枢神经系统Th1/Th2/Th17细胞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姣 林采玥 +4 位作者 梁弘 赵明阳 范小婷 方刚 林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9-1764,共16页
目的探究壮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对中枢神经系统中Th1/Th2/Th17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空线点灸组)、阳性对照组(普瑞巴林组)和... 目的探究壮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对中枢神经系统中Th1/Th2/Th17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空线点灸组)、阳性对照组(普瑞巴林组)和壮医药线点灸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均予以单次腹腔注射树脂毒素(Resiniferatoxin,RTX)诱导PH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给予相应处理21天,于造模前3天、造模后第1、4、7天以及干预后第3、7、14、21天检测大鼠的缩足机械痛阈值(Mechanical pain threshold,PWT)和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干预结束后,取脊髓组织,检测Th1/Th2/Th17细胞比例变化及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阐明该疗法对此平衡机制的调控作用。结果树脂毒素造模后大鼠的PWT呈下降趋势,而TWL呈上升趋势,表现出热痛分离,契合PHN的临床表现。壮医药线点灸后,PHN大鼠PWT上升、TWL下降,改善了热痛分离趋势;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壮医药线点灸组均能通过促进中枢神经系统中Th1的应答,升高脊髓组织中CD4+IL-2+细胞比例以及IFN-γ、IL-2的含量,上调IFN-γ、IL-2 mRNA的表达以及其蛋白活性,同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Th2、Th17的应答,降低脊髓组织中CD4+IL-4+、CD4+IL-17A+细胞比例以及IL-4、IL-10、IL-17、IL-22的含量,下调IL-4、IL-10、IL-17、IL-22 mRNA的表达以及其蛋白活性,且阳性对照组与壮医药线点灸组在纠正中枢神经系统Th1/Th2/Th17淋巴细胞失衡方面疗效相当,均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可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热痛分离趋势,这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Th17细胞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壮医药线点灸 中枢神经 Th1/Th2/Th17细胞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药广西鹅掌柴质量标准建立
13
作者 温海成 苏永精 +2 位作者 谢澳 李灿 韦威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54-157,173,共5页
采用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不同产地壮药广西鹅掌柴进行鉴定研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中规定的方法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水分含量、灰分含量和浸出物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壮药广西鹅掌柴显微鉴别特征性强... 采用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不同产地壮药广西鹅掌柴进行鉴定研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中规定的方法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水分含量、灰分含量和浸出物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壮药广西鹅掌柴显微鉴别特征性强;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环己烷∶丙酮∶甲酸(8.5∶1.5∶0.4)为展开系统,此展开系统分离度较好,斑点清晰,以15 cm为展距,斑点分离度最佳;以10%硫酸乙醇溶液作为显色剂,紫外灯(365 nm)下检视;拟定壮药广西鹅掌柴水分含量不超过12.00%,总灰分含量不超过6.0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超过0.5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低于9.50%。其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稳定可靠、重复性较好、拟定范围合理,可为壮药广西鹅掌柴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药 广西鹅掌柴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城金花茶叶片的生药学及UPLC指纹图谱
14
作者 姚涵雅 盘涌 +4 位作者 高慧 白燕远 李耀燕 闫国跃 谢阳姣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91-97,181,共8页
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方法,观察防城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var.phaeopubisperma)的原植物形态、组织结构、粉末特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防城金花茶液相指纹图谱,运用SIMCA-P14.... 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方法,观察防城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var.phaeopubisperma)的原植物形态、组织结构、粉末特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防城金花茶液相指纹图谱,运用SIMCA-P14.1软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性状鉴别结果显示,防城金花茶叶展开后呈椭圆形、长椭圆形、矩圆形或卵圆形,薄革质、两面均无毛,叶脉网状,边缘有细锯齿或锯齿。叶肉组织散有大型分枝状不规则石细胞和草酸钙簇晶;导管有环纹导管及螺纹导管,气孔不定式。超高液相指纹图谱显示,供试防城金花茶样本化学成分谱存在差异;基于化学成分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可将防城金花茶样本分成2大类,维生素B6、去氧肾上腺素、芦丁、咖啡碱、金丝桃苷是区分2种指纹类型的主要标志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城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var.phaeopubisperma)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 生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特色药材两面针的研究趋势和热点
15
作者 徐浩 霍丽妮 陈睿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45-250,共6页
采用可视化分析的方式对广西特色药材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分析,预测该领域未来发展走向,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两面针提供理论参考。以“两面针”为检索词,从中国知网(CNKI)中整合1971—202... 采用可视化分析的方式对广西特色药材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分析,预测该领域未来发展走向,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两面针提供理论参考。以“两面针”为检索词,从中国知网(CNKI)中整合1971—2022年的相关中文文献,运用CiteSpace V 5.7 R5软件从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筛选、排除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后共纳入788篇文献,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刘华钢,共发文65篇;发文较多的机构集中于广西,广西医科大学为研究两面针最多的机构,且有明显的地域性;高校与企业间合作较多,如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关键词分析显示对两面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面针及其相关中药复方以及产品的质量控制是研究热点。氯化两面针碱的抗肿瘤活性以及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将是该领域的热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 特色药材 研究趋势 热点分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蛋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分离纯化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华宇 廖彭莹 +5 位作者 张天丰 张新锐 邓纭宁 李耀华 韦金锐 陈俊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活性评估。优选预测活性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和活性验证,并用分子对接工具分析活性肽与ACE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鳖蛋黄菠萝蛋白酶酶解物的水解度为(17.70±0.34)%,抑制ACE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为(0.210±0.019)mg/mL。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活性组分F3中鉴定出36条肽段,选择6条活性评分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其中肽段YNGIWPRD和ASDILPKK的IC_(50)值分别为(0.019 00±0.000 36)、(0.170 0±0.001 3)mg/m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二者均通过多条氢键与ACE紧密结合。综上,从鳖蛋黄中筛选出2条新的ACE抑制活性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蛋黄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 分离纯化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菍总黄酮对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小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雨菲 莫烨云 +5 位作者 李笑笑 杨秋莉 林惠旅 黄海芳 林美莹 李丽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75,共12页
[目的]探讨地菍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TFMD)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对TFMD在肾脏功能保护及抗脂质过氧化方面的药用价值进行探索,为瑶药地菍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9... [目的]探讨地菍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TFMD)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对TFMD在肾脏功能保护及抗脂质过氧化方面的药用价值进行探索,为瑶药地菍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9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2组:空白组(n=10)及造模组(n=80)。空白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连续饲养6周后,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12 h后,造模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0.05 g/kg,空白组小鼠注射等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连续注射5 d后,分别在末次注射72 h及1周后测量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将连续2次FBG≥16.7 mmol/L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DN模型组(高脂饲料)、二甲双胍组(高脂饲料+0.5 g/kg二甲双胍)及TFMD高(高脂饲料+1.2 g/kg TFMD)、中(高脂饲料+0.8 g/kg TFMD)、低(高脂饲料+0.6 g/kg TFMD)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0周。给药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生理状况,每周检测FBG。给药10周后,使用代谢笼收集各组小鼠24 h尿液,剪尾采血检测各组小鼠FBG,计算各组小鼠肾脏指数;同时检测各组小鼠尿液中尿蛋白(UP)和尿微量白蛋白(MAU)、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及肾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Nephrin、podocin、PTGS2、ACSL4蛋白的表达量;制作各组小鼠肾脏组织HE及PAS染色切片并观察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组相比,DN模型组小鼠体重、GSH和SOD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FBG、肾脏指数、MAU、UP、SCr、BUN及MDA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肾脏组织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PTGS2、ACSL4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肾脏组织光镜下可见严重损伤,表明DN模型构建成功。与DN模型组相比,TFMD能改善DN小鼠的消瘦状况,极显著或显著降低小鼠肾脏指数及FBG(P<0.01;P<0.05),极显著降低小鼠体内UP、MAU、SCr、BUN水平(P<0.01),显著提高小鼠肾脏组织Nephrin、podocin水平(P<0.05),TFMD组小鼠肾脏组织损伤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与DN模型组相比,TFMD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小鼠肾脏组织GSH和SOD活性(P<0.05;P<0.01),极显著或显著降低MDA水平(P<0.01;P<0.05),显著或极显著下调肾脏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相关蛋白PTGS2、ACSL4的表达(P<0.05;P<0.01),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及减缓机体脂质过氧化及其产物堆积。[结论]TFMD可明显延缓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小鼠DN的发生发展进程,其机制与调控脂质过氧化及氧化应激、调控PTGS2/ACSL4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总黄酮 糖尿病肾病 脂质过氧化 氧化应激 脂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藤茶总黄酮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合用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曾春晖 杨柯 +3 位作者 徐明光 吴光 陈益清 钟振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研究广西藤茶总黄酮(TF)单用及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白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等临床常见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及棋盘法,分别测定TF对SA、MRSA、... 目的研究广西藤茶总黄酮(TF)单用及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白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等临床常见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及棋盘法,分别测定TF对SA、MRSA、肺炎克雷白杆菌等临床常见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TF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SA和MRSA的联合抗菌指数(FIC)及生长曲线。结果单用TF对SA、MRSA的MIC均为77.50~155.00μg.mL-1;TF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合用,除与头孢唑林、头孢吡肟的0.5<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1.0,为相加作用外,与苯唑西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西丁的FICI均≤0.5,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 TF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合用对MRSA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总黄酮 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叶冷水花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筛选
19
作者 韦志英 黄燕 +6 位作者 银胜高 梁洁 卢澄生 李芳婵 谢玉婷 李耀华 潘小姣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694,共8页
目的对盾叶冷水花不同极性部位进行体外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筛选,并考察活性成分与阿莫西林的联合抗菌效果。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极性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活性最强的极性部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有效成分分离... 目的对盾叶冷水花不同极性部位进行体外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筛选,并考察活性成分与阿莫西林的联合抗菌效果。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极性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活性最强的极性部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有效成分分离,并用波谱技术对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采用96孔板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活性成分与阿莫西林的联合抑菌指数(FIC);利用结晶紫法考察活性成分对肺炎链球菌生物膜的作用;通过扫描电镜考察活性成分对肺炎链球菌体外观形态的影响。结果石油醚部位、三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的MIC分别为1.000、1.000、0.500、1.000、2.000 mg·mL^(-1),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菌活性最强;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1、2、3,分别为5,7,3′,4′-四甲氧基黄酮(1)、8-O-(p-coumaroyl)-1(10)E,4(5)E-humuladien-8-ol(2)和1-O-p-coumaroyl-copaborneol(3),三者均为首次从盾叶冷水花中分离得到,对肺炎链球菌的MIC分别为200.000、50.000和25.000μg·mL^(-1),化合物3的抗菌活性最强;阿莫西林与化合物3联合配伍后的FIC值为0.50,对肺炎链球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阿莫西林与化合物3都对肺炎链球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但化合物3的生物膜抑制率明显低于阿莫西林[(59.10±1.04)%vs.(87.38±0.84)%](P<0.01);而且两者联合应用时的生物膜抑制率与阿莫西林单独应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化合物3组细菌菌体表明光滑,但是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阿莫西林组及阿莫西林联合化合物3组的细菌菌体表面均出现严重的膨胀、破裂。结论黄酮类化合物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均为盾叶冷水花的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抗菌活性更强,其抗菌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菌生物膜有一定的关系;化合物3和阿莫西林对肺炎链球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不是通过增强生物膜抑制产生;虽然化合物3无法破坏肺炎链球菌的细胞壁,但是依然对菌体的外观形态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冷水花 抗肺炎链球菌 活性成分筛选 协同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碱类化合物调控慢性肝病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伊惠 王佳慧 +4 位作者 赵铁建 段雪琳 汪磊 郑洋 杨仕权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82,共8页
慢性肝病的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乙醇滥用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生物碱类化合物作为一类来源于植物的化合物,在调控慢性肝病方面展现出了重要潜力。近年来研究表明,生物碱类化合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对慢性肝病的治疗作用。这些化合... 慢性肝病的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乙醇滥用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生物碱类化合物作为一类来源于植物的化合物,在调控慢性肝病方面展现出了重要潜力。近年来研究表明,生物碱类化合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对慢性肝病的治疗作用。这些化合物对肝纤维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关键病理过程具有调节作用,还通过调控多个信号通路来调节肝细胞代谢稳态,起到了调控慢性肝病的作用。本文对生物碱类化合物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为慢性肝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类 肝疾病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