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6
1
作者 覃浩然 覃海飚 +8 位作者 陈勇喜 韦家鼎 伍亮 付拴虎 宋泉生 谷金 卢大汉 饶远森 卢明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6年7月我科对86例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病人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手术时...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6年7月我科对86例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病人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C型臂透视次数、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两组手术并发症;两组手术前后伤椎Cobb角、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以及两组手术前后JOA、ODI评分以及Frankel脊髓功能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皮置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但是经皮置钉组C型臂透视次数比开放置钉组多(P <0.05)。术后经皮置钉组无切口感染发生,开放置钉组切口感染2例,两组术中均未出现置钉位置不良引起的神经损伤。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和复查胸腰椎X线片和CT片,术后15个月两组伤椎均骨性愈合,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5个月的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JOA疼痛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以及Frankel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明显优于术前(P <0.05)。两组之间的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在术后1周及术后15个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周的JOA、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15个月时经皮置钉组优于开放置钉组。两组患者术后15个月Frankel脊髓功能评定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式骨折 胸腰椎 经皮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智斐 付拴虎 +4 位作者 张家立 伍亮 周劲衍 莫怡 钟远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0-794,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探讨引起再骨折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VP治疗的26...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探讨引起再骨折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VP治疗的264例(394个椎体)OVCF患者,分为A组(再发骨折组)34例,B组(未再发骨折组)230例。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20.5±8.8个月,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再发骨折的时间、部位、发生率,空腔样椎体数目,终末随访定量CT(QCT)值,骨水泥渗漏的部位及渗漏率,手术前后VAS评分等因素并对以上因素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PVP后首次再发邻近椎体骨折与跨跃式椎体骨折的总发生率为13%(共34例),时间为11.7±9.2个月,有21例患者第2、3次再发骨折发生在3个月内。年龄、性别、空腔样椎体数目等因素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QCT值在A组和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术后第3天VAS评分在A组、B组各组内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水泥渗漏共34例36个椎体,骨水泥渗漏率为9%,渗漏后均无临床相关症状;骨水泥渗漏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两组间不同部位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不管是椎间隙渗漏还是其他部位渗漏,均提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部位骨水泥渗漏的患者间在VAS评分(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对比,均提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OVCF患者行PVP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年龄、性别、空腔样椎体数目、骨水泥渗漏与PVP后再发骨折无明显相关性,骨质疏松可能是引发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一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相关因素 再发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形态与Kummell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8
3
作者 钟远鸣 李兵 +2 位作者 李智斐 苏之盟 苏正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661-3662,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形态的改变,探讨其与Kummell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1月行保守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87例。实际纳入患者47例,共108个椎体,均经MRI诊断...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形态的改变,探讨其与Kummell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1月行保守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87例。实际纳入患者47例,共108个椎体,均经MRI诊断为新鲜骨折,其中男14例,女33例,年龄63~91岁,平均年龄(71.5±9.8)岁。依据椎体形态分为:楔形,凹陷形,扁平形3种。所有纳入患者均3个月、半年后复查磁共振成像MRI。结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坏死发生率为,楔形11.1%,凹陷形4.6%,扁平形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楔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Kummell病的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Kummell病 椎体骨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松药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发疼痛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钟远鸣 李兵 李智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50-551,554,共3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也被称为脆性骨折,或低能量骨折,常常发生于蹲坐位跌倒、坐车颠簸或搬抬重物之后。其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疼痛以发生姿势改变、咳嗽时最明显。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腰背部疼痛 肌松药 引发 缓解 脆性骨折 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方法预防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发生OCVF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罗清 许光兰 +2 位作者 陈平 钟云青 李智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目的确定单纯西药、太极拳结合药物改善饮食结构等不同干预措施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CVF)中的作用,寻找一种适合COPD合... 目的确定单纯西药、太极拳结合药物改善饮食结构等不同干预措施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CVF)中的作用,寻找一种适合COPD合并OP患者预防OCVF的预防方法。方法将90例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分为对照组、西药组、综合组(太极拳结合西药及改善饮食结构),每组30例,随机分组后予以不同的干预方法。对照组:告知患者病情,嘱患者平常行动小心,减少负重。西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联抗骨质疏松药物抗骨质疏松。综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上太极拳练习,指导研究对象有规律地打太极拳,同时指导其改善饮食结构。观测并比较各组椎体骨折发生率、腰椎椎体QCT值变化及跌倒发生次数。结果随访1年内各组胸腰椎椎体骨折发生率组间比较对照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与综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腰椎QCT比较显示对照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腰椎QCT比较显示对照组与其他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综合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1年内跌倒发生次数对比,对照组发生次数明显较其它2组多(P<0.05),西药与综合组跌倒发生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太极拳结合西药及药膳饮食对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减少骨折发生率、减少跌倒次数及控制骨质疏松进展。但随访中不能配合的患者最多,有待进一步增大样本量研究及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家立 王东洋 +1 位作者 伍亮 张洪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66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手术组(n=34)和非手术组(n=32...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66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手术组(n=34)和非手术组(n=32)。手术组患者采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根据患者需要可重复治疗;非手术组患者给予塞来昔布口服,1次/d,200 mg/次,2周后停药。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后2年时进行腰椎功能Mac Nab疗效评定,分为优、良、可、差。结果治疗时间和治疗方法对患者VAS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时间对患者VA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对患者VA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椎功能Mac Nab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5,P<0.0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脉冲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一种创伤小、相对安全、疗效明确稳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椎关节突关节 脉冲射频术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神经鞘内注射联合神经根周围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钟远鸣 付拴虎 +6 位作者 张家立 李智斐 伍亮 唐福波 程俊 仇振茂 卢大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307-4310,共4页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神经鞘内注射联合神经根周围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1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行传统髓核摘除术的LDH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2...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神经鞘内注射联合神经根周围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1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行传统髓核摘除术的LDH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在传统髓核摘除术中,A组在暴露的神经根鞘内用2 ml注射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20 mg(半支),剩余20 mg曲安奈德注射液喷洒在神经根周围;B组于减压后在暴露的神经根周围喷洒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C组减压后不做特殊处理。于术前,术后第1、3、7天及术后2周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B组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C组〔95%CI(0.09,0.71),P=0.011;95%CI(0.04,0.66),P=0.026〕。组间比较结果显示:A组、B组、C组术前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5,P=0.799)。3组术后第1、3、7天及术后2周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54,P=0.000;F=84.98,P=0.000;F=10.01,P=0.019;F=8.15,P=0.038),其中术后第7天、术后2周A组VAS、JOA、ODI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3组术后第1、3、7天及术后2周VAS、JOA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第3、7天及术后2周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传统髓核摘除术在治疗LDH时,术中应用曲安奈德神经根干预,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尤其神经鞘内注射联合神经根周围喷洒曲安奈德更能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神经鞘 椎间盘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置钉联合单侧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勇喜 覃海飚 +6 位作者 覃浩然 韦家鼎 付拴虎 伍亮 宋泉生 卢大汉 谷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89-129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联合单侧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经皮置钉联合单侧椎板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置钉联合双侧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联合单侧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经皮置钉联合单侧椎板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置钉联合双侧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治疗。对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并发症、治疗后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以及ODI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上比对照组少。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在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术后3个月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微创置钉联合单侧椎板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腰椎管狭窄症 置钉 开窗 跨顶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脊髓伤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钟远鸣 许伟 +3 位作者 李智斐 付拴虎 莫日养 梁梓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2133-2136,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脊髓伤方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2年7月—2016年6月本科行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57例,依据是否服用中药脊髓伤方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n=22)... 目的:观察中药脊髓伤方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2年7月—2016年6月本科行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57例,依据是否服用中药脊髓伤方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n=22)术后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消肿,实验组(B组,n=35)在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服用中药脊髓伤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6、12个月颈椎JOA评分,计算术后第12个月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并于术后第12个月使用中医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术前、术后第1个月比较颈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第6、12个月比较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第12个月比较神经功能改善率、中医疾病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脊髓伤方可有效促进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气滞血瘀证 脊髓伤方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神经根鞘内及其周围用药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奕军 唐福波 +6 位作者 张家立 杨辉 陈德强 邓文仕 黄国珠 魏卫兵 陈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42-1446,共5页
背景传统的骶管注射或术中使用神经阻滞药物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或术后早期炎性水肿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的有效方法。然而,用于神经根鞘内及其周围的神经阻滞药物作用时间短,疗效有限,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目的观察LDH术中神... 背景传统的骶管注射或术中使用神经阻滞药物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或术后早期炎性水肿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的有效方法。然而,用于神经根鞘内及其周围的神经阻滞药物作用时间短,疗效有限,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目的观察LDH术中神经根鞘内及其周围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的LDH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30,给予神经根鞘内及其周围用药)、B组(n=30,给予神经根鞘内用药)、C组(n=30,不做特殊处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神经根性疼痛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第1、3、6、10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第3、6、10天日本骨科学会治疗评估评分法(JOA)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C组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A组,术后神经根性疼痛发生率高于A组(P<0.05);C组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B组,术后神经根性疼痛发生率高于B组(P<0.05)。干预方式与时间在VA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式、时间在VA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B组、C组术后第1、3、6、10天VAS评分高于A组(P<0.05);C组术后第1、3、6、10天VAS评分高于B组(P<0.05)。A组、B组、C组术后第1、3、6、10天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干预方式与时间在JOA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式、时间在患者JOA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B组、C组术后第6、10天JOA评分低于A组(P<0.05);C组术后第6、10天JOA评分低于B组(P<0.05)。A组、B组、C组术后第3、6、10天JOA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LDH术中神经根鞘内及其周围用药可能通过提高药物的作用时间来延长镇痛时间,促进LDH术后早期恢复,减轻术后神经根性疼痛,减少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注射 脊髓 神经鞘 明胶海绵 吸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