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线点灸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乾超 蔡卓冶 +1 位作者 蔡伦 刘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3-774,共2页
肩一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早期SHS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壮医药线点灸 脑卒中后 运动疗法 早期 脑卒中偏瘫患者 疗效 上肢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双硫死亡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2
作者 张金枝 陈炜 +6 位作者 卓桂锋 郝二伟 朱小敏 符钰岚 蒲珊珊 苏明阳 吴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4-520,共7页
目的利用双硫死亡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结合实验验证,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双硫死亡基因的发病机制。方法筛选双硫死亡DEGs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数据集中VD患者数据... 目的利用双硫死亡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结合实验验证,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双硫死亡基因的发病机制。方法筛选双硫死亡DEGs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数据集中VD患者数据进行聚类分型及基因集变异分析。利用列线图模型检验DEGs的聚类风险,预测其最佳学习模型。建立VD大鼠模型后,进行水迷宫实验、HE染色及RT-qPCR检测以验证生信结果。结果得到SLC7A11等4个双硫死亡DEGs,相互之间有拮抗或协同作用;基因数据可分为2个亚型且差异存在显著性。分型后的VD双硫死亡DEGs主要富集于GnRH等信号通路;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高。广义线性为最佳机器学习模型。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跨越平台次数下降,Slc3a2、SLC7A1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LRPPRC升高。结论SLC7A11等双硫死亡DEGs及其相关的GnRH信号通路可能是VD双硫死亡相关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SLC3A2、LRPPRC、SLC7A11可作为双硫死亡调控VD的特征基因,其可能通过调控双硫死亡进而影响VD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双硫死亡 生物信息学 机器学习 实验验证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62通过调控自噬与抗氧化通路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跃强 唐农 +3 位作者 秦红玲 廖泰荣 李媛媛 王启芝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P62介导的微管结合蛋白轻链3(LC3)和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表达的变化。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每组40只...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P62介导的微管结合蛋白轻链3(LC3)和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表达的变化。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每组40只,分别于12h,1、2和3d取材,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化学荧光法测定脑组织活性氧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中自噬及凋亡形态结构变化,分别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P62和LC3和Keap1 mRNA和蛋白在缺血半暗带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中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1d时达峰值[(238.23±25.51)%vs (134.60±12.48)%,P<0.01];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可见不同程度自噬小体形成,细胞发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P62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1d达最低值(1.915±0.711 vs 1.253±0.679;0.10±0.02 vs 0.16±0.04,P<0.01);各时间点LC3、Keap1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1d达到最高值(0.862±0.501 vs 1.450±0.245,1.125±0.421 vs 2.037±0.730;1.25±0.17 vs 0.36±0.07,1.35±0.14 vs 0.24±0.05,P<0.05,P<0.01)。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LC3和Keap1表达水平增加,而P62表达减少,诱导了细胞自噬和氧化应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脑缺血 氧化性应激 再灌注损伤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汪顺贵 玉倩 +7 位作者 李华霞 李欢 卢玲 廖现秋 吴琼 李华琼 陈爱玲 刁丽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40-2150,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要求,制定... 目的系统评价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要求,制定纳入及排除标准,按照改良的Jadad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绘制基本信息表,提取数据,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偏倚风险图、森林图及漏斗图。结果共有20项研究被纳入,总病例数1714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在提高总有效率、减少脑电图痫样放电数、痫样放电累及的导联数以及改善相关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单纯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癫痫患者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两组的皮肤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安全有效,但因研究方法质量学的限制,有待于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试验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醒脑静注射液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 有效性 安全性 系统评价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焦次第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炜 胡跃强 +4 位作者 吴林 王庆高 罗试计 黄家兴 谢岚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297-330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焦次第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多中心收治的200例CHF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方案分为对照组(n=100,予以常规治疗)和治疗组(n=10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焦次第疗法),比... 目的探讨三焦次第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多中心收治的200例CHF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方案分为对照组(n=100,予以常规治疗)和治疗组(n=10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焦次第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HFQ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并评估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00%、6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9,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LHFQ评分、NT⁃proBNP、Ang⁃Ⅱ降低(P<0.05),其6 min步行距离、LVEF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LHFQ评分、NT⁃proBNP、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其6 min步行距离、LVEF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焦次第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运动耐量,降低NT⁃proBNP、Ang⁃Ⅱ等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抑制心室重构,促进心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次第疗法 慢性心力衰竭 脑利钠肽前体 心功能 血管紧张素Ⅱ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焦次第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对神经功能缺损及行为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炜 胡跃强 +5 位作者 吴林 肖榕 陆岸英 陈华丽 韦华军 唐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究三焦次第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宾阳县中医医院及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究三焦次第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宾阳县中医医院及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血管性痴呆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三焦次第疗法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69/75),较对照组的66.67%(50/75)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SDSVD评分、NFDS评分、ADL评分、BB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焦次第疗法可显著缓解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行为能力,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三焦次第疗法 神经功能缺损 行为能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