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石症的形成机制及外科治疗现状 被引量:7
1
作者 滕金豪 陈伟棠 +3 位作者 潘孟 李敏朋 罗艳萍(综述) 俞渊(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9-1494,共6页
胆石症是肝胆外科的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复发率高,手术取石是胆石症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研究发现,病理性胆汁形成及胆道动力学改变是胆道结石形成和复发的关键环节,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外科取石手段也愈加多样化,临床中为... 胆石症是肝胆外科的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复发率高,手术取石是胆石症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研究发现,病理性胆汁形成及胆道动力学改变是胆道结石形成和复发的关键环节,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外科取石手段也愈加多样化,临床中为达到更优疗效,会根据发病部位及不同取石方式的特点,从而制定对应的外科治疗方案。本文现就胆石症的形成机制与外科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形成机制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 被引量:10
2
作者 潘孟 李敏朋 +1 位作者 俞渊 常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7年8月~2019年12月我科对18例有胆道手术史的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采用经皮经肝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观察结...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7年8月~2019年12月我科对18例有胆道手术史的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采用经皮经肝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观察结石残留情况、二期胆道镜取石次数、结石清除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18例均顺利完成经皮经肝一期扩张窦道胆管造瘘硬质胆道镜取石,无严重出血、脏器损伤及术后胆漏等并发症。18例均行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其中胆道镜取石1次1例,2次4例,3次及以上13例,最终结石取净16例(88.9%)。18例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3~26个月),16例取净结石者有2例复发,16例治疗效果为优,2例偶发胆管炎。结论经皮经肝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二期电子胆道镜取石治疗有胆道手术史患者的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病 胆道手术史 胆道镜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灵仙胶囊对小鼠胆结石形成及肝病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吕震 俞渊 +5 位作者 王兵 李辉 金萌 王宇 刘明 唐乾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目的中药复方大黄灵仙胶囊方对防治胆结石具有明显疗效。文中构建C57BL/6小鼠胆石病模型,观察大黄灵仙胶囊对C57BL/6小鼠胆结石形成、肝病理和血液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 目的中药复方大黄灵仙胶囊方对防治胆结石具有明显疗效。文中构建C57BL/6小鼠胆石病模型,观察大黄灵仙胶囊对C57BL/6小鼠胆结石形成、肝病理和血液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和大黄灵仙胶囊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给予致石饲料喂养(高脂、高胆固醇)8周,期间大黄灵仙胶囊组和熊去氧胆酸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处理。8周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采集标本,观察小鼠成石率、生化指标、肝病理变化等。结果小鼠经8周造模用药后,模型组小鼠成石率达1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UDCA组、大黄灵仙胶囊组成石率42.85%、37.5%,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溴化钾压片光谱定性分析小鼠胆结石成分可在2939、1446、1382、1056/cm胆固醇特有红外吸收峰值,并经半定量分析其胆固醇成分约93%-96%;血清生化检测熊去氧胆酸组和大黄灵仙胶囊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为(0.60±0.34)、(1.02±0.62)mmol/L,三酰甘油为(0.93±0.19)、(0.82±0.22)mmol/L,总胆固醇为(4.10±0.96)、(4.36±0.86)mmol/L,总胆红素为(1.97±0.34)、(1.30±0.43)mmol/L,谷草转氨酶为(121.77±35.41)、(150.60±64.17)mmol/L,谷丙转氨酶为(115.10±64.05)、(108.00±45.30)mmol/L指标均优于模型组(2.04±0.31)、(1.31±0.31)、(5.94±1.03)、(2.90±0.50)、(362.60±96.18)、(444.50±223.1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熊去氧胆酸组、大黄灵仙胶囊组小鼠肝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坏死等改善优于模型组,但较正常对照仍有轻微改变。结论大黄灵仙胶囊可降低小鼠胆结石模型成石率,并改善小鼠血清生化学和肝组织形态学改变,从而达到防治胆结石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小鼠 大黄灵仙胶囊 病理 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灵仙方对LPS诱导的肝内胆管组织损伤大鼠炎症反应及Wnt5a-Ca;-PKC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曼 戴建业 +2 位作者 俞渊 唐乾利 陈金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大黄灵仙方对LPS诱导的肝内胆管组织损伤大鼠Wnt5a-钙离子(Ca;)-活化蛋白激酶C(PKC)信号转导通路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灵仙方组(320 mg/kg)、炎症信号阻断剂组(PDTC+SB203580,120 mg... 目的:探讨大黄灵仙方对LPS诱导的肝内胆管组织损伤大鼠Wnt5a-钙离子(Ca;)-活化蛋白激酶C(PKC)信号转导通路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灵仙方组(320 mg/kg)、炎症信号阻断剂组(PDTC+SB203580,120 mg/kg+10 mg/kg)、大黄灵仙方+信号阻断剂组(320 mg/kg+120 mg/kg+10 mg/kg),每组12只。采用胆总管注射内毒素LPS构建肝内胆管组织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连续给药3 d,2次/d。末次给药12 h后,ELISA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水平;截取胆管周围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荧光免疫法检测胆管组织细胞内Ca;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胆管组织Wnt5a、骨桥蛋白(OPN)、PK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BIL、TBA、TNF-α、IL-6水平、胆管组织细胞内Ca;水平、胆管组织Wnt5a、OPN、PKC mRNA及蛋白、IL-6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炎症信号阻断剂组及大黄灵仙方组大鼠TBIL、TBA、TNF-α、IL-6水平、细胞内Ca;水平、Wnt5a、OPN、PKC mRNA及蛋白、IL-6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炎症信号阻断剂组及大黄灵仙方组相比,大黄灵仙方+信号阻断剂组上述指标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大黄灵仙方可能通过抑制Wnt5a-Ca;-PKC信号通路活化降低肝内胆管组织损伤大鼠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灵仙方 肝内胆管组织损伤 炎症 Wnt5a-钙离子-活化蛋白激酶C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灵仙方对胆固醇结石豚鼠模型胆囊Cajal间质细胞中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肖丽君 甘苡榕 +5 位作者 刘春丽 李承积 杨文 庞浇安 滕金豪 俞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6-382,共7页
目的 观察在大黄灵仙方的调控下干细胞生长因子(scf)、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影响胆囊动力学改变的可能机制,为大黄灵仙方预防胆石症的发生及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45只SPF级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 目的 观察在大黄灵仙方的调控下干细胞生长因子(scf)、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影响胆囊动力学改变的可能机制,为大黄灵仙方预防胆石症的发生及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45只SPF级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其中正常组予正常饲料喂养,模型组、中药组予高脂致石饲料喂养,喂养8周后分别从各组中随机抽取5只豚鼠,肉眼观察下结石形成超过4只,则判断为模型建立成功。造模成功后中药组予大黄灵仙方灌胃,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取豚鼠胆囊组织,HE染色观察观察胆囊组织的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测定胆囊组织中TNFα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测定胆囊平滑肌组织中scf、c-kit的蛋白表达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多重比较法。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胆囊组织炎症明显,中药组胆囊组织内炎症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模型组中,胆囊组织中TNFα的表达水平最高,中药组次之,正常组最低(P值均<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豚鼠胆囊平滑肌组织中scf、c-kit蛋白在正常组、中药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值均<0.05)。结论 大黄灵仙方能增强胆囊动力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胆囊Cajal间质细胞中的scf、c-ki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灵仙方 胆石 Cajal小肠细胞 信号传导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诱导胆管炎症对胆管上皮细胞骨架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及大黄灵仙方对其干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承积 俞渊 +2 位作者 甘苡榕 庞浇安 杨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750-755,共6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细胞骨架的影响以及大黄灵仙方调节NF-κB/MAPK信号通路对细胞骨架蛋白的作用。方法:采用鬼笔环肽荧光染色剂对各组干预后的胆管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骨架的排...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细胞骨架的影响以及大黄灵仙方调节NF-κB/MAPK信号通路对细胞骨架蛋白的作用。方法:采用鬼笔环肽荧光染色剂对各组干预后的胆管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骨架的排列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骨架蛋白F-actin的表达。结果:LPS干预后,胆管上皮细胞出现细胞核皱缩或破损,骨架丝状断裂或成团;通路阻制剂联合大黄灵仙方干预后细胞骨架部分修复;其余各组细胞骨架均有不同程度的断裂。与正常组相比,LPS组F-actin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LPS组相比,LPS组+中药组、LPS+PDTC+中药组、LPS+SB203580+中药组、LPS+PDTC+SB203580+中药组F-act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中药组相比,LPS+PDTC+中药组、LPS+SB203580+中药组、LPS+PDTC+SB203580+中药组F-acti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灵仙方可恢复炎症状态下胆管上皮细胞骨架的排列顺序,保护其微丝结构,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F-κB/MAPK信号通路的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细胞 大黄灵仙方 LPS 细胞骨架 胆管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