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性脑病中医/壮医“浊毒致病”理论及防治策略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智鹏 张钰琴 +7 位作者 姚春 王明刚 王娜 彭梦如 磨宁芳 郑娅晴 张荣臻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0-374,共5页
肝性脑病为肝病领域的疑难危重疾病,进展迅速、治疗手段有限、发病机制亟待突破。选择合适的防治策略,对于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中医/壮医肝性脑病“浊毒致病”理论及防治策略进行述评,提出肝性脑病中... 肝性脑病为肝病领域的疑难危重疾病,进展迅速、治疗手段有限、发病机制亟待突破。选择合适的防治策略,对于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中医/壮医肝性脑病“浊毒致病”理论及防治策略进行述评,提出肝性脑病中医/壮医“浊毒致病”新学说,解析“浊”“毒”及“浊毒致病”理论的科学内涵,构建肝性脑病“四步曲”防治策略,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出以“四方两技法”为代表的肝性脑病临床防治新方案,继而阐明核心方药与技法防治肝性脑病的效应机制与生物学基础,以期为肝性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浊毒致病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衰竭肝微循环障碍与中医“瘀”证关系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石清兰 王明刚 +1 位作者 王秀峰 毛德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72-274,共3页
健全的肝内微循环系统是肝脏功能正常的必要保证。文章首先介绍了肝脏微循环组成与特点及肝腺泡的概念,后探讨了肝衰竭肝微循环的病理改变及与肝细胞再生的关系,作者认为肝腺泡Ⅱ带和Ⅲ带内部微循环改善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是肝细胞再... 健全的肝内微循环系统是肝脏功能正常的必要保证。文章首先介绍了肝脏微循环组成与特点及肝腺泡的概念,后探讨了肝衰竭肝微循环的病理改变及与肝细胞再生的关系,作者认为肝腺泡Ⅱ带和Ⅲ带内部微循环改善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是肝细胞再生的最基本保障。此外,从中医角度探讨了"瘀"的概念及与肝衰竭肝内微循环障碍存在的相关性,认为肝衰竭中医证候虽不尽相同,但病因夹"瘀"则是必然。最后,分析了目前西医治疗手段在改善肝内微循环障碍方面存在的不足及中医药治疗的切入优势,以期中西医优势结合能更好地为本病临床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微循环障碍 肝再生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3
作者 曾阳玲 王运踊 +6 位作者 关海梅 王恬雯 谢宝华 李国宝 张日云 王挺帅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3-990,共8页
胆固醇是细胞膜生物合成、细胞增殖与分化不可或缺的分子,肝脏在体内胆固醇代谢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负责胆固醇的合成、摄取、分泌与转运等关键功能。肝脏中胆固醇合成的起始环节尤为重要,其异常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3... 胆固醇是细胞膜生物合成、细胞增殖与分化不可或缺的分子,肝脏在体内胆固醇代谢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负责胆固醇的合成、摄取、分泌与转运等关键功能。肝脏中胆固醇合成的起始环节尤为重要,其异常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作为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限速酶,其控制特性明确,已被证实为多种肝脏疾病调控的重要靶点。本文将简要回顾胆固醇代谢的过程、HMGCR的降解与调控机制,以及抑制剂的应用,同时探讨HMGCR在多种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旨在为科研和临床防治肝脏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4
作者 肖伟松 乐滢玉 +3 位作者 曾胜澜 覃小宾 吴聪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74-1879,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和发展的潜在机制较复杂。传统的“二次打击”病理生理学理论已受到挑战。有关胰岛素抵抗、脂肪因子和其他未被广泛认识的各器官致病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近年来有所增加。归纳总结了肝脏自身因素、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和发展的潜在机制较复杂。传统的“二次打击”病理生理学理论已受到挑战。有关胰岛素抵抗、脂肪因子和其他未被广泛认识的各器官致病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近年来有所增加。归纳总结了肝脏自身因素、肠道因素、下丘脑因素、细胞外内囊体因素及遗传因素等,着重介绍肝脏及肝外周围器官协同参与NAFLD发病过程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将来获得NAFLD调控网络的新见解以及确定预防和治疗NAFLD的新靶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代谢障碍 胃肠道微生物组 下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肠道菌群轴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曾胜澜 张荣臻 +3 位作者 王娜 王挺帅 谭丽婷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76-2679,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日益增高。饮食被认为是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肠道和肝脏通过门静脉联系密切,因此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可能影响肝功能,促进炎症,胰岛素抵抗和脂肪变性,从而引起NAFLD。将重点讨论饮食、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日益增高。饮食被认为是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肠道和肝脏通过门静脉联系密切,因此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可能影响肝功能,促进炎症,胰岛素抵抗和脂肪变性,从而引起NAFLD。将重点讨论饮食、肠道菌群和肝脏之间的关系,以及该轴如何促进NAFLD的进展,并总结由于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潜在机制改变及相关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胃肠道微生物组 健康膳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昆 石清兰 +2 位作者 胡振斌 张旭 李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78-2481,共4页
随着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NAFLD的潜在发病机制复杂,现尚未完全阐明。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载体,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结了外泌体在NAFLD发... 随着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NAFLD的潜在发病机制复杂,现尚未完全阐明。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载体,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结了外泌体在NAF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影响。指出了外泌体在治疗和诊断疾病方面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研新药的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昆 张旭 +1 位作者 李瑛 胡振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99-1703,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其他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尚无批准用于治疗的药物,常规的生活方式管理也难以对疾病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目前在研的代谢调节剂、抗炎抗氧化剂及抗纤维化剂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其他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尚无批准用于治疗的药物,常规的生活方式管理也难以对疾病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目前在研的代谢调节剂、抗炎抗氧化剂及抗纤维化剂等NAFLD治疗药物进行了综述,归纳总结了其临床研究结果,为NAFLD的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药物 临床试用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巨噬细胞及其可塑性特征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潜在价值及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桂容 王明刚 +4 位作者 林华明 陈鑫鑫 罗娟 叶凤琴 王秀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35-2040,共6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由各种急性诱发因素引起的一组与严重急性肝功能损害和多器官衰竭相关的临床综合征。由于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这种征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研究表明,ACLF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由各种急性诱发因素引起的一组与严重急性肝功能损害和多器官衰竭相关的临床综合征。由于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这种征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研究表明,ACLF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直接损伤和免疫损伤。作为肝脏中主要的免疫细胞,肝巨噬细胞在ACLF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也越来越被认可。肝巨噬细胞群在表观遗传重编程或局部微环境影响下有着出色的表型转换表现及可塑性特征,这种适应表达能力可利用关键介质来促进抗炎表型的早期转换,以缓解肝脏损伤的现象。大量研究表明肝巨噬细胞在逆转ACLF过程中存在一定潜力,故本文从肝巨噬细胞的可塑性特征角度出发,阐述肝巨噬细胞在ACLF中的作用以及干预ACLF疾病进程的研究,综述其在ACLF治疗中的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巨噬细胞 细胞可塑性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影响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周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石清兰 王明刚 +3 位作者 毛德文 龙富立 邱华 张荣臻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11-1513,I0004,共4页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增殖指数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D-Gal N)联合内毒素脂多糖(LPS)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在造模后6 h、24 h、48 h每组抽取6只大鼠采取标本,进行...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增殖指数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D-Gal N)联合内毒素脂多糖(LPS)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在造模后6 h、24 h、48 h每组抽取6只大鼠采取标本,进行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增殖指数检测。结果:急性肝衰竭大鼠经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后,肝细胞在造模后24 h、48 h有丝分裂指数和增殖指数明显提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促进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增殖与分裂,其机制与提高肝细胞在S期DNA复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大鼠 解毒化瘀颗粒 细胞周期 DNA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磷脂酶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10
作者 姚春 张广发 +3 位作者 乐滢玉 毛德文 张荣臻 刘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1-465,共5页
鞘磷脂酶(SMase)是调节鞘磷脂类信号通路及其相关产物代谢的主要酶类,参与了鞘磷脂复杂代谢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SMase参与了细胞周期停滞、细胞迁移和炎症等生物学过程,并通过调节肿瘤干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来促进肝细... 鞘磷脂酶(SMase)是调节鞘磷脂类信号通路及其相关产物代谢的主要酶类,参与了鞘磷脂复杂代谢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SMase参与了细胞周期停滞、细胞迁移和炎症等生物学过程,并通过调节肿瘤干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来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SMase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诊疗中具有重要潜在生物学价值。就SMase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归纳和探讨,以期为其临床治疗和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鞘脂类 神经酰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反应与炎症损伤在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挺帅 王娜 +5 位作者 张荣臻 王明刚 黄少东 马玉珍 吴聪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5-1419,共5页
肝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该病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属于内科危急重症之一。肝细胞大量死亡、肝细胞死亡程度超过肝再生的能力被认为是肝衰竭发生发展的核心事件,直接损伤和免疫介导的炎症损伤是这一过程的两个主要因素。越... 肝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该病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属于内科危急重症之一。肝细胞大量死亡、肝细胞死亡程度超过肝再生的能力被认为是肝衰竭发生发展的核心事件,直接损伤和免疫介导的炎症损伤是这一过程的两个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宿主免疫反应与炎症级联反应在肝衰竭发病机制中极为重要。综述了免疫调节(先天性和适应性)与炎症损伤(炎症诱导物、感受细胞、炎症介质)在肝衰竭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免疫反应/免疫细胞与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的交互作用,以期有助于了解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为肝衰竭的诊疗、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免疫调节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焦亡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肖伟松 乐滢玉 +4 位作者 曾胜澜 覃小宾 吴聪 牙程玉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47-2850,共4页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凋亡、自噬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新形式,其特征是在Gasdermin介导下,细胞膜发生破裂,并释放细胞内容物和促炎因子,进而导致细胞死亡。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分为依赖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凋亡、自噬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新形式,其特征是在Gasdermin介导下,细胞膜发生破裂,并释放细胞内容物和促炎因子,进而导致细胞死亡。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分为依赖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的经典型途径和依赖于caspase-4、5、11的非经典型途径,其中经典型途径中caspase-1的激活依赖于炎性小体发挥作用,非经典型途径则是直接激活caspase-4、5、11,最终导致gasdermin D(GSDMD)蛋白裂解,诱导膜孔隙的形成,IL-1β、IL-18成熟及释放,细胞膜破裂而发生焦亡。而最新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参与慢性肝脏疾病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着重介绍了细胞焦亡的机制,归纳总结了细胞焦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肝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肝疾病 炎性体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变化特征及致病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桂容 王明刚 +2 位作者 林华明 严惠萍 王秀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92-1998,共7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起病迅速而病死率高,预后差,且缺乏特异性药物治疗及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对维持人体微环境稳态的作用至关重要。利用宏基因组学全面测试肠道菌群特征可证明肠道菌群与慢性肝脏疾病发生发展方面... 慢加急性肝衰竭起病迅速而病死率高,预后差,且缺乏特异性药物治疗及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对维持人体微环境稳态的作用至关重要。利用宏基因组学全面测试肠道菌群特征可证明肠道菌群与慢性肝脏疾病发生发展方面存在交互关联。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在其致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基于此,本文总结了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及其参与致病的机制途径,以期从肠道菌群调控新视角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组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细菌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性脑病的肠道菌群调节及饮食治疗途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乐滢玉 张荣臻 +3 位作者 肖伟松 覃小宾 曾胜澜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94-1698,共5页
肝性脑病(HE)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肝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HE病理基础复杂且影响因素繁多,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晰。其临床治疗尚无特异有效的方法,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欠佳,许多药物耐受性差、依从性低,不良反应普遍。... 肝性脑病(HE)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肝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HE病理基础复杂且影响因素繁多,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晰。其临床治疗尚无特异有效的方法,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欠佳,许多药物耐受性差、依从性低,不良反应普遍。就HE的蛋白质类食物和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治疗途径进行分析与归纳,以期为HE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及优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胃肠道微生物组 健康膳食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再生中胆汁酸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胜澜 王娜 +4 位作者 张荣臻 吴聪 王挺帅 乐滢玉 毛德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635-640,共6页
肝在受损或部分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x),残余肝不发生炎症和纤维增生的情况下,肝细胞可快速分裂增殖,这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近来研究发现胆汁酸(bile acids,BA)在肝再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PHx后的前期,会引起BA超负荷,负荷... 肝在受损或部分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x),残余肝不发生炎症和纤维增生的情况下,肝细胞可快速分裂增殖,这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近来研究发现胆汁酸(bile acids,BA)在肝再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PHx后的前期,会引起BA超负荷,负荷过高时会加重肝损伤。后期BA可诱导肝脏的保护性反应和增殖反应,促进肝脏再生。本文总结了BA超负荷后的负面影响与其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相关信号通路对肝再生的正面作用,包括对肝脏的保护和促进肝再生,阐明其在肝再生中“双刃剑”的角色。这为后续深入研究两者机制和临床治疗中趋利避害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胆汁酸 FXR 细胞增殖 TGR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乐滢玉 张荣臻 +2 位作者 王挺帅 陈宁芳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88-2492,共5页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是细胞质双链DNA感应蛋白,可识别在细胞扰动和病原体侵袭期间释放的双链DNA,并触发炎性体级联反应的激活。炎性体的激活会导致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的成熟释放,并诱导细胞焦亡,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其中,...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是细胞质双链DNA感应蛋白,可识别在细胞扰动和病原体侵袭期间释放的双链DNA,并触发炎性体级联反应的激活。炎性体的激活会导致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的成熟释放,并诱导细胞焦亡,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其中,炎性小体AIM2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理及其临床意义已日趋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现就AIM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HBV感染、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进行归纳和探讨,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炎症 炎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酪氨酸激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乐滢玉 张荣臻 +4 位作者 吴聪 肖伟松 覃小宾 曾胜澜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70-1974,共5页
脾酪氨酸激酶(Syk)是一种在大多数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中表达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免疫和非免疫生物学反应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yk通过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依赖性的信号通路和ITAM半依赖性的信号通路等介导多种细胞反... 脾酪氨酸激酶(Syk)是一种在大多数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中表达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免疫和非免疫生物学反应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yk通过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依赖性的信号通路和ITAM半依赖性的信号通路等介导多种细胞反应。已有研究表明,Syk在肝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中表达,并与肝纤维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密切相关。对Syk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作用特点及调控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k激酶 肝疾病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与肝癌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晓 毛德文 牙程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4-447,共4页
我国肝病多发,肝癌一直是国民健康的一大威胁,目前临床针对肝癌的防治手段效果欠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将焦点转向了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或可为肝癌防治提供全新靶位。现就... 我国肝病多发,肝癌一直是国民健康的一大威胁,目前临床针对肝癌的防治手段效果欠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将焦点转向了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或可为肝癌防治提供全新靶位。现就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在肝癌治疗中的潜力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性脑病中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曾胜澜 吕超 +3 位作者 肖伟松 覃小宾 吴聪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75-2379,共5页
目前肝性脑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叙述了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了肠道菌群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分析表明肝性脑病的发病与肠道菌群联系密切,通过调节肝性脑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疗效显著。今后... 目前肝性脑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叙述了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了肠道菌群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分析表明肝性脑病的发病与肠道菌群联系密切,通过调节肝性脑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疗效显著。今后可加深对肝性脑病肠道菌群的研究,为肝性脑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胃肠道微生物组 肠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