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肝性脑病风险预测模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黄良江 毛德文 +2 位作者 郑景辉 王明刚 姚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4,共6页
肝性脑病是由肝功能不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死亡。准确预测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对于早期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为了提前识别患者的肝性脑病风险,许多研究都在致力于努力开发工... 肝性脑病是由肝功能不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死亡。准确预测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对于早期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为了提前识别患者的肝性脑病风险,许多研究都在致力于努力开发工具及方法,以尽早识别肝性脑病的风险,从而制定预防和早期管理策略。目前大多数传统的肝性脑病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分析临床数据和生化指标等因素,来评估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概率,然而其准确性、灵敏性和阳性预测值都不高。人工智能在临床预测模型的应用是一个非常热门和有前景的领域,它可以利用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算法来提高诊断和预后的准确性和效率。到目前为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肝性脑病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综述了肝性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探讨人工智能在肝性脑病风险预测模型中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人工智能在肝性脑病风险预测模型研究中的挑战及未来研究方向,以促进肝性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风险预测模型 人工智能技术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代谢重编程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飞燕 王明刚 +5 位作者 毛德文 张日云 王娜 罗银冰 刘晓萍 林玉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88-1692,共5页
脂质代谢作为维持生命之本,是保持细胞存活的前提,脂质稳态能迅速对代谢变化做出协调反应。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质膜合成和能量产生,癌细胞的脂质代谢会升高。脂质代谢异常对原发性肝癌的进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二者之间... 脂质代谢作为维持生命之本,是保持细胞存活的前提,脂质稳态能迅速对代谢变化做出协调反应。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质膜合成和能量产生,癌细胞的脂质代谢会升高。脂质代谢异常对原发性肝癌的进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二者之间的关联,以期寻找进一步防治原发性肝癌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脂类代谢 代谢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巨噬细胞及其可塑性特征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潜在价值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桂容 王明刚 +4 位作者 林华明 陈鑫鑫 罗娟 叶凤琴 王秀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35-2040,共6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由各种急性诱发因素引起的一组与严重急性肝功能损害和多器官衰竭相关的临床综合征。由于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这种征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研究表明,ACLF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由各种急性诱发因素引起的一组与严重急性肝功能损害和多器官衰竭相关的临床综合征。由于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这种征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研究表明,ACLF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直接损伤和免疫损伤。作为肝脏中主要的免疫细胞,肝巨噬细胞在ACLF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也越来越被认可。肝巨噬细胞群在表观遗传重编程或局部微环境影响下有着出色的表型转换表现及可塑性特征,这种适应表达能力可利用关键介质来促进抗炎表型的早期转换,以缓解肝脏损伤的现象。大量研究表明肝巨噬细胞在逆转ACLF过程中存在一定潜力,故本文从肝巨噬细胞的可塑性特征角度出发,阐述肝巨噬细胞在ACLF中的作用以及干预ACLF疾病进程的研究,综述其在ACLF治疗中的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巨噬细胞 细胞可塑性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联合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林化 倪琦 李超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13-1815,181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将36例ARDS患者根据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ICU时、24...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将36例ARDS患者根据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ICU时、24、48 h时的EVLWI、PVPI及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入ICU时NT-proBNP与EVLWI的相关性。结果入ICU时及入ICU 48 h时,死亡组EVLWI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1);入ICU 48 h时,死亡组PVPI明显高于存活组(P <0.05);各时间点死亡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1);入ICU时NT-proBNP水平与EVLWI成正相关(r=0.774,P <0.01)。结论 ARDS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肺水肿程度具有正相关性,早期动态联合监测EVLWI、PVPI及血清NT-proBNP有助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指数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法尼醇核受体R-肠道微生态轴在肝衰竭发生及肝再生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研焰 蓝艳梅 +1 位作者 王明刚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0-484,共5页
肝衰竭是常见的内科危重症,短时间内肝细胞大面积坏死而超过肝细胞再生能力导致该病病死率极高,促进有效肝再生是拮抗肝衰竭的关键。近年来发现胆汁酸、法尼醇核受体R、肠道微生态在肝衰竭和肝再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胆汁酸、法... 肝衰竭是常见的内科危重症,短时间内肝细胞大面积坏死而超过肝细胞再生能力导致该病病死率极高,促进有效肝再生是拮抗肝衰竭的关键。近年来发现胆汁酸、法尼醇核受体R、肠道微生态在肝衰竭和肝再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胆汁酸、法尼醇核受体R、肠道微生态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三者对肝衰竭和肝再生机制的作用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肝衰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再生 胆汁酸 法尼醇核受体R 胃肠道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变化特征及致病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桂容 王明刚 +2 位作者 林华明 严惠萍 王秀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92-1998,共7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起病迅速而病死率高,预后差,且缺乏特异性药物治疗及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对维持人体微环境稳态的作用至关重要。利用宏基因组学全面测试肠道菌群特征可证明肠道菌群与慢性肝脏疾病发生发展方面... 慢加急性肝衰竭起病迅速而病死率高,预后差,且缺乏特异性药物治疗及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对维持人体微环境稳态的作用至关重要。利用宏基因组学全面测试肠道菌群特征可证明肠道菌群与慢性肝脏疾病发生发展方面存在交互关联。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在其致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基于此,本文总结了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及其参与致病的机制途径,以期从肠道菌群调控新视角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组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细菌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皮素D在肝脏疾病病理进展中的作用
7
作者 李飞燕 王明刚 +1 位作者 毛德文 桂雄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7-712,共6页
消皮素D(GSDMD)在免疫炎症反应效能放大及细胞焦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被caspase-1切割活化后,GSDMD-N端快速释放,锚定在细胞膜上并形成孔隙,随即引发细胞焦亡,同时伴随强促炎因子IL-1β和IL-18大量释放。急/慢性肝脏炎症反应、细胞... 消皮素D(GSDMD)在免疫炎症反应效能放大及细胞焦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被caspase-1切割活化后,GSDMD-N端快速释放,锚定在细胞膜上并形成孔隙,随即引发细胞焦亡,同时伴随强促炎因子IL-1β和IL-18大量释放。急/慢性肝脏炎症反应、细胞死亡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及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的共有病理特征。本文在概述GSDMD基本结构特点后,详细分析了其在多种肝脏疾病病理进展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此外,提出了针对GSDMD为潜在治疗靶点的防治策略,可为肝脏疾病临床防治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消皮素D 病理过程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A2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8
作者 李飞燕 张日云 +2 位作者 王娜 王明刚 毛德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857-1861,共5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生存率是HCC在我国流行病学上呈现出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参与磷脂消化代谢、免疫防御和信号传导等复杂进程,且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生存率是HCC在我国流行病学上呈现出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参与磷脂消化代谢、免疫防御和信号传导等复杂进程,且积极参与肝组织炎症反应、肝细胞存活、增殖及凋亡等作用,参与HCC发生发展过程。本文介绍了PLA2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特点,指出了PLA2可作为HCC的药物研发和临床防治的新思路和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磷脂酶A2 乙型肝炎病毒 炎症反应 肝癌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