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阴阳学说探讨胆汁酸/短链脂肪酸代谢紊乱与肝性脑病的关系
1
作者 颜璐怡 陈玮钰 +7 位作者 王涵 冯雯倩 杜洋 田雪如 洪杨 毛德文 付蕾 姚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3-1449,共7页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近年研究表明,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胆汁酸/短链脂肪酸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为阐释胆汁酸-短链脂肪酸与肝性脑病的关系提供了独特视角。胆汁酸功能类阳,主疏泄...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近年研究表明,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胆汁酸/短链脂肪酸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为阐释胆汁酸-短链脂肪酸与肝性脑病的关系提供了独特视角。胆汁酸功能类阳,主疏泄、助代谢;短链脂肪酸属阴,安内守藏,维系肠系屏障、抗御炎毒。二者在生理状态下相互制约、互根互用,共同调控“肠-肝-脑轴”动态平衡。基于此,通过调节胆汁酸与短链脂肪酸的代谢失衡,有望从中西医协同角度恢复肝性脑病患者的阴阳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阴阳学说 胆汁酸类 脂肪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蛋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分离纯化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华宇 廖彭莹 +5 位作者 张天丰 张新锐 邓纭宁 李耀华 韦金锐 陈俊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活性评估。优选预测活性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和活性验证,并用分子对接工具分析活性肽与ACE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鳖蛋黄菠萝蛋白酶酶解物的水解度为(17.70±0.34)%,抑制ACE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为(0.210±0.019)mg/mL。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活性组分F3中鉴定出36条肽段,选择6条活性评分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其中肽段YNGIWPRD和ASDILPKK的IC_(50)值分别为(0.019 00±0.000 36)、(0.170 0±0.001 3)mg/m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二者均通过多条氢键与ACE紧密结合。综上,从鳖蛋黄中筛选出2条新的ACE抑制活性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蛋黄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 分离纯化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叶冷水花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筛选
3
作者 韦志英 黄燕 +6 位作者 银胜高 梁洁 卢澄生 李芳婵 谢玉婷 李耀华 潘小姣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694,共8页
目的对盾叶冷水花不同极性部位进行体外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筛选,并考察活性成分与阿莫西林的联合抗菌效果。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极性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活性最强的极性部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有效成分分离... 目的对盾叶冷水花不同极性部位进行体外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筛选,并考察活性成分与阿莫西林的联合抗菌效果。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极性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活性最强的极性部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有效成分分离,并用波谱技术对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采用96孔板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活性成分与阿莫西林的联合抑菌指数(FIC);利用结晶紫法考察活性成分对肺炎链球菌生物膜的作用;通过扫描电镜考察活性成分对肺炎链球菌体外观形态的影响。结果石油醚部位、三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的MIC分别为1.000、1.000、0.500、1.000、2.000 mg·mL^(-1),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菌活性最强;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1、2、3,分别为5,7,3′,4′-四甲氧基黄酮(1)、8-O-(p-coumaroyl)-1(10)E,4(5)E-humuladien-8-ol(2)和1-O-p-coumaroyl-copaborneol(3),三者均为首次从盾叶冷水花中分离得到,对肺炎链球菌的MIC分别为200.000、50.000和25.000μg·mL^(-1),化合物3的抗菌活性最强;阿莫西林与化合物3联合配伍后的FIC值为0.50,对肺炎链球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阿莫西林与化合物3都对肺炎链球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但化合物3的生物膜抑制率明显低于阿莫西林[(59.10±1.04)%vs.(87.38±0.84)%](P<0.01);而且两者联合应用时的生物膜抑制率与阿莫西林单独应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化合物3组细菌菌体表明光滑,但是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阿莫西林组及阿莫西林联合化合物3组的细菌菌体表面均出现严重的膨胀、破裂。结论黄酮类化合物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均为盾叶冷水花的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抗菌活性更强,其抗菌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菌生物膜有一定的关系;化合物3和阿莫西林对肺炎链球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不是通过增强生物膜抑制产生;虽然化合物3无法破坏肺炎链球菌的细胞壁,但是依然对菌体的外观形态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冷水花 抗肺炎链球菌 活性成分筛选 协同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纹香茶菜化学成分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网络药理学研究
4
作者 陈奎奎 郭忠会 +5 位作者 曾燕玲 郭家成 罗鑫 韦志英 张文涛 梁洁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63-2271,共9页
目的探讨线纹香茶菜化学成分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网络药理学。方法UPLC-Q-TOF/MS法分析化学成分及入血、入肝成分,条件为ACQUITY PRM HSS T3 FIT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 目的探讨线纹香茶菜化学成分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网络药理学。方法UPLC-Q-TOF/MS法分析化学成分及入血、入肝成分,条件为ACQUITY PRM HSS T3 FIT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扫描范围m/z 50~1500。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结果共鉴定出32种成分,给药组大鼠血浆中鉴定出13种原型成分和9种代谢产物,给药组大鼠肝脏中鉴定出7种原型成分和6种代谢产物。线纹香茶菜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转录激活因子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核心靶点,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Toll受体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结论本研究可为线纹香茶菜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的深入考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香茶菜 化学成分 抗肝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在肝性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潜在诊疗价值
5
作者 陈玮钰 毛德文 +4 位作者 王涵 杜洋 冯雯倩 付蕾 姚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4-962,共9页
肝性脑病(HE)作为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终末期并发症,其有效救治率亟需提升,发病机制亟待攻克。肝脏是重要的免疫调节中心,免疫稳态失衡在HE的病理机制中占主导地位。短链脂肪酸(SCFA)作为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物之一,在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 肝性脑病(HE)作为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终末期并发症,其有效救治率亟需提升,发病机制亟待攻克。肝脏是重要的免疫调节中心,免疫稳态失衡在HE的病理机制中占主导地位。短链脂肪酸(SCFA)作为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物之一,在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调控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维持肠道微环境稳态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研究表明,SCFA通过免疫调节途径与肝-肠-脑轴进行双向、动态的交互反应和信号传递,在HE的诊疗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SCFA的免疫调节效应为切入点,就SCFA与肝-肠-脑轴的串扰关系,以及SCFA在HE诊疗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归纳和探讨,以期为优化HE临床防治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脂肪酸类 挥发性 免疫调节 胃肠道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痹汤关键信息考证
6
作者 林青华 李芳婵 +3 位作者 谢孟姣 李锦清 苏静红 蒋林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10-2315,共6页
三痹汤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源于宋代陈自明所著《妇人大全良方》。本文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结合其他经典名方,系统考证三痹汤的关键信息,发现该方由细辛、独活、秦艽、防风、人参、肉桂、茯苓、川芎... 三痹汤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源于宋代陈自明所著《妇人大全良方》。本文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结合其他经典名方,系统考证三痹汤的关键信息,发现该方由细辛、独活、秦艽、防风、人参、肉桂、茯苓、川芎、续断、白芍、地黄、当归、牛膝、甘草、杜仲、黄芪、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活血、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痹症日久、耗伤气血证,方中细辛、甘草分别为北细辛、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黄芪为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其余基原同2020年版《中国药典》;炮制方法为当归、牛膝当酒炙,杜仲以姜炙,黄芪为蜜炙,甘草要炒黄,其余为生品;处方剂量为川芎、秦艽、生地黄、独活各20.65 g,生姜、大枣各3 g,其余药味各41.30 g;煎煮方法为取药材粗粉(除生姜、大枣以外)20.65 g,生姜、大枣各3 g,加600 mL水煮取300 mL,去渣温服,可为相关制剂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痹汤 基原 炮制方法 处方剂量 煎煮方法 功能主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联用技术分析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性
7
作者 陈智兰 牛新迈 +4 位作者 谢旭格 黄少敏 甘姣姣 陈美安 秦华珍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33-149,共17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和回流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3味山姜属(Alpinia)中药(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采用Simca 14.1、SPSS 2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和回流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3味山姜属(Alpinia)中药(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采用Simca 14.1、SPSS 2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分别鉴定出134、130、171种成分;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共有成分有24种。3味山姜属中药主要由萜类、脂肪烃类、芳香烃类、含氧类、苯丙素类等组成。(S)-4-(1-Acetoxyallyl)phenyl acetate(N31)、1HImidazole,4,5-dihydro-2-(phenylmethyl)-(N56)、3-Heptanone,5-hydroxy-1,7-diphenyl-(N100)3种成分是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标志物。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的共有成分分别为27、3、24种,占比分别为20.15%、2.31%、14.04%。通过对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共有成分、特有成分的分析,表明亲缘关系相同的中药其物质基础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姜属(Alpinia)中药 挥发油 GC-MS联用技术 成分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葚花色苷酸奶发酵条件优化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黄玉莹 吴敏 +2 位作者 吴一章 樊保孝 胡德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6,共7页
为促进桑葚花色苷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高其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该研究以桑葚花色苷、纯牛奶、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制备桑葚花色苷酸奶。以感官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对桑葚花色苷酸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桑葚花色... 为促进桑葚花色苷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高其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该研究以桑葚花色苷、纯牛奶、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制备桑葚花色苷酸奶。以感官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对桑葚花色苷酸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桑葚花色苷酸奶的理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桑葚花色苷酸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桑葚花色苷加热时间1 min、桑葚花色苷添加量4%、白砂糖添加量10%、菌种添加量0.15%、发酵时间8 h、发酵温度42℃,在此发酵条件下,桑葚花色苷酸奶感官评分为92分,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68.6%,贮藏第13天仍可达到55.6%,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花色苷 酸奶 工艺 抗氧化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花盘中色烯类成分研究及其不同部位中含量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韦志英 李耀华 +6 位作者 韦建华 潘真真 曹玉嫔 赵河 苏晓丹 邓家刚 潘小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1-1225,共5页
目的研究向日葵中色烯类成分并测定其不同部位中的含量。方法向日葵老花盘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向日葵不同部位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Feinigen Red Classical C_(18)色谱柱(... 目的研究向日葵中色烯类成分并测定其不同部位中的含量。方法向日葵老花盘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向日葵不同部位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Feinigen Red Classica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57 nm;柱温25℃。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羟基乙酰基-2,2-二甲基色烯(1)、7-羟基-6-羟基乙酰基-2,2-二甲基色烯(2)、5-乙酰基-2-(丙-2-甲叉基)苯并呋喃-3-酮(3)、6-乙酰基-2,2-二甲基色烯(4)、6-乙酰基-7-羟基-2,3-二甲基色烯(5)。化合物3在向日葵不同部位的含量大小依次为老花盘、茎、叶,在嫩花盘、根和茎髓中检测不到化合物3;化合物4在向日葵不同部位的含量大小依次为老花盘、茎、根、嫩花盘、叶,在茎髓中检测不到化合物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在向日葵的老花盘中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花盘 色烯类 分离鉴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多肽LK-5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俊 廖彭莹 +3 位作者 张新锐 黄秀欢 杨宇静 刘华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33-3841,共9页
【目的】研究小分子多肽LK-5(氨基酸序列为LHMFK)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150 mg/kg)及LK-5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 mg/kg),每组12只。连续给... 【目的】研究小分子多肽LK-5(氨基酸序列为LHMFK)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150 mg/kg)及LK-5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 mg/kg),每组12只。连续给药10 d, 1次/d,每次10 mL/kg。末次给药2 h后,各组(除正常组外)腹腔注射0.1%CCl4花生油溶液,建立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16 h后,按照试剂盒方法,检测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和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血管紧张素1-7(Ang 1-7)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制作肝脏病理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后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细胞有明显的脂肪变性,炎细胞分散分布于肝小叶血管周围和肝实质内,血清ALT、AST、AKP活性和TBA水平均显著上升,肝组织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上升(P<0.05),说明成功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TNF-α、IL-6、Ang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LK-5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活性(P<0.05),各剂量组均可降低血清TBA水平和AKP活性(P<0.05),LK-5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P<0.05),LK-5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肝组织MDA水平(P<0.05),LK-5高剂量组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肝组织IL-6、AngⅡ水平(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LK-5各剂量组炎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减少,LK-5高剂量组肝小叶血管周围和肝实质内无炎细胞浸润。【结论】LK-5各剂量组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中60、120 mg/kg LK-5效果更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多肽LK-5 CCL4 急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软胶囊壳中二十七种无机元素的含量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建宁 覃洁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118-122,126,共6页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测定5种维生素B软胶囊壳中27种无机元素含量的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应用ICP-MS法测定软胶囊壳中Li、Be、Al、V、Cr、Mn、Fe、Co、Ni、Cu、Zn、Ga、As、Rb、Sr、Ag、Cd、Cs、Ba、Tl、Pb、U、Hg等...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测定5种维生素B软胶囊壳中27种无机元素含量的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应用ICP-MS法测定软胶囊壳中Li、Be、Al、V、Cr、Mn、Fe、Co、Ni、Cu、Zn、Ga、As、Rb、Sr、Ag、Cd、Cs、Ba、Tl、Pb、U、Hg等共2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中27种元素和内标元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质量数比值均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0,仪器的检出限为0.002~1.010μg/L,27种无机元素平均回收率为82.90%~110.82%,RSD≤5.41%(n=3)。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于软胶囊壳中无机元素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胶囊壳 无机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探讨癌痛消颗粒防治肝癌的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欢 刘显 +2 位作者 金丽杰 刘莎莎 韦燕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1期1632-1641,共10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癌痛消颗粒(ATXF)防治肝癌的物质基础和作用靶点,并结合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进行初步的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癌痛消颗粒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N、Drugbank、TTD数据库...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癌痛消颗粒(ATXF)防治肝癌的物质基础和作用靶点,并结合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进行初步的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癌痛消颗粒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N、Drugbank、TTD数据库获取肝癌疾病靶点,取两者交集获得ATXF防治肝癌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 3.8软件构建ATXF各成分与肝癌作用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并对其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STRING平台分析ATXF防治肝癌靶点的互作网络,并运用CytoNCA分析各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利用中位数筛选获得ATXF防治肝癌的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分析平台,对获得的核心靶点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大鼠腹水癌Walker-256细胞株建立SD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经ATXF灌药干预15 d后取出瘤块。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移植瘤内AKT、pAKT、p53、p-p53、ERK1/2以及p-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从ATXF中筛选得到257种活性成分,作用于294个靶点,与7993个肝癌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潜在作用靶点231个。进一步筛选获得AKT1、IL6、TP53、MAPK3、TNF、JUN、CASP3、MAPK1、MYC、PTGS2、MMP9等11个核心靶点,GO及KEGG分析结果显示以上核心靶点富集于HBV、TNF和癌症相关信号通路。大鼠移植瘤实验结果表明,ATXF可显著下调移植瘤内AKT、pAKT、pERK1/2的表达水平,同时显著上调p-p53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发现癌痛消颗粒可作用于多条肿瘤信号通路,并运用大鼠移植瘤实验初步证实ATXF对于AKT、p53以及ERK1/2蛋白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以上信号通路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消颗粒 肝癌 大鼠移植瘤模型 网络药理学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硫普罗宁的含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瑜 李见能 +3 位作者 韦小玲 潘真真 李芳婵 谭建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94-1198,共5页
将硫普罗宁片剂样品研磨,用水溶解、稀释,配制成待测样品溶液。于10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2.00 mL Pd^(2+)标准溶液、4.00 mL待测样品溶液和1.00 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 5.0),用水定容、摇匀、静置5~10 min。以硫普罗宁标准溶液为参比,... 将硫普罗宁片剂样品研磨,用水溶解、稀释,配制成待测样品溶液。于10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2.00 mL Pd^(2+)标准溶液、4.00 mL待测样品溶液和1.00 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 5.0),用水定容、摇匀、静置5~10 min。以硫普罗宁标准溶液为参比,于345 nm处测定体系的吸光度。结果显示:在弱酸性环境中,硫普罗宁与Pd^(2+)形成了物质的量比为2∶1的络合物;硫普罗宁的质量浓度在0.20~60.00 mg·L^(-1)内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035 mg·L^(-1);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0%~10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0.83%~3.5%。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测定值与其标示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硫普罗宁 P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瑶药五爪金龙中牛蒡苷元薄层色谱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雷沛霖 黄瑞松 李耀华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517-521,共5页
探索瑶药五爪金龙活性成分牛蒡子苷元的薄层色谱(TLC)定性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检测方法,寻找瑶药五爪金龙质量控制的依据。本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药材中的牛蒡苷元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材中的牛蒡苷元进行含... 探索瑶药五爪金龙活性成分牛蒡子苷元的薄层色谱(TLC)定性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检测方法,寻找瑶药五爪金龙质量控制的依据。本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药材中的牛蒡苷元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材中的牛蒡苷元进行含量测定。通过实验,确定了TLC定性鉴别和HPLC定量检测的方法。薄层色谱中牛蒡苷元斑点集中、清晰。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牛蒡苷元对照品在0.42~5.26μg时,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牛蒡苷元平均回收率为100.43%,RSD=2.09%。10批五爪金龙药材中牛蒡苷元含量在0.06%~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 牛蒡苷元 TLC HPLC 瑶药 民族药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多孔材料UiO-66负载黄酮苷类药物负载率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小莉 朱陈斌 +4 位作者 蓝丹 沈克转 严欣婷 崔浩 杨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66-1271,共6页
本文选择具有稳定物化性质、大比表面积的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作为载体,芒果苷为目标负载黄酮苷类药物,探索研究载体对芒果苷药物载药量及释药行为。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确定载药前后及药物释放后多孔框架保持不变;吸附芒... 本文选择具有稳定物化性质、大比表面积的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作为载体,芒果苷为目标负载黄酮苷类药物,探索研究载体对芒果苷药物载药量及释药行为。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确定载药前后及药物释放后多孔框架保持不变;吸附芒果苷后的UiO-66固体样品的傅里叶(FT-IR)红外光谱显示在出现三级碳(C-H)、芳香酮(C=O)、芳香醚(C-O-C),脂肪醚(C-O-C)的伸缩振动峰,证明多孔框架中存在芒果苷分子。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跟踪药物负载及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多孔材料UiO-66的装载药物的能力可达0.314 g/g,负载率达67%。药物释放的时间长达144 h,具有较长时间的缓释性能。该多孔材料UiO-66装载药物量可观,在临床医学方面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 芒果苷 载药 释药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