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LAF-seq的广西八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李金梅 钟雨 +7 位作者 陈建桦 明如宏 姚绍嫦 李良波 谭勇 黄荣韶 姚春 黄鼎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0-740,共11页
八角作为广西重要的特色经济林木之一,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为揭示广西八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该研究运用SLAF-seq技术,对源自广西不同地理区域的53份八角居群样本及42份人工筛选的优良种质样本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了深入... 八角作为广西重要的特色经济林木之一,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为揭示广西八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该研究运用SLAF-seq技术,对源自广西不同地理区域的53份八角居群样本及42份人工筛选的优良种质样本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了深入挖掘;基于SNP多态性,对这些八角样本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从95份八角样本中,共获得1588 Mb测序数据和643690个SLAF标签,其中包含74434个多态性SLAF标签,经过滤后得到2690564个群体SNP。(2)95份八角样本可分为2个类群,其中桂北、桂西及部分桂中部地区居群样本聚为类群Ⅰ;42份人工筛选优良种质与桂南、桂东及部分桂中地区的居群样本聚为类群Ⅱ。(3)桂北地区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依次为桂东、桂中、桂西和桂南地区居群样本,而人工筛选的八角优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最低。综上认为,该研究基于SLAF-seq开发的SNP分子标记,能够有效地分析广西不同地区居群样本及人工筛选的优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广西八角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优良种质筛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SLAF-seq SNP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纹香茶菜化学成分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网络药理学研究
2
作者 陈奎奎 郭忠会 +5 位作者 曾燕玲 郭家成 罗鑫 韦志英 张文涛 梁洁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63-2271,共9页
目的探讨线纹香茶菜化学成分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网络药理学。方法UPLC-Q-TOF/MS法分析化学成分及入血、入肝成分,条件为ACQUITY PRM HSS T3 FIT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 目的探讨线纹香茶菜化学成分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网络药理学。方法UPLC-Q-TOF/MS法分析化学成分及入血、入肝成分,条件为ACQUITY PRM HSS T3 FIT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扫描范围m/z 50~1500。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结果共鉴定出32种成分,给药组大鼠血浆中鉴定出13种原型成分和9种代谢产物,给药组大鼠肝脏中鉴定出7种原型成分和6种代谢产物。线纹香茶菜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转录激活因子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核心靶点,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Toll受体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结论本研究可为线纹香茶菜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的深入考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香茶菜 化学成分 抗肝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控制火炭母质量
3
作者 柳贤福 陆万冰 +6 位作者 傅鹏 周洁儿 张淼 罗雯雯 陈俊 覃日宏 黄颖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6-2679,共4页
目的对火炭母质量进行控制。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测定异槲皮苷、鞣花素、广寄生苷、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含量。分析采用Agilent 5 TC-C_(18(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 目的对火炭母质量进行控制。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测定异槲皮苷、鞣花素、广寄生苷、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含量。分析采用Agilent 5 TC-C_(18(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60 nm。结果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7.91%~100.5%,RSD 0.67%~1.5%。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准确度良好,稳定可靠,可用于火炭母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炭母 质量控制 HPLC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内生真菌拮抗柑橘炭疽病病原菌的菌株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4
作者 朱华 黄诗萍 +2 位作者 黄青林 张淼 陈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21-127,137,共8页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有拮抗活性的菌株,最后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白花蛇舌草分离出的内生真菌中根...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有拮抗活性的菌株,最后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白花蛇舌草分离出的内生真菌中根部最多,叶部次之,茎部最少。从白花蛇舌草中分离出的19株内生真菌中有5株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BG10菌株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拮抗效果最好,利用分子生物技术(ITS),BG10被鉴定为Curvularia(弯孢属),推测为Curvularia lunata(新月弯孢菌)。其最佳培养基为高氏培养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 内生真菌 柑橘炭疽病病原菌 筛选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仙桃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5
作者 朱华 吴文源 +6 位作者 张淼 陈龙 杨丽容 梁仁涛 黄诗萍 吴焕 施晓光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从传统药用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中,分离对致病细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菌株,研究菌株的抗菌活性。采用组织块法分离石仙桃内生真菌,采用纸片法进行抑菌试验,筛选出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根据其形态特征,筛选有抑菌活... 从传统药用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中,分离对致病细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菌株,研究菌株的抗菌活性。采用组织块法分离石仙桃内生真菌,采用纸片法进行抑菌试验,筛选出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根据其形态特征,筛选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并进行DNA提取和鉴定。结果表明,从石仙桃根、根茎、叶和假鳞茎中分离得到49株内生真菌,其中,广西河池市石仙桃分离出37株内生真菌,福建省漳州市石仙桃分离出12株内生真菌,从叶部组织中分离到的广西河池市石仙桃内生真菌HCY-5、HCY-9、HCY-10菌株和福建省漳州市石仙桃内生真菌FJY-2、FJY-5、FJY-6、FJY-7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结合形态特征,将测得内生真菌菌株基因序列导入GenBank,经过比对,鉴定广西河池市石仙桃内生真菌HCY-5、HCY-9、HCY-10菌株和福建省漳州市石仙桃内生真菌FJY-2、FJY-5、FJY-6、FJY-7菌株为Phyllosticta(叶点霉属),推测为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意大利果壳叶点霉)。广西河池市石仙桃内生真菌HCY-5、HCY-9、HCY-10和福建省漳州市石仙桃内生真菌FJY-2、FJY-5、FJY-6、FJY-7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E Orbitrap MS/MS技术分析老虎芋水提物入血成分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慧敏 朱华 +5 位作者 许立拔 王冰冰 李梅林 陆璐 张淼 陈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6-827,共12页
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QE Orbitrap MS/MS)鉴定老虎芋水提物(Alocasiae Cucullatae Rhizoma aqueous extract,ACRAE)及大鼠血清中的化学成分。色谱分离以水(含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 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QE Orbitrap MS/MS)鉴定老虎芋水提物(Alocasiae Cucullatae Rhizoma aqueous extract,ACRAE)及大鼠血清中的化学成分。色谱分离以水(含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进样量5μL。质谱检测采用加热电喷雾电离(HESI)离子源,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信号,扫描范围设置为m/z 100~1200。通过比对ACRAE、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的图谱差异,根据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以及一级、二级离子碎片,解析ACRAE经大鼠灌胃给药后血清中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ACRAE鉴定得到135个化学成分。在血清中检测到68个入血成分,其中23个为原型成分,45个为代谢产物。通过UPLC-QE Orbitrap MS/MS技术快速分析ACRAE的入血成分,为进一步阐明老虎芋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芋 UPLC-QE ORBITRAP MS/MS 入血成分 原型成分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菍总黄酮对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小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唐雨菲 莫烨云 +5 位作者 李笑笑 杨秋莉 林惠旅 黄海芳 林美莹 李丽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75,共12页
[目的]探讨地菍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TFMD)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对TFMD在肾脏功能保护及抗脂质过氧化方面的药用价值进行探索,为瑶药地菍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9... [目的]探讨地菍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TFMD)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对TFMD在肾脏功能保护及抗脂质过氧化方面的药用价值进行探索,为瑶药地菍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9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2组:空白组(n=10)及造模组(n=80)。空白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连续饲养6周后,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12 h后,造模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0.05 g/kg,空白组小鼠注射等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连续注射5 d后,分别在末次注射72 h及1周后测量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将连续2次FBG≥16.7 mmol/L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DN模型组(高脂饲料)、二甲双胍组(高脂饲料+0.5 g/kg二甲双胍)及TFMD高(高脂饲料+1.2 g/kg TFMD)、中(高脂饲料+0.8 g/kg TFMD)、低(高脂饲料+0.6 g/kg TFMD)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0周。给药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生理状况,每周检测FBG。给药10周后,使用代谢笼收集各组小鼠24 h尿液,剪尾采血检测各组小鼠FBG,计算各组小鼠肾脏指数;同时检测各组小鼠尿液中尿蛋白(UP)和尿微量白蛋白(MAU)、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及肾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Nephrin、podocin、PTGS2、ACSL4蛋白的表达量;制作各组小鼠肾脏组织HE及PAS染色切片并观察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组相比,DN模型组小鼠体重、GSH和SOD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FBG、肾脏指数、MAU、UP、SCr、BUN及MDA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肾脏组织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PTGS2、ACSL4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肾脏组织光镜下可见严重损伤,表明DN模型构建成功。与DN模型组相比,TFMD能改善DN小鼠的消瘦状况,极显著或显著降低小鼠肾脏指数及FBG(P<0.01;P<0.05),极显著降低小鼠体内UP、MAU、SCr、BUN水平(P<0.01),显著提高小鼠肾脏组织Nephrin、podocin水平(P<0.05),TFMD组小鼠肾脏组织损伤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与DN模型组相比,TFMD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小鼠肾脏组织GSH和SOD活性(P<0.05;P<0.01),极显著或显著降低MDA水平(P<0.01;P<0.05),显著或极显著下调肾脏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相关蛋白PTGS2、ACSL4的表达(P<0.05;P<0.01),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及减缓机体脂质过氧化及其产物堆积。[结论]TFMD可明显延缓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小鼠DN的发生发展进程,其机制与调控脂质过氧化及氧化应激、调控PTGS2/ACSL4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总黄酮 糖尿病肾病 脂质过氧化 氧化应激 脂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石豆兰水提物对D-半乳糖致大鼠肝组织氧化损伤及Nrf2/HO-1/NQO-1信号通路的影响
8
作者 王冰冰 朱华 +3 位作者 张淼 许立拔 韦春合 黄婷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3-1149,共7页
目的考察广东石豆兰水提物对D-半乳糖(D-gal)致大鼠肝组织氧化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组(20 mg/kg)和广东石豆兰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750、1500、3000 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 目的考察广东石豆兰水提物对D-半乳糖(D-gal)致大鼠肝组织氧化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组(20 mg/kg)和广东石豆兰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750、1500、3000 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200 mg/kg)建立肝氧化损伤模型,同时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0 mL/kg),每天1次,持续42 d。给药结束后,取大鼠外周血和肝组织,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AST、ALT活性,肝组织SOD、GSH-Px活性和MDA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RT-qPCR法检测肝组织Nrf2、NQO-1、HO-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Nrf2、NQO-1、HO-1、Bax、Bcl-2、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广东石豆兰水提物中、高剂量组肝指数升高(P<0.01),血清AST、ALT活性降低(P<0.01),肝组织SOD、GSH-Px活性升高(P<0.05,P<0.01),MDA水平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肝组织Nrf2、NQO-1、HO-1 mRNA、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和Bax/Bcl-2比值降低(P<0.05,P<0.01)。结论广东石豆兰水提物对D-gal致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NQO-1信号通路、抑制肝组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石豆兰 水提物 D-GAL 氧化应激 凋亡 Nrf2/HO-1/NQO-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巴戟天蔗糖合酶基因家族鉴定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9
作者 王素娥 零唯 +3 位作者 卢雪雪 李美欢 黄鼎 田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3-1099,共7页
[目的]多糖是药用植物巴戟天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合成与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SUS)基因家族密切相关。本研究鉴定巴戟天SUS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其在不同年限根部的表达模式,为巴戟天多糖合成相关的SUS基因家族成员的挖掘提供理论依... [目的]多糖是药用植物巴戟天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合成与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SUS)基因家族密切相关。本研究鉴定巴戟天SUS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其在不同年限根部的表达模式,为巴戟天多糖合成相关的SUS基因家族成员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巴戟天的转录组数据,通过序列比对和隐马尔科夫模型预测挖掘SUS基因家族成员,采用TBtools等软件对这些基因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特征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MEGA11将转录组数据与拟南芥的6个AtSUS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18个MoSUS所编码的氨基酸长度为192~902 aa,相对分子质量为(21.53~102.14)×10^(3),理论上均为酸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大部分MoSUS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MoSUS按系统进化树分为3个亚家族,SUSⅠ和SUSⅡ亚家族分别有8个成员,SUSⅢ亚家族有2个成员。SUSⅠ和SUSⅢ亚家族成员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MoSUS1和MoSUS2、MoSUS5和MoSUS6含有相同数量及排列顺序的Motif。基因表达分析表明MoSUS13—MoSUS17基因表达量随着年限增加而增加。[结论]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巴戟天中的SUS基因家族成员分为3个亚家族:SUSⅠ、SUSⅡ和SUSⅢ。MoSUS13—MoSUS17可能参与调控巴戟天多糖类成分的合成。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巴戟天SUS基因家族功能奠定基础,也为巴戟天药用品质形成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蔗糖合酶 转录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山姜纯露对脂多糖致兔肝脏、肺脏和下丘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0
作者 许立拔 伍春凤 +4 位作者 谢凤凤 韦都东 秦丹 吴冰燕 梁子宁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为了探讨艳山姜纯露对脂多糖(LPS)致兔肝脏、肺脏和下丘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本试验将3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个组:对照组、模型组、布洛芬组、艳山姜纯露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1.8、3.6和7.2 g/(kg·bw&#... 为了探讨艳山姜纯露对脂多糖(LPS)致兔肝脏、肺脏和下丘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本试验将3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个组:对照组、模型组、布洛芬组、艳山姜纯露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1.8、3.6和7.2 g/(kg·bw·d)灌胃艳山姜纯露,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等量纯净水,连续给药7 d,布洛芬组按10 mg/(kg·bw·d)灌胃布洛芬,仅单次给药。末次给药后30 min,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兔按4μg/(kg·bw)剂量耳缘静脉注射LPS建立发热模型。末次给药前、造模后1、3和6 h检测兔的肛温;造模后6 h,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兔肝脏、肺脏和下丘脑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肺脏、下丘脑环氧化酶-2(COX-2)和下丘脑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原位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PS致兔发热及肝脏、肺脏和下丘脑损伤模型成功建立;与模型组比较,布洛芬组各项检测指标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艳山姜纯露低剂量组(造模后6 h)、中剂量组(造模后3、6 h)和高剂量组(造模后1、3、6 h)兔肛温均显著下降(P<0.05),艳山姜纯露各剂量组血清IL-6和PGE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各剂量组肝脏、肺脏和下丘脑病理损伤均明显减轻,肝脏、肺脏、下丘脑COX-2和下丘脑TLR4、NF-κB p65原位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艳山姜纯露对LPS致兔肝脏、肺脏和下丘脑损伤具有良好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内生致热原水平及抑制TLR4、NF-κB p65、COX-2蛋白表达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艳山姜纯露进入兽医临床试验用于减轻发热和肝脏、肺脏、下丘脑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 纯露 脂多糖(LPS) 发热 病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丹溪治疗痛风用药规律浅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洁 车德亚 +1 位作者 周峰 朱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朱丹溪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及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1.6.3),对《格致余论》《金匮钩玄》和《丹溪心法》三部著作中治疗痛风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32首治疗痛风的方药,...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朱丹溪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及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1.6.3),对《格致余论》《金匮钩玄》和《丹溪心法》三部著作中治疗痛风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32首治疗痛风的方药,包括中药90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为甘草、苍术、川芎、黄柏、当归、生姜和黄芩;用药以温性和平性,归脾、肝、心和肺经中药为主;功效以活血化瘀、发散风寒、清热燥湿、补气和补血为主;演化得到8个核心组合及4个新方。结论朱丹溪治疗痛风着眼于其病因病机"热血得寒,汙浊凝涩",药物的选用以治血为本,多用辛温苦燥之品,活血行瘀的同时散燥寒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痛风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oT标记的胡椒属药用植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零唯 杨丹 +3 位作者 谭勇 黄鼎 林敬祯 明如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182-186,202,共6页
采用正交设计优化胡椒属药用植物SCoT-PCR反应体系,并运用SCoT分子标记对7种胡椒属药用植物31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胡椒属药用植物SCoT-PCR最佳反应体系:总体积20μL,其中10×Buffer 2.0μL,dNTPs 0.20 mmol/L,Mg^(2... 采用正交设计优化胡椒属药用植物SCoT-PCR反应体系,并运用SCoT分子标记对7种胡椒属药用植物31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胡椒属药用植物SCoT-PCR最佳反应体系:总体积20μL,其中10×Buffer 2.0μL,dNTPs 0.20 mmol/L,Mg^(2+) 1.5 mmol/L,引物0.4μmol/L,模板DNA 100 ng,Taq聚合酶2.5 U。扩增总条带数为6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64条,多态性比率为94.12%。31份胡椒属药用植物个体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1份胡椒属样品划分为2个类群,6个亚群。SCoT可适用于胡椒属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属 SCoT 正交优化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橄榄组织培养外植体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华 吴焕 +5 位作者 宋巧玲 张淼 陈龙 黄诗萍 梁仁涛 吴文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71-79,共9页
【目的】建立石橄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石橄榄全株为试材,研究外植体的生长情况,筛选出最佳外植体及培养基,优化石橄榄种子萌发、壮苗增殖等培养条件。【结果】石橄榄组织培养最佳外植体为种子,其根、根茎、假鳞茎均未萌... 【目的】建立石橄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石橄榄全株为试材,研究外植体的生长情况,筛选出最佳外植体及培养基,优化石橄榄种子萌发、壮苗增殖等培养条件。【结果】石橄榄组织培养最佳外植体为种子,其根、根茎、假鳞茎均未萌发,并出现长霉和化水的情况,而种子均可萌发。石橄榄种子萌发启动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 1.5 mg/L+NAA 0.8 mg/L+6-KT 0.1 mg/L,此条件下石橄榄原球茎变绿色。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香蕉泥(50 g/L)、土豆泥(50 g/L)、椰汁(50 mL/L)进行壮苗有机物筛选发现,添加香蕉泥的培养基中石橄榄整体长势良好、均一,假鳞茎多,株高与叶长均高于培养基添加土豆泥或椰汁的石橄榄,最终选出50 g/L香蕉泥作为最佳添加有机物加入后续试验的培养基中。石橄榄壮苗优化的最佳培养配方为1/2MS+50 g/L香蕉泥+6-BA 0.5 mg/L+NAA 0.5 mg/L+6-KT 0.3 mg/L,此条件下石橄榄长势好、株高较高。石橄榄壮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50 g/L香蕉泥+IBA 0.5 mg/L+NAA 0.5 mg/L,此条件下石橄榄假鳞茎多、气生根多立于苗上下。【结论】建立适合石橄榄种子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石橄榄种子最佳萌发启动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 1.5 mg/L+NAA 0.8 mg/L+6-KT 0.1 mg/L;最佳壮苗优化培养基配方是1/2MS+50 g/L香蕉泥+6-BA 0.5 mg/L+NAA 0.5 mg/L+6-KT 0.3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是MS+50 g/L香蕉泥+IBA 0.5 mg/L+NAA 0.5 mg/L,为石橄榄的资源保护与利用及其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橄榄 组织培养 培养配方 种子萌发 壮苗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龙掌血茎和根不同炮制品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14
作者 陈龙 陈小燕 +4 位作者 张淼 罗静 邓玲玉 朱华 许立拔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旨在了解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Linn)Lam.]茎和根不同炮制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130只KM小鼠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为13组,包括溶媒组和12个药物试验剂量组(1个药材茎生品组和5个茎炮制组,1个根生品组和5个根炮制组,其中5种药材... 旨在了解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Linn)Lam.]茎和根不同炮制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130只KM小鼠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为13组,包括溶媒组和12个药物试验剂量组(1个药材茎生品组和5个茎炮制组,1个根生品组和5个根炮制组,其中5种药材炮制品包括水煮制品、水洗制品、水蒸制品、酒蒸制品和酒炙制品)。溶媒组小鼠按40 mL/kg给予纯净水灌胃,给药3次,间隔4~5 h;茎各炮制品试验组小鼠按40 mL/kg灌胃,给药3次,间隔4~5 h;根各炮制品试验组小鼠按30 mL/kg灌胃,给药2次,间隔4~5 h,记录给药后各组小鼠14 d的主要临床症状、体重变化,并统计死亡率。结果表明,飞龙掌血及各炮制品可对小鼠产生急性毒性作用,临床中毒症状有自主活动减少、安静怠动、俯卧和翻正反射消失。炮制品组与溶媒组比较,在14 d内茎和根各炮制品均可致小鼠体重明显降低,且死亡率显著高于溶媒组(P<0.05或P<0.01);而与生品组比较,茎和根的5种炮制品在14 d内对小鼠体重的影响不显著,可有效降低小鼠的死亡率,其中以水煮法效果最佳。水煮、水洗、水蒸、酒蒸、酒炙炮制方法可以减小飞龙掌血茎和根(生品)对小鼠的毒性作用,但对小鼠体脂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Linn)Lam.] 根和茎 炮制品 小鼠急性毒性 中药炮制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对叶百部中总生物碱含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港圆 覃海琴 +3 位作者 胡东南 张淼 谢凤凤 王孝勋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54-157,共4页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的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中总生物碱含量,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以对叶百部碱为对照品,溴麝香草酚蓝为酸性染料,甲醇、三氯甲烷提取,4%盐酸溶解,在413 nm波长下测定。结果表明,对叶百部碱...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的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中总生物碱含量,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以对叶百部碱为对照品,溴麝香草酚蓝为酸性染料,甲醇、三氯甲烷提取,4%盐酸溶解,在413 nm波长下测定。结果表明,对叶百部碱的标准曲线为Y=0.003 7X+0.089(R2=0.995 9),在32~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3%,平均加样回收率的RSD为2.63%。1年生对叶百部总生物碱含量为1.87~4.55 mg/g;2年生对叶百部总生物碱含量为4.52~9.63 mg/g。酸性染料比色法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 总生物碱 酸性染料比色法 不同发育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