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慢性炎症的中医病机认识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1
作者 任玮 冯晓桃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5期107-111,共5页
基于中医消渴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阴虚内热、气虚、瘀血、痰湿入手阐释2型糖尿病炎症的病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慢性炎症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或祛湿化痰法为主,针灸、推拿疗法为辅;研究和构建2型糖尿病慢性炎症辨证论... 基于中医消渴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阴虚内热、气虚、瘀血、痰湿入手阐释2型糖尿病炎症的病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慢性炎症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或祛湿化痰法为主,针灸、推拿疗法为辅;研究和构建2型糖尿病慢性炎症辨证论治方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探讨中药方剂防治2型糖尿病慢性炎症的潜在科学内涵,为中药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慢性炎症 病机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人相应理论探析瘿病的中医防治
2
作者 黎翠丽 邹思婷 +2 位作者 李华思 黄晓颖 戴铭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10期7-10,共4页
中医治疗瘿病有独特的优势,天人相应理论是中医防治疾病的思想基础。该文从天人相应理论出发,从与瘿病关系较密切的四时气候、地理环境、生活环境方面结合瘿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探析瘿病的中医防治。经分析得出,四时气候、生活环境等自然... 中医治疗瘿病有独特的优势,天人相应理论是中医防治疾病的思想基础。该文从天人相应理论出发,从与瘿病关系较密切的四时气候、地理环境、生活环境方面结合瘿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探析瘿病的中医防治。经分析得出,四时气候、生活环境等自然因素容易导致情志失调,而情志失调是瘿病发病的首要因素,水土失宜、饮食中碘的缺乏都会导致瘿病的产生。因此,从根本上防治瘿病要做到顺四时而防治,在春调肝以畅情志,在夏健脾及避暑,在秋调志以防阴伤,在冬补肾以强体质,同时还要察地理而治之,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适应自然界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达到天人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相应 瘿病 中医防治 四时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胰岛β细胞存活中的作用及游离脂肪酸对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晓桃 段慧明 程永芳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4期92-95,共4页
胰岛β细胞进行性衰竭是2型糖尿病(T2DM)发生发展的关键,保护和促进胰岛β细胞存活是防治T2DM的重要策略,自噬在维持胰岛β细胞存活与发挥其生物功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2DM往往伴有脂质代谢紊乱,游离脂肪酸(FFA)可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 胰岛β细胞进行性衰竭是2型糖尿病(T2DM)发生发展的关键,保护和促进胰岛β细胞存活是防治T2DM的重要策略,自噬在维持胰岛β细胞存活与发挥其生物功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2DM往往伴有脂质代谢紊乱,游离脂肪酸(FFA)可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依赖的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以及非m TOR依赖性信号通路(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途径、PKR/JNK信号通路和Ⅲ型PI3K信号通路)诱导胰岛β细胞自噬。阐明FFA调控胰岛β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将为开发保护和促进胰岛β细胞存活的药物提供潜在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游离脂肪酸 自噬 内质网应激 氧化应激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β细胞自噬细胞模型的构建及中药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唐玉香 冯晓桃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64-67,共4页
自噬是一种借助于自噬溶酶体降解细胞内蛋白质、细胞器、病原体等的过程,当细胞感受到细胞内外自噬信号(如饥饿、细胞器损伤等),细胞浆内形成一种膜状结构,并逐渐形成新月状的脂质双膜结构自噬泡;自噬泡延伸并包裹胞内细胞器、蛋白质等... 自噬是一种借助于自噬溶酶体降解细胞内蛋白质、细胞器、病原体等的过程,当细胞感受到细胞内外自噬信号(如饥饿、细胞器损伤等),细胞浆内形成一种膜状结构,并逐渐形成新月状的脂质双膜结构自噬泡;自噬泡延伸并包裹胞内细胞器、蛋白质等,形成自噬体;然后在自噬受体蛋白等的作用下,成熟的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自噬溶酶体将自噬体内包裹的物质消化降解成氨基酸、脂肪酸等,供细胞再利用[1]。在自噬过程中,自噬体、自噬泡是自噬的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Β细胞 自噬 2型糖尿病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检测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庞婷婷 陈梓焜 +2 位作者 李婧 胡跃强 黎军宏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伴吞咽障碍(swallowing disorders,SD)患者的血清检测值对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预测价值,为减少卒中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快康复进程...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伴吞咽障碍(swallowing disorders,SD)患者的血清检测值对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预测价值,为减少卒中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快康复进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363例AIS合并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AP组47例,非SAP组31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患者的入院血清检测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最佳预测值,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并验证其预测性能。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SAP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单核细胞、血小板压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指标显著高于非SAP组(P<0.05);血糖、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显著低于非SAP组(P<0.05),发生意识障碍的人数和饮酒、吸烟人数多于非SA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意识障碍、血糖是AIS合并SD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26、6.71、0.936,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意识障碍、血糖异常是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三因素综合分析有利于预测SAP的发生风险,可为临床工作者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提前采取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性 急性 吞咽障碍 肺炎 血清 预测价值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5-HT_(1A)蛋白表达及加味温胆汤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齐 杨瑞 +3 位作者 韦利军 韦海英 高月 武丽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基于不同脑区5-HT_(1A)蛋白表达,探讨模型大鼠抑郁发病机制以及加味温胆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抑郁中药组、抑郁西药组各8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 目的:基于不同脑区5-HT_(1A)蛋白表达,探讨模型大鼠抑郁发病机制以及加味温胆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抑郁中药组、抑郁西药组各8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制作大鼠抑郁模型,其中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抑郁中药组灌胃12 g/kg加味温胆汤,抑郁西药组灌胃1.8 mg/kg百忧解。35天后进行行为学检测及取材,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杏仁核、前额皮质、海马CA3区及下丘脑组织中5-HT_(1A)蛋白表达。结果:行为学数据显示,抑郁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以及总路程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抗抑郁西药百忧解只对总路程有影响(P<0.05),而加味温胆汤能改善模型大鼠抑郁行为表现(P<0.05),提高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次数,延长总路程。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5-HT_(1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加味温胆汤能降低海马CA3区5-HT_(1A)蛋白表达(P<0.05),百忧解能提高杏仁核5-HT_(1A)蛋白表达(P<0.05)。结论: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5-HT_(1A)蛋白表达不一致,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5-HT_(1A)蛋白表达升高,加味温胆汤可能通过降低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5-HT_(1A)蛋白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而百忧解能提高杏仁核5-HT_(1A)蛋白表达,其抗抑郁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不同脑区 5-HT_(1A) 升降平调 加味温胆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