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窦内皮细胞对肝纤维化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树民 黎桂玉 +1 位作者 彭岳 赵铁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4-627,共4页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是肝血窦内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类型,它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LSEC功能障碍被认定是多种肝脏疾病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肝纤维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抑制肝星状细...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是肝血窦内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类型,它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LSEC功能障碍被认定是多种肝脏疾病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肝纤维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抑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活化和加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水解上,而对LSEC结构和功能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就肝纤维化发展中LSEC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分泌相关细胞因子和调控HSC的活化等参与肝纤维化过程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综述了近年来关于LSEC对肝纤维化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内皮细胞 肝纤维化 肝窦毛细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醌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活性氧及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声善 赵川 +6 位作者 陈永欣 唐爱存 彭岳 刘雪梅 林宇宁 陈婉君 韦燕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2-1608,共7页
目的 研究白花丹醌对大鼠原代分离肝星状细胞(HSC)活性氧(ROS)水平、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mad2/3、p-Smad2/3、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原代大鼠HSC,接种活化期HSC,进行α-SMA免疫荧光鉴定,分为空白组、TGF-β1组、NADP... 目的 研究白花丹醌对大鼠原代分离肝星状细胞(HSC)活性氧(ROS)水平、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mad2/3、p-Smad2/3、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原代大鼠HSC,接种活化期HSC,进行α-SMA免疫荧光鉴定,分为空白组、TGF-β1组、NADPH氧化酶抑制剂组(DPI)、白花丹醌低、中、高剂量(2、4、8 μmol·L -1 )组。MTT检测白花丹醌对HSC增殖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白花丹醌对HSC形态学的影响;荧光探针法测定HSC内ROS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SC中Smad2/3、p-Smad2/3和Smad7蛋白表达。结果 经α-SMA免疫组织荧光鉴定,阳性率达91%,表明获得高纯度的大鼠原代HSC。MTT测定白花丹醌最佳给药浓度为2、4、8 μmol·L -1;DPI组和白花丹醌各浓度组可不同程度下调HSC内ROS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DPI和白花丹醌给药组Smad2/3、p-Smad2/3的蛋白表达降低,Smad7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白花丹醌可能是通过下调ROS水平,进而降低Smad2/3和p-Smad2/3的表达,从而发挥抗HSC活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醌 活性氧 TGF-Β1 SMAD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依赖ROS升高介导DNA损伤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8
3
作者 马静 王红磊 +6 位作者 王梓萱 李昕宇 李美秀 吴勇 刘禹佳 卢国栋 周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6-372,共7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celastrol)诱导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在介导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及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经雷公藤红素处理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肝癌细胞的存活率;Hoechst 33...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celastrol)诱导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在介导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及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经雷公藤红素处理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肝癌细胞的存活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肝癌细胞核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CM-H2DCF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内DNA损伤标志蛋白γ-H2AX的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γ-H2AX、caspase-3、PARP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雷公藤红素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存活,并可升高细胞内ROS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关结论雷公藤红素可诱导肝癌细胞内ROS聚集,高水平的ROS引起细胞DNA损伤,最终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肝癌细胞 氧化损伤 ROS DNA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醌对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宇宁 王声善 +5 位作者 吕贝贝 马静 陈永欣 钟静 刘雪梅 韦燕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19-1424,共6页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白花丹醌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自噬蛋白LC3的变化;qPCR法检测自噬基因Beclin1、Atg7、Atg5 mRNA的变化;...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白花丹醌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自噬蛋白LC3的变化;qPCR法检测自噬基因Beclin1、Atg7、Atg5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LC3、Beclin1、Atg7、Atg5的表达水平。结果白花丹醌对SMMC-772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透射电镜下,白花丹醌组细胞凋亡形态明显,并出现自噬体;免疫荧光显示,白花丹醌处理后细胞LC3蛋白的表达上升;qPCR结果表明白花丹醌组自噬基因Beclin1、Atg7、Atg5 mRNA的表达增加;Western blot提示白花丹醌分别与凋亡抑制剂Z-VAD-FMK和自噬抑制剂3-MA联合使用时,能够影响自噬蛋白Atg5、Atg7、LC3-Ⅱ、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论白花丹醌促进SMMC-7721肝癌细胞的凋亡与自噬,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MMC-7721细胞自噬有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醌 肝癌细胞 凋亡 自噬 LC3 BECLIN-1 Atg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其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声善 林宇宁 +2 位作者 吕贝贝 陈婉君 韦燕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3-180,共8页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肝细胞肿瘤主要由肝腺瘤,肝细胞癌(HCC)和前病变组成。良性肿瘤如肝腺瘤虽然通常不致命,但可能在引起恶性转化方面引起显着的临床挑战。由于肝炎病因而...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肝细胞肿瘤主要由肝腺瘤,肝细胞癌(HCC)和前病变组成。良性肿瘤如肝腺瘤虽然通常不致命,但可能在引起恶性转化方面引起显着的临床挑战。由于肝炎病因而导致的HC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近年来关于HCC的知识呈指数级增长,但HCC的治疗和预防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对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有深入的了解。最新研究发现EMT在HCC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总结了EMT在肝癌的作用及其相关信号分子机制,这些研究在诊断、预后和/或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转移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痤疮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尔净 刘晓伟 +5 位作者 卢丹 黄敏敏 叶陈庚 黄学嵘 陈永欣 周艳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小鼠痤疮模型对于研究痤疮的发病机制或评估抗痤药物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依据造模的原理将小鼠痤疮模型归纳为丙酸杆菌、化学物质刺激、雄激素三类。以小鼠痤疮模型分类为切入点,对其建模方法、适用范围... 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小鼠痤疮模型对于研究痤疮的发病机制或评估抗痤药物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依据造模的原理将小鼠痤疮模型归纳为丙酸杆菌、化学物质刺激、雄激素三类。以小鼠痤疮模型分类为切入点,对其建模方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以利于在痤疮的研究中选择适合的小鼠痤疮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小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在肝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吕贝贝 陈婉君 +3 位作者 林宇宁 王声善 刘雪梅 韦燕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763-1765,共3页
缺氧是包括肝癌在内的许多实体肿瘤微环境的特点,其导致一系列转录诱导因子的表达。由HIF-1α和HIF-1β两个亚基组成的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参与缺氧调节的核心因子,能通过激活众多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影... 缺氧是包括肝癌在内的许多实体肿瘤微环境的特点,其导致一系列转录诱导因子的表达。由HIF-1α和HIF-1β两个亚基组成的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参与缺氧调节的核心因子,能通过激活众多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影响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产生。研究表明,HIF-1α的过表达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并与肝癌的预后有着密切联系,以HIF-1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制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因此,文章就HIF-1及其在肝癌领域的作用进展做一综述,为日后研发肝癌的辅助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HIF-1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