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甘照儒 王庆武 +2 位作者 刘海兰 蔡超群 杨文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2期1163-116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加以早期康复治疗;每例患者入组时和治疗第30天分别进行...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加以早期康复治疗;每例患者入组时和治疗第30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脑血流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康复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TCD各项指标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 神经功能 经颅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证疗效观察——对神经功能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甘照儒 徐英妹 +1 位作者 桑栎楠 刘海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中药加味温胆汤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痰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温胆汤治疗,疗程均4周...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中药加味温胆汤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痰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温胆汤治疗,疗程均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5%,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血脂(TC,TG)、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下降P<0.05。提示:常规西药联合中药加味温胆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证患者疗效肯定,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疗效明显优于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痰瘀证 血脂 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经颅多普勒 颈动脉彩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陆晖 仝树坡 +2 位作者 张惠玉 邢军 史润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2-124,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TCD、颈动脉彩超的相关性,为急性脑梗死中医微观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入选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肝阳暴亢证、阴虚风动证、风痰阻络证4组,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对4组不同证型急...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TCD、颈动脉彩超的相关性,为急性脑梗死中医微观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入选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肝阳暴亢证、阴虚风动证、风痰阻络证4组,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对4组不同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超进行两两比较,然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对比,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各证型与TCD、颈动脉彩超的关系。结果:(1)脑梗死各证型的TCD特点:①气虚血瘀型:颅内及颈部各血管血流速度均最慢,PI、RI值最低;②肝阳暴亢型:颅内及颈部各血管血流速度均最快,PI、RI值最高;③阴虚风动型:颅内及颈部各血管血流速度均增快,PI、RI值增高;④风痰阻络型:颅内及颈部各血管血流速度减慢,PI、RI值增高。(2)脑梗死各证型的颈动脉彩超特点:①气虚血瘀型:颈部动脉粥样斑块面积较大,动脉内径缩小较明显;②肝阳暴亢型:颈部动脉粥样斑块面积较小,动脉内径缩小不明显;③阴虚风动型:颈部动脉粥样斑块面积较小,动脉内径缩小不明显;④风痰阻络型:颈部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最大,动脉内径缩小最明显。结论:急性脑梗死各证型与TCD、颈动脉彩超的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各项指标在4个证型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辨证分型 TCD 颈动脉彩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永全 莫国焕 +2 位作者 陈明 曾祥发 陆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58-961,共4页
目的: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MCA-CI/RP)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参考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MCA-CI/RP动物模型。根据Longa 5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TUNEL技术原位标记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检... 目的: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MCA-CI/RP)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参考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MCA-CI/RP动物模型。根据Longa 5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TUNEL技术原位标记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的表达。结果:三七总皂苷可以缩小MCA-CI/RP大鼠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增加缺血脑组织内源性BDNF的表达。结论: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增加缺血脑组织内源性BDNF的表达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大剂量三七总皂苷组优于小剂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川芎嗪 脑梗死 细胞凋亡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痫煎剂治疗特发性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永全 谭文澜 +1 位作者 陆晖 廖小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96-1197,共2页
目的:观察抗痫煎剂对特发性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的临床疗效、中医辨证分型的疗效差异以及脑电图的改变。方法:对照组:特发性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性癫痫口服丙戊酸钠片0.2g次/,3次/日,不能控制者可加量至0.4g次/,3次/日;治疗组:全... 目的:观察抗痫煎剂对特发性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的临床疗效、中医辨证分型的疗效差异以及脑电图的改变。方法:对照组:特发性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性癫痫口服丙戊酸钠片0.2g次/,3次/日,不能控制者可加量至0.4g次/,3次/日;治疗组:全部患者均在按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抗痫煎剂,两组均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同一证型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风痰闭阻型非常有显著差异(P<0.01),痰火扰神,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虚生风,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改善脑电图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抗痫煎剂对特发性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有较好的抗痫作用,以风痰闭阻、痰火扰神尤佳,对脑电图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痫煎剂 癫痫 特发性 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 辨证分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甘照儒 石丽华 +4 位作者 蔡超群 谢智光 徐英妹 刘海朋 桑栎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9期807-808,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运动功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1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80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和常规中西药物治疗,对...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运动功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1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80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和常规中西药物治疗,对照组80例仅采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后外周血hs-CRP、IL-1和IL-6含量,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评定表(MESSS)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治疗后4、8周时外周血hs-CRP、IL-1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E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血清hs-CRP、IL-1和IL-6水平,并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情同意制度与医患纠纷防范 被引量:10
7
作者 巫文岗 农田泉 +2 位作者 唐乾利 桂雄斌 韦思尊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0-163,共4页
近年来,医患矛盾有增无减,分析其原因,有许多矛盾都涉及到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问题。"知情同意"是现代医学伦理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亦是医疗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审视和研究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问题,落实患者知情同意权,保... 近年来,医患矛盾有增无减,分析其原因,有许多矛盾都涉及到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问题。"知情同意"是现代医学伦理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亦是医疗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审视和研究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问题,落实患者知情同意权,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推进医学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同意 医疗纠纷 医疗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辅助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 被引量:11
8
作者 廖喜琳 蔡超群 +2 位作者 刘海兰 吴云虎 王庆武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9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行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诱发吞咽反射。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行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诱发吞咽反射。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有良好的康复效果,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中药 冰棒 冷刺激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S和胱抑素C在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孔德燕 任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S)与胱抑素C(CysC)在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8-2011年23例接受脑血管支架手术患者,术后复查血管造影的时间为3~12个月,就术前、术后3d以及术后3~12个月造影复查时血清CatS与... 目的:探讨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S)与胱抑素C(CysC)在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8-2011年23例接受脑血管支架手术患者,术后复查血管造影的时间为3~12个月,就术前、术后3d以及术后3~12个月造影复查时血清CatS与CysC的水平及与血管再狭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于23根血管上放置23枚支架,随访3~12个月,10例(43.5%)出现了再狭窄,其中超过50%的再狭窄者为5例,余5例再狭窄率介于10%~30%。同时监测术前以及术后血清CatS与CysC的水平,发现23例患者支架术前血清CatS与CysC水平在狭窄组和无狭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术后3d两组血清CatS和CysC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复查时再狭窄的10例患者血清CatS与CysC水平高于未狭窄的13例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CatS的上升幅度比CysC的上升幅度更大。结论:血清CatS和CysC增加程度不平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血管壁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平衡,促进再狭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脑血管支架内再狭窄 组织蛋白酶S 胱抑素C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孔德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797-2799,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SA)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胆碱能系统[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TSA低剂量组[4 mg/(kg·d)...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SA)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胆碱能系统[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TSA低剂量组[4 mg/(kg·d)]、TSA高剂量组[8 mg/(kg·d)]。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行为学检测,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测定治疗前后各组大鼠NO含量和NOS、ChAT及AChE的活性。结果:(1)TSA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并使脑海马CA1区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2)VD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增高,ChAT和AChE活性明显减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A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内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降低,ChAT和AChE活性明显增强,与VD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SA能够抑制VD发生过程中脑组织中NOS的活性,使NO的生成和释放明显减少,从而减轻其病理损伤;同时通过增强VD大鼠脑组织ChAT和AChE活性,从而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丹参酮ⅡA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胆碱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脉泰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甘照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2040-2042,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11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则加用脑脉泰胶囊治疗,患者均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11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则加用脑脉泰胶囊治疗,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NIHSS评分及ADL能力评分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及ADL,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预后 脑脉泰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促进卒中后同向偏盲患者康复 被引量:2
12
作者 廖喜琳 黄小洁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3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卒中后同向偏盲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16例卒中后同向偏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和视觉刺激康...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卒中后同向偏盲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16例卒中后同向偏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和视觉刺激康复治疗等。结果两组患者偏盲功能康复效果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卒中后偏盲的康复效果,并降低卒中同向偏盲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同向偏盲 预防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通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张永全 黄芳 +1 位作者 陆晖 曾祥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0-752,共3页
目的:观察血栓通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确诊的血管性痴呆92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血栓通粉针Ⅰ组31例,应用血栓通粉针150mg×4支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血栓通粉针Ⅱ组29例,应用血... 目的:观察血栓通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确诊的血管性痴呆92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血栓通粉针Ⅰ组31例,应用血栓通粉针150mg×4支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血栓通粉针Ⅱ组29例,应用血栓通粉针150mg×3支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32例,应用丹参滴注液250mL静滴,每日1次。三组疗程均为15天。三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认知障碍程度和痴呆度评分,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症状改善评价指标。结果:三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栓通粉针Ⅰ组MMSE评分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血栓通粉针Ⅱ组和对照组MMSE评分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血栓通粉针Ⅰ组治疗前后血脂、纤维蛋白原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粉针Ⅰ组能有效改善病人脑供血、减轻缺血所致病理损害,因而可使病人的认知功能改善。研究期间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的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粉针 血管性痴呆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陆晖 黄格朗 覃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980-3981,共2页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是日本学者Kitamura等于1993年4月从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提取出的一种新的肽类物质,其广泛分布在体内并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DM具有调节脑循环和血脑屏障功能.对脑...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是日本学者Kitamura等于1993年4月从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提取出的一种新的肽类物质,其广泛分布在体内并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DM具有调节脑循环和血脑屏障功能.对脑血管有较强的舒张效应.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作为细胞保护因子.对脑缺血及损伤性脑缺氧起保护作用.从而可防治脑血管及神经变性等疾病。为此,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ADM与脑缺血的相关研究作简要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上腺髓质素 中枢神经系统 血脑屏障功能 嗜铬细胞 生物学效应 肽类物质 神经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救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例
15
作者 方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12-4012,共1页
患者男,73岁,因“突发意识不清2h”入院,、家属于2010年12月3日上下10时许发现患者跌落床边,意识不清、烦躁、小便失禁、呼之不能言语,伴发热、呕吐1次胃内容物,非喷射状,遂送入院,入院查体:T细胞分类38℃.左侧背部皮肤可见3... 患者男,73岁,因“突发意识不清2h”入院,、家属于2010年12月3日上下10时许发现患者跌落床边,意识不清、烦躁、小便失禁、呼之不能言语,伴发热、呕吐1次胃内容物,非喷射状,遂送入院,入院查体:T细胞分类38℃.左侧背部皮肤可见3处群集性小水泡,部分皮肤已破溃。神经系统:意识模糊不清,烦躁,不能言语,双侧瞳孔直径约为3mm,对光反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救治 入院查体 意识不清 小便失禁 胃内容物 细胞分类 意识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