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蛇葡萄素与苯并芘合用对大鼠肝组织内CYP和GST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杨秀芬 钟正贤 +3 位作者 廖梅春 杨子明 郭菁菁 高倩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60-865,共6页
目的观察蛇葡萄素与苯并芘合用对♂SD大鼠肝组织内CYP(cytochrome P450,CYP)和GST(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250、500mg·kg-1,每日1次连续灌胃15d,d15模型组和2个给药组... 目的观察蛇葡萄素与苯并芘合用对♂SD大鼠肝组织内CYP(cytochrome P450,CYP)和GST(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250、500mg·kg-1,每日1次连续灌胃15d,d15模型组和2个给药组分别腹腔注射(ip)苯并芘100mg·kg-1。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内的CYP基因CYP1A1、CYP1A2、CYP1B1和GST基因GST-m1、GST-pi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苯并芘组(模型组)可明显诱导肝组织内的CYP1A1、CYP1A2、CYP1B1基因表达(P<0.01),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21倍、11倍、684倍,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1和GST-pi的表达有抑制趋势,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0.79倍和0.82倍;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组+苯并芘组可明显诱导肝组织内的CYP1A1、CYP1A2、CYP1B1基因表达(P<0.01),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89和289倍、16.9和44.5倍、914和804倍,蛇葡萄素500mg.kg-1+苯并芘组明显诱导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1和GST-pi的表达,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2.18倍(P<0.01)和2.12倍(P<0.05)。与苯并芘组(模型组)相比,蛇葡萄素250mg·kg-1+苯并芘组和蛇葡萄素500mg·kg-1+苯并芘组不影响CYP1B1的基因表达,但明显诱导CYP1A1的基因表达,分别是苯并芘组(模型组)的1.56倍(P>0.05)和2.39倍(P<0.05);明显诱导CYP1A2的基因表达,分别是苯并芘组(模型组)的1.53倍(P<0.05)和4.04倍(P<0.05);蛇葡萄素500mg.kg-1+苯并芘组明显诱导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1和GST-pi的表达,分别是苯并芘组(模型组)的2.78倍(P<0.01)和2.57倍(P<0.05)。结论与苯并芘合用,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可明显诱导CYP1A1、CYP1A2基因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1和GST-pi的表达。对CYP1B1基因无影响。表明蛇葡萄素与苯并芘合用可加速苯并芘代谢形成非致癌物而解毒和加速排泄。提示蛇葡萄素可对抗苯并芘的致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 苯并芘 细胞色素P450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基因表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葡萄素与苯并芘合用对大鼠肺组织内CYP和GST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杨秀芬 钟正贤 +3 位作者 廖梅春 杨子明 郭菁菁 高倩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5-136,共2页
蛇葡萄素(ampelopsis),又名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双氢杨梅素等,为一多酚羟基黄酮醇化合物,存在于葡萄科、杨梅科、藤黄科等植物中,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苯并芘是烟草和其他多种环境致癌物中的可导致肺... 蛇葡萄素(ampelopsis),又名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双氢杨梅素等,为一多酚羟基黄酮醇化合物,存在于葡萄科、杨梅科、藤黄科等植物中,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苯并芘是烟草和其他多种环境致癌物中的可导致肺癌、乳腺癌、肝癌等肿瘤的主要致癌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葡萄素 苯并芘 细胞色素P450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基因表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3
作者 郭菁菁 杨秀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0,共6页
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如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异黄酮类、黄烷酮类等对化学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缺血/再灌注性肝损伤等实验性肝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黄酮化合物清除自由... 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如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异黄酮类、黄烷酮类等对化学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缺血/再灌注性肝损伤等实验性肝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黄酮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等有关。研究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的作用对于开发防治肝脏疾病的药物有重要意义。该文就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动物实验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小鼠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秀芬 杨子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94-898,共5页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小鼠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抑制作用及其酶动力学。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小鼠肝胞质液酶,用半数效量概率单位法及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求得小鼠...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小鼠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抑制作用及其酶动力学。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小鼠肝胞质液酶,用半数效量概率单位法及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求得小鼠肝脏GST的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度(Vmax)和DMY对小鼠肝脏GST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判断DMY对GST的抑制类型和抑制常数(Ki)。结果 DMY对小鼠肝脏GST有抑制作用,其IC50是(121.14±13.66)μmol.L-1;对底物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T的Km是0.1460 mmol.L-1,Vmax是175.44 U.mg-1;对底物1-氯-2,4-二硝基苯(CDNB),GST的Km是0.0937 mmol.L-1,Vmax是212.77 U.mg-1。对底物GSH,DMY对小鼠肝脏GST属于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常数0.22 mmol.L-1;对底物CD-NB,DMY对小鼠肝脏GST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常数0.54 mmol.L-1。结论 DMY对小鼠肝脏GST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谷胱甘肽转移-S转-移酶 酶动力学 半数抑制浓度 米氏常数 抑制常数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