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广联达GDMP图形引擎的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勘察设计平台公共能力研发与应用
1
作者 魏璇 钱洪亮 +3 位作者 秦超 罗伟 曹盛和 李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5,共8页
随着国产化工业软件的发展,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勘察设计平台正朝着一体化、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国内针对陆路交通领域需求均在成熟工业软件产品上进行二次开发,关于公共基础平台研发还处于技术空白。在此背景下,设计基于... 随着国产化工业软件的发展,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勘察设计平台正朝着一体化、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国内针对陆路交通领域需求均在成熟工业软件产品上进行二次开发,关于公共基础平台研发还处于技术空白。在此背景下,设计基于广联达GDMP的陆路交通基础设施专业设计平台公共基础能力,解决了陆路交通领域国产化无公共能力的问题。深入研究基础平台框架,采用插件式开发框架研发,以统一界面风格及封装接口方式提供各专业基本二、三维设计及地理地质数据服务加载、数据交换等通用功能,经测试验证满足桥梁、隧道、路基专业个性化设计及数字化交付应用场景需求。针对在GIS环境下各专业模型集成时空间坐标难以统一及渲染流畅性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工程全局直角坐标→GIS球面坐标→局部投影坐标”的动态转换思路,实现GIS场景不同专业BIM模型一键集成展示,并结合模型简化功能实现大场景构筑物模型不同层级的自适应呈现,提高大场景下模型渲染的流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路交通基础设施 勘察设计平台 公共能力 GDMP 插件式开发 模型集成 模型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粉尘运移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卫 马睿浩 +2 位作者 关小杰 高明哲 谭啸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38,共8页
为探究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过程中产尘工序与环境流体对粉尘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工序及背景风速作用下施工区域内部的粉尘运移特性。通过分析大量粉尘数据,明确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主要工序的尘源特征类型... 为探究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过程中产尘工序与环境流体对粉尘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工序及背景风速作用下施工区域内部的粉尘运移特性。通过分析大量粉尘数据,明确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主要工序的尘源特征类型;选取具有典型旧工业建筑特征的某待改造工业厂房,开展打磨和铲运2类工序的现场试验;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5种入口风速与2种产尘工序下的粉尘质量浓度分布,明确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空间粉尘易聚集区。结果表明:打磨工序最高粉尘质量浓度超限倍数为54倍,铲运工序最高粉尘质量浓度超限倍数为37倍;入口风速的改变会影响施工区域内粉尘的主要影响区分布,同时,会改变粉尘质量浓度在施工区域内达到动态平衡的进程;产尘工序的改变会对粉尘质量浓度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特定工序的工作强度进行增强则会导致其下游粉尘质量浓度同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工业建筑再生 施工粉尘 运移特性 数值模拟 粉尘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引擎的桥梁BIM正向设计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邓驷翔 柏华军 +2 位作者 夏文俊 黄亚飞 罗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81,共8页
针对传统BIM正向设计中建模效率低、数据管理难、产品平台受限等问题,基于国产数维构件设计软件提供的GDMP图形引擎,自主研发了轨道桥梁全桥设计系统软件,为桥梁BIM正向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针对传统BIM正向设计中建模效率低、数据管理难、产品平台受限等问题,基于国产数维构件设计软件提供的GDMP图形引擎,自主研发了轨道桥梁全桥设计系统软件,为桥梁BIM正向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使用C++编程语言对引擎接口进行自主研发及封装,提出“模型+数据”的桥梁BIM正向设计建模技术,实现了构件模板参数化生成及修改、构件实例数据管理及维护更新、方案自适应生成及更新迭代的全业务流程技术支持等功能。依托宜涪高速铁路项目,采用研发的轨道桥梁全桥设计系统软件,实现项目示范段范围桥梁的参数化建模、数据集成和可视化渲染,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及工程适用性。本文探索了国产引擎在桥梁BIM正向设计及应用中的可能性,为我国桥梁工程设计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正向设计 桥梁工程 图形引擎 全桥设计系统软件 自主研发 参数化建模 集成与渲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地铁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与地表沉降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苑成旺 张敏 +4 位作者 张少龙 秦磊 郭海洋 墨海滢 信旸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892,共14页
为分析复合地层条件下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与地表沉降特征,以长春市冲积河谷阶地地貌单元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MIDAS GTS NX对复合地层条件下两种支护(钻孔灌注桩加钢支撑,简称桩撑支护;钻孔灌注桩加锚... 为分析复合地层条件下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与地表沉降特征,以长春市冲积河谷阶地地貌单元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MIDAS GTS NX对复合地层条件下两种支护(钻孔灌注桩加钢支撑,简称桩撑支护;钻孔灌注桩加锚索,简称桩锚支护)型式的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支护结构受力与水平位移、地表沉降的变化等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桩撑支护段,随基坑深度的增加,桩体水平位移曲线呈两端小、中间大的“弓”形变化趋势;桩锚支护段,随基坑深度的增加,桩体水平位移最终呈近似“漏斗”形的变化趋势。随着监测点到基坑边缘距离的增加,地表沉降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距离基坑边缘3~5 m范围内的位置。钢支撑轴力与锚索拉力的合理设置利于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及地表沉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整体反映出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河谷阶地 基坑开挖 现场监测 有限元数值模拟 水平位移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腔体与矩形腔体非堆积颗粒阻尼器减振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5
作者 黄绪宏 李小军 +3 位作者 张纪刚 田超杰 赵玉亮 苗吉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66-77,共12页
作为一种减振性能良好、耐久性能优异的被动减振装置,颗粒阻尼器对于复杂环境下结构抗震韧性提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考虑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外部激励方向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圆形腔体非堆积颗粒阻尼器,依次进行简谐激励及地震动记录... 作为一种减振性能良好、耐久性能优异的被动减振装置,颗粒阻尼器对于复杂环境下结构抗震韧性提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考虑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外部激励方向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圆形腔体非堆积颗粒阻尼器,依次进行简谐激励及地震动记录下振动台试验研究,并设计两类矩形腔体颗粒阻尼器进行对比,初步分析单向激励下不同腔体形状颗粒阻尼器减振性能。开展简谐激励下振动台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腔体形状非堆积颗粒阻尼器对应的颗粒群运动状态,并结合颗粒群运动状态分析不同腔体形状下填充率、激励频率及激励幅值对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开展地震动激励下振动台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腔体形状下地震动类别及加速度峰值对减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腔体形状颗粒阻尼器颗粒群运动状态可大致分为局部冲击状态、整体冲击状态及类液化状态,同一运动状态不同腔体形状下颗粒群运动及耗能机理存在差异;当填充率较小时,圆形腔体颗粒阻尼器减振性能显著低于矩形腔体颗粒阻尼器,随着填充率的增加,因腔体形状引起的减振性能差异性逐渐减小,部分工况下圆形腔体颗粒阻尼器减振性能更加优异。上述对比试验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复杂激励下颗粒阻尼器减振性能研究及颗粒阻尼器在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相关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阻尼器 腔体形状 振动台试验 颗粒群运动状态 减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膨胀变形计算方法
6
作者 高建 冯瑞玲 +3 位作者 屈磊 王倩云 吴立坚 王鹏程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1-181,共11页
为了探究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膨胀变形过程,基于硫酸盐侵蚀水泥基材料的侵蚀机理、体积膨胀理论以及Fick第二定律,考虑钙矾石晶体填充孔隙及水泥水化程度对硫酸盐侵蚀膨胀变形的影响,建立等温饱和条件下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 为了探究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膨胀变形过程,基于硫酸盐侵蚀水泥基材料的侵蚀机理、体积膨胀理论以及Fick第二定律,考虑钙矾石晶体填充孔隙及水泥水化程度对硫酸盐侵蚀膨胀变形的影响,建立等温饱和条件下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化学-力学膨胀变形计算方法,开展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室内试验,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本文计算结果与室内试验的膨胀变形过程基本吻合;在硫酸盐侵蚀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膨胀变形可划分为快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以及变形稳定阶段,其中在快速增长阶段,少量钙矾石的生成即可导致试件产生较大的膨胀变形;当初始硫酸盐含量低于0.5%时,此时铝酸盐过量,试件最终产生的膨胀变形随初始硫酸盐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当初始硫酸盐含量高于0.5%时,此时硫酸盐过量,继续增加初始硫酸盐含量,试件最终产生的膨胀变形量不会进一步增加,但会提高硫酸盐的化学侵蚀速率,缩短化学反应的持续时间;在硫酸盐过量的情况下,试件最终产生的膨胀变形随水泥掺量的增加呈线性增长,但在反应过程中,水泥掺量的增加不会影响反应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上拱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硫酸盐侵蚀膨胀 计算方法 浓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精益施工管理平台
7
作者 刘刚 马智亮 +5 位作者 李佳益 宋银灏 李伟 曾勃 周新会 李松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2-1140,共9页
为解决工程建设项目精益建造应用中存在的缺乏适当工具支撑的问题,基于精益建造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聚焦施工阶段,提出了数字化精益施工模型,并对数字化精益施工管理平台进行设计与实现。首先,提出精益工序的概念,并阐述其分类和确定方法... 为解决工程建设项目精益建造应用中存在的缺乏适当工具支撑的问题,基于精益建造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聚焦施工阶段,提出了数字化精益施工模型,并对数字化精益施工管理平台进行设计与实现。首先,提出精益工序的概念,并阐述其分类和确定方法;其次,建立数字化精益施工模型,包括概念模型和管理流程模型,并基于后者,设计并实现数字化精益施工管理平台;最后,通过工程实践对所提出的数字化精益施工模型和管理平台进行应用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益工序 数字化精益建造 数字化精益施工模型 数字化精益施工管理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级高分辨率网络的金属产品质量检测方法
8
作者 韩俊嘉 段成璞 黄景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50,M0004,M0005,共13页
传统人工检测存在标准不一、易受疲劳干扰等问题,而现有基于实时目标检测算法的深度学习方法因下采样操作会导致特征细节的丢失,且计算复杂度高,难以达到精准的要求。针对微观特征和计算量问题,提出一种轻量级高分辨率网络检测方法。该... 传统人工检测存在标准不一、易受疲劳干扰等问题,而现有基于实时目标检测算法的深度学习方法因下采样操作会导致特征细节的丢失,且计算复杂度高,难以达到精准的要求。针对微观特征和计算量问题,提出一种轻量级高分辨率网络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全程高分辨率特征保持架构保留细微缺陷信号,结合深度可分离卷积实现轻量化设计,引入条件通道加权机制优化多分辨率特征融合,并提出全局空间特征提取方法强化上下文关联。实验表明:该网络在NEU-DET和GC10-DET数据集上的mAP_(50)分别达到79.6%和70.9%,参数量仅为5.3M,GFLOPs为7.1,在双路RTX4090显卡上的FPS达117,相较此前的基准模型在检测精度和计算效率上均展现显著优势。消融实验验证了各模块的有效性,为金属表面缺陷的工业实时检测提供了高精度、低功耗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模式识别 金属表面缺陷 表面质量检测 轻量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驱动的交互式建筑设计新范式——基于Rhino7的概念验证 被引量:4
9
作者 蒋灿 郑哲 +3 位作者 梁雄 林佳瑞 马智亮 陆新征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4-600,共7页
随着社会对建筑设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软件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和复杂。现在的设计软件不仅学习成本高,而且交互模式复杂。大语言模型(LLM)的最新突破使计算机清晰地理解人类自然语言指令,并准确生成代码语言具有可行性,有望为人... 随着社会对建筑设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软件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和复杂。现在的设计软件不仅学习成本高,而且交互模式复杂。大语言模型(LLM)的最新突破使计算机清晰地理解人类自然语言指令,并准确生成代码语言具有可行性,有望为人与软件的交互范式提供新思路。因此,本文提出了LLM驱动的交互式建筑设计新范式--将设计师通过多次键鼠操作与设计软件交互转变为LLM根据设计师自然语言指令生成并执行API调用脚本的方式;提出了技术路线并验证了其在建筑设计场景落地的可能性。该技术路线包括:①LLM根据用户指令从API库中搜索与任务相关的API;②LLM基于指令和候选API摘要信息编写程序脚本并运行;③LLM根据来自软件环境、用户等反馈改进优化所编写的程序脚本。通过Rhino7设计软件、GPT-4和CodeLlaMa完成多个设计任务,测试当前LLM是否具备执行该技术路线各关键环节的能力。测试结果不仅证明了LLM驱动的交互式设计范式在建筑设计场景已初具落地前景,也为技术落地提供经验和建议。该设计范式的落地可以降低软件的使用门槛和学习成本,提高设计师工作效率;有望在未来的建筑设计软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软件 软件交互 大语言模型 应用程序接口 GPT-4 Rhino7 LADYBU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研究的精益建造与数字技术集成综述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刚 马智亮 李松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精益建造(LC)与数字技术集成是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关键,也是近年来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热点领域。鉴于目前尚无学者对精益建造与数字技术集成进行系统总结,针对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的精益建造以及应用于建造领域与数字技术... 精益建造(LC)与数字技术集成是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关键,也是近年来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热点领域。鉴于目前尚无学者对精益建造与数字技术集成进行系统总结,针对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的精益建造以及应用于建造领域与数字技术相关的研究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和重点文献分析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结果表明,数字技术(特别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逐步成为精益建造应用推广的关键支撑,两者深度融合能产生正向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并降低项目管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益建造(LC)与数字技术集成 建筑信息模型(BIM) 建造4.0 文献计量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近距离侧穿建筑遗产的施工技术分析及保护措施加固效果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谦 杨昌鸣 +2 位作者 陆继广 徐英晋 王启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11339-11346,共8页
为严格控制地表沉降,最大限度地减小施工对不可复制建筑遗产的影响,结合郑州地铁3号线近距离侧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七纪念塔的实际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建立隧道-土体-建筑遗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盾构施工前... 为严格控制地表沉降,最大限度地减小施工对不可复制建筑遗产的影响,结合郑州地铁3号线近距离侧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七纪念塔的实际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建立隧道-土体-建筑遗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盾构施工前二七纪念塔周边加固效果、施工技术参数优化、施工现场实测值与数值计算值对比分析;验证了排桩加固效果、施工技术参数选取的合理性、数值计算和监测数据的一致性。结果表明:适宜的加固措施和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地表沉降,保证盾构近距离侧穿建筑遗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建筑遗产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点云的工程结构平面分割及表面检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余润泽 单伽锃 +2 位作者 李培振 杨红梅 王玉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33-2243,共11页
为了实现对工程结构各平面更加全面、快速、准确的数字化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工程结构平面自动分割及表面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无人机重建满足工程检测精度要求的高精度三维点云模型;其次,融合体素降采样方法、随机采样一... 为了实现对工程结构各平面更加全面、快速、准确的数字化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工程结构平面自动分割及表面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无人机重建满足工程检测精度要求的高精度三维点云模型;其次,融合体素降采样方法、随机采样一致性(RANSAC)方法和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BSCAN),快速、精准、自动地分割工程结构的特征平面,避免手动分割过程中存在的结果不确定及计算效率低的问题;第三,通过设计的精细分割算法有效剔除特征平面周围的噪点,准确提取结构特征平面点云,计算分析特征平面点云,数字化描述结构的表面形状;最后,通过一个在建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实例,系统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三维点云平面自动分割算法能够实现工程结构各个平面快速准确的自动分割,自动分割与手动分割结果的交并比接近90%;针对工程结构平面的表面检测算法能够实现结构表面形状的准确测量,有效映射结构物理表面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检测 点云模型 结构平面分割 表面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检测域的水声OFDM系统多普勒频偏补偿
13
作者 李治 陶鹏 +2 位作者 方银宇 李幸群 马雪飞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3年第2期209-215,共7页
通信系统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运动会使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系统子载波频率因多普勒效应而发生偏移,进而影响整个OFDM通信系统的性能。针对由通信节点之间相对运动而引起的判决结果模... 通信系统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运动会使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系统子载波频率因多普勒效应而发生偏移,进而影响整个OFDM通信系统的性能。针对由通信节点之间相对运动而引起的判决结果模糊问题,提出了基于检测域的频偏估计算法。该方法利用连续波(Continuous Wave, CW)信号,首先在频域估计出多普勒因子进行粗补,而后通过检测域的频偏估计算法进行多次迭代对信号进行细多普勒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弥补信号中未被完全补偿的多普勒频偏,具有良好的抗多普勒引起的载波间干扰(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ICI)能力。最后进行了水池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通信 频偏估计 检测域 多普勒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