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ANUC0iTD和GSK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单元的设计 被引量:15
1
作者 程智勇 李晓娟 +1 位作者 陈华龙 张晓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97-100,共4页
通过分析FANUC0i TD数车控制系统PMC的I/O信号与工业机器人I/O信号之间的通信联接方法,采取修改或增加FANUC0i TD数控车床控制系统PMC的I/O信号,利用机器人控制系统对FANUC0i TD系统数控车床的I/O信号进行联机通信,实现由工业机器人控... 通过分析FANUC0i TD数车控制系统PMC的I/O信号与工业机器人I/O信号之间的通信联接方法,采取修改或增加FANUC0i TD数控车床控制系统PMC的I/O信号,利用机器人控制系统对FANUC0i TD系统数控车床的I/O信号进行联机通信,实现由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组成多品种批量生产的自动化生产线的柔性制造单元。该柔性制造单元可实现工业机器人自动上下料、数控车床自动化生产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FANUC0iTD 柔性制造单元 数控车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搬运工业机器人的教学仿真系统设计 被引量:8
2
作者 程智勇 李晓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5-98,共4页
利用OpenGL开发环境,与Visual C++相结合,建立搬运工业机器人的三维模型,开发的仿真系统具有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将FMS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正逆动力学、各种控制算法、轨迹规划封装成通用模块,并提供用户接口,供用户设计自己的模块和... 利用OpenGL开发环境,与Visual C++相结合,建立搬运工业机器人的三维模型,开发的仿真系统具有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将FMS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正逆动力学、各种控制算法、轨迹规划封装成通用模块,并提供用户接口,供用户设计自己的模块和控制算法;增加多个输入输出模块。该结构可扩展实际的FMS机器人控制系统,从而更好地为搬运工业机器人在工作空间的工作姿态进行三维仿真,实现实时控制与实时仿真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仿真系统 OPENG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并联机器人在快递行业应用的可行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晓娟 程智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36,共3页
阐述了将并联机器人分拣机用在快递行业的基本思路,分析并联工业机器人与串联工业机器人技术特点和优势,论证了将并联机器人分拣技术和视觉技术结合在一起,应用在快递行业,不仅能够使机器人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还能提高机器... 阐述了将并联机器人分拣机用在快递行业的基本思路,分析并联工业机器人与串联工业机器人技术特点和优势,论证了将并联机器人分拣技术和视觉技术结合在一起,应用在快递行业,不仅能够使机器人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还能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出错率也比起人工分拣大大降低,减少场地占用面积,提高分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并联机器人 快递 分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保温车车体激光除锈机器人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程智勇 李晓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49,40,共5页
使用一段时间的机械保温车车体的表面都会生锈,目前都是靠人工进行除锈清理,但由于机保车车身面积大,因此除锈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针对机保车车身表面除锈工艺要求,提出一种通过双向扫描凹槽轮廓特征来确定重复扫描除锈工艺参数的方法... 使用一段时间的机械保温车车体的表面都会生锈,目前都是靠人工进行除锈清理,但由于机保车车身面积大,因此除锈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针对机保车车身表面除锈工艺要求,提出一种通过双向扫描凹槽轮廓特征来确定重复扫描除锈工艺参数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参数确定方法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可行,激光除锈能够达到机保车车体涂装清洁度标准,并能满足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为激光除锈在机保车车体表面清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工艺参数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保温车 激光除锈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九线法实施数控机床几何精度补偿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龚凌云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40-43,63,共5页
应用传统九线法进行精密数控机床误差补偿存在三点不足:首先,因激光测量与机床制造所采用的坐标系不一,在滚转角误差补偿过程中存在着原理性误差;其次,因九线法测量时纳入了测量噪声,将机床重复定位精度等也涵盖在内,导致辨识算法鲁棒性... 应用传统九线法进行精密数控机床误差补偿存在三点不足:首先,因激光测量与机床制造所采用的坐标系不一,在滚转角误差补偿过程中存在着原理性误差;其次,因九线法测量时纳入了测量噪声,将机床重复定位精度等也涵盖在内,导致辨识算法鲁棒性差;第三,九线法所得辨识结果只能用于误差补偿,而不能用于前期机床精度设计与机床装配与调试过程中精度的控制与工艺优化,原因在于该模型在设计时忽略了机床结构参数。以上3点限制了传统九线法的应用领域及测量结果的公信度。通过误差补偿模型重构、计算机仿真分析、实证对比研究、误差修正参数计算、实测结果校核等步骤,证明了建立的模型能修正传统九线法模型的3点不足,提高了九线法滚转角误差的辨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九线法 误差辨识 模型重构 机床精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