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泡状胎块的分子病理诊断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学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43-1246,共4页
水泡状胎块(hydatidiform moles)是一组与妊娠相关的滋养细胞疾病,根据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等辅助手段诊断可重复性不高。该文就水泡状胎块的常规辅助诊断方法、分子病理诊断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STR基因分型检测在水泡状胎块... 水泡状胎块(hydatidiform moles)是一组与妊娠相关的滋养细胞疾病,根据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等辅助手段诊断可重复性不高。该文就水泡状胎块的常规辅助诊断方法、分子病理诊断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STR基因分型检测在水泡状胎块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及水泡状胎块发生、恶性进展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状胎块 分子病理 STR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浸润性乳腺癌3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延辉 刘龙 +4 位作者 吴涛 武岳 冯晓冬 林汉良 李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男性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男性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9例男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年龄最小29岁,最大90岁,中位年龄62岁;左侧20例,右侧19例,占... 目的探讨男性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男性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9例男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年龄最小29岁,最大90岁,中位年龄62岁;左侧20例,右侧19例,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约0.83%。浸润性导管癌35例,其中3例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癌成分,2例黏液癌,1例囊内乳头状癌,1例浸润性乳头状癌。按组织学分级:Nottingham 1级8例,2级26例,3级5例。免疫表型:ER阳性36例,占92.3%。PR阳性36例,占92.3%。HER-2阴性37例,HER-2不确定2例,其经FISH检测发现1例有HER-2基因扩增,1例未发现扩增。Ki-67高表达(≥14%)者26例,低表达(<14%)者13例。结论男性浸润性乳腺癌少见,以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ER、PR阳性率高,HER-2阳性率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男性 浸润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HE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circEPSTI1在子宫颈癌生长与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彭芳 丁向东 +2 位作者 周扬帆 王贵明 陈艳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0-396,共7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EPSTI1在子宫颈癌生长与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子宫颈癌细胞系及组织、正常子宫颈上皮细胞及正常子宫颈组织中circEPSTI1的表达,分析circEPSTI1的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转染si...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EPSTI1在子宫颈癌生长与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子宫颈癌细胞系及组织、正常子宫颈上皮细胞及正常子宫颈组织中circEPSTI1的表达,分析circEPSTI1的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转染si-circEPSTI1干扰SiHa与HeLa细胞中circEPSTI1的表达,采用qRT-PCR技术验证转染效率。采用CCK-8、Transwell侵袭和裸鼠成瘤实验检测circEPSTI1对子宫颈癌细胞生长与侵袭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ircEPSTI1对EPSTI1、Twist、Slug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ircEPSTI1在子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上皮细胞(P<0.01);circEPSTI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P<0.01);circEPSTI1表达与子宫颈癌的高级别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qRT-PCR结果显示,SiHa与HeLa细胞中circEPSTI1被成功干扰。CCK-8实验显示,si-circEPSTI1组的SiHa与HeLa细胞的OD值均明显低于si-NC组(P<0.01)。在裸鼠成瘤实验中,si-circEPSTI1组的肿瘤质量明显低于si-NC组(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si-circEPSTI1组的SiHa与HeLa细胞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si-NC组(P<0.01)。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si-circEPSTI1组的EPSTI1、Twist、Slug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i-NC组(P<0.05)。结论circEPSTI1在子宫颈癌中表达增高并与子宫颈癌的高级别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抑制circEPSTI1能够抑制子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调控EPSTI1、Twist、Slug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环状RNA-circEPSTI1 生长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bska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涛 丁向东 +1 位作者 李晶 陈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探讨Dabska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皮肤的Dabska血管内皮细胞瘤进行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评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年龄22岁,发现右腰部皮肤肿块2年余,行单纯肿块切除。镜下病变主... 目的探讨Dabska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皮肤的Dabska血管内皮细胞瘤进行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评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年龄22岁,发现右腰部皮肤肿块2年余,行单纯肿块切除。镜下病变主要位于真皮浅层,界限不清。肿瘤由管腔结构组成,局灶区域呈海绵状血管瘤样改变,部分管腔内可见特征性的乳头状结构,管腔内衬及乳头被覆立方形或鞋钉样细胞,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4、CD31、ERG、D2-40、FⅧRAg、VEG-FR、vimentin均阳性。随访7个月,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Dabska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低级别血管源性肿瘤,组织形态学需与多种良恶性血管源性肿瘤鉴别。原发于浅表皮肤的Dabska血管内皮细胞瘤经手术扩大切除,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瘤 Dabska瘤 淋巴管内 乳头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细胞型甲状腺髓样癌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栋 罗丕福 +5 位作者 尹自长 吴涛 侯晓涛 李晶 周辉蓉 梁小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型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oyrid carcinoma,M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嗜酸细胞型MTC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其中2例的电镜形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胞质颗粒状...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型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oyrid carcinoma,M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嗜酸细胞型MTC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其中2例的电镜形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胞质颗粒状,细胞边界清楚,核增大,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细胞见明显核仁;呈实性片状、梁状或滤泡状排列,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3例TG均阴性;2例Calcitonin阳性,1例阴性。电镜观察例2、例3见大量线粒体及多少不等的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嗜酸细胞型MTC非常罕见,形态多样,在甲状腺嗜酸细胞病变诊断时,嗜酸细胞型MTC应纳入鉴别诊断中,结合其免疫表型、临床血清学及电镜检查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髓样癌 嗜酸细胞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在液基细胞学中的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栋 武岳 +5 位作者 周辉蓉 李晶 吴赛西 赖李忠 郑宏刚 梁小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 探讨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在液基涂片中的细胞学形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其价值。方法 收集VGA的液基细胞学7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总结VGA液基细胞学的诊断要点。结果 7例液基细胞学均有以下... 目的 探讨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在液基涂片中的细胞学形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其价值。方法 收集VGA的液基细胞学7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总结VGA液基细胞学的诊断要点。结果 7例液基细胞学均有以下特点:肿瘤细胞量丰富,呈团簇状、条带状或片状排列,可见乳头状结构,乳头边界光滑,外周被覆极向较好、细胞胞界清楚的柱状上皮,可见栅栏状及羽翼状结构。细胞核相对一致,排列拥挤,明显重叠。细胞核轻度增大,圆形或被拉长,染色较深但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部分病例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及凋亡可见。背景可有出血、炎症,无肿瘤素质。结论 与普通型子宫颈腺癌相比,VGA的细胞形态相对温和,细胞学病例易漏诊或诊断不足。大量呈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上皮、明确的乳头状结构、拥挤的细胞排列,可作为VGA液基细胞学的诊断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绒毛管状腺癌 液基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癌转移至甲状腺的细针穿刺标本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栋 吴涛 +3 位作者 温红 刘雪峰 危桂坚 罗丕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3-795,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癌甲状腺转移在细针穿刺标本中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鼻咽癌转移至甲状腺的细针穿刺细胞学的光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丰富的淋巴细胞背景(其中1例伴大量中性粒细... 目的探讨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癌甲状腺转移在细针穿刺标本中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鼻咽癌转移至甲状腺的细针穿刺细胞学的光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丰富的淋巴细胞背景(其中1例伴大量中性粒细胞)内见大量散在、合体状或片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细胞胞质少且边界不清,细胞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可见"鱼群"样排列的梭形细胞,核深染,核型不规则。免疫表型:CK、CK5/6、p63均阳性,原位杂交EBER均阳性。结论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癌转移至甲状腺的患者临床罕见,其形态与甲状腺原发或其他转移性肿瘤有重叠,采用细针穿刺细胞学结合临床病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可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甲状腺转移 细针穿刺细胞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学锋 朱梅刚 +3 位作者 丁向东 冯晓冬 张志魁 徐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5-308,共4页
目的研究PAX-5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表达情况,探讨PAX-5在淋巴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以及鉴别诊断需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269例T细胞淋巴瘤病例,对经免疫组化、基因重排确诊的PAX-5异常表达的病例,结合文献调研,探讨其... 目的研究PAX-5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表达情况,探讨PAX-5在淋巴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以及鉴别诊断需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269例T细胞淋巴瘤病例,对经免疫组化、基因重排确诊的PAX-5异常表达的病例,结合文献调研,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意义。结果 269例T细胞淋巴瘤中,共发现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异常表达PAX-5,异常表达PAX-5的肿瘤细胞同时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 PAX-5是比较特异的B细胞标记,但也可以表达于T细胞淋巴瘤。在淋巴瘤的诊断和分类,特别是某些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必须结合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合理选用并综合评价系列T、B免疫标记表达情况,必要时行基因重排检测,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PAX-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中SIRT7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对放疗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尤佳 孟冰瑶 +5 位作者 梁枭婷 华婉瑜 方春 陈洁 周良 周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2-1468,共7页
目的探讨SIRT7和自噬相关蛋白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SIRT7介导黑色素瘤放疗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干扰SIRT7的表达,彗星电泳实验检测其对黑色素瘤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对其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IRT... 目的探讨SIRT7和自噬相关蛋白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SIRT7介导黑色素瘤放疗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干扰SIRT7的表达,彗星电泳实验检测其对黑色素瘤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对其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IRT7、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建立裸鼠异体移植瘤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SIRT7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彗星电泳结果显示:黑色素瘤A357细胞的DNA损伤对电离辐射呈现出剂量依赖性,8 Gy电离辐射对黑色素瘤细胞DNA损伤最明显(P<0.001);SIRT抑制剂或干扰SIRT7可显著增加黑色素瘤细胞彗尾DNA占比(P<0.001);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内质网应激及自噬相关通路被富集;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干扰SIRT7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XBP1和自噬相关蛋白ATG3、ATG12的表达显著升高,自噬标志物LC3BⅡ/LC3Ⅰ增加;Sytox Green染色结果显示,自噬抑制剂3-MA显著缓解干扰SIRT7所诱导的自噬性细胞死亡(P<0.05);裸鼠移植瘤中SIRT7低表达,伴GRP78、XBP1、ATG3、ATG12和LC3B高表达。结论SIRT7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自噬,促进黑色素瘤的放疗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SRIT7 电离辐射 DNA损伤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