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红外成像系统在空调滤网灰尘微塑料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至能 于春娜 +4 位作者 何国山 李晓增 陈伟力 戴铭标 王万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102,共5页
空调滤网是室内空气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估空调滤网灰尘中微塑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潜在影响,采用激光红外成像系统(LDIR)对空调滤网灰尘中的微塑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调滤网灰尘中普遍存在微塑料,颗粒数量浓度范围为39~665个... 空调滤网是室内空气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估空调滤网灰尘中微塑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潜在影响,采用激光红外成像系统(LDIR)对空调滤网灰尘中的微塑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调滤网灰尘中普遍存在微塑料,颗粒数量浓度范围为39~665个/mg,且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此外,空调滤网中的微塑料组成与区域功能相关。进一步分析微塑料颗粒形状特征后发现,圆形颗粒数量占比最高(72.10%),其次为不规则碎片(颗粒数量占比14.02%)、粗纤维(颗粒数量占比8.12%)和细纤维(颗粒数量占比5.76%)。尽管纤维形状被认为是空调滤网中微塑料颗粒的主要形状,本研究发现其颗粒数量占比较低。空调滤网不仅可积累微塑料,还可能成为潜在的微塑料释放源,从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并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空调滤网 激光红外成像系统 颗粒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测定食品接触塑料产品中13种荧光增白剂迁移量
2
作者 宋梓锋 刘德云 +5 位作者 何国山 陈意光 熊小婷 李慧勇 饶璞 李泽荣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4-153,共10页
目的建立食品接触塑料产品中13种荧光增白剂迁移量的测定方法,可用于食品接触塑料产品中相关物质的风险监控。方法采用不同类型食品模拟物进行迁移试验,对水基和酒精类模拟物,用四氢呋喃稀释2倍后测定,对于化学替代溶剂95%(体积分数)乙... 目的建立食品接触塑料产品中13种荧光增白剂迁移量的测定方法,可用于食品接触塑料产品中相关物质的风险监控。方法采用不同类型食品模拟物进行迁移试验,对水基和酒精类模拟物,用四氢呋喃稀释2倍后测定,对于化学替代溶剂95%(体积分数)乙醇,过膜后测定;对于化学替代溶剂异辛烷,FWA121采用50%甲醇水(含0.4%乙酸),两者按照体积比1∶1萃取后测定,其他化合物用氮气吹至近干后用95%乙醇按体积比1∶1复溶后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采用液相色谱XB Phenyl色谱柱(2.1 mm×50 mm,3μm)进行分离,质谱采用电化学喷雾正模式电离,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在优化的条件下,13种荧光增白剂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在0.03~6μg/kg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5.3%~104%,相对标准偏差(n=6)在0.1%~9.7%。对30批次塑料材质样品进行检测,发现2批次阳性样品。结论方法前处理步骤简单,各化合物色谱分离度好,灵敏度高,专一性好,满足食品接触塑料产品中13种荧光增白剂迁移量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白剂 迁移量 食品接触塑料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塑料认证标识现状
3
作者 刘至能 于春娜 +6 位作者 栗燕 李晓增 何国山 潘永红 闫慧 冯晶 王万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49,131,共6页
随着全球塑料污染问题加剧,生物塑料作为环保替代品而备受瞩目。本文系统分析了国际生物塑料认证标识的现状与发展。重点介绍了国际主要生物基塑料认证标识,如美国的USDA BioPreferred和UL 9798、德国的DIN-Geprüft、奥地利的OK bi... 随着全球塑料污染问题加剧,生物塑料作为环保替代品而备受瞩目。本文系统分析了国际生物塑料认证标识的现状与发展。重点介绍了国际主要生物基塑料认证标识,如美国的USDA BioPreferred和UL 9798、德国的DIN-Geprüft、奥地利的OK biobased、瑞士的RSB和日本的BiomassPla认证。同时论述了生物可降解塑料认证标识,包括美国的BPI认证、日本的BiodegradablePla、欧洲和澳大利亚的Seedling logo、奥地利的OK Compost和OK Biodegradable、澳大利亚的Soil Biodegradable和Home Compostable,以及中国的“jj”图形标识。部分认证机构可同时提供生物基和生物可降解双重认证,也有部分认证已获得多国市场认可,这为生物塑料产品进入多国市场提供了认证便利。这些认证标识对推动生物塑料产业发展和市场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塑料 生物基 生物可降解 认证 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UPLC-MS/MS法同时测定花草茶中的7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及其氮氧化物 被引量:3
4
作者 吴钟玲 何仲强 +3 位作者 黄志宁 苏锐芬 陈丽婷 钟俊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1-256,共6页
该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花草茶中7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及其氮氧化物(野百合碱、野百合碱-N-氧化物、立可沙明碱、立可沙明碱-N-氧化物、天芥菜碱、天芥菜碱-N-氧化物、千里光宁碱)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分... 该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花草茶中7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及其氮氧化物(野百合碱、野百合碱-N-氧化物、立可沙明碱、立可沙明碱-N-氧化物、天芥菜碱、天芥菜碱-N-氧化物、千里光宁碱)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用0.1 mol/L盐酸溶液提取,经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后,样液通过Poroshell 120 EC-C_(18)色谱柱(150 mm×3.0 mm,2.7μm)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表明,7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及其氮氧化物在1.0~50μg/L线性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0.998;方法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3μg/kg和1.0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8%~98.8%,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8%~7.08%。对20个花草茶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其中有2个样品检出千里光宁碱,分别为18.2μg/kg和33.5μg/kg。该方法快速准确,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花草茶中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及其氮氧化物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固相萃取 花草茶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谱学技术剖析“白转黑”发用产品功效成分
5
作者 夏泽敏 梁文耀 +6 位作者 黄敏涵 贾芳 陈彦君 孙剑 聂明霞 席绍峰 谭建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1-977,共7页
组合采用色谱、质谱、光谱及能谱等分析技术,对“白转黑”发用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功效成分进行筛查、鉴定和确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靶向筛查常见染发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非靶向筛查可能存在的染发和致黑成分... 组合采用色谱、质谱、光谱及能谱等分析技术,对“白转黑”发用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功效成分进行筛查、鉴定和确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靶向筛查常见染发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非靶向筛查可能存在的染发和致黑成分。在优化的筛查条件下,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识别出样品放置72 h后m/z 147.930 9处的峰强度出现明显下降。结合精准质量数、同位素分布及保留时间推测该成分为银离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离子色谱对银元素和硝酸根离子进行含量测定并结合原料性质剖析其来源,同时利用低真空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产品变黑成分进行确认,推测硝酸银可能是“白转黑”发用产品产生功效的重要原因。基于硝酸银为功效成分的“白转黑”发用产品在合规性和安全风险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亟需对该类产品加强监管。该文建立的组合式分析模式将为后续深入开展化妆品安全风险剖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转黑”发用产品 多谱学技术 功效成分 安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测定聚亚苯基砜奶瓶中4,4′-联苯二酚的迁移量
6
作者 胡均鹏 奚晓翔 +5 位作者 陈荣桥 梁明 冼燕萍 吴玉銮 侯向昶 戴航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6,共7页
目的基于Ag纳米粒子(Ag nanoparticles,AgNPs)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建立测定聚亚苯基砜奶瓶中4,4′-联苯二酚迁移量的方法。方法参照GB 31604.1—2015、GB 5009.156—2016,对聚亚苯基砜... 目的基于Ag纳米粒子(Ag nanoparticles,AgNPs)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建立测定聚亚苯基砜奶瓶中4,4′-联苯二酚迁移量的方法。方法参照GB 31604.1—2015、GB 5009.156—2016,对聚亚苯基砜奶瓶中4,4′-联苯二酚的迁移行为进行研究,将获得的迁移液经0.22μm滤膜过滤后,与AgNPs混合,然后进行SERS测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进行验证。结果所制备的AgNPs分布均匀、重现性好,针对4,4′-联苯二酚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可达1 mg/L。在质量浓度范围1~50 mg/L内,1278 cm−1处的峰强度与4,4′-联苯二酚的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04。在聚亚苯基砜奶瓶中4,4′-联苯二酚的回收率为88.6%~92.8%,相对偏差为4.02%~6.50%,且与HPLC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为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的4,4′-联苯二酚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4 4′-联苯二酚 银纳米颗粒 聚亚苯基砜奶瓶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