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聚焦拉曼光谱在皮肤屏障功能评估和经皮吸收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武成 谢宇 +3 位作者 魏剑 范瑞芳 谭建华 席绍峰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8-515,共8页
在皮肤研究领域,共聚焦拉曼光谱是一项新兴的分析技术。它可以用于皮肤生理学分析,获得有关皮肤分子组成和结构的数据,并且该技术还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非侵入性以及无需提前对目标物质进行标记(如使用荧光染料标记)的优点。基于以上优点... 在皮肤研究领域,共聚焦拉曼光谱是一项新兴的分析技术。它可以用于皮肤生理学分析,获得有关皮肤分子组成和结构的数据,并且该技术还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非侵入性以及无需提前对目标物质进行标记(如使用荧光染料标记)的优点。基于以上优点,这项技术具有成为实验室标准化分析技术的巨大潜力。但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目前仍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文章介绍了共聚焦拉曼光谱的原理,重点强调了该技术的优点,并概述了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在皮肤研究,特别是皮肤屏障功能和活性物质经皮吸收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共聚焦拉曼光谱的局限性,并展望了共聚焦拉曼光谱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吸收 共聚焦拉曼光谱 皮肤屏障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表皮失水率测量影响因素剖析及标准化操作研究
2
作者 陈凤玲 王亚茹 +3 位作者 叶蓉姿 梁嘉恩 谢嘉颖 谭建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5-722,共8页
人体皮肤经表皮失水率(TEWL)的测试所受影响因素众多。通过设计不同的测试方案,对健康受试者的面颊及前臂内侧等区域的测试结果进行系统对比,探究测量方法、环境条件、受试部位及仪器设备等因素对TEWL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 人体皮肤经表皮失水率(TEWL)的测试所受影响因素众多。通过设计不同的测试方案,对健康受试者的面颊及前臂内侧等区域的测试结果进行系统对比,探究测量方法、环境条件、受试部位及仪器设备等因素对TEWL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测试方法(包括不同的测量模式、两次测量间隔时间、受试者等待时间和累积多次测量)均会影响测试结果的重现性,不同皮肤表面接触环境的温湿度、面部受试部位和昼夜时间等条件下的TEWL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型号的TEWL仪器之间测试结果具有强相关性,但测试稳定性具有显著差异。该研究较为系统地剖析了影响经表皮失水率测量的各种因素,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为精准评价化妆品的功效提供可靠、科学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表皮失水率 影响因素 功效评价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红外成像系统在空调滤网灰尘微塑料检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至能 于春娜 +4 位作者 何国山 李晓增 陈伟力 戴铭标 王万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102,共5页
空调滤网是室内空气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估空调滤网灰尘中微塑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潜在影响,采用激光红外成像系统(LDIR)对空调滤网灰尘中的微塑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调滤网灰尘中普遍存在微塑料,颗粒数量浓度范围为39~665个... 空调滤网是室内空气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估空调滤网灰尘中微塑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潜在影响,采用激光红外成像系统(LDIR)对空调滤网灰尘中的微塑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调滤网灰尘中普遍存在微塑料,颗粒数量浓度范围为39~665个/mg,且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此外,空调滤网中的微塑料组成与区域功能相关。进一步分析微塑料颗粒形状特征后发现,圆形颗粒数量占比最高(72.10%),其次为不规则碎片(颗粒数量占比14.02%)、粗纤维(颗粒数量占比8.12%)和细纤维(颗粒数量占比5.76%)。尽管纤维形状被认为是空调滤网中微塑料颗粒的主要形状,本研究发现其颗粒数量占比较低。空调滤网不仅可积累微塑料,还可能成为潜在的微塑料释放源,从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并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空调滤网 激光红外成像系统 颗粒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氰化物降解—亲水保留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B_(12)
4
作者 李樑 邓文娟 +2 位作者 黄伟乾 吴俊发 覃天福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5,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间接检测维生素B_(12)降解产物α-核唑(维生素B_(12)的核苷组分)测定总维生素B_(12)含量的检验方法,用于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B_(12)总量。[方法]试样经蛋白质变性与糖类去除后,进行酸水解与酶解去磷酸化,释放...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间接检测维生素B_(12)降解产物α-核唑(维生素B_(12)的核苷组分)测定总维生素B_(12)含量的检验方法,用于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B_(12)总量。[方法]试样经蛋白质变性与糖类去除后,进行酸水解与酶解去磷酸化,释放α-核唑,通过硼酸亲和柱净化,最终采用亲水保留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ILIC-FLD)进行定量分析。[结果]α-核唑在1.00~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 1,加标回收率为72.5%~78.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56%~7.28%,方法检出限(LOD)为0.4μg/100 g,定量限(LOQ)为1.2μg/100 g。Bland-Altman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和国标法的测定结果之间无明显差异且一致性较好。[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无需氰化物进行前处理即可准确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B_(12)总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婴幼儿配方奶粉 维生素B_(12) α-核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塑料中6种金属离子迁移量测定方法研究
5
作者 凌光耀 熊小婷 +6 位作者 刘春生 陈意光 江奋万 仇旭前 李慧勇 黄晓钢 何国山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3,I0004,共8页
本研究利用金属离子可与乙腈、甲酸形成稳定团簇离子的性质,建立了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法测定食品接触塑料中Cd^(2+)、Co^(2+)、Cu^(2+)、Mn^(2+)、Ni^(2+)、Zn^(2+)等6种金属离子迁移量。采用Ultimate Hilic amid... 本研究利用金属离子可与乙腈、甲酸形成稳定团簇离子的性质,建立了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法测定食品接触塑料中Cd^(2+)、Co^(2+)、Cu^(2+)、Mn^(2+)、Ni^(2+)、Zn^(2+)等6种金属离子迁移量。采用Ultimate Hilic amide色谱柱,以0.02%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高分辨(MRM HR)模式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2~0.08 mg/kg,回收率为88.6%~11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6.1%。采用本方法检测24批次食品接触塑料样品的迁移液,在4批次样品迁移液中检出Cu^(2+)、Mn^(2+)、Zn^(2+)。该方法可直接检测高乙醇比例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用于食品接触塑料中钴、铜、锰、锌元素的合规性筛查,对食品接触塑料中未知风险物质的分析有着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 金属离子 食品接触塑料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肉制品中杂环胺的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岑明桦 许莹盈 +6 位作者 叶培辉 赵燕 胡均鹏 冼燕萍 曾晓房 白卫东 董浩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6-104,共9页
杂环胺是一类杂环芳香族化合物,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和鱼类等)在高温和长时间烹饪时产生的。杂环胺具有强致癌性和致突变性,能在动物乳腺、结肠和肝脏等多个器官中引发肿瘤。长期食用含有杂环胺的食物将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 杂环胺是一类杂环芳香族化合物,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和鱼类等)在高温和长时间烹饪时产生的。杂环胺具有强致癌性和致突变性,能在动物乳腺、结肠和肝脏等多个器官中引发肿瘤。长期食用含有杂环胺的食物将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增加患癌风险。因此,热加工肉制品中杂环胺的监控和检测尤为必要。本文简述杂环胺的种类、理化性质、毒性、形成和影响因素,重点综述热加工肉制品中杂环胺的分析检测方法,包括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仪器检测方法,最后对热加工肉制品中杂环胺检测分析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杂环胺 检测技术 形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售豆制品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黄靖 何敏恒 许喜林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9期138-142,共5页
为了解广州市市售豆制品的转基因情况,对广州市售散装豆制品和预包装豆制品分别进行抽样检验。采用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大豆DNA,利用核酸定性PCR、实时荧光PCR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对外源基因Ca MV35S,NOS和EPSP... 为了解广州市市售豆制品的转基因情况,对广州市售散装豆制品和预包装豆制品分别进行抽样检验。采用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大豆DNA,利用核酸定性PCR、实时荧光PCR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对外源基因Ca MV35S,NOS和EPSPS进行检测。调查共抽检豆制品207份,研究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59份散装豆制品中,87份检出转基因成分;在48份预包装豆制品中,18份检出转基因成分。散装豆制品无任何食品标签,而预包装豆制品均无转基因食品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制品 转基因 CaMV35S基因 NOS基因 EPSP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过敏原快速检测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曾颖 蔡玮红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5年第3期58-61,共4页
近几年食品行业的立法和监管机构对食品中的过敏成分的检测越来越关注。食品过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由其引起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而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对目前有关食品过敏原的免疫学... 近几年食品行业的立法和监管机构对食品中的过敏成分的检测越来越关注。食品过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由其引起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而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对目前有关食品过敏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和核酸检测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探讨食品中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过敏原 检测技术 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板制品中三甲胺的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晓增 陈伟力 +1 位作者 肖智仁 林锐航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0-43,共4页
建立人造板中三甲胺的顶空气质联用检测方法,样品经盐酸溶液提取后,在氢氧化钠溶液作用下转化为三甲胺,顶空进样检测,SIM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三甲胺在质量浓度范围0.1~5mg/k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4),样品加标的平均回收率为... 建立人造板中三甲胺的顶空气质联用检测方法,样品经盐酸溶液提取后,在氢氧化钠溶液作用下转化为三甲胺,顶空进样检测,SIM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三甲胺在质量浓度范围0.1~5mg/k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4),样品加标的平均回收率为94.5%~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2.11%(n=6)。该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回收率和重现性良好,适用于人造板制品中三甲胺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胺 人造板 顶空气质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方法检测花生油掺假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德莲 覃芳芳 +2 位作者 曾国权 聂炎炎 陈立坚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59,共4页
采用常规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方法对花生油中掺入的大豆油和棕榈油进行检测。以5%~50%的体积百分比将大豆油和棕榈油掺入到花生油中进行检测,当掺入的大豆油和棕榈油比达到10%时,实时荧光PCR和常规PCR均能检测到大豆和棕榈的内源基因... 采用常规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方法对花生油中掺入的大豆油和棕榈油进行检测。以5%~50%的体积百分比将大豆油和棕榈油掺入到花生油中进行检测,当掺入的大豆油和棕榈油比达到10%时,实时荧光PCR和常规PCR均能检测到大豆和棕榈的内源基因,且重复性和特异性较好。在该研究中,实时荧光PCR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在灵敏度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掺假 PC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法测定防晒剂经皮渗透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宇 张少峰 +3 位作者 杨武成 谢嘉颖 范瑞芳 谭建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3-1139,共7页
基于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采用皮肤成分分析仪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皮肤中防晒剂深度分布及经皮渗透量的实时、在体测试方法。以志愿者手臂为实验对象,针对常见的三种防晒剂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OMC)、二乙氨羟苯甲酰基... 基于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采用皮肤成分分析仪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皮肤中防晒剂深度分布及经皮渗透量的实时、在体测试方法。以志愿者手臂为实验对象,针对常见的三种防晒剂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OMC)、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DBHB)和乙基己基三嗪酮(EHT),测试并分析了手臂不同皮肤区域经皮渗透能力的一致性,同时比较了不同配方工艺防晒乳的防晒剂经皮渗透作用。结果表明,手臂内侧的不同区域皮肤防晒剂经皮渗透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证明可用于不同防晒剂产品的经皮渗透对比;比较油包水防晒乳和纳米乳化工艺的防晒乳中防晒剂的经皮渗透作用,发现经过1 h的皮肤渗透,纳米乳化工艺的防晒乳相比油包水型防晒乳液,三种防晒剂在皮肤的经皮渗透量均降低约60%,而且EHT的经皮渗透深度相对更浅。该方法在防晒剂经皮渗透作用研究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可为化妆品的经皮吸收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在体 防晒剂 经皮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维生素B_(12)含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环 刘冬虹 +2 位作者 张慧 聂炎炎 黄宇峰 《中国乳业》 2014年第4期42-44,共3页
本文建立了微生物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B12(VB12)含量的快速方法,通过低温保藏测试菌液、缩小试验体积,以达到缩短检测周期、简化操作步骤,提高结果准确性与重现性的效果。同时,本文对如何保证试验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探讨,总结... 本文建立了微生物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B12(VB12)含量的快速方法,通过低温保藏测试菌液、缩小试验体积,以达到缩短检测周期、简化操作步骤,提高结果准确性与重现性的效果。同时,本文对如何保证试验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探讨,总结了相关技术要点,为VB12测定微生物法在常规实验室的建立和应用推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微生物法 快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涂层中光引发剂迁移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小婷 饶璞 +6 位作者 刘春生 陈意光 宋梓锋 林醇 李慧勇 黄晓钢 何国山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7-586,I0006,共11页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光引发剂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和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MS)中的响应灵敏度和稳定性,并依此建立了食品接触涂层中12种光引发剂迁移量的LC-QTOF MS测定方法和11种光引发剂迁移量的GC-MS/M...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光引发剂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和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MS)中的响应灵敏度和稳定性,并依此建立了食品接触涂层中12种光引发剂迁移量的LC-QTOF MS测定方法和11种光引发剂迁移量的GC-MS/MS测定方法。对于LC-QTOF MS方法,采用酸化甲醇稀释样品后上机测试。采用Hypersil GOLD AQ色谱柱,以0.1%甲酸水-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高分辨(MRM HR)模式监测。方法检出限为0.002 5~0.01 mg/kg,回收率为60.9%~12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11.6%。对于GC-MS/MS方法,采用正己烷萃取样品,萃取液上机测试。采用CD-5色谱柱,MRM模式监测。方法检出限为0.000 4~0.002 mg/kg,回收率为77.0%~128%,RSD为0.4%~8.1%。使用这2种方法检测13批次食品接触涂层样品的迁移液,其中在5份迁移液中检出光引发剂TPO和2,4-二乙基噻唑酮。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适用于食品接触涂层制品中光引发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引发剂 涂层 迁移量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防晒黑功效评价方法研究
14
作者 李慧怡 周悦 +3 位作者 吴谦 杜丽镝 谢嘉颖 谭建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建立了一种新型防晒黑功效的化妆品人体功效评价方法。基于皮肤晒黑的光生物学反应机理,通过系统探索皮肤黑化特征及客观测试指标变化趋势,构建了一种紫外诱导-黑化前产品干预的新型防晒黑评价模型。以2倍MED单次紫外照射诱导,照射后即... 建立了一种新型防晒黑功效的化妆品人体功效评价方法。基于皮肤晒黑的光生物学反应机理,通过系统探索皮肤黑化特征及客观测试指标变化趋势,构建了一种紫外诱导-黑化前产品干预的新型防晒黑评价模型。以2倍MED单次紫外照射诱导,照射后即刻起连续9天涂抹测试产品,测试时间点为照射前、第5天、第7天、第10天,以皮肤肤色(ITA°值)和皮肤黑色素值(MI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比不同部位、不同紫外照射剂量等实验条件的影响,对防晒黑评价方法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祛斑美白功效化妆品功效评价,并与我国现有祛斑美白功效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评估祛斑美白化妆品的防晒黑功效,且具有试验周期短、成本较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晒黑 评价模型 功效评价 探索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MS法检测并确证纺织品中5种有机锡化合物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晓利 冼燕萍 +2 位作者 刘崇华 麦晓霞 周长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09-914,共6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检测和确证纺织品中5种有机锡(一丁基锡、二丁基锡、三丁基锡、二辛基锡、三苯基锡)的快速有效方法。样品经提取、衍生和正己烷液液萃取后,以GC-MS/MS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检测和确证纺织品中5种有机锡(一丁基锡、二丁基锡、三丁基锡、二辛基锡、三苯基锡)的快速有效方法。样品经提取、衍生和正己烷液液萃取后,以GC-MS/MS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方法在0.02~0.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种有机锡化合物的定量下限(S/N≥10)为0.03~0.05 mg/kg;加标水平为0.05~0.5 mg/kg时,5种不同材质阴性样品(棉布、真丝、涤纶、羊毛布、棉/尼混纺)的平均回收率为82%~110%,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2.1%~7.5%。所建立的方法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等优点,可以弥补气相色谱法(GC)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在确证方面的不足,也弥补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只能检测三取代基有机锡化合物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有机锡 纺织品 检测 确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检测肉类组织中的11种全氟化合物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莉治 郭新东 +4 位作者 方军 冼燕萍 黄聪 彭荣飞 罗晓燕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62-866,共5页
建立了肉类组织中11种常见全氟化合物(全氟丁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酸、全氟癸烷磺酸、全氟十二酸、全氟十四酸)的Waters OasisHLB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 建立了肉类组织中11种常见全氟化合物(全氟丁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酸、全氟癸烷磺酸、全氟十二酸、全氟十四酸)的Waters OasisHLB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肉类组织中加入内标,经乙腈均质、提取后,用玻璃纤维真空抽滤,再用乙腈饱和的正己烷除脂净化,经Waters 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氮吹浓缩,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离,以2 mmol/L醋酸铵-2 mmol/L醋酸铵甲醇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串联四极杆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11种全氟化合物在0.50~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为0.014~0.060μg/kg,定量下限为0.047~0.199μg/kg,回收率为70.9%~107.1%,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4%~11.4%。该方法具有净化效果好、定量准确、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肉类组织中11种常见全氟化合物的快速确认和准确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中黄芩苷与白鲜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及质谱确证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慧勇 谭建华 +5 位作者 郭长虹 席绍峰 王继才 熊小婷 赵田甜 吴楚森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99-1403,共5页
建立了化妆品中黄芩苷和白鲜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的质谱确证方法.不同基质类型的化妆品经甲醇-磷酸缓冲溶液(9∶1,pH 2.5)超声提取,氯化钠破乳化,以乙腈-0.1... 建立了化妆品中黄芩苷和白鲜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的质谱确证方法.不同基质类型的化妆品经甲醇-磷酸缓冲溶液(9∶1,pH 2.5)超声提取,氯化钠破乳化,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利用Waters CSH C18(2.1 mm ×l00 mm,1.7 μm)色谱柱对目标物和样品杂质进行有效分离,以314 nm为检测波长进行定量测定.黄芩苷和白鲜碱在0.05~10 mg/L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的回收率为92.2%~103.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方法检出限均为0.3 mg/kg.同时建立了对黄芩苷和白鲜碱的UPLC-Q-TOF质谱确证方法,通过一个母离子和子离子的精确质量数对黄芩苷和白鲜碱进行确证,分子质量精确度小于5 ppm,并结合紫外吸收光谱、精确质量数及同位素匹配对黄芩苷的降解产物进行了结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黄芩苷 白鲜碱 超高效液相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皮革PCR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柯振华 罗海英 +4 位作者 陈筱婷 陈宗良 郭新东 吴玉銮 覃芳芳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6,42,共6页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的DNA提取方法,最终运用苯酚-氯仿抽提法成功地从牛皮革样品中提取获得质量较高的DNA,建立了牛皮革DNA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皮革材料的特殊性,利用裂解缓冲液释放皮革中的核酸,采用高浓度盐溶液除去溶液中的蛋...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的DNA提取方法,最终运用苯酚-氯仿抽提法成功地从牛皮革样品中提取获得质量较高的DNA,建立了牛皮革DNA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皮革材料的特殊性,利用裂解缓冲液释放皮革中的核酸,采用高浓度盐溶液除去溶液中的蛋白质,用苯酚、氯仿混合溶液进一步除去蛋白,最终获得纯化的皮革DNA。根据牛线粒体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的扩增引物,成功地从皮革样品DNA中扩增出271 bp的牛内源基因片段。本方法通过分析皮革样品中的遗传学信息来鉴定皮革种类,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广泛应用于皮革的鉴别与分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皮革 皮革鉴别 脱氧核糖核酸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月份“广林9号”桉叶粗提物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洪璋 黄景晟 +4 位作者 王俊亮 汤杰 陈运娇 肖苏尧 曹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6-59,共4页
为了探索桉叶中酚类化合物的积累规律、开发桉叶保健食品,对不同月份桉叶提取物进行了总酚含量测定,同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等抗氧化评价方法,对不同月份桉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为了探索桉叶中酚类化合物的积累规律、开发桉叶保健食品,对不同月份桉叶提取物进行了总酚含量测定,同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等抗氧化评价方法,对不同月份桉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月份总酚含量差异显著(p<0.05),10月份含量最高,为桉叶的最佳采收期;不同月份桉叶的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显著(p<0.01),其中10月份抗氧化活性最强。桉叶的抗氧化活性主要与其中的酚类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叶 采收期 总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花生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晓娟 冼燕萍 +2 位作者 罗海英 钱敏 白卫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94-197,共4页
建立同时测定花生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该方法经甲醇-水、三氯甲烷依次提取样品,以C18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 建立同时测定花生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该方法经甲醇-水、三氯甲烷依次提取样品,以C18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MRM)模式检测。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在0.0~20.0μg/kg进样范围内线性良好;用本法测定4种黄曲霉毒素的回收率在70.8%~108.0%(低加标水平)、82.4%~104.5%(中和高加标水平)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7%~9.7%之间。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市售19种不同品牌和批次的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花生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定性、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黄曲霉毒素 花生油 多反应监测(M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