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从化区乡土树种资源及应用
1
作者 詹子权 吴焕忠 林真光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7-11,共5页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实地调查并走访当地群众,对广州市从化区的乡土树种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化区有乡土树种83科208属469种(含裸子植物6科9属14种,被子植物77科199属455种),其中乔木类乡土树种74科166属363种,灌木类乡...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实地调查并走访当地群众,对广州市从化区的乡土树种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化区有乡土树种83科208属469种(含裸子植物6科9属14种,被子植物77科199属455种),其中乔木类乡土树种74科166属363种,灌木类乡土树种38科63属106种;从化区的乡土树种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隶属11科13属;从化区用于城区和四旁绿化的主要常见树种共有48科113属156种,其中乡土树种39科64属88种,占总种数的56.41%;外来树种25科55属68种,占总种数的43.59%。根据调查结果,对从化区当前乡土树种的绿化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资源 利用 从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华穿山甲种群与栖息地监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凌云 张雷 +2 位作者 韩婉诗 林华锋 岑鹏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2期60-66,共7页
2021年,通过红外相机在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首次记录到极度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活动。为有效保护该珍稀物种,保护区于2022—2023年通过野外样线调查、红外相机监测、环境因子采集等方法对中华... 2021年,通过红外相机在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首次记录到极度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活动。为有效保护该珍稀物种,保护区于2022—2023年通过野外样线调查、红外相机监测、环境因子采集等方法对中华穿山甲的种群数量与分布、栖息地面积与分布、受威胁因素等进行监测。共记录到中华穿山甲活体6只次,洞穴38个,估计种群数量为(35.97±56.28)只,估计该物种核心分布面积为2.69 km^(2),位于保护区南侧,栖息地通常位于200~300 m海拔段、上坡位、陡坡、半阴半阳坡,及针阔混交林生境。保护区中华穿山甲是具有繁殖力的极小种群,易受非法捕猎与栖息地破坏影响,需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严格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种群数量 蕉岭长潭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研究与保护——以广东梅江清凉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3
作者 林丽慧 《花卉》 2025年第10期193-195,共3页
广东梅江清凉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其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护价值。对清凉山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其区系组成、面临的威胁及保护措施。结果表明,清凉山保护区共记录... 广东梅江清凉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其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护价值。对清凉山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其区系组成、面临的威胁及保护措施。结果表明,清凉山保护区共记录到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9科69属168种,优势科属以单种科属为主,在区系地理分布上科、属区系以泛热带成分占据主导地位。区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中,包含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8种和CITES附录3种。为清凉山蕨类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凉山保护区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区系分析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林下鸟兽分布特征
4
作者 杨凌云 张雷 +2 位作者 韩婉诗 林华锋 岑鹏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为查清广东蕉岭长潭保护区的林下鸟兽多样性现状,于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及公里网格布设法对保护区全域开展鸟兽调查,并针对保护区内的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有目标性地布设红外相机。共布设红外相机监测点72个... 为查清广东蕉岭长潭保护区的林下鸟兽多样性现状,于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及公里网格布设法对保护区全域开展鸟兽调查,并针对保护区内的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有目标性地布设红外相机。共布设红外相机监测点72个,获得独立有效照片6 565组,共记录到地栖鸟类41种,中大型哺乳类12种,其中含珍稀濒危重点保护动物10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位点占有率与相对多度指数排名前三的哺乳类为倭花鼠Tamiops swinhoei、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野猪Sus scrofa,鸟类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和绿翅金鸠Chalcophaps indica,表明这些物种是保护区内的优势物种。与其他同类型保护区相比,该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相对较高,而哺乳类多样性相对低,大型有蹄类与肉食动物缺失,同时发现保护区内仍存在一定的人为干扰威胁,需进一步开展调查监测及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活动节律 物种多样性 蕉岭长潭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教育融入景观设计的实践——以自然科普教育示范园水生态科普道设计为例
5
作者 刘蕙 《花卉》 2025年第9期46-48,共3页
针对我国自然教育渗透率低、传统教育模式互动性不足的现状,提出“景观即教材”的创新设计理念,并以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水生态科普道为例,探索自然教育与景观设计的融合路径。研究基于场地“游径功能单一、人工干预与原生环境... 针对我国自然教育渗透率低、传统教育模式互动性不足的现状,提出“景观即教材”的创新设计理念,并以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水生态科普道为例,探索自然教育与景观设计的融合路径。研究基于场地“游径功能单一、人工干预与原生环境矛盾、设施与景观割裂”三大核心问题,构建了感官认知路径、近自然工程技术、设施景观一体化三大设计策略:通过“望、闻、听、拂、嬉”五感体系激活多维感知,以低干预材料与边界软化技术实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将科普功能嵌入景观节点,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实践表明,该设计模式有效提升了人们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认知深度,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科普教育的协同发展,为同类自然保护地提供了可复制的“场景化认知”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教育 景观设计 自然科普教育示范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伐桩高度对猴耳环人工药材林萌芽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闫晶晶 王雪鑫 +4 位作者 李梅 金文云 陈祖旭 范春节 黄世能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1-65,共5页
为探究不同伐桩高度对猴耳环人工林萌芽更新与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于2016年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前锋村,以480 d的猴耳环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30、60、90、120 cm的伐桩高度进行采伐,以去枝留顶和去枝截顶2种方式为对照,分析不同伐... 为探究不同伐桩高度对猴耳环人工林萌芽更新与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于2016年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前锋村,以480 d的猴耳环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30、60、90、120 cm的伐桩高度进行采伐,以去枝留顶和去枝截顶2种方式为对照,分析不同伐桩高度对伐桩萌芽率、存活率、萌条数、萌条生长和生物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高度120 cm的萌芽点数和萌条数量最多,伐桩高度90 cm的萌条长度和萌条生物量最大,与对照相比,伐桩高度对萌芽率和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萌芽点数、萌条数、萌条基径、长度和生物量影响显著;伐桩的萌条数、基径、长度和生物量均随伐桩高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总体而言,4种伐桩高度中,90、120 cm的伐桩在萌条数量、基径、长度和生物量方面萌芽更新效果最好。伐桩高度90~120 cm是猴耳环人工药材林适宜的采伐高度,可获得较大的萌芽林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耳环 伐桩高度 萌芽更新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自然保护区保护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闫法领 陈秀娟 +1 位作者 刘欣 杨柳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关键,开展保护成效评估对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东莞市6个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技术标...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关键,开展保护成效评估对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东莞市6个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技术标准规范,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3个基准层、10个因素层和28个指标层的评估体系和综合评估模型,对东莞市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东莞市16.67%的自然保护区评估为A级,66.66%的自然保护区评估为B级,16.67%的自然保护区评估为C级;东莞市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对区内自然生境景观的保护效益显著,减缓了边界范围内景观破碎化趋势。该研究可为地市级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可为地市级区域内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提升与优化调整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市 自然保护地 管理与保护 评估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陆生脊椎动物调查与保护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罗 柯碧英 +2 位作者 丁晓龙 王欢 徐谙为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5期46-53,67,共9页
通过对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陆生脊椎动物开展调查,共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59种,珍稀濒危重点保护物种4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野生动物濒危原因主要包括人类捕杀、栖息地破坏... 通过对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陆生脊椎动物开展调查,共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59种,珍稀濒危重点保护物种4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野生动物濒危原因主要包括人类捕杀、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提出加大队伍建设和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挥保护(区)地自然教育功能,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野生动物的科研工作,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规范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脊椎动物 野生动物 动物保护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汕头市自然保护地空间体系规划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伟强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0期43-46,共4页
基于核密度、最邻近指数分析、自然资源耦合分析,掌握汕头市自然保护地空间总体分布情况和自然资源耦合情况,基于MCR模型“、源地—廊道”模型,构建汕头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结果表明,汕头市存在三大保护地群,保护地群空间表现聚集性强,... 基于核密度、最邻近指数分析、自然资源耦合分析,掌握汕头市自然保护地空间总体分布情况和自然资源耦合情况,基于MCR模型“、源地—廊道”模型,构建汕头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结果表明,汕头市存在三大保护地群,保护地群空间表现聚集性强,单一保护地趋于离散且均匀分布。同时,生态廊道密集分布于市区中部、沿海及东部地区,可形成“一带、三廊、四屏、一岛、多节点”的生态保护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MCR模型 空间分布 汕头市 海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保护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芝书 李至瀚 《花卉》 2024年第12期181-183,共3页
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是我国重要的野生保护资源,但是由于每个自然保护区地域、气候以及水文条件的差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规律不同,因此为了实现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保护,根据自然保护区概况,对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 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是我国重要的野生保护资源,但是由于每个自然保护区地域、气候以及水文条件的差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规律不同,因此为了实现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保护,根据自然保护区概况,对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进行实地考察,分析野生兰科植物分布类型、区系成分以及垂直分布特点,并根据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落实迁地保护、专门保护等保护措施,以减轻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生存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野生兰科 植物资源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梅县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11
作者 李保铨 李柳红 +4 位作者 周露露 彭秋燕 何惠婷 韩婉诗 陈天鹏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为了解广东梅县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和物种多样性情况,2021年7—12月利用样线法进行观测调查。结果表明,阴那山自然保护区共调查到蝶类10科、75属、110种;区系组成主要以东洋界为主,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为辅;随海拔升高,蝶类群... 为了解广东梅县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和物种多样性情况,2021年7—12月利用样线法进行观测调查。结果表明,阴那山自然保护区共调查到蝶类10科、75属、110种;区系组成主要以东洋界为主,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为辅;随海拔升高,蝶类群落属数、种数、个体数量、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先增长后下降的单峰趋势,并均在401~600 m达到最大值,高海拔地区蝶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大于低海拔地区;相邻海拔地区蝶类群落的相似性较高,且高海拔与低海拔间蝶类种类存在明显差异。以期为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预测气候变化、保护蝴蝶资源和评价生态环境等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群落组成 物种多样性 分布区系 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1公顷样地物种组成及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袁首乾 刘闯 林金帆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在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建立1 hm^(2)长期监测固定样地,探索该区域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物种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记录到胸径≥1 cm的维管植物158种,隶属于112属69科;样地内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其相关... 在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建立1 hm^(2)长期监测固定样地,探索该区域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物种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记录到胸径≥1 cm的维管植物158种,隶属于112属69科;样地内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其相关性分析揭示了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这对了解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及保护具有重要价值;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坑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物种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吊皮锥群落特征研究
13
作者 何惠婷 缪海祥 +1 位作者 刘闯 杨江波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4期29-33,共5页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吊皮锥(Castanopsis kawakamii)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了维管植物62种,隶属于35科47属。该群落以壳斗科、樟科为优势科,以米...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吊皮锥(Castanopsis kawakamii)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了维管植物62种,隶属于35科47属。该群落以壳斗科、樟科为优势科,以米槠(C.carlesii)、吊皮锥、黧蒴锥(C.fissa)、罗浮锥(C.faberi)为优势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的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以乔木层为最高,草本层次之,灌木层最低。吊皮锥种群以中、大树为主,且林下幼苗数量较少,种群呈衰退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皮锥 物种组成 群落特征 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新丰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
14
作者 蓝扬辉 唐海明 +3 位作者 王家栋 彭秋燕 韩婉诗 曹越 《热带林业》 2024年第3期69-77,共9页
为进一步完善广东新丰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编目,评估物种多样性,识别保护区内受胁物种并分析受胁因素,于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保护区及相邻周边开展了4次两栖爬行动物调查。调查方法以样线法为主,样点法、访问... 为进一步完善广东新丰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编目,评估物种多样性,识别保护区内受胁物种并分析受胁因素,于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保护区及相邻周边开展了4次两栖爬行动物调查。调查方法以样线法为主,样点法、访问调查和资料收集为辅,共布设样线17条,样点10个。记录到两栖动物2目7科27种,爬行动物2目13科43种。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均以华中-华南区共有种为主,中国特有种数量较多。G-F指数指数表明:云髻山两栖爬行动物的科级阶元多样性均高于属级,爬行动物在科属水平上较两栖动物多样性更为丰富。该区域两栖爬行动物受胁的主要因素为小水电站、道路碾压和人为捕捉,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云髻山保护区及周边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丰富,有70种,其中6种潜在的受胁风险较高。通过实地调查并参考近年来较新的分类学研究,部分物种的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位置得到更新,并对云髻山两栖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了重新厘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物种多样性 区系组成 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公路建设中古树名木的保护对策——以龙川县四都至青山湖旅游专用公路工程为例
15
作者 梁仕萍 郭志超 《花卉》 2024年第6期184-186,共3页
公路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现阶段环境保护方面的重点关注问题。因工程建设导致原有植物植被被损害或消失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但针对古树名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应结合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严格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从而最大程... 公路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现阶段环境保护方面的重点关注问题。因工程建设导致原有植物植被被损害或消失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但针对古树名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应结合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严格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或消除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总结了古树名木的调查方法,分析了公路建设对古树名木的影响,并对其常见的生态保护措施进行了总结;以龙川县四都至青山湖旅游专用公路工程为例,通过对工程与古树的概况分析,提出了就地保护、线路优化调整以及制定古树生态保护方案等措施,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建设 古树名木 影响 生态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菜在镉污染土壤中的安全种植试验
16
作者 田美玲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7期161-163,共3页
该研究对某矿区周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开展了环境质量调查工作和小白菜的安全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该矿区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为重金属镉。为了使研究区域的农产品镉含量降到标准水平,该研究对污染区土壤进行了盆栽试验,在土壤中施加了... 该研究对某矿区周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开展了环境质量调查工作和小白菜的安全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该矿区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为重金属镉。为了使研究区域的农产品镉含量降到标准水平,该研究对污染区土壤进行了盆栽试验,在土壤中施加了一定量的钝化剂,使有效态镉含量降低,进而阻碍植物对镉的吸收。从安全种植角度出发,该研究在轻度镉污染土壤环境中种植小白菜,当钝化剂的施用量为“石灰2 g/kg+羟基磷灰石8 g/kg+沸石8 g/kg”时,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较低,小白菜的长势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重金属镉 土壤污染 安全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夏季蝴蝶多样性调查及其区系分析
17
作者 黄毓薇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0期110-114,共5页
为了解广东南海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蝶类资源和物种多样性情况,于2023年6-8月采用样线法与网捕法进行蝴蝶资源调查,并对其物种和个体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观测到蝴蝶7科20属27种,该区蛱蝶科Nymphalida... 为了解广东南海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蝶类资源和物种多样性情况,于2023年6-8月采用样线法与网捕法进行蝴蝶资源调查,并对其物种和个体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观测到蝴蝶7科20属27种,该区蛱蝶科Nymphalidae(9种)、凤蝶科Papilionidae(5种)、粉蝶科Pieridae(5种)为该区的优势种群,波蛱蝶(Ariadne ariadne)、酢浆灰蝶(Zizeeria maha)、菜粉蝶(Pieris rapae)等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岛湿地公园 蝴蝶 多样性分析 区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新丰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调查
18
作者 蓝扬辉 盘凯筠 +4 位作者 唐海明 刘嘉琳 黄宇亮 曹越 陈天鹏 《热带林业》 2024年第4期44-51,共8页
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在广东新丰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布设80台红外相机,累计获得20705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14881张,共记录到鸟兽63种,隶属12目29科。物种相对多度指数中,排前5位的兽类依次为鼬獾、小麂、野猪、花面狸和倭花... 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在广东新丰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布设80台红外相机,累计获得20705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14881张,共记录到鸟兽63种,隶属12目29科。物种相对多度指数中,排前5位的兽类依次为鼬獾、小麂、野猪、花面狸和倭花鼠;排前5位的鸟类依次为白鹇、紫啸鸫、虎斑地鸫、灰胸竹鸡和灰背鸫。月活动节律分析结果与其他文献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在不同海拔段、生境类型下兽类物种数及相对多度指数均存在差异不显著;不同海拔段鸟类物种数及相对多度指数存在差异显著,不同生境类型下鸟类物种数存在差异不显著、相对多度指数存在差异显著。调查结果为云髻山自然保护区后续的保护管理和动态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相对多度指数 物种多样性 云髻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道改建工程对沿线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探究
19
作者 郭志超 《花卉》 2024年第6期193-195,共3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也在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公路交通运输效率,国家将对原有公路进行改建。改建工程对沿线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针对公路改建对沿线自然保护区生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也在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公路交通运输效率,国家将对原有公路进行改建。改建工程对沿线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针对公路改建对沿线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基于此,对国道改建工程对沿线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对国道改建项目进行阐述,其次分析自然保护区现状,再次对生态影响进行简析,最后提出生态恢复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道改建 自然保护区 生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河尾山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20
作者 李芝书 李至瀚 《花卉》 2024年第10期184-186,共3页
自然保护区作为一片珍贵的生态宝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调查涵盖了保护区的植被、动物、水体、土壤等多个方面,通过实地勘察、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生态修复、科学研究等措施的实施,将保... 自然保护区作为一片珍贵的生态宝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调查涵盖了保护区的植被、动物、水体、土壤等多个方面,通过实地勘察、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生态修复、科学研究等措施的实施,将保护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良好、物种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资源调查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