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RA-SD桥梁工程参建主体组织安全行为脆弱性及韧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思远 喻博 +1 位作者 李睿璞 王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49,共9页
为确保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投入有效落实,首先利用灰色关联法(GRA)分析项目监理机构和施工单位施工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并确定核心致因要素;然后,构建系统动力学(SD)模型分析各核心致因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最后,分析影响施... 为确保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投入有效落实,首先利用灰色关联法(GRA)分析项目监理机构和施工单位施工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并确定核心致因要素;然后,构建系统动力学(SD)模型分析各核心致因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最后,分析影响施工安全行为的核心致因要素的脆弱性和韧性。结果表明:施工单位两极化罚款、项目监理机构高额监管成本、双方较低的初始比例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行为的脆弱点;适度的经济罚款和监管成本以及加大培训提高一线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提升施工安全行为韧性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法(GRA) 系统动力学(SD) 桥梁工程 参建主体 安全行为 脆弱性 韧性 施工单位 项目监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近距离交叉大直径输水管道振动台试验研究
2
作者 陆耀波 黄晓佳 +2 位作者 欧阳志勇 李亚东 崔杰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9,共10页
输水管道是重要的生命线工程。为研究近距离交叉大直径输水管道地震响应规律,进行了模型相似比为1∶10的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单管结构工况和交叉管道工况下,结构和土层加速度反应及结构应变反应规律。对比分析表明:下穿管道存在对上部... 输水管道是重要的生命线工程。为研究近距离交叉大直径输水管道地震响应规律,进行了模型相似比为1∶10的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单管结构工况和交叉管道工况下,结构和土层加速度反应及结构应变反应规律。对比分析表明:下穿管道存在对上部管道加速度响应影响复杂,取决于荷载大小、场地动力特性等;输入激励为0.1 g和0.2 g El-Centro波时,下穿管道使上部管道加速度(相对于单管道)分别减小28.0%和7.9%,而输入激励为0.4 g和0.6 g El-Centro波时,上部管道加速度峰值相对于单管道分别增大了4.9%和39.5%。下穿管道使上穿管道加速度傅里叶谱的峰值减小和频宽增大。管道最大应变峰值出现在管道下部与水平面成45°处,上穿管道应变峰值相对于单管道减小了3.6%~3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线工程 大直径输水管道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冻融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君 张信龙 +1 位作者 郭瑞晋 吕学涛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0,共5页
通过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慢冻试验,研究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0、0.10%、0.15%和0.20%)在冻融损伤条件下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BFRRAC)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及损伤度,对相应试块进一步进行高温(20℃、200℃、400℃和600℃)试验,对... 通过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慢冻试验,研究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0、0.10%、0.15%和0.20%)在冻融损伤条件下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BFRRAC)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及损伤度,对相应试块进一步进行高温(20℃、200℃、400℃和600℃)试验,对冷却后试件进行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及劈裂抗拉强度与纤维掺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经历25次冻融循环作用后,BFRRAC质量损失率及损伤度随纤维体积掺量增大而降低,相对动弹性模量随纤维掺量增大而增大;受冻融损伤影响的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高温后质量损失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劈裂抗拉强度影响最大的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15%,为最优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 冻融损伤 高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框架剪力墙隔震结构剪力墙合理刚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小换 余尚 刘彦辉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1,共7页
针对高层框架剪力墙隔震体系,基于隔震层上部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原理,建立了高层框架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在倒梯形荷载作用下的简化模型,推导了倒梯形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表达式。采用弯剪型三质点模型,进一步推导了三质... 针对高层框架剪力墙隔震体系,基于隔震层上部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原理,建立了高层框架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在倒梯形荷载作用下的简化模型,推导了倒梯形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表达式。采用弯剪型三质点模型,进一步推导了三质点模型的质量矩阵和柔度矩阵,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根据底部剪力相等原理,得到了以层间位移角为限值约束条件下的剪力墙合理刚度表达式。提出了高层框架剪力墙隔震体系的剪力墙合理刚度交互设计方案。最后以一栋12层的框架剪力墙隔震结构为数值算例,按照剪力墙合理刚度的理论推导和交互设计方案,进行剪力墙合理刚度的计算和设计,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算法和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可以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框架剪力墙 隔震结构 倒梯形荷载 合理刚度 协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