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发射率红外辐射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税安泽 蔡洪兵 +3 位作者 张全胜 陈培鑫 徐莹鑫 许林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8-1013,共6页
以价格低廉的过渡金属氧化物Fe2O3和MnO2为主要原料,辅以少量的CuO和Co2O3,在还原气氛下制备了红外辐射基料。在此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堇青石和硅溶胶、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铬等粘结剂制备红外辐射涂料,以提高其抗热震性。通过正交试... 以价格低廉的过渡金属氧化物Fe2O3和MnO2为主要原料,辅以少量的CuO和Co2O3,在还原气氛下制备了红外辐射基料。在此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堇青石和硅溶胶、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铬等粘结剂制备红外辐射涂料,以提高其抗热震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原料配方,所制备的红外辐射涂料在红外波段,尤其在2.5~5μm的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发射率,且抗热震性能优良。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红外辐射涂料抗热震性的因素中,粘结剂的加入量是主要因素,堇青石的加入量是次要因素,粘结剂配方的影响不明显。此外,用XRD、SEM和光谱发射率测试等对试样的物相、微观结构及辐射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涂料 粘结剂 过渡金属氧化物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堇青石蜂窝陶瓷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艳春 王兆春 +3 位作者 曾令可 朱文成 王慧 祝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44-1049,共6页
通过酸腐蚀法和涂覆涂层法对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孔径测定仪(BET)﹑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分析仪(EDS)分别测试了酸腐蚀法和涂覆涂层法对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表面的改性效果。结果显示,经酸预处理后... 通过酸腐蚀法和涂覆涂层法对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孔径测定仪(BET)﹑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分析仪(EDS)分别测试了酸腐蚀法和涂覆涂层法对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表面的改性效果。结果显示,经酸预处理后的堇青石蜂窝陶瓷再涂覆改性氧化铝溶胶并在800℃煅烧之后,可以增加堇青石蜂窝陶瓷的介孔数量,从而提高堇青石蜂窝陶瓷的表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载体 堇青石蜂窝陶瓷 酸腐蚀法 涂覆涂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结构堇青石粉体制备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曾令可 李得家 +4 位作者 刘艳春 王慧 程小苏 刘平安 税安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以片状结构的高岭土、滑石、工业氧化铝为原料在1350℃×2 h的温度下合成堇青石粉体。结果表明:利用含杂质较少的片状结构的高岭土比含杂质较多的苏州土合成的堇青石粉体纯度更高,从XRD及SEM图谱中可以观察到合成的堇青石呈片状结... 以片状结构的高岭土、滑石、工业氧化铝为原料在1350℃×2 h的温度下合成堇青石粉体。结果表明:利用含杂质较少的片状结构的高岭土比含杂质较多的苏州土合成的堇青石粉体纯度更高,从XRD及SEM图谱中可以观察到合成的堇青石呈片状结构。针对堇青石成核困难的问题,实验中加入一定量的堇青石熟料作为晶核剂可促进堇青石的生成,使反应更加完全,并且降低了堇青石的热膨胀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青石 粉体 片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光砖废料制备吸音材料 被引量:8
4
作者 曾令可 金雪莉 +4 位作者 税安泽 程小苏 王慧 刘平安 侯来广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8-903,共6页
本文以微孔吸声结构原理为主要设计依据,以抛光砖废料制备的陶粒、膨胀水泥、粉煤灰以及造孔剂、防水剂等为主要原料,采用混凝土成型法成型,研究开发一种无有害成分的环保型吸声材料。通过试验分析了材料中胶凝材料和发泡剂的用量、厚... 本文以微孔吸声结构原理为主要设计依据,以抛光砖废料制备的陶粒、膨胀水泥、粉煤灰以及造孔剂、防水剂等为主要原料,采用混凝土成型法成型,研究开发一种无有害成分的环保型吸声材料。通过试验分析了材料中胶凝材料和发泡剂的用量、厚度以及表面形态、背后空腔对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废料 陶粒 吸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SO_4-Na_2SO_4系统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任雪潭 侯来广 +1 位作者 刘艳春 曾令可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5,共5页
利用已有的热力学数据,对硫酸钠和硫酸钾相变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饱和蒸汽压等热物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莫来石作为硫酸盐相变材料基体的可行性。由热力学计算和分析可以看出,硫酸钠和硫酸钾在1100℃的高温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平衡常... 利用已有的热力学数据,对硫酸钠和硫酸钾相变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饱和蒸汽压等热物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莫来石作为硫酸盐相变材料基体的可行性。由热力学计算和分析可以看出,硫酸钠和硫酸钾在1100℃的高温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都极小,很难发生分解。硫酸钠即使在1200℃的饱和蒸气压也很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相变材料,同时混合熔盐也表现出了非常低的蒸气压,计算数据和实验的热失重分析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热物性相关参数的设计计算可以为相变储能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 热物性 相变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烧结掺钕钛酸盐组合矿物固化体及其浸出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雅斓 刘海昌 滕元成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1,共6页
以天然锆英石(ZrSiO4),CaCO3,TiO2,Nd2O3,Al2O3,SiO2为原料,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掺钕钙钛锆石和榍石组合矿物固化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背散射(BS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 以天然锆英石(ZrSiO4),CaCO3,TiO2,Nd2O3,Al2O3,SiO2为原料,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掺钕钙钛锆石和榍石组合矿物固化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背散射(BS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组合矿物固化体的热压烧结温度、相结构及浸出性能等.结果表明:组合矿物固化体的较佳热压烧结温度为1130~1170℃,固化体的相对密度≥97.2%,主要物相为钙钛锆石(CaZrTi2O7)和榍石(CaTiSiO5)的组合矿物;固化体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90℃,pH值为5,7,9的水溶液中,Nd3+在42天的归一化浸出率分别为1.9&#215;10-6,1.5&#215;10-6,1.2&#215;10-6g&#183;m-2&#183;d-1;pH值对固化体中Ca2,Zr4+的浸出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弱碱水溶液(pH=9)中,Ti4+,Nd3+的浸出率较低,Si4+,Al3+的浸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锆石 榍石 热压烧结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合成钒锆蓝色料的工艺探讨!
7
作者 任雪潭 曾令可 +1 位作者 侯来广 刘艳春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1,45,共4页
微波加热技术具有快速、温度均匀的特点,在色料制备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针对常用的钒锆蓝色料,采用SiO2、ZrO2为初始原料,V2O5为着色剂,盐酸盐和硫酸盐为矿化剂,在微波加热条件下进行了色料的制备,探讨了矿化剂种类和微波辐照时间... 微波加热技术具有快速、温度均匀的特点,在色料制备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针对常用的钒锆蓝色料,采用SiO2、ZrO2为初始原料,V2O5为着色剂,盐酸盐和硫酸盐为矿化剂,在微波加热条件下进行了色料的制备,探讨了矿化剂种类和微波辐照时间对合成结果的影响,并借助XRD对合成色料的物相组成进行了测试表征。研究结果表明:NaCl、NaF、CaF2和BaCl2的复合矿化剂对微波合成钒锆蓝色料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合成出蓝色色料,硫酸盐矿化剂则不适用于微波合成钒锆蓝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锆蓝 微波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Ce-M-O催化剂甲烷催化燃烧性能与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智辉 刘艳春 +1 位作者 奚红霞 彭峰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29,38,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o/Ce-M-O(M=La,Zr,Ca,Mg,Bi)系列催化剂,考察了其对CH4的催化燃烧性能,通过BET、XRD、H_2-TPR和Raman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Ce O_2中掺入La时CH_4的起燃温度明显降低,催化剂具有高活性与稳定性,...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o/Ce-M-O(M=La,Zr,Ca,Mg,Bi)系列催化剂,考察了其对CH4的催化燃烧性能,通过BET、XRD、H_2-TPR和Raman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Ce O_2中掺入La时CH_4的起燃温度明显降低,催化剂具有高活性与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掺La后Ce O_2晶格缺陷度增大,从而造成氧空位增加;此外,在反应过程中La促进了Co_3O_4在载体表面高度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催化燃烧 CO3O4 CEO2 La改性 氧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表面改性对微波合成TiC粉体的影响
9
作者 王国龙 刘艳春 +1 位作者 任雪潭 滕元成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5,共4页
通过调节p H值和添加分散剂(聚丙烯酸),对微波合成Ti C的原料Ti O2和乙炔炭黑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将处理后的原料通过湿磨混料,并在微波窑中利用碳热还原反应合成Ti C粉体。利用Zeta电位测试、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分析等手段,研究p H值、... 通过调节p H值和添加分散剂(聚丙烯酸),对微波合成Ti C的原料Ti O2和乙炔炭黑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将处理后的原料通过湿磨混料,并在微波窑中利用碳热还原反应合成Ti C粉体。利用Zeta电位测试、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分析等手段,研究p H值、分散剂、球磨等原料表面改性及混料工艺对微波合成Ti C粉体的物相组成、化学计量、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Ti O2和乙炔炭黑的较佳改性p H值均为4,其较佳分散剂用量分别是2.4 wt%和9.0 wt%;湿磨混料的较佳时间为6 h;与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相比,原料经表面改性处理后,微波合成Ti C粉体的温度较低(合成温度降低150℃),粉体粒度较小,化学计量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合成温度 化学计量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g@SiO_(2)纳米棒等离子体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铅含量的降低策略
10
作者 傅年庆 李培育 刘艳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7,共8页
Pb基卤化物钙钛矿的环境毒性是阻碍钙钛矿光伏技术产业应用的重要因素。通过降低钙钛矿吸光层厚度来减少Pb的用量(即物理降铅)是降低铅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环境毒性的重要方法,但吸光层厚度的降低将显著削... Pb基卤化物钙钛矿的环境毒性是阻碍钙钛矿光伏技术产业应用的重要因素。通过降低钙钛矿吸光层厚度来减少Pb的用量(即物理降铅)是降低铅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环境毒性的重要方法,但吸光层厚度的降低将显著削弱电池的光捕获能力。通过调节Au@Ag@SiO_(2)纳米棒等离子体粒子的共振吸收波长与钙钛矿吸收光谱进行匹配,并将其引入TiO_(2)介孔层,利用金属等离子体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产生的陷光效应实现了薄吸光层PSCs对长波长可见光的强化利用。当吸光层厚度从常规720 nm大幅降低到260 nm时,薄吸光层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仅下降14.1%(效率从19.1%下降到16.4%),但电池的Pb用量减少了63.9%。研究表明,利用金属等离子体粒子的LSPR效应可大幅减少PSCs的铅含量并同时保持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物理降铅 金属等离子体 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 薄吸光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