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盆骨折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萧聪勤 王建炜 +3 位作者 张同仁 李菊根 吴梅祥 李远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952-3955,共4页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广州市多中心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84例纳入观察,统计分析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其中76例继发性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持续小剂量他达拉非(...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广州市多中心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84例纳入观察,统计分析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其中76例继发性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持续小剂量他达拉非(5 mg/次)联合口服西地那非(50 mg/次)、单用西地那非(50 mg/次)和他达拉非5 mg/次。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和性活动日志(SEP)问题2和问题3评价性生活情况,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骨盆骨折继发性功能障碍与年龄、骨折分型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而与并发尿道损伤情况间无相关性(P>0.05)。药物治疗12周后,B和C组间的IIEF-5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6.4±3.4)分vs.(16.6±4.0)分,P>0.05],A组(18.1±4.2)显著高于B和C组(P<0.05)。A组SEP问题2和问题3的平均阳性回答率分别为73.0%和79.4%,均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骨盆骨折继发性功能障碍与年龄、骨折分型呈显著正相关性。持续小剂量他达拉非联合口服西地那非可有效治疗骨盆骨折继发性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性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性活动日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7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董飞 陈鸿辉 +3 位作者 陈瑞光 李锋生 刘向荣 李爱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2月使用LCP内固定术治疗的37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平均8.5个月的随访,优31例,良4例...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2月使用LCP内固定术治疗的37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平均8.5个月的随访,优31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5%。结论:早期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刀间盘消融术联合椎前病灶注射治疗混合型颈椎病 被引量:4
3
作者 梁伟国 周子强 +4 位作者 叶韶晖 吴劲风 叶伟雄 王文 陈志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刀椎间盘消融术联合术中椎前病灶局部注射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经皮穿刺等离子刀间盘消融同期椎前病灶(颈前交感神经、钩椎关节、椎动脉前方和椎间孔处)注射组合药液治...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刀椎间盘消融术联合术中椎前病灶局部注射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经皮穿刺等离子刀间盘消融同期椎前病灶(颈前交感神经、钩椎关节、椎动脉前方和椎间孔处)注射组合药液治疗混合型颈椎病26例(53个椎间盘)。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48~81岁,平均58岁。结果:全部病例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及椎前病灶注射顺利,未发生穿刺针管和刀头折断、大出血、大血肿和神经误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诊6~18个月,采用Odom法评定疗效,优:10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92.3%。结论:等离子刀颈椎间盘消融术同时对椎间盘外的其它继发病变给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可以更加有效地消除混合型颈椎病的复杂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穿刺术 颈椎 药物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艳 曾旭文 +5 位作者 梁治平 刘斯润 王文 钟敏之 黄洁玲 陈松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7-263,共7页
【目的】探讨MRI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对158例符合条件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MRI扫描及膝关节临床稳定性检查,分析骨隧道、移植物及内固定装置的影像表现并与临床检查结果对比。依据临床检查将患... 【目的】探讨MRI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对158例符合条件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MRI扫描及膝关节临床稳定性检查,分析骨隧道、移植物及内固定装置的影像表现并与临床检查结果对比。依据临床检查将患者分为膝关节不稳组(26例)及稳定组(132例),比较两组胫骨、股骨骨隧道内径的变化,比较两组在骨隧道内口位置、移植物表现及内固定装置的MR征象阳性率;Kappa一致性检验骨隧道内口位置、移植物及固定装置的MR表现和临床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计算上述MR征象诊断膝关节稳定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胫骨、股骨隧道内径变化在不稳组及稳定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隧道内径变化不稳组大于稳定组。两组在骨隧道内口位置、移植物表现、内固定装置的MR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稳组高于稳定组(P<0.001),与临床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599,0.744,0.285;P<0.001。【结论】MRI在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能为临床随访及二次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重建 磁共振成像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髋关节创伤中应用16例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叶更新 曾旭文 +1 位作者 范颂鸣 曾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髋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HispeedZX/i螺旋CT机对16例髋关节创伤患者进行了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150mA,层厚3mm,1 5mm重建间隔,螺距1 5∶1,在GEAdvantageWarkstation4 0工作...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髋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HispeedZX/i螺旋CT机对16例髋关节创伤患者进行了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150mA,层厚3mm,1 5mm重建间隔,螺距1 5∶1,在GEAdvantageWarkstation4 0工作站采用SSD(表面遮盖法)和MPR(多平面重建)技术作三维重建,分析了髋关节骨折的横断、二维、三维表现,并与传统X线平片作比较。结果:所有病例CT横断面、SSD和MPR像显示了25处骨折,发现平片不能看到的关节腔内骨折碎片和股骨头皮质凹陷性骨折4例,同时还显示软组织损伤。SSD像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和碎骨片的大小、形态、范围、空间位置;髋关节MPR像则良好地显示髋臼负重区的损伤及稳定性。结论: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是诊断髋关节骨折的有效手段,尤其复杂性髋臼骨折应作为首选,有助于骨折的立体定位和分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骨折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内固定及康复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锋生 陈瑞光 陈鸿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70-271,共2页
目的 :探讨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内固定及康复治疗。方法 :分析我科从 1995年以来 5 6例踝关节复杂骨折病人的手术治疗情况 ,按Danis Weter分类 ,B型 42例 ,C型 14例。采用AO技术 ,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 ,1/ 3环形钢板固定或螺丝钉固定 ... 目的 :探讨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内固定及康复治疗。方法 :分析我科从 1995年以来 5 6例踝关节复杂骨折病人的手术治疗情况 ,按Danis Weter分类 ,B型 42例 ,C型 14例。采用AO技术 ,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 ,1/ 3环形钢板固定或螺丝钉固定 ,术后常规弹力绷带固定及患肢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5 6例中 5 1例得到随诊 5~ 2 4个月 ,平均 13个月 ,按Teeny和Wiss提出的评分标准 ,临床疗效优良者 48例 ( 94% )。结论 :应用AO技术 ,采取有效、坚强的内固定和早期积极功能锻炼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内固定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交叉韧带早期排斥反应的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瑞光 王文 叶伟雄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了解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交叉韧带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交叉韧带的17例患者(异体肌腱移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同期29例自体肌腱移植患者(自体肌腱移植组)作为对照,... 目的了解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交叉韧带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交叉韧带的17例患者(异体肌腱移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同期29例自体肌腱移植患者(自体肌腱移植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术后早期体温、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异体肌腱移植组手术当日至术后14 d的最高体温与自体肌腱移植组接近。自体肌腱移植组术后平均发热4 d,异体肌腱移植组术后平均发热3 d;两组术后第4日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以后最高体温均在37℃以下,没有出现二次体温升高(双峰)的表现。两组术后出现关节疼痛、关节腔积液和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交叉韧带术后早期排斥反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 同种异体 肌腱移植 关节镜 交叉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被引量:3
8
作者 白利明 陈鸿辉 +1 位作者 梁伟国 叶韶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接触式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使用接触式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 目的:探讨使用接触式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使用接触式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优19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椎间融合率80%。结论:使用接触式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是治疗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融合器 脊柱融合术 椎弓根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固化磷酸钙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建东 李江波 +1 位作者 周子强 于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共6页
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自固化磷酸钙微球,其粒径范围为100~1000μm,中位径在388~605μm之间,内部有43.4%~66.7%的凝胶孔和微孔.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稳定制备微球的优化工艺参数:搅拌速度150r/min,明胶质量浓度8.0g/mL,油水... 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自固化磷酸钙微球,其粒径范围为100~1000μm,中位径在388~605μm之间,内部有43.4%~66.7%的凝胶孔和微孔.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稳定制备微球的优化工艺参数:搅拌速度150r/min,明胶质量浓度8.0g/mL,油水相体积比10∶1,液固比2.0∶1.文中还研究了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自固化磷酸钙微球的流动性、力学性能、抗崩解性及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微球的流动性良好,自然堆积安息角为28.4°~31.6°;微球有良好的韧性,不易破碎,经过充分水化后,微球的抗压性能显著提高;微球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抗崩解性和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固化磷酸钙 微球 反相乳液法 羟基磷灰石 抗崩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长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子强 梁伟国 陈鸿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17-1519,共3页
目的:评价加长柄型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6月至2003年9月,对16例老年骨质疏松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加长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并与同期62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同类型病人选... 目的:评价加长柄型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6月至2003年9月,对16例老年骨质疏松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加长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并与同期62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同类型病人选用传统的AO动力髋螺钉行内固定手术作对照。结果:经过平均11.3个月的随访,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情况与传统内固定方法无差异,但是可以缩短手术后的卧床时间。结论:选择加长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临床应用研究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 AO动力髋螺钉 病例选择标准 并发症发生率 2003年 2002年 内固定手术 内固定方法 骨质疏松性 临床疗效 骨折患者 手术治疗 恢复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烺 王华 李锋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133例儿童股骨干骨折93例采取手法复位+牵引+小夹板固定的非手术治疗,40例不稳定和开放性骨折采取髓内针治疗。结果:本组133例有127例获6~18个月随访,其中优96例,良24例,优良率为94.4%...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133例儿童股骨干骨折93例采取手法复位+牵引+小夹板固定的非手术治疗,40例不稳定和开放性骨折采取髓内针治疗。结果:本组133例有127例获6~18个月随访,其中优96例,良24例,优良率为94.4%。结论:儿童股骨干骨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对于多数闭合性稳定型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对于开放性和不稳定性骨折,应积极考虑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以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股骨干骨折 治疗 夹板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软骨组织工程的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爱国 陈鸿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053-1054,共2页
关键词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 软骨组织工程 软骨细胞 细胞分化 软骨诱导因子A 胰岛素生长因子 基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13例
13
作者 叶韶晖 陈鸿辉 +1 位作者 梁伟国 王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096-1097,共2页
目的 :探讨动力髁螺钉 (DC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13例股骨粗隆下骨折 ,按Sein sheimer分类 :Ⅱ型 2例 ,Ⅲ型 7例 ,Ⅳ 3例 ,Ⅴ 1例。采用间接复位技术DCS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过 8个月~ 4年 ,平均 2年的随访 ,骨折全部... 目的 :探讨动力髁螺钉 (DC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13例股骨粗隆下骨折 ,按Sein sheimer分类 :Ⅱ型 2例 ,Ⅲ型 7例 ,Ⅳ 3例 ,Ⅴ 1例。采用间接复位技术DCS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过 8个月~ 4年 ,平均 2年的随访 ,骨折全部愈合 ,优良 11例 ,优良率为 84 6 %。结论 :应用DC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是DCS的一种新用途 ,这固定系统使难治的股骨粗隆下骨折又多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应用间接复位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髁螺钉 治疗 内固定器 股骨折 D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14
作者 叶韶晖 陈鸿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515-516,共2页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在胫骨中下段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胚骨中下段骨折共20例,合并腓骨骨折16例,同时行腓骨骨折固定14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36个月,中均20个月。除2例延迟愈合外,其余均在术后6个月内愈合。术后3...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在胫骨中下段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胚骨中下段骨折共20例,合并腓骨骨折16例,同时行腓骨骨折固定14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36个月,中均20个月。除2例延迟愈合外,其余均在术后6个月内愈合。术后3个月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2例术前腓总神经瘫的病人6个月恢复正常。无出现术中误伤神经、血管,术后未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肌间隔综合征。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最终结果采用Johner-wruch评分标准,优18例,良2例。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固定效果可靠,减少了手术中出血和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能早期功能锻练,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 治疗 胫骨中下段骨折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PFNA、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2
15
作者 孟庆奇 崔树廷 +7 位作者 梁伟国 王文 李爱国 李锋生 张同仁 王敏 奉振成 李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6-1039,1043,共5页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趾触地和完全负重的时间、HHS、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及并发症。结果 PFNA在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方面要要优于其余两种术式。半髋关节置换则可以获得最优的负重开始时间,包括足趾触地时间和全负重时间,及3个月内的最佳的HSS分值。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如果患者耐受手术能力差,考虑到术中出血及术后早期下地,建议给予PFNA治疗。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可,因为3种术式远期效果一致,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骨折类型、骨折复位难易、经济状况及术者对各种术式熟练程度做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动力髋螺钉(DHS) 半髋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铋作为磷酸钙骨水泥的显影剂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淑娥 叶建东 周子强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9-223,228,共6页
以部分结晶磷酸钙-磷酸氢钙体系骨水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添加磷酸铋作为显影剂对磷酸钙骨水泥的显影性能、凝结时间、流变性、可注射性能、抗压强度、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磷酸铋能显著增强磷酸钙骨水泥的显影性能,当... 以部分结晶磷酸钙-磷酸氢钙体系骨水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添加磷酸铋作为显影剂对磷酸钙骨水泥的显影性能、凝结时间、流变性、可注射性能、抗压强度、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磷酸铋能显著增强磷酸钙骨水泥的显影性能,当添加磷酸铋达到9%以上时,骨水泥获得了明显的显影效果。添加磷酸铋使磷酸钙骨水泥粘度下降,可注射性显著提高,抗压强度增大,凝结时间延长。但磷酸铋加入量大于12%时会使材料强度下降,综合考虑,加入9%左右的磷酸铋较为合适。磷酸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磷酸钙骨水泥显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显影剂 磷酸铋 可注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手术时机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赖伟华 罗思婵 +1 位作者 汤穆浛 王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8-742,共5页
目的分析减压手术时机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紧急减压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晚期(伤后24 h及以上)减压手术,观... 目的分析减压手术时机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紧急减压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晚期(伤后24 h及以上)减压手术,观察组行早期(伤后24 h内)减压手术,对比两组患者预后差异。结果术前两组上肢运动评分、下肢运动评分、运动总分、轻触评分、针刺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数值相当,术后1年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晚期减压手术相比,早期减压手术更有助于改善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提示伤后24 h或可能为关键的时间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 减压手术时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胫骨下段外侧面扭转形态的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伟国 周子强 +1 位作者 宿宝贵 叶更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为研制国人胫骨下段解剖型钢板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将80例成人活体胫骨进行螺旋CT扫描并重建三维图像,测量胫骨外侧面解剖学指标,并与整体信息作相关分析。结果:胫骨外侧面扭转段长度男性为(12.95±0.41)cm,女性为(12.34... 目的:为研制国人胫骨下段解剖型钢板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将80例成人活体胫骨进行螺旋CT扫描并重建三维图像,测量胫骨外侧面解剖学指标,并与整体信息作相关分析。结果:胫骨外侧面扭转段长度男性为(12.95±0.41)cm,女性为(12.34±0.31)cm;胫骨外侧面第1个1/4分段扭转角男性为13.98°±2.72°,女性为13.38°±3.11°, 第2个分段扭转角男性为32.49°±3.66°,女性为31.85°±3.86°, 第3个分段扭转角男性为55.18°±3.53°,女性为50.95°±6.24°,第4个分段扭转角男性为82.13°±2.89°,女性为72.45°±4.81°。胫骨下段外侧面前倾角男性为7.34°±0.91°,女性为6.20°±0.41°。结论:胫骨下段外侧面的扭转和前倾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在设计国人胫骨解剖型钢板的扭转和前倾形状时要考虑性别和身高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胫骨 解剖学 扭转形态 解剖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对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王敏 孟庆奇 +1 位作者 杨伟民 李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对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们医院骨科就诊的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36例,分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组(试验组...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对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们医院骨科就诊的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36例,分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组(试验组)和外固定组(对照组),各68例,利用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最后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背甚度高于对照组(75.4±12.72 vs. 66.5±9.04),试验组的掌屈度高于对照组(61.27±9.43 vs. 53.51±5.82),试验组的旋前度高于对照组(77.01±7.34 vs. 69.24±4.61),试验组的旋后度高于对照组(73.76±8.22 vs. 62.36±5.46),试验组的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对照组(2.36±1.24 vs. 8.61±6.6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过程中,骨内固定效果更好,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更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支架 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 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文 王敏 +2 位作者 孟庆奇 陈亮 李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497-2500,共4页
目的对比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单髁置换组、胫骨高位截骨组各20例,单髁置换组采取单髁... 目的对比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单髁置换组、胫骨高位截骨组各20例,单髁置换组采取单髁置换术治疗,胫骨高位截骨组采取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对比两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髁置换组生存质量评分与胫骨高位截骨组数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小于胫骨高位截骨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大于胫骨高位截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单髁置换术较胫骨高位截骨术更有助于提升膝关节功能,但不足之处在于膝关节活动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