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精神病医院50年住院病人自杀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洁 苏敬华 +4 位作者 郭扬波 赵振环 卢慧贤 郝元涛 冉茂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0,42,共4页
目的:识别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自杀的潜在危险因素,为探讨如何进一步预防住院精神病人的自杀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精神病医院1956-2005年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按同性别、同诊断、相同或相近年龄... 目的:识别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自杀的潜在危险因素,为探讨如何进一步预防住院精神病人的自杀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精神病医院1956-2005年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按同性别、同诊断、相同或相近年龄、住院进行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有77例住院精神病人发生自杀,自杀发生率为133.1/10万(95%CI103.4-162.85/10万)。多数自杀者为精神分裂症病人(64例,占83.1%),多数自杀者采取自缢的方式(59例,占76.6%),多数病人的自杀行为发生在病房内(52例,占67.5%);自杀组的住院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13±1.89/1.23±0.75,P=0.001);自杀组本次住院前1月及住院期间的自杀未遂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39±0.85/0.09±0.39,0.59±1.52/0.00±0.00,P=0.017,0.003)。自杀组有罪恶观念、心境抑郁者多于对照组(18.8%/3.1%,28.1%/6.3%,P=0.006,0.004);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罪恶观念、心境抑郁、本次住院前1月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是其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β=2.407、1.566、1.201、1.643)。结论:该院50年住院病人的自杀发生率与国外近似,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的危险因素是罪恶观念、心境抑郁、住院前1月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住院病人 自杀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常住人口精神障碍的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67
2
作者 赵振环 黄悦勤 +16 位作者 李洁 邓河晃 黄杏梅 苏敬华 党卫民 杨翌 黄靖康 张卫敏 邓姸 周伟成 邱畅 卢玮聪 陈宇薇 钟思俊 陈碧媛 曾俏梅 梅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30-534,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15岁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和分布特点。方法2006年8月1~31日采取分层、整群和随机抽样法,使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中文版(CIDI-3.0)对广州地区≥15岁的居民7418人完成访谈,其中"精神病性障碍"筛...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15岁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和分布特点。方法2006年8月1~31日采取分层、整群和随机抽样法,使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中文版(CIDI-3.0)对广州地区≥15岁的居民7418人完成访谈,其中"精神病性障碍"筛查阳性者由精神科医生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I/P)进行疾病诊断。结果广州地区各类精神障碍加权时点患病率为4.33%,加权终生患病率为15.76%。在加权时点患病率中,排在前三位的是酒精使用障碍(1.38%)、重性抑郁障碍(0.80%)和精神分裂症(0.49%)。各类精神障碍加权时点患病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5.92%vs 3.73%,2=17.12,P<0.001);酒精使用障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54%vs 0.17%,2=86.74,P<0.001)、农村明显高于城市(2.19%vs 0.87%,2=20.65,P<0.001);烟草依赖男性明显高于女性(0.50%vs 0.02%,2=17.78,P<0.001);重性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及未特定抑郁障碍女性明显高于男性(1.03%vs 0.59%,2=4.20,P=0.041;0.53%vs0.16%,2=6.88,P=0.009;0.43%vs 0.13%,2=5.75,P=0.016)。结论广州地区的精神卫生问题值得重视。其中,重性抑郁障碍、酒精使用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社区开展精神卫生服务中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应用心理生理检测协助鉴别诈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郭扬波 王俊杰 +7 位作者 林振强 马崔 王旭荣 姜南 曹莉萍 陈瑞珍 张含军 范碧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67-769,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生理检测方法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对伪装精神疾病的鉴别意义。方法:对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收集的明确诊断的29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ental Disorders,t... 目的:探讨心理生理检测方法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对伪装精神疾病的鉴别意义。方法:对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收集的明确诊断的29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ental Disorders,the3rd editionCCMD-3)的精神障碍者及16例拟诊诈病者实施心理生理检测。使用PG-10型多道生理测量仪,以准绳问题测试法进行测试。比较两组在关于是否意图诈病问题上的说谎反应率,探讨该检测方法对诈病的鉴别价值。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诈病组在关于是否意图诈病的两个测题上说谎反应率分别为93.7%(15/16)和56.2%(9/16),而患者组均为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心理生理检测鉴别诈病的灵敏度为93.7%,特异度100%。结论:心理生理检测鉴别诈病灵敏度及特异性较高,但本研究样本量偏小,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司法鉴定 诈病 多道生理测量仪 准绳问题测试法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城乡居民的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 被引量:81
4
作者 胡号应 颜瑜章 +3 位作者 陈力鸣 蒲文杰 廖伟 李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现状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9月-11月间抽取广州市1023位15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和1089位农村居民,采用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问卷和对精神疾病态度问卷进行调查,实...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现状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9月-11月间抽取广州市1023位15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和1089位农村居民,采用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问卷和对精神疾病态度问卷进行调查,实际调查市民878名,农民800名。比较市民与农民样本的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分析问卷得分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调查中,市民样本心理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为64.1%,农民样本为60.2%。市民样本知识问卷的答题正确率及得分高于农民样本(均P<0.01),态度问卷的得分低于农民样本(P>0.01)。总样本教育年限、职业和态度问卷得分与知识问卷得分相关;教育年限长、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者知识问卷得分高(β=0.17、0.12,均P<0.001);职业为无业、态度问卷得分高者知识问卷得分低(β=-0.06、-0.09,均P<0.01)。教育年限、职业和知识问卷得分与态度问卷得分相关,教育年限长,职业为农民、学生或家庭妇女者态度问卷得分高(β=0.06、0.24、0.09,均P<0.05),职业为工人、知识问卷得分高者态度问卷得分低(β=-0.07、-0.09,均P<0.01)。结论:广州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均达到国家精神卫生规划的要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存在差异,城市略高于农村;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更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卫生 知识 健康教育 精神疾病 态度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病人不良反应的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肖爱祥 梁绮美 +1 位作者 帅少萍 陈妙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8期485-486,共2页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 不良反应 护理 精神病 电休克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视干预对精神病病人病情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梁绮霞 邓利章 朱英娥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7期502-503,共2页
将8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按常规进行护理与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对家属探视的干预和指导。两组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2周及8周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测评。结果观察... 将8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按常规进行护理与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对家属探视的干预和指导。两组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2周及8周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测评。结果观察组入院后2周及8周BPRS评分为50.77±8.55和29.17±6.15,对照组为64.95±7.82和41.17±11.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4项主要因子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家属掌握适宜的探视时机探视有利于精神病病人病情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探视 病情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余晓仪 钟思俊 王佩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1期97-99,共3页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B组患者采用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C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B组患者采用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C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QT间期、T波异常、ST-T压低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QT间期值,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及ST-T压低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QT间期均延长,T波改变、ST-T压低、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例数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C组QT间期延长更明显,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ST-T压低发生例数明显增多,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C组患者较A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明显更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精神病类药物均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利培酮、富马酸喹硫平片对心脏产生的不良影响较齐拉西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类药物 心电图 心脏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5例住院慢性精神病人精神状况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建荣 郑洪波 +1 位作者 文启琴 戴俊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8期507-509,共3页
对115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人,使用慢性精神病人标准化精神病评定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结果表明,阴性症状随病程和住院时间延长而增加。研究认为头部外伤,吸烟和嗜酒与其认知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关键词 慢性 精神病人 住院病人 精神状况 卫生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引起猝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梁绮霞 梁保嫦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8年第4期199-201,共3页
通过对1986~1996年住院精神病患者17786例中33例发生猝死的时间、猝死前的主要精神症状及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经治疗3~6个月出院精神病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发现死因与用药剂量、合并用药、躯体状况等有... 通过对1986~1996年住院精神病患者17786例中33例发生猝死的时间、猝死前的主要精神症状及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经治疗3~6个月出院精神病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发现死因与用药剂量、合并用药、躯体状况等有关。提出应用抗精神病药要加强巡视观察及监护,以便及时发现,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猝死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患者开放式管理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小虹 张笑欢 +1 位作者 谢秀芬 许永刚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8年第6期335-336,共2页
对60例精神病患者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精神病患者开放式管理的可行性。采用精神病人观察量表(NO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进行减分率分析和护土工作自评,通过8周的观察,临床总体印象评定显示,研究组病情改善大于对照组。... 对60例精神病患者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精神病患者开放式管理的可行性。采用精神病人观察量表(NO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进行减分率分析和护土工作自评,通过8周的观察,临床总体印象评定显示,研究组病情改善大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在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下.开放式管理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管理 开放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死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绮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9年第3期192-192,F003,共2页
对11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主要死因依次为躯体并发症、猝死、药物严重反应、自杀。为有效降低住院病死率。
关键词 病死率 护理对策 死亡原因 精神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2003年广州地区精神科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12
作者 杨婵娟 邱畅 +2 位作者 赵素华 刘玉平 温预关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0期902-903,共2页
目的了解精神科药物的使用情况、发展趋势.方法对1999~2003年广州地区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心理门诊的精神科处方药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0~2003年广州地区的精神科药物消耗总金额年增长率分别为25.16%,30.94%,24.9... 目的了解精神科药物的使用情况、发展趋势.方法对1999~2003年广州地区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心理门诊的精神科处方药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0~2003年广州地区的精神科药物消耗总金额年增长率分别为25.16%,30.94%,24.90%,26.40%;精神科经典药物消耗总金额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78%,6.08%,3.85%,3.46%;精神科新型药物消耗总金额的年增长率的分别为26.93%,33.61%,26.69%,28.00%.结论 精神科新型药物的使用已逐渐成为治疗精神疾病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药物 金额 用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氮平治疗帕金森病伴发的精神病性障碍2例
13
作者 刘玉平 苗国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1-313,共3页
国内外均有报道称,氯氮平治疗帕金森病伴发的精神病性障碍时,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帕金森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亦能改善原有的运动障碍表现[1~2].我科用氯氮平治疗的2例帕金森病伴发精神病性障碍的病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精神病性障碍 药物疗法 氯氮平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精神病人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雄 彭红军 +1 位作者 黄兴兵 陈国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10-310,共1页
猝死(Suddendeath或Unexpecteddeath)是指死亡前24小时无任何先兆的非预期性突发死亡[1]。它可见于一般人群,也可见于住院精神病人,自1956年以来,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国内外有关精神... 猝死(Suddendeath或Unexpecteddeath)是指死亡前24小时无任何先兆的非预期性突发死亡[1]。它可见于一般人群,也可见于住院精神病人,自1956年以来,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国内外有关精神病人猝死的报道不断增多。本文收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精神病人 猝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执性精神病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比较
15
作者 黄雄 黄兴兵 +1 位作者 邝如意 黄杏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84-85,共2页
目的 探讨偏执性精神病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差异。  方法 比较 65例偏执性精神病与 1 0 3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结果 偏执性精神病发病年龄较大 ,起病缓慢 ,病程冗长 ,疗效较差。  结论 两者临床特点存... 目的 探讨偏执性精神病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差异。  方法 比较 65例偏执性精神病与 1 0 3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结果 偏执性精神病发病年龄较大 ,起病缓慢 ,病程冗长 ,疗效较差。  结论 两者临床特点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执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67
16
作者 林建荣 陈国中 +7 位作者 关炳波 黄煜坤 黄杰平 李洁仪 谭静卿 龚国华 庞振泰 邹志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 探索影响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详细询问和评定 7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并收集其社会经济、家庭、临床和治疗资料 ,以单因素法及逐步多元回归法分析患者的依从性和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 目的 探索影响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详细询问和评定 7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并收集其社会经济、家庭、临床和治疗资料 ,以单因素法及逐步多元回归法分析患者的依从性和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全样本的依从性类别分布为 :完全依从 5 2 8% ,部分依从 34 7% ,不依从 12 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影响治疗依从性的最重要因素为 :副反应、病情和就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治疗 依从性 相关因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徐贵云 侯静 +4 位作者 马崔 吴福喜 黎德美 陆欣乔 朱海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4-455,共2页
目的 探讨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对PRL水平的影响,以及PRL水平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6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前后的PRL水平,与25名... 目的 探讨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对PRL水平的影响,以及PRL水平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6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前后的PRL水平,与25名正常人对照,并在治疗前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 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础PRL水乎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R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基础PRL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程、基线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明显相关性,与治疗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明显相关性。两组患者PRL增加值与PANSS减分值和各因子减分、药物剂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利培酮和氟哌啶醇都能使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PRL水平显著升高,但PRL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疗效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催乳素 药物方法 利培酮 氟哌啶醇 女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城乡55岁及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31
18
作者 唐牟尼 马崔 +15 位作者 黄杏梅 韩海英 郭扬波 黄金满 何炳刚 吴泽俊 苏敬华 卢慧贤 周伟成 郭丽珍 宋心意 谢少珊 李佩芳 沐楠 范妮 邱思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0-344,共5页
目的调查广州市城乡≥55岁人口痴呆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将广州市12个区市分为老城区、新城区、郊区,根据各层≥55岁的人口数占广州市相应年龄段人口总数的比例确定各层应查人数,实查5276人。调查采用筛查和确诊两阶段法... 目的调查广州市城乡≥55岁人口痴呆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将广州市12个区市分为老城区、新城区、郊区,根据各层≥55岁的人口数占广州市相应年龄段人口总数的比例确定各层应查人数,实查5276人。调查采用筛查和确诊两阶段法,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的标准诊断痴呆。结果①查出痴呆患者183人,粗患病率为3.47%,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和其他痴呆的粗患病率分别为2.43%、0.85%和0.19%。年龄标化后的痴呆、AD和VD患病率分别为1.94%、1.28%和0.55%。②女性痴呆粗患病率高于男性(4.35%vs2.21%,P<0.001),二者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12%、2.72%。痴呆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③农村人口的痴呆患病率(4.32%)高于城镇人口(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文盲者的痴呆患病率(6.17%)较小学(2.68%)和初中及其以上(1.41%)文化程度者高(P<0.001)。结论AD是广州地区老人中主要的痴呆类型,VD次之。老年期痴呆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文化程度低者痴呆患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病率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社区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色氨酸羟化酶、单胺氧化酶A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郭建雄 刘恩益 +4 位作者 林振强 肖爱祥 蒋泽宇 陆小兵 陈瑞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A218C多态性和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T1460C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A218C多态性和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T1460C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99例MOAS加权总分≥4分者纳入有攻击行为组(研究组),102例MOAS加权总分0分者为无攻击行为组(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受试者的TPH基因A218C和MAOA基因T1460C多态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TPH基因A218C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性别分层后结果同前;两组间MAOA基因T1460C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后显示只有在男性中研究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携带C等位基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18倍。结论未见TPH基因A218C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存在关联;MAOA基因T1460C多态性与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关联,其等位基因C可能增加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色氨酸羟化酶 单胺氧化酶A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9
20
作者 蒲绮霞 张春萍 +6 位作者 黄雄 余国汉 王丹逢 黄建伟 古志文 江妙玲 张敏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33-2135,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作用。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高频(10Hz)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另一组予假经颅磁刺激(对照组),以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蒙哥马利...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作用。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高频(10Hz)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另一组予假经颅磁刺激(对照组),以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为工具,评估经颅磁刺激前后患者阴性症状的变化。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观察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经颅磁刺激治疗2周后,治疗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药物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