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肿瘤坏死因子对感染性休克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金春华 金丽娟 +1 位作者 张曼 王静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11-514,共4页
本文观察了预先给予大鼠小剂量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对感染性休克的作用。结果发现,给大鼠腹腔注射5μg重组人TNF或1.2×10 ̄5U肿瘤坏死血清,16h后再给予致死量活大肠... 本文观察了预先给予大鼠小剂量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对感染性休克的作用。结果发现,给大鼠腹腔注射5μg重组人TNF或1.2×10 ̄5U肿瘤坏死血清,16h后再给予致死量活大肠杆菌及其灭活冻融死菌时,与单纯感染性休克大鼠相比,平均动脉压下降程度轻,持续时间短;感染后4~6h脉压差缩小程度明显减轻,存活时间显著延长;感染后6h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较少,血球比积无明显增大。本研究表明,预先给予小剂量TNF或肿瘤坏死血清,可以明显减轻和防止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休克 脓毒性 感染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p53及p21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红梅 高天明 佟振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7-318,共2页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流 海马 P53 P21 表达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后CA1区锥体细胞延迟性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红梅 高天明 +1 位作者 佟振清 张敬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后CA1区DND的发生机制。  方法 通过全脑缺血再灌流模型 ,采用光、电镜以及TUNEL技术观察了脑缺血后CA1区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以及放线菌酮对其的影响。  结果 全脑缺血再灌流 48h后 ,CA1区锥体细胞发... 目的 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后CA1区DND的发生机制。  方法 通过全脑缺血再灌流模型 ,采用光、电镜以及TUNEL技术观察了脑缺血后CA1区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以及放线菌酮对其的影响。  结果 全脑缺血再灌流 48h后 ,CA1区锥体细胞发生DND和延迟性凋亡 ,同时部分锥体细胞超微结构出现类似坏死的空泡化现象。放线菌酮可部分保护CA1区DND。  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出现延迟性凋亡 ,神经兴奋毒性所致的细胞坏死机制也与DN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细胞凋亡 海马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