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侵袭神经外科回顾及新世纪寄语
1
作者 李铁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微侵袭神经外科 适应证 内窥镜神经外科 放射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附 1 2 6例分析 ) 被引量:18
2
作者 段传志 李铁林 +3 位作者 黄庆 杨绮帆 汪求精 徐如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 1 2 6例颅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其中 85例 90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 (MDS)栓塞 ,41例 42个... 目的 探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 1 2 6例颅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其中 85例 90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 (MDS)栓塞 ,41例 42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 (GDC)栓塞。结果 成功栓塞 1 2 6例 1 3 2个动脉瘤 ,1 2 3例痊愈 ,3例死亡。1 0 0 %栓塞 1 2 4个 ,95%栓塞 6个 ,90 %栓塞 2个。并发动脉瘤破裂 4例 ,并发脑梗死 2例 ,其中 1例痊愈 ,1例死亡 ;1例微弹簧末端逸出并顽固性脑血管痉挛致死亡。 2例复发者再予GDC栓塞而治愈。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动脉硬化明显 ,导管到位困难者及术前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者不宜行血管内治疗。动脉瘤较大者 ,术后复发率高 ;术前反复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强脱性弹簧圈 血管内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元星 印建国 +4 位作者 汤建荣 杨炳飞 张亚琴 李铁林 李彦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 评价和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L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治疗肝血管瘤 12例 ,瘤体最小 3 .3cm× 3 .0cm ,最大 12 .0cm× 13 .0cm ,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 ,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后 ,注... 目的 评价和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L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治疗肝血管瘤 12例 ,瘤体最小 3 .3cm× 3 .0cm ,最大 12 .0cm× 13 .0cm ,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 ,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后 ,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 介入治疗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 ,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可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栓塞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介入放射学 临床应用 治疗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和颈内动脉-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元星 李铁林 +2 位作者 段传志 汪求精 黄庆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9-400,i001,共3页
原始三叉动脉(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PTA),是成人最常见的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ICA)和基底动脉(BA)胚胎吻合血管,血管造影发现率为0.2%~0.6%[1].这种永存动脉有时伴发其他脑血管异常,如囊状动脉及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现将我院... 原始三叉动脉(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PTA),是成人最常见的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ICA)和基底动脉(BA)胚胎吻合血管,血管造影发现率为0.2%~0.6%[1].这种永存动脉有时伴发其他脑血管异常,如囊状动脉及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现将我院2003年收治的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和颈内动脉-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各1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三叉动脉 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 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旺明 徐如祥 +1 位作者 张世忠 叶衍涓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介绍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术对毁损靶点进行确认定位,对31例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行同期双侧腹后内侧苍白球毁损治疗,术前及术后于开状态、关状态分别行改... 目的介绍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术对毁损靶点进行确认定位,对31例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行同期双侧腹后内侧苍白球毁损治疗,术前及术后于开状态、关状态分别行改良Webster记分,计算改善率,评价其疗效。结果经微电极确认后的电生理靶点与CT定位靶点存在明显差异,靶点调整率806%。31例手术均有效,其中治愈7例,明显进步24例。Webster计分术后1周开状态改善率为742%±95%,关状态改善率为891%±89%。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毁损术安全、有效,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微电极记录技术可使术中定位精确度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微电极导向 苍白球毁损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
6
作者 段传志 李铁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栓塞治疗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地位和策略
7
作者 方兵 李铁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210-212,共3页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畸形血管团 栓塞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动脉瘤 术前栓塞 供血动脉 血管内栓塞 血管内治疗 微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