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PET、碘油沉积形式及血清AFP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商健彪 李彦豪 +4 位作者 刘方颖 王全师 曾庆乐 陈勇 何晓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介入治疗后1 8F FDGPET显像、CT检查碘油沉积形式及血清AFP在疗效评价中的关系。方法  35例HCC患者 ,均经导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术后行1 8F FDGPET显像及肝区CT扫描 ,并计算治疗前后血清AFP下降百分...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介入治疗后1 8F FDGPET显像、CT检查碘油沉积形式及血清AFP在疗效评价中的关系。方法  35例HCC患者 ,均经导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术后行1 8F FDGPET显像及肝区CT扫描 ,并计算治疗前后血清AFP下降百分率 ,同时观察碘油沉积形式 ,利用半定量的方法通过1 8F FDGPET显像计算肿瘤坏死率。分析、比较肿瘤坏死率、碘油不同沉积形式以及治疗前后AFP下降百分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35例HCC患者中碘油沉积形式为A :密实型 (12例 ) ;B :稀疏型 (13例 ) ;C :散在型 (7例 )和D :缺失型 (3例 )。 35例患者肿瘤坏死率 (7%~ 95 % )与血清AFP下降百分率 (0~ 10 0 % )呈正相关 (r=0 .76 1,P <0 .0 0 1) ;肿瘤坏死率 >75 %的 14例患者中 ,13例AFP下降 70 %~10 0 % ,与其余 2 1例肿瘤坏死率 <75 %患者的血清AFP下降百分率 (0~ 6 1% )比较差异显著 (t=6 .2 12 ,P<0 .0 0 1) ;肿瘤坏死率 >75 %的 14例患者中 12例呈密实型碘油沉积 ,2例呈稀疏型 ;而 2 1例肿瘤坏死率<75 %患者的碘油沉积无密实型表现。肿瘤坏死率 >75 %、AFP下降百分率 >70 %以及密实型碘油沉积三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AFP下降百分率可以用作为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血清AFP下降百分率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 碘油沉积形式 血清AFP 肝细胞癌 介入治疗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08
2
作者 俞志坚 何晓峰 +2 位作者 陈勇 曾庆乐 李彦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观察臭氧对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用 2只实验犬的腰 4/ 5和腰 5 / 6椎间盘 ,以 2 1GChiba针穿刺椎间盘中心部并向内注入 3ml浓度为 30 μg/ml的臭氧—氧气混合气体 ,1周后重复 1次。分别在术后 1个月和 2个月时处死动物获... 目的 观察臭氧对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用 2只实验犬的腰 4/ 5和腰 5 / 6椎间盘 ,以 2 1GChiba针穿刺椎间盘中心部并向内注入 3ml浓度为 30 μg/ml的臭氧—氧气混合气体 ,1周后重复 1次。分别在术后 1个月和 2个月时处死动物获取髓核标本作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大体标本可见实验髓核体积明显变小 ,由正常透明胶冻样最终变成白色乳酪样 ,弹性差 ,易碎裂。电镜下实验髓核细胞计数稀少 ,可见较多坏死细胞的残迹。实验髓核的存活细胞突起消失或短小 ,且这些细胞内细胞器数目和糖原颗粒均明显减少。髓核基质内不能见到正常髓核基质内的大泡样结构 ,正常呈网状排列的胶原纤维亦变为致密排列。结论 臭氧能损害髓核内的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功能 ,最终导致髓核内水份丧失 ,髓核体积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臭氧 超微结构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臭氧经皮椎间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46
3
作者 俞志坚 李彦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62-564,共3页
关键词 治疗 医用臭氧 盘内注射 经皮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细胞因子 人体内 供氧 刺激 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血管造影的成本和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卢伟 许小立 +1 位作者 李彦豪 徐仁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二氧化碳血管造影 肝癌 临床应用 肝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血栓切除器的介绍及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俞志坚 李彦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33-234,共2页
关键词 机械血栓切除器 评价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动脉狭窄
6
作者 梅雀林 李彦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76-379,共4页
关键词 移植肾动脉狭窄 发现率 肾功能减退 患者 常见原因 非创伤性检查 多普勒超声 肾移植 磁共振血管成像 顽固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联合射频热凝治疗大肝癌 被引量:26
7
作者 韦传军 李彦豪 +4 位作者 陈勇 何晓峰 卢伟 曾庆乐 张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 探讨晚期原发性大肝癌(直径大于5cm)患者,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再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2 0 0 2年6月至2 0 0 3年5月晚期原发性大肝癌患者6 2例,其中联合组32例,即先行TACE治疗,再... 目的 探讨晚期原发性大肝癌(直径大于5cm)患者,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再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2 0 0 2年6月至2 0 0 3年5月晚期原发性大肝癌患者6 2例,其中联合组32例,即先行TACE治疗,再行B超引导下PRFA治疗。TACE组30例,仅行TACE治疗。治疗后1个月定期检测甲胎蛋白(AFP)值,同时行CT、MRI或B超复查肿瘤坏死的情况。评价两组AFP值转阴率、1年生存率以及肿瘤完全坏死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联合组和TACE组AFP值转阴率分别为5 0 .0 %,4 2 .8%(P =0 .6 39)。1年生存率分别为37.5 %,30 .0 %(P =0 .2 4 3)。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6 8.7%,4 0 .0 %(P =0 .0 2 3)。两组间肿瘤完全坏死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间AFP值转阴率及1年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先行TACE治疗,再行PRFA治疗,较仅行TACE治疗,并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术后 射频 热凝 治疗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