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真菌医院内感染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乐栋 周再高 +3 位作者 曾抗 江丽芬 黄良 贺凤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真菌 医院内感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现阶段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剑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0年第3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医院管理 医德 医风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医疗设备建设 促进医院发展
3
作者 刘忠奇 王鸿涛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31-32,共2页
医疗设备建设在现代医院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与人才、管理并称为医院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院结合具体实际.一直把医疗设备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坚持“硬件”、“软件”同时抓.促进了医院的全面发展.使我院迅速发展... 医疗设备建设在现代医院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与人才、管理并称为医院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院结合具体实际.一直把医疗设备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坚持“硬件”、“软件”同时抓.促进了医院的全面发展.使我院迅速发展为一所综合实力雄厚,特色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管理 医疗设备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08
4
作者 俞志坚 何晓峰 +2 位作者 陈勇 曾庆乐 李彦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观察臭氧对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用 2只实验犬的腰 4/ 5和腰 5 / 6椎间盘 ,以 2 1GChiba针穿刺椎间盘中心部并向内注入 3ml浓度为 30 μg/ml的臭氧—氧气混合气体 ,1周后重复 1次。分别在术后 1个月和 2个月时处死动物获... 目的 观察臭氧对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用 2只实验犬的腰 4/ 5和腰 5 / 6椎间盘 ,以 2 1GChiba针穿刺椎间盘中心部并向内注入 3ml浓度为 30 μg/ml的臭氧—氧气混合气体 ,1周后重复 1次。分别在术后 1个月和 2个月时处死动物获取髓核标本作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大体标本可见实验髓核体积明显变小 ,由正常透明胶冻样最终变成白色乳酪样 ,弹性差 ,易碎裂。电镜下实验髓核细胞计数稀少 ,可见较多坏死细胞的残迹。实验髓核的存活细胞突起消失或短小 ,且这些细胞内细胞器数目和糖原颗粒均明显减少。髓核基质内不能见到正常髓核基质内的大泡样结构 ,正常呈网状排列的胶原纤维亦变为致密排列。结论 臭氧能损害髓核内的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功能 ,最终导致髓核内水份丧失 ,髓核体积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臭氧 超微结构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1
5
作者 辛军 庄建良 +5 位作者 黄书堤 辛明华 白寒 蔡经爽 于立新 陈迦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 36 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一次碎石成功率 85 % (30 6 /36 0 ) ,并发症发生率 2 5 % (9/36 0 ) ,其中输... 目的 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 36 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一次碎石成功率 85 % (30 6 /36 0 ) ,并发症发生率 2 5 % (9/36 0 ) ,其中输尿管穿孔 6例 ,泌尿系感染 3例。 结论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疗效确切 ,创伤小 ,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弹道碎石术 手术治疗 临床研究 输尿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酯缓释微球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建海 陈志良 +1 位作者 侯连兵 刘世霆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1-64,共4页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以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为载体、以安定为模药的缓释微球 ,讨论了药物与载体之比对药物含量与包封率的影响 ,以及制备微球条件对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 ;微球平均粒径为3 0~ 40 μm ,粒径分布在 1~ 1 .5之...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以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为载体、以安定为模药的缓释微球 ,讨论了药物与载体之比对药物含量与包封率的影响 ,以及制备微球条件对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 ;微球平均粒径为3 0~ 40 μm ,粒径分布在 1~ 1 .5之间 ,最大载药量为 1 9.5 1 % ;最高包封率为 67.1 1 % ;体外累积释放曲线呈“两相”释放特征并拌随初始的“突释效应”。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呈皱缩表观形态结构 ,微球内部横断面具有孔道与孔洞 ,在 4℃与室温 (2 0~ 2 5℃ )条件下密封 ,避光环境下性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丁酸酯 缓释微球 释药性能 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臭氧经皮椎间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46
7
作者 俞志坚 李彦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62-564,共3页
关键词 治疗 医用臭氧 盘内注射 经皮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细胞因子 人体内 供氧 刺激 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期蜕膜细胞凋亡及Fas/FasL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丁峰 傅国强 +2 位作者 邢福祺 陈士岭 刘以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2-363,共2页
为探讨米非司酮对人早孕期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Fas、FasL的影响 ,应用TUNEL法检测凋亡的发生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的表达和相互关系。结果发现 :①正常早孕 4 0 + 天蜕膜组织细胞大量凋亡 ,Fas、FasLmRNA及蛋白... 为探讨米非司酮对人早孕期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Fas、FasL的影响 ,应用TUNEL法检测凋亡的发生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的表达和相互关系。结果发现 :①正常早孕 4 0 + 天蜕膜组织细胞大量凋亡 ,Fas、FasLmRNA及蛋白有较强表达。②正常早孕 5 0 + 天 ,凋亡细胞明显减少 ,Fas、FasL的表达明显减弱。③早孕 5 0 + 天服用米非司酮 ,蜕膜组织大量凋亡 ,且Fas、FasL的表达较正常早孕 5 0 + 天增强。提示 ,米非司酮抗早孕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促进蜕膜组织的异常凋亡实现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蜕膜 细胞凋亡 米非司酮 Fas FASL 药物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邢同京 章廉 +4 位作者 骆抗先 侯金林 何海棠 姜荣龙 文维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5-237,共3页
为探讨Th1 /Th2类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63例慢性乙肝患者中Th1 /Th2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 为探讨Th1 /Th2类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63例慢性乙肝患者中Th1 /Th2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IFN γ阳性 46例 ,阳性率为 73.1 % ;IL 4阳性 39例 ,阳性率为61 .9%。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浆 ,呈棕黄色颗粒。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汇管区及小叶内坏死区。IFN γ的表达强度与肝内炎症分级呈正相关 ,提示 :IFN γ的表达增强能够促进肝细胞的损伤 ;而IFN γ和IL 4的表达与ALT的水平无相关性。肝组织内IFN γ的表达水平与外周血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水平是一致的 ,而IL 4缺乏一致性。提示 :①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内IFN γ表达阳性率高于IL 4;②检测外周血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 γ的水平可能更有利于反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h细胞应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类细胞因子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灌注在富血性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0
作者 曾庆乐 李彦豪 +2 位作者 陈勇 刘彪 赵忠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ingyangmycinlipiodol emulsion,PLE) 动脉灌注治疗富血性良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80 例良恶性肿瘤经动脉灌注PLE,随访2 ~12 个月观察疗效及...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ingyangmycinlipiodol emulsion,PLE) 动脉灌注治疗富血性良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80 例良恶性肿瘤经动脉灌注PLE,随访2 ~12 个月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除1 例上肢血管瘤外,其余肿瘤血管床灌注后均有碘油沉积。颜面部、上肢、椎体血管瘤及子宫肌瘤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均缩小或消失。肝癌患者DSA 造影见肿瘤血管变细或减少,肾癌及下肢骨肉瘤、子宫肌瘤病理标本见明显贫血性瘤组织坏死。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LE适用于富血管良恶性肿瘤经动脉灌注治疗。其祛血管作用的特点为缓慢、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治疗 碘油 富血性肿瘤 动脉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白癣8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乐栋 周再高 +2 位作者 曾抗 孙影 贺凤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87-387,共1页
关键词 白癣 犬小孢子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碘油沉积形式及血清AFP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商健彪 李彦豪 +4 位作者 刘方颖 王全师 曾庆乐 陈勇 何晓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介入治疗后1 8F FDGPET显像、CT检查碘油沉积形式及血清AFP在疗效评价中的关系。方法  35例HCC患者 ,均经导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术后行1 8F FDGPET显像及肝区CT扫描 ,并计算治疗前后血清AFP下降百分...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介入治疗后1 8F FDGPET显像、CT检查碘油沉积形式及血清AFP在疗效评价中的关系。方法  35例HCC患者 ,均经导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术后行1 8F FDGPET显像及肝区CT扫描 ,并计算治疗前后血清AFP下降百分率 ,同时观察碘油沉积形式 ,利用半定量的方法通过1 8F FDGPET显像计算肿瘤坏死率。分析、比较肿瘤坏死率、碘油不同沉积形式以及治疗前后AFP下降百分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35例HCC患者中碘油沉积形式为A :密实型 (12例 ) ;B :稀疏型 (13例 ) ;C :散在型 (7例 )和D :缺失型 (3例 )。 35例患者肿瘤坏死率 (7%~ 95 % )与血清AFP下降百分率 (0~ 10 0 % )呈正相关 (r=0 .76 1,P <0 .0 0 1) ;肿瘤坏死率 >75 %的 14例患者中 ,13例AFP下降 70 %~10 0 % ,与其余 2 1例肿瘤坏死率 <75 %患者的血清AFP下降百分率 (0~ 6 1% )比较差异显著 (t=6 .2 12 ,P<0 .0 0 1) ;肿瘤坏死率 >75 %的 14例患者中 12例呈密实型碘油沉积 ,2例呈稀疏型 ;而 2 1例肿瘤坏死率<75 %患者的碘油沉积无密实型表现。肿瘤坏死率 >75 %、AFP下降百分率 >70 %以及密实型碘油沉积三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AFP下降百分率可以用作为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血清AFP下降百分率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 碘油沉积形式 血清AFP 肝细胞癌 介入治疗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长青 庄建良 +3 位作者 吴伟岗 潘群雄 李彦豪 陈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 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内行支架置入术 ,其中 2 8例为内涵管 ,4例为金属内支架。随访 35~ 376天 ,观察近中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经皮肝胆... 目的 探讨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 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内行支架置入术 ,其中 2 8例为内涵管 ,4例为金属内支架。随访 35~ 376天 ,观察近中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 10 0 %。置入术后 1周血总胆红素水平较置入前明显下降 (P<0 .0 0 1)。开通时间平均为 10 1天 ,半年开通率为 5 6 .2 5 %。并发症发生率 2 4.98% ,为主要包括胰腺炎和逆行胆道感染等。结论 经皮肝胆道内架置入术疗效可靠 ,是一种安全 ,可作为恶性胆管阻塞介入治疗的一种姑息性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放射学 内支架 胆管阻塞 胆管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人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在血液透析病人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志强 侯凡凡 +1 位作者 王力 舒友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91-393,共3页
用牛血清AGE(BSA AGE)作为包被抗原 ,采用对氧化糖基化产物———Nε 羧甲基赖氨酸 (CML)特异的抗体 (抗KLH AGE)作为检测抗体 ,建立竞争ELISA检测系统。将该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所测AGE水平进行比较 ,并对 117例长期血液透析 (HD)病人... 用牛血清AGE(BSA AGE)作为包被抗原 ,采用对氧化糖基化产物———Nε 羧甲基赖氨酸 (CML)特异的抗体 (抗KLH AGE)作为检测抗体 ,建立竞争ELISA检测系统。将该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所测AGE水平进行比较 ,并对 117例长期血液透析 (HD)病人的血清AGE水平进行定量观察。结果显示 :ELISA法检测血清AGE的最低检测限为 0 .1μg/ml,平均批内变异系数 (CV)为 2 .2 % ,批间CV为 9.0 % ,回收率为 97%~ 10 7%。用该法测定的 117例血透病人血清AGE水平中位数为 0 .5 μg/ml,而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中仅有 9.4%的血清AGE含量>0 .1μg/ml。同时用ELISA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 44例病人血清AGE ,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相关非常显著 (P<0 .0 1)。上述结果表明 ,竞争ELISA法测定人血清AGE水平 ,具有方法简便、准确、特异性高和成本低的优点 ,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可作为反映病人氧化糖基化损伤的一种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肾功能衰竭 ELISA 糖基化终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2
15
作者 邱士军 张雪林 昌仁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9期870-871,共2页
目的 探讨MRI对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MR表现。结果 MRI表现为 :①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 ,T2 WI为等或稍高信号 ,多数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 ;②Gd DTPA... 目的 探讨MRI对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MR表现。结果 MRI表现为 :①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 ,T2 WI为等或稍高信号 ,多数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 ;②Gd 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 DTPA应用有助于脑内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有助于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颅内肿瘤 MR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齐志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47-64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对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1周及疗程结束后应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对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1周及疗程结束后应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行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电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3.4%和76.7%,电针治疗组可明显缩短疗程,治疗后3天疼痛已明显减轻,活动能力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患侧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电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治疗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电生理 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血管性高血压鼠与自发性高血压鼠脑血管损害的病理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彭英 黄如训 +1 位作者 陈燕奎 王映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81-283,共3页
为了解自发性高血压与肾血管性高血压所致脑血管病理损害的异同点。本研究用15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通过狭窄双侧肾动脉复制15只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分阶段动态观察两者脑内动脉管壁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两种... 为了解自发性高血压与肾血管性高血压所致脑血管病理损害的异同点。本研究用15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通过狭窄双侧肾动脉复制15只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分阶段动态观察两者脑内动脉管壁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两种高血压动物的脑血管病理损害均是随着鼠龄增长及高血压的长期持续存在,由轻到重逐渐发展的,后期两者都有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自发性脑卒中出现。表明无论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其所致的脑血管病理损害是相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高血压 脑动脉硬化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指标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铮 龚兰生 +1 位作者 施仲伟 刘伊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指标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前瞻性随机调查103例因心绞痛、不明原因胸痛或心肌梗塞而入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冠脉造影前或造影后1周内行颈动脉超声... 目的:研究颈动脉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指标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前瞻性随机调查103例因心绞痛、不明原因胸痛或心肌梗塞而入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冠脉造影前或造影后1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SAS统计软件包分析各项颈动脉超声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二维超声检测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及狭窄程度等指标,可准确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而颈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指标只有在血管显著狭窄时才有显著性变化。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为早期无创性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冠状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曾行德 成官迅 张雪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4-134,共1页
腰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研究曾行德①成官迅张雪林腰间盘突出症(lumbardiskherniation;LDH)是常见病。影像检查方法很多,CT扫描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国内外文献[1~4]已有很多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遇... 腰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研究曾行德①成官迅张雪林腰间盘突出症(lumbardiskherniation;LDH)是常见病。影像检查方法很多,CT扫描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国内外文献[1~4]已有很多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遇见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我们随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椎 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脑血流状况的价值——与核素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天明 崔智文 +3 位作者 张云昆 梁珠波 彭武和 吴湖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4-106,共3页
本文25例,行TCD及脑SPECT显像对比研究。两者均可用于间接评价轻度脑供血减少。TCD直接显示脑动脉的主干,对头晕、头痛患者脑血管舒缩状况及脑供血改变评价较好。脑SPECT显像评价核素在脑组织中的分布,与小动脉关... 本文25例,行TCD及脑SPECT显像对比研究。两者均可用于间接评价轻度脑供血减少。TCD直接显示脑动脉的主干,对头晕、头痛患者脑血管舒缩状况及脑供血改变评价较好。脑SPECT显像评价核素在脑组织中的分布,与小动脉关系密切,对组织水平供血状况了解较好。TCD受侧枝循环影响小,SPECT受影响大。TCD对动静脉畸形有特异性,SPECT却没有。TCD受骨窗限制,SPECT不受限制。对轻度脑供血不足,TCD假阳性率可能较高,SPECT假阴性率可能较高,两者在评价脑血流灌注方面呈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脑血流 经颅多普勒 放射核素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